朝廷召各位藩王迴京的旨意很快就傳達到了各個親王的封地。由於楊競的遼藩最遠,所以到的最晚,旨意發出的12天後,遼藩才收到。不過在兩天前,楊競已經帶著楊秀寧前往了安東縣的五龍山了。
由於神策軍兩個騎兵旅,鳳凰衛和5000羽林衛都在霸江以南的前線,所以楊競就從神策軍步兵中抽調了500人,連同200名大內侍衛,護送著自己和楊秀寧前往五龍山。
現在已經是初冬了,遼藩的天氣冷了下來。楊競的路線就是傳統的前往安東縣的路線,從襄平出發,翻越大黑山,到達通遠縣、鳳凰縣,然後就到了鳳凰縣和安東縣交界的五龍山地區。
行進的第三天,已經翻越大黑山了,天上還是飄起了清雪。楊競偎在自己的馬車裏,聽著張妍給自己讀奏折。楊競現在非常信任張妍,走到哪裏都帶著張妍。
“殿下,內閣轉來急報,說是朝廷召集八大親王迴京”張妍讀著朝廷的詔令,“內閣票擬:遼王千歲攜鳳凰公主殿下正在與高句麗接戰,一時難以退出戰場,待擊退高句麗後,即行返京”
“照準”這都是商量好的,楊競也沒有意見,直接披紅就是了。張妍拿起朱筆,工工整整寫了個“照準”。
“殿下,這份是襄平商號報戶部申請提高石炭售價的折子,襄平商號今年想把石炭的售價的指導價格由每千斤500文提高到800文”張妍又拿起一道折子,念了起來。
從去年年中開始開采石炭以來,撫順石炭礦、阜新石炭礦和鶴城石炭礦的產量穩步爬升,今年截止到10月份,已經開采了1.8億斤的石炭,全年開采2億斤石炭不成問題。原來楊競規定的石炭指導價格是每1千斤石炭500文,現在襄平商號申請將石炭指導價格提高到800文。
遼藩實行重要商品官方指導價格,商人出售指導價格目錄的商品不能超過官員指導價格的25%。也就是說,如果楊競同意石炭的指導價格提高到800文的話,那麽襄平商號最高可以把每千斤的石炭賣1000文錢,也就是1枚銀元,都是合理的。
“你怎麽看?”楊競見車廂門口灌進來的風吹的張妍有些抖,直接拿起蓋在自己身上的披風,扔給張妍,然後詢問張妍的看法。
看著披風上繡著的金龍,張妍直接改坐為跪,“臣惶恐,不敢僭越”。不是皇族眾人穿戴龍紋的服飾,在大梁都是謀逆大罪,更何況還是繡著五爪金龍的楊競的披風,這玩意整個大梁也沒有幾個人敢穿啊?連楊秀寧都沒有資格穿。
“讓你披上你就披上,車廂裏也沒有別人”楊競語氣很輕,但是卻不容置疑。張妍不敢頂嘴,顫抖著將楊競的披風披上了,“說說你對提高石炭價格的看法”
“迴殿下,臣以為,可以適當提高石炭的指導價格”張妍有些緊張,聲音都有些抖,“臣在中舉做官前,一直隨父母經商,幫助父母管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宜,臣發現,現在的石炭指導價格是有些低了”
張妍出身小商人家庭,父母相對比較開明,所以對張妍讀書啊,結婚啊之類的事情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張妍才得以讀書、做官。張妍自小聰慧,耳濡目染之下,對經商有了很深的理解,甚至比很多高級官員對經濟了解的都深刻。畢竟很多高官都隻是讀聖賢書中進士做官的。
“石炭價格低了以後,很多商人通過種種手段大量囤積,特別是需要大量燃料的製瓷、客棧等商號。燃料價格的降低,導致了生產成本和服務成本的降低,但是他們的售價卻沒有降低”張妍停頓了一下,“殿下將石炭指導價格定的很低,本意是降低百姓負擔,但是實際上,降低的卻是商人的成本,底層百姓受益不明顯”
張妍說完,楊競睜開了眼睛,有些讚賞的看著張妍,這張妍的眼光可以啊,自己果然發現寶貝了,這張妍才21,就有如此見識水平,以後稍加曆練,就是一名經世之才。自己任用女官員的決策還是對的,女性中人才也多啊。
“把你的意思,就寫在奏折的批複上,同意襄平商號的請示,將石炭的指導價格提高到800文。”楊競有些欣賞的看著張妍。
楊競的眼光讓張妍有些緊張,作為女性官員,她自然擔心楊競對她有些什麽別的想法。張妍深知自己的形象氣質算得上是上佳,雖然自己比殿下還大1歲,但想必殿下不會在意這些。
但是張妍自己在意,張妍已經結婚生子,張妍的老公在幫助張妍的父親打理商鋪,自己則是出仕為官,2歲的孩子由奶娘照顧。最近張妍一直在伴駕,於與楊競朝夕相處,好在殿下一直表現的很正常。
楊競又閉上了眼睛,心裏在默默算著一筆賬,2億斤石炭,1枚銀元1000斤,就是20萬銀元的的收入。刨除生產成本和稅,淨利潤是18.5萬銀元,這個利潤不低了。
“殿下,還有一些請求您擴充武備、以備不測的折子”張妍見楊競又閉上了眼睛,小聲的說。
“都留中不發”楊競有些無奈的說,“都是一些希望孤入關逐鹿中原的折子,正搞不清楚,逐鹿中原有什麽好?”
