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築牆、廣積糧、不稱霸,這是楊競定下的未來三年遼藩的政策方向。楊競巡視了遼北長城,對西北防線總體上還是放心的。山海關和霸江一帶的防線,楊競也沒有什麽擔憂,總體而言,高築牆的策略是基本完成了的。
剩下楊競應該操心的就是廣積糧了,由於這兩年都是大豐收,加之楊競掠奪了大量的土地,所以遼藩的糧食產量逐年上升,征收入庫的糧食產量也在逐步攀升。按照趙石的報告,再刨除全年的軍糧、教育支出糧、流民安置糧以後,遼藩戶部儲存的糧食達到了1500萬斤。
聽著挺多,遼藩230人,按照每人每天1斤糧食計算,1500萬斤糧食也就夠遼藩人吃6天的,當然了,這是極端的情況。王府王莊也有存糧,但是王府的存糧得供應王府、神策軍、羽林衛和水師,都刨除後,存糧160萬斤,夠王府、神策軍、羽林衛和水師吃一個多月的,也就是說,王莊的儲備糧也就是1個月。
這裏並沒有算今年秋天新征收的秋糧,戶部預計,今天戶部可征收秋糧全年農業稅糧食3.2億斤,王莊也可以征糧1600萬斤,總體來說,遼藩的糧食還是夠吃的。等到明年,鬆江郡三年免稅期一過,遼藩的每年可征收的5億斤。
等到鬆花江以東的土地,3年後可以征稅的話,全年農業稅會達到8.2億斤,合銀元164萬元。想到這個數據,楊競竟然開心的流出了口水了。
“殿下,您怎麽了?”秋華見楊競突然傻笑、竟然還流出口水,趕忙掏出手帕,替楊競擦拭起來。
“啊,想事情入神了”楊競笑了笑,“秋華,派人給吳晉傳旨,就說孤說的,每個縣增設1座軍糧倉,錦州縣、山海關、沈陽縣、安東縣和鐵山縣增設2座軍糧倉,遼藩兵部直轄的糧倉儲存能力提高到5000萬斤”
糧食儲存是個技術活,楊競可不想辛辛苦苦征收起來的糧食被糟蹋了,所以趁現在還沒有到秋天,趕緊加緊建設糧倉,所謂未雨綢繆就是如此。
“殿下放心,奴婢這就安排人去傳旨”秋華立即說道。吳晉是兵部尚書,軍糧的管理歸吳晉正管。
“不著急,孤有個事情和你商量”楊競先是叫住秋華,然後有些嚴肅的說
“殿下請講”秋華見楊競神色嚴肅起來,自己也嚴肅起來。
“是這樣,孤想著,這次迴到襄平城後,就開始大力推進鄉政府建設。你們政保司要調集人手,全力保障這項國策的施行”楊競終於準備推出自己的王炸,基層政權建設了。
這個時代的大梁,頗有點皇權不下縣的意思:皇帝的人事任免和行政命令到縣城打止。縣城,州城、府城、省城、都城,人口富集,治理起來行政成本比較低,是皇權集中覆蓋的地方,是一個相對講“法律”的地方。縣城以外的廣大鄉村,人口分散稀疏,交通不便,通信不達,進行高效治理成本很高。
這種情況下,廣大鄉村的治理權就變相委托給所謂的鄉紳,隻要保證基本的稅賦產出,不造反,具體怎麽處理基層矛盾,都是鄉紳說了算。所謂鄉紳自治大抵如此。對縣衙來說,鄉村沒有鬧出人命官司,沒出現威脅皇權的動蕩,沒有出現反叛,那就是放任宗族自我“管理”。縣衙臨時組織一場平反行動的能力還是有的,也僅在這種臨時運動中才有可能深入基層,其餘時間,在農村,都是基層說了算。
其實這也是農業社會明顯的特點,基本上所有的農業社會帝國都是采取的這種模式。至於說小民的冤情、麵對災害組織救援的能力,可以說是沒有。楊競穿越過來以後,早就惦記著把手伸向廣大的農村了,讓自己的王權真正的觸及到遼藩的每一個角落。
不用想,這個過程會遭遇到地方鄉紳、大戶拚命的抵抗,所以楊競才讓秋華做好準備,政保司全力參與其中,有抵抗激烈的,直接暴力手段解決。
“殿下放心,奴婢迴去就組織人手,保證配合吏部、戶部完成這項工作”秋華肅然道。
“好,你去傳旨吧,然後把柳依叫來”楊競滿意的點頭說道。
返程的十多天,就是由柳依在車裏陪著楊競,秋華知趣的上了楊競後麵的馬車,沒有打擾楊競,返迴襄平城後,楊競僅僅休息了一天,就召集吳晉、趙石來議事。
“長平、鼎誠,孤前些日子說的,在縣以下,設置鄉鎮政府的事情,你們準備的怎麽樣了?”楊競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迴殿下,臣已經行文4個郡的太守府,要求上報設置鄉鎮具體的地址和數量,按照每個縣9個鄉計算,遼藩4郡需要設置324個鄉;如果鬆花江以東按照5個郡的標準設置鄉的話,需要設置729個鄉。”趙石說道
“遼東郡、遼西郡、襄平郡、鬆江郡、遼西、鬆江安撫使官署已經將可以設置想的位置報上來了,殿下需要的話,臣可以隨時從戶部取來”
“嗯,鼎誠工作做的比較細”楊競點頭,“具體的位置孤就不看了,你負責把關,總體原則是,方便控製基層”
趙石點頭表示明白。楊競又看向吳晉,“長平,鄉長的人選可準備好了?”
