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本宮絕不同意秘而不發,明天必須將皇帝殯天的消息廣告天下,停靈27天後葬入帝陵”梁帝寢殿裏,蕭皇後向著蕭炎、李奇等人怒喝。太子隻是在梁帝身邊跪著,不說話。


    “皇後娘娘,這也是不以己的辦法啊”蕭炎看著自己的親妹妹,跪在地上苦勸道,“現在燕王、晉王、齊王事實上已經反了。再加上山海關外的遼王,一旦皇上駕崩的消息傳出,勢必會天下大亂,您得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為重啊”


    “他們造反,你們就去平叛,本宮不允許陛下駕崩了,還受如此侮辱”蕭皇後根本不聽,就是一個字,不同意。


    蕭炎、李奇等人商議,梁帝駕崩的消息先秘而不宣,然後借著梁帝的旨意,召八大親王迴長安。一旦這八大親王進了長安城,直接控製起來。然後派遣眾臣接管各王的封地,如此一來,太子才能坐穩江山。


    無奈蕭皇後和梁帝伉儷情深,根本不同意這個方案,要求各臣完全按照禮製來,雙方就僵持在這裏了,連皇後的親哥哥蕭炎勸說都不好使。


    打破僵局的還是影子,影子匆匆走進寢殿,來到了太子身邊,“殿下,錦衣衛指揮使何知遠叛逃了”


    “什麽?”太子一下子就站起身來,“何知遠叛逃了?”


    “迴太子殿下,是的。臣等早就奉陛下旨意,監控何知遠,發現何知遠上次去遼藩傳旨後,就被遼藩的政保司策反了。臣剛剛帶人去何知遠的府邸和外宅,何知遠和他的老婆孩子已經人去樓空了”


    大梁的情報主管叛逃意味著什麽,在場的都是政治高手,又豈能不知道呢?連蕭皇後此時也不再嗬斥蕭炎等人,殿裏的眾人都看向太子,看著這個即將登基稱帝的人。


    “影子,你先接管錦衣衛,肅清何知遠在錦衣衛中的嫡係”太子還是對影子下了一道命令,影子行禮後匆匆離去。


    隨後太子走到蕭皇後身前,直接跪了下來,“母後,非是兒臣不孝,實在是形勢比人強。父皇駕崩前也有旨意,宣八個弟弟迴朝。兒臣想著,如果弟弟們迴到長安城以後,咱們再給父皇風光大葬,似乎更符合天下臣民的利益”


    太子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蕭皇後實在是無法拒絕親生兒子的提議,隻能勉為其難的點點頭。“兒臣謝母後”太子直接給蕭皇後磕了一個頭。


    “臣等謝皇後娘娘深明大義”蕭炎、李奇等人也向蕭皇後行禮。蕭皇後一下子就哭了出來,撲在梁帝的身上,“陛下啊”。


    “太子殿下,您先節哀,咱們還得細細謀劃才是”李奇這個時候也不再曖昧,直接表達了態度。蕭炎更是不用說了,太子的死忠。


    “繼續封鎖父皇的寢殿,像往常一樣,馮德寶,多運些冰來”太子吩咐了一句,就離開了梁帝的寢殿。好在現在已經快到初冬了,天氣已經很冷了。


    “第一件事,英國公,您還是得趕迴潼關去,潼關事關長安城的安危,別人駐守,孤不放心”太子首先說道。歸根到底,太子需要防備的還是晉、齊、燕三王,如此一來,潼關就成了必須。


    李奇拱手答應,以前說過,李奇對太子不見得多忠誠,但是對梁帝的感情很深,他不願意見到梁帝打下的天下就這麽分崩離析,所以才願意鎮守潼關。


    “舅舅,以兵部的名義下令,調神機營返迴長安城,同時秘密調動河西鎮三萬兵返迴長安,駐紮在長安縣和萬年縣”太子展現出韜略的一麵,對軍事調動進行了部署。


    神機營5萬人正在河西四郡剿匪,以戰代練,太子將神機營調迴長安,倒不是什麽稀奇事。但是河西鎮3萬兵確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調河西鎮迴來,太子可能要有大動作。


    “第三件事,升禮部尚書王素為中書省中書令,負責中樞事宜。翰林院掌院學士李煦為門下省侍中,同掌紀要。趙國公蕭炎升任尚書省尚書令,同時兼任戶部尚書”太子直接把三省的長官都給安排了。


    大梁實行的三省六部製,三省六部製的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它們分別掌握草擬、審議和執行的權力。尚書省之下設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這六個部門被稱為六部,每個部有四個司,共計二十四個司。