關內現在民生凋敝,底層百姓食不果腹,那是整整3000多萬人啊,自己一旦君臨天下,還不得操心死?遼藩才200多萬人口,擁有九個郡,物產豐饒,即使這樣,遼藩百姓才堪堪吃飽肚子。關內還有大梁80個郡呢,社會矛盾叢生,楊競才不想趟那趟渾水呢?
人生區區幾十年,楊競可不想當扶貧先進個人,把滿腔的熱血用在改善民生上。楊競在遼藩勵精圖治,是為了擁有自保的基本盤,現在楊競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自然不會再去幹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楊競隻想苟在襄平,說句實在的,真就是楊競進了長安城,大梁這麽大的天下,楊競得投入全部的精力,還不一定治理的好,哪有苟在襄平來的瀟灑自在?不就是一個帝號嗎?現在楊競在遼藩和皇帝有什麽區別?
“是殿下,臣將這些折子留中”張妍答應道。留中就是將臣子的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這是君王施政的一種方法。
大婚後的楊競總有種意興闌珊的感覺,總是覺得莫名的疲憊,現在又趕上梁帝駕崩,楊競知道自己有的是時間忙了。
楊競十多天前命令工部在安東縣五龍山地區營建行宮,這麽短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好在是李德全翻閱王府內務司的冊子,才發現在五龍山地區,有一座以前高句麗官員的別墅。工部尚書徐文如蒙大赦,立即安排人手連夜整修、翻新,楊競到了的時候剛好可以入駐。
這翻新的五龍行宮其實就是某個高句麗官員原來在鄉下的一座別墅,占地一畝,工部尚書徐文粉刷了牆麵,加固了建築,給楊競的寢宮換上的新的家具和陳設,這些都不費時間。
有正房五間,中間為大堂,用來辦公會客,左右兩間是寢殿,再左右兩側是室內溫泉池。後有罩房,罩房後麵是露天的溫泉池。溫泉池周圍是高高的圍牆。和柳河行宮很像。
別墅外圍是高三丈的圍牆,這也是徐文緊急加高的,圍牆大門的兩側各有5間門房,是用來提供給值夜的侍衛、值班的官員使用的,侍衛統領劉林就住在這裏。
主要耗費時間的是在別墅圍牆外又蓋了一圈簡易的木房,用來給隨行的士兵居住。在行宮院裏,徐文又在大門內側修建了10間房子,這是隨行的太監宮女的住處。
楊競當然住在了正房,左廂房歸了楊秀寧,右廂房是張妍等官員的辦公住宿之地。門口的10間廂房則是侍郎統領劉林和隨行官員的休息之處,當然了,張妍除外,被楊競特許住在右廂房。其餘的大內侍衛和500名神策軍士兵則是住在別墅外的木房子裏。
好在楊競並不小氣,從王府內庫中撥出了一些棉被等物資,石炭也是敞開了供應,所以雖然士兵們住在木房子裏,但是火盆裏石炭燒的火熱,都有厚厚的棉被,初冬的夜晚,這木屋裏卻是一點也不冷。
當然了,工部也在組織工匠,在附近修建軍營,好趕在寒冬來臨之前,能夠讓士兵們住上磚木結構的房屋。磚木結構的房屋保暖效果比木屋好多很。
晃晃蕩蕩的坐了幾天的馬車,楊競一到了行宮,就把自己泡在了溫泉裏,是一動也不想動。他現在隻想躺平,好在曾泰那邊傳來的軍報,高句麗還在集結兵力,沒有大規模北上的跡象,楊競還能稍微放心一下。
就這樣,楊競悠閑住了幾天,沒事看看書,輔導一下楊秀寧的功課,日子倒也是悠閑,直到這天,張妍急匆匆的求見,說是晉王府來信了,晉王起兵了。
由於神策軍兩個騎兵旅,鳳凰衛和5000羽林衛都在霸江以南的前線,所以楊競就從神策軍步兵中抽調了500人,連同200名大內侍衛,護送著自己和楊秀寧前往五龍山。
現在已經是初冬了,遼藩的天氣冷了下來。楊競的路線就是傳統的前往安東縣的路線,從襄平出發,翻越大黑山,到達通遠縣、鳳凰縣,然後就到了鳳凰縣和安東縣交界的五龍山地區。
行進的第三天,已經翻越大黑山了,天上還是飄起了清雪。楊競偎在自己的馬車裏,聽著張妍給自己讀奏折。楊競現在非常信任張妍,走到哪裏都帶著張妍。