“迴殿下,按照您的命令,鄉政府的主官是正八品的鄉長,副官是從八品的鄉尉,咱們還是兩年前開了一科省考,考中的士子最低都是七品官,而且數量也是僅僅是300名。這729個鄉,需要近1500名八品官,臣一時有些難以籌集啊”吳晉為難的說
是了,前年吳晉開了省考,300名考生全部錄取,最低授予的都是七品官。第一次省考第一名王烈,現在已經是鬆江郡的從四品同知了,第二名尹書為戶部的遼東郡清吏司郎中,第三名鄭愈為遼西郡通判。其餘的297名中傍者也都是遼藩的各級中堅力量了,不可能再當鄉長和鄉尉了。
“這有何難?這兩年,咱們遼藩對外戰爭頗多,不少軍人都傷殘了,長平你管著吏部和兵部,你去找找,有受傷的百戶一級的軍官,可以直接轉任成鄉長,受傷的隊正一級的軍官,可以直接轉任成鄉尉”這還不簡單,官員不夠,直接把軍轉製度引進來不就行了。
“殿下,百戶是武職正七品,轉任為文職正八品的鄉長,相當於降了兩級;隊正是武職正八品,轉任為文職從八品的鄉尉,相當於降了一級,這?”吳晉有些為難的說
“這很正常,文官升遷慢,武官升遷快,所以以後規定,凡是武職轉文職主官的,降低2級使用;轉文職副官的,降低1級使用,這很公道”楊競不以為然的說
“殿下聖明,這樣一來,1500名鄉一級的官員就不成問題了”趙石讚同道。
“長平,你記住,采取自願原則,除了遼東邊軍、遼西邊軍、遼北邊軍、新義軍、歸義軍,還有羽林衛、鳳凰衛、神策軍、水師也參加選拔。如果傷殘的軍官數不夠,健康的也可以參加”楊競又對吳晉說道。
“臣明白,臣會妥善處理好的”吳晉點頭答應。
“很好,兵部的軍法處也參與其中,如果有抵製的、鬧事的,就好好查查這兩年他們有沒有什麽違反軍紀的行為”楊競笑著說
“殿下放心,臣相信,將士們會支持您的決策的”吳晉一驚,趕緊說道。看來殿下真的很重視這次鄉政府建設,不然不可能對軍隊下手,這2年多來,楊競不斷提升軍隊的待遇,厚待軍隊,這還是第一次提出用軍法處來保障執行政策呢。
“江水,你們軍情司也參與其中,你知道該怎麽做”楊競想了想,還是讓情報機構參與其中。
“殿下放心,您的意誌會在遼藩軍隊中得到最好的落實”江水屬於人狠話不多的那種,直接表態。
“那就這麽定了,長平先物色人選,3個月內完成人選的選拔和培訓,十月初一正式上任,今年的秋糧征收,就靠這些鄉長和鄉尉主持了。告訴4個郡的太守和王顯,他們得上點心”楊競最後拍板了
“臣等明白”吳晉和趙石紛紛點頭。
“另外,趁這個機會,你們吏部、兵部和戶部聯合樞密院,製定一個軍人管理條例,對軍官轉業、士兵退役的各項標準和待遇進行明確規定,對征兵年紀、撫恤標準、榮譽獎勵等進行具體規定,並形成法律”楊競也想借著這個機會,對軍隊進行規範化、正規化建設。
既然想長期苟在襄平,就得進行規範化建設,長期靠草台班子可不行,既然不準備對外擴張了,那就把內功修煉好,徹底把遼藩的法律框架建立起來。大梁的法律基本上可以說是約等於沒用,楊競還是要在其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改良的。
《大遼煤炭條例》就是第一部,《大遼軍人管理條例》就是第二部,等越來越多的法律多了起來,就會形成《刑法典》和《民法典》了。
剩下楊競應該操心的就是廣積糧了,由於這兩年都是大豐收,加之楊競掠奪了大量的土地,所以遼藩的糧食產量逐年上升,征收入庫的糧食產量也在逐步攀升。按照趙石的報告,再刨除全年的軍糧、教育支出糧、流民安置糧以後,遼藩戶部儲存的糧食達到了1500萬斤。
聽著挺多,遼藩230人,按照每人每天1斤糧食計算,1500萬斤糧食也就夠遼藩人吃6天的,當然了,這是極端的情況。王府王莊也有存糧,但是王府的存糧得供應王府、神策軍、羽林衛和水師,都刨除後,存糧160萬斤,夠王府、神策軍、羽林衛和水師吃一個多月的,也就是說,王莊的儲備糧也就是1個月。