    王素就是原來一直支持楊競的前朝舊臣的代表,不過在楊競就藩以後,王素對楊競的支持就少了很多。特別是楊競推出的一係列的改革措施,更是與以王素為代表的山東士族大戶的利益衝突,所以王素開始轉投太子。


    李煦則是隴西貴族的代表,隴西貴族可以說是大梁皇族楊氏的基本盤,所以太子直接將至關重要的門下省交給了李煦,其實也就是交給了隴西貴族。至於蕭炎,肯定是重用的了。


    “最後,給孤的八個弟弟傳旨,命令他們一個月內到京”這也是梁帝臨終前的旨意,太子發出這道旨意是名正言順。


    一道道旨意從長安城發出,各項人事任命也緊鑼密鼓的調整,太子現在已經成了大梁事實上的皇帝,就差登基這個形式了。


    而遼王府的承運殿,楊競君臣的茶已經換了幾遍了,還在繼續商討,吳晉搓了搓臉,說道,“殿下,以臣看,用不了多久,朝廷就會來旨意,召各藩王迴京”


    “首輔大人說得不錯,而且用的還是皇上的名義”趙石也跟著說道,“臣久在中樞,太了解那些朝臣的為人了,他們肯定想把各位親王騙迴長安,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殿下,臣以為兩位大學士的話有理,臣以為,無論是皇帝遺詔,還是新帝聖旨,您都不能返迴長安,上次太後駕崩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啊”工部尚書徐文說道。


    徐文現在是死心塌地的跟著楊競幹了,畢竟自己的兩個妹妹都嫁給了楊競,徐家可以說是遼藩第一外戚了。連遼藩最牛的襄平商號,徐家都有2%的股份(徐雲1%,魏國公府1%)。


    “小國公言之有理,殿下不能再以身涉險了”錢峰也勸道。


    群臣的意見基本都是一致,就是不能讓楊競迴長安奔喪。隻不過吳晉看得長遠一點,預判了朝廷可能要召迴各位親王。


    “敬中,你說說”楊競看餘成一直一言不發,作思考狀,便主動問道。


    “殿下,諸位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餘成勉強的笑了一下,“但是臣總在想,怎麽才能避免殿下不赴長安帶來的被動。畢竟大梁以孝治天下。如果被朝廷抓住殿下不孝的把柄,對將來可能的逐鹿中原,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這就是為什麽楊競提拔重用餘成的原因,就是因為餘成總能從輿論和人心的層麵考慮問題,並且能給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那你說說,孤該怎麽辦?”楊競笑著問。他知道既然餘成提出了問題,肯定有解決的辦法。


    “唯一可以與迴長安奔喪相提並論的,就隻有戰爭了,還得是對外戰爭。高句麗乃我大梁的世仇,遼王殿下和鳳凰公主殿下親臨前線與高句麗作戰,無法返迴長安,想必天下的百姓也是能理解的”餘成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管群臣多麽不恥餘成的為人,但對餘成的能力,還是肯定的,餘成提出的這個方案,應該就是最好的方案。


    “這樣吧”楊競思考了一陣,“5日後,孤和鳳凰離開襄平,前往安東縣,工部在安東縣北五龍山修建行宮,簡單些就行”


    五龍山地區有溫泉,離安東縣也隻有40裏,住在那裏,真要是前線有戰事,也方便楊競指揮。


    “十五日後,對遼藩百姓宣布皇上駕崩的消息,遼藩九郡的百姓戴孝7天,遼藩所有的邊軍戴孝15天”這個輿論高地楊競必須占領,楊競得先捅破這層窗戶紙,以後朝廷再有什麽幺蛾子,遼藩的百姓也不會相信了。


    “傳令曾泰,守住清川江以北的地區,待明年開春之後,再議是否進攻高句麗”馬上就要冬天了,雖然清川江會結冰,有利於高句麗的進攻。但是現在羽林衛已經恢複了編製,加上鳳凰衛,在清川江以北地區,遼藩已經有了8000重騎兵。


    在高句麗重騎兵被全殲的情況下,楊競不認為高句麗有能力打敗裝備良好、士氣高昂的遼藩重騎兵。


    “最後,傳令在山海關督師的王顯,讓他統帥好遼西邊軍和遼中邊軍,務必駐守好山海關”皇家軍事學院的秋季學期還沒有結束,楊秀寧還在讀書,所以山海關督師的任務就交給了王顯。好在王顯是楊秀寧的親外公,也不算欺負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