“殿下,內閣轉來急報,說是朝廷召集八大親王迴京”張妍讀著朝廷的詔令,“內閣票擬:遼王千歲攜鳳凰公主殿下正在與高句麗接戰,一時難以退出戰場,待擊退高句麗後,即行返京”
“照準”這都是商量好的,楊競也沒有意見,直接披紅就是了。張妍拿起朱筆,工工整整寫了個“照準”。
“殿下,這份是襄平商號報戶部申請提高石炭售價的折子,襄平商號今年想把石炭的售價的指導價格由每千斤500文提高到800文”張妍又拿起一道折子,念了起來。
從去年年中開始開采石炭以來,撫順石炭礦、阜新石炭礦和鶴城石炭礦的產量穩步爬升,今年截止到10月份,已經開采了1.8億斤的石炭,全年開采2億斤石炭不成問題。原來楊競規定的石炭指導價格是每1千斤石炭500文,現在襄平商號申請將石炭指導價格提高到800文。
遼藩實行重要商品官方指導價格,商人出售指導價格目錄的商品不能超過官員指導價格的25%。也就是說,如果楊競同意石炭的指導價格提高到800文的話,那麽襄平商號最高可以把每千斤的石炭賣1000文錢,也就是1枚銀元,都是合理的。
“你怎麽看?”楊競見車廂門口灌進來的風吹的張妍有些抖,直接拿起蓋在自己身上的披風,扔給張妍,然後詢問張妍的看法。
看著披風上繡著的金龍,張妍直接改坐為跪,“臣惶恐,不敢僭越”。不是皇族眾人穿戴龍紋的服飾,在大梁都是謀逆大罪,更何況還是繡著五爪金龍的楊競的披風,這玩意整個大梁也沒有幾個人敢穿啊?連楊秀寧都沒有資格穿。
“讓你披上你就披上,車廂裏也沒有別人”楊競語氣很輕,但是卻不容置疑。張妍不敢頂嘴,顫抖著將楊競的披風披上了,“說說你對提高石炭價格的看法”
“迴殿下,臣以為,可以適當提高石炭的指導價格”張妍有些緊張,聲音都有些抖,“臣在中舉做官前,一直隨父母經商,幫助父母管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宜,臣發現,現在的石炭指導價格是有些低了”
張妍出身小商人家庭,父母相對比較開明,所以對張妍讀書啊,結婚啊之類的事情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張妍才得以讀書、做官。張妍自小聰慧,耳濡目染之下,對經商有了很深的理解,甚至比很多高級官員對經濟了解的都深刻。畢竟很多高官都隻是讀聖賢書中進士做官的。
“石炭價格低了以後,很多商人通過種種手段大量囤積,特別是需要大量燃料的製瓷、客棧等商號。燃料價格的降低,導致了生產成本和服務成本的降低,但是他們的售價卻沒有降低”張妍停頓了一下,“殿下將石炭指導價格定的很低,本意是降低百姓負擔,但是實際上,降低的卻是商人的成本,底層百姓受益不明顯”
張妍說完,楊競睜開了眼睛,有些讚賞的看著張妍,這張妍的眼光可以啊,自己果然發現寶貝了,這張妍才21,就有如此見識水平,以後稍加曆練,就是一名經世之才。自己任用女官員的決策還是對的,女性中人才也多啊。
“把你的意思,就寫在奏折的批複上,同意襄平商號的請示,將石炭的指導價格提高到800文。”楊競有些欣賞的看著張妍。
楊競的眼光讓張妍有些緊張,作為女性官員,她自然擔心楊競對她有些什麽別的想法。張妍深知自己的形象氣質算得上是上佳,雖然自己比殿下還大1歲,但想必殿下不會在意這些。
但是張妍自己在意,張妍已經結婚生子,張妍的老公在幫助張妍的父親打理商鋪,自己則是出仕為官,2歲的孩子由奶娘照顧。最近張妍一直在伴駕,於與楊競朝夕相處,好在殿下一直表現的很正常。
楊競又閉上了眼睛,心裏在默默算著一筆賬,2億斤石炭,1枚銀元1000斤,就是20萬銀元的的收入。刨除生產成本和稅,淨利潤是18.5萬銀元,這個利潤不低了。
“殿下,還有一些請求您擴充武備、以備不測的折子”張妍見楊競又閉上了眼睛,小聲的說。
“都留中不發”楊競有些無奈的說,“都是一些希望孤入關逐鹿中原的折子,正搞不清楚,逐鹿中原有什麽好?”