這裏並沒有算今年秋天新征收的秋糧,戶部預計,今天戶部可征收秋糧全年農業稅糧食3.2億斤,王莊也可以征糧1600萬斤,總體來說,遼藩的糧食還是夠吃的。等到明年,鬆江郡三年免稅期一過,遼藩的每年可征收的5億斤。
等到鬆花江以東的土地,3年後可以征稅的話,全年農業稅會達到8.2億斤,合銀元164萬元。想到這個數據,楊競竟然開心的流出了口水了。
“殿下,您怎麽了?”秋華見楊競突然傻笑、竟然還流出口水,趕忙掏出手帕,替楊競擦拭起來。
“啊,想事情入神了”楊競笑了笑,“秋華,派人給吳晉傳旨,就說孤說的,每個縣增設1座軍糧倉,錦州縣、山海關、沈陽縣、安東縣和鐵山縣增設2座軍糧倉,遼藩兵部直轄的糧倉儲存能力提高到5000萬斤”
糧食儲存是個技術活,楊競可不想辛辛苦苦征收起來的糧食被糟蹋了,所以趁現在還沒有到秋天,趕緊加緊建設糧倉,所謂未雨綢繆就是如此。
“殿下放心,奴婢這就安排人去傳旨”秋華立即說道。吳晉是兵部尚書,軍糧的管理歸吳晉正管。
“不著急,孤有個事情和你商量”楊競先是叫住秋華,然後有些嚴肅的說
“殿下請講”秋華見楊競神色嚴肅起來,自己也嚴肅起來。
“是這樣,孤想著,這次迴到襄平城後,就開始大力推進鄉政府建設。你們政保司要調集人手,全力保障這項國策的施行”楊競終於準備推出自己的王炸,基層政權建設了。
這個時代的大梁,頗有點皇權不下縣的意思:皇帝的人事任免和行政命令到縣城打止。縣城,州城、府城、省城、都城,人口富集,治理起來行政成本比較低,是皇權集中覆蓋的地方,是一個相對講“法律”的地方。縣城以外的廣大鄉村,人口分散稀疏,交通不便,通信不達,進行高效治理成本很高。
這種情況下,廣大鄉村的治理權就變相委托給所謂的鄉紳,隻要保證基本的稅賦產出,不造反,具體怎麽處理基層矛盾,都是鄉紳說了算。所謂鄉紳自治大抵如此。對縣衙來說,鄉村沒有鬧出人命官司,沒出現威脅皇權的動蕩,沒有出現反叛,那就是放任宗族自我“管理”。縣衙臨時組織一場平反行動的能力還是有的,也僅在這種臨時運動中才有可能深入基層,其餘時間,在農村,都是基層說了算。
其實這也是農業社會明顯的特點,基本上所有的農業社會帝國都是采取的這種模式。至於說小民的冤情、麵對災害組織救援的能力,可以說是沒有。楊競穿越過來以後,早就惦記著把手伸向廣大的農村了,讓自己的王權真正的觸及到遼藩的每一個角落。
不用想,這個過程會遭遇到地方鄉紳、大戶拚命的抵抗,所以楊競才讓秋華做好準備,政保司全力參與其中,有抵抗激烈的,直接暴力手段解決。
“殿下放心,奴婢迴去就組織人手,保證配合吏部、戶部完成這項工作”秋華肅然道。
“好,你去傳旨吧,然後把柳依叫來”楊競滿意的點頭說道。
返程的十多天,就是由柳依在車裏陪著楊競,秋華知趣的上了楊競後麵的馬車,沒有打擾楊競,返迴襄平城後,楊競僅僅休息了一天,就召集吳晉、趙石來議事。
“長平、鼎誠,孤前些日子說的,在縣以下,設置鄉鎮政府的事情,你們準備的怎麽樣了?”楊競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迴殿下,臣已經行文4個郡的太守府,要求上報設置鄉鎮具體的地址和數量,按照每個縣9個鄉計算,遼藩4郡需要設置324個鄉;如果鬆花江以東按照5個郡的標準設置鄉的話,需要設置729個鄉。”趙石說道
“遼東郡、遼西郡、襄平郡、鬆江郡、遼西、鬆江安撫使官署已經將可以設置想的位置報上來了,殿下需要的話,臣可以隨時從戶部取來”
“嗯,鼎誠工作做的比較細”楊競點頭,“具體的位置孤就不看了,你負責把關,總體原則是,方便控製基層”
趙石點頭表示明白。楊競又看向吳晉,“長平,鄉長的人選可準備好了?”