關內現在民生凋敝,底層百姓食不果腹,那是整整3000多萬人啊,自己一旦君臨天下,還不得操心死?遼藩才200多萬人口,擁有九個郡,物產豐饒,即使這樣,遼藩百姓才堪堪吃飽肚子。關內還有大梁80個郡呢,社會矛盾叢生,楊競才不想趟那趟渾水呢?
人生區區幾十年,楊競可不想當扶貧先進個人,把滿腔的熱血用在改善民生上。楊競在遼藩勵精圖治,是為了擁有自保的基本盤,現在楊競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自然不會再去幹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楊競隻想苟在襄平,說句實在的,真就是楊競進了長安城,大梁這麽大的天下,楊競得投入全部的精力,還不一定治理的好,哪有苟在襄平來的瀟灑自在?不就是一個帝號嗎?現在楊競在遼藩和皇帝有什麽區別?
“是殿下,臣將這些折子留中”張妍答應道。留中就是將臣子的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這是君王施政的一種方法。
大婚後的楊競總有種意興闌珊的感覺,總是覺得莫名的疲憊,現在又趕上梁帝駕崩,楊競知道自己有的是時間忙了。
楊競十多天前命令工部在安東縣五龍山地區營建行宮,這麽短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好在是李德全翻閱王府內務司的冊子,才發現在五龍山地區,有一座以前高句麗官員的別墅。工部尚書徐文如蒙大赦,立即安排人手連夜整修、翻新,楊競到了的時候剛好可以入駐。
這翻新的五龍行宮其實就是某個高句麗官員原來在鄉下的一座別墅,占地一畝,工部尚書徐文粉刷了牆麵,加固了建築,給楊競的寢宮換上的新的家具和陳設,這些都不費時間。
有正房五間,中間為大堂,用來辦公會客,左右兩間是寢殿,再左右兩側是室內溫泉池。後有罩房,罩房後麵是露天的溫泉池。溫泉池周圍是高高的圍牆。和柳河行宮很像。
別墅外圍是高三丈的圍牆,這也是徐文緊急加高的,圍牆大門的兩側各有5間門房,是用來提供給值夜的侍衛、值班的官員使用的,侍衛統領劉林就住在這裏。
主要耗費時間的是在別墅圍牆外又蓋了一圈簡易的木房,用來給隨行的士兵居住。在行宮院裏,徐文又在大門內側修建了10間房子,這是隨行的太監宮女的住處。
楊競當然住在了正房,左廂房歸了楊秀寧,右廂房是張妍等官員的辦公住宿之地。門口的10間廂房則是侍郎統領劉林和隨行官員的休息之處,當然了,張妍除外,被楊競特許住在右廂房。其餘的大內侍衛和500名神策軍士兵則是住在別墅外的木房子裏。
好在楊競並不小氣,從王府內庫中撥出了一些棉被等物資,石炭也是敞開了供應,所以雖然士兵們住在木房子裏,但是火盆裏石炭燒的火熱,都有厚厚的棉被,初冬的夜晚,這木屋裏卻是一點也不冷。
當然了,工部也在組織工匠,在附近修建軍營,好趕在寒冬來臨之前,能夠讓士兵們住上磚木結構的房屋。磚木結構的房屋保暖效果比木屋好多很。
晃晃蕩蕩的坐了幾天的馬車,楊競一到了行宮,就把自己泡在了溫泉裏,是一動也不想動。他現在隻想躺平,好在曾泰那邊傳來的軍報,高句麗還在集結兵力,沒有大規模北上的跡象,楊競還能稍微放心一下。
就這樣,楊競悠閑住了幾天,沒事看看書,輔導一下楊秀寧的功課,日子倒也是悠閑,直到這天,張妍急匆匆的求見,說是晉王府來信了,晉王起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