“迴殿下,按照您的命令,鄉政府的主官是正八品的鄉長,副官是從八品的鄉尉,咱們還是兩年前開了一科省考,考中的士子最低都是七品官,而且數量也是僅僅是300名。這729個鄉,需要近1500名八品官,臣一時有些難以籌集啊”吳晉為難的說
是了,前年吳晉開了省考,300名考生全部錄取,最低授予的都是七品官。第一次省考第一名王烈,現在已經是鬆江郡的從四品同知了,第二名尹書為戶部的遼東郡清吏司郎中,第三名鄭愈為遼西郡通判。其餘的297名中傍者也都是遼藩的各級中堅力量了,不可能再當鄉長和鄉尉了。
“這有何難?這兩年,咱們遼藩對外戰爭頗多,不少軍人都傷殘了,長平你管著吏部和兵部,你去找找,有受傷的百戶一級的軍官,可以直接轉任成鄉長,受傷的隊正一級的軍官,可以直接轉任成鄉尉”這還不簡單,官員不夠,直接把軍轉製度引進來不就行了。
“殿下,百戶是武職正七品,轉任為文職正八品的鄉長,相當於降了兩級;隊正是武職正八品,轉任為文職從八品的鄉尉,相當於降了一級,這?”吳晉有些為難的說
“這很正常,文官升遷慢,武官升遷快,所以以後規定,凡是武職轉文職主官的,降低2級使用;轉文職副官的,降低1級使用,這很公道”楊競不以為然的說
“殿下聖明,這樣一來,1500名鄉一級的官員就不成問題了”趙石讚同道。
“長平,你記住,采取自願原則,除了遼東邊軍、遼西邊軍、遼北邊軍、新義軍、歸義軍,還有羽林衛、鳳凰衛、神策軍、水師也參加選拔。如果傷殘的軍官數不夠,健康的也可以參加”楊競又對吳晉說道。
“臣明白,臣會妥善處理好的”吳晉點頭答應。
“很好,兵部的軍法處也參與其中,如果有抵製的、鬧事的,就好好查查這兩年他們有沒有什麽違反軍紀的行為”楊競笑著說
“殿下放心,臣相信,將士們會支持您的決策的”吳晉一驚,趕緊說道。看來殿下真的很重視這次鄉政府建設,不然不可能對軍隊下手,這2年多來,楊競不斷提升軍隊的待遇,厚待軍隊,這還是第一次提出用軍法處來保障執行政策呢。
“江水,你們軍情司也參與其中,你知道該怎麽做”楊競想了想,還是讓情報機構參與其中。
“殿下放心,您的意誌會在遼藩軍隊中得到最好的落實”江水屬於人狠話不多的那種,直接表態。
“那就這麽定了,長平先物色人選,3個月內完成人選的選拔和培訓,十月初一正式上任,今年的秋糧征收,就靠這些鄉長和鄉尉主持了。告訴4個郡的太守和王顯,他們得上點心”楊競最後拍板了
“臣等明白”吳晉和趙石紛紛點頭。
“另外,趁這個機會,你們吏部、兵部和戶部聯合樞密院,製定一個軍人管理條例,對軍官轉業、士兵退役的各項標準和待遇進行明確規定,對征兵年紀、撫恤標準、榮譽獎勵等進行具體規定,並形成法律”楊競也想借著這個機會,對軍隊進行規範化、正規化建設。
既然想長期苟在襄平,就得進行規範化建設,長期靠草台班子可不行,既然不準備對外擴張了,那就把內功修煉好,徹底把遼藩的法律框架建立起來。大梁的法律基本上可以說是約等於沒用,楊競還是要在其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改良的。
《大遼煤炭條例》就是第一部,《大遼軍人管理條例》就是第二部,等越來越多的法律多了起來,就會形成《刑法典》和《民法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