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讓宮女做就好,你何必親自動手?”楊競先是齜牙咧嘴的抽著冷氣,又問,“鳳凰那邊怎麽樣?這孩子也強,陪著孤走了一路”
楊秀寧硬生生的陪著楊競從山海關走迴襄平城,800裏的路程啊,楊競看著心疼,讓楊秀寧騎馬或者是坐車,楊秀寧不幹,非要堅持步行。楊競擔心,就問問王珧。
“秀寧睡了,迴到延禧宮就睡了,妾身就趕了過來。現在您們兄妹倆純孝的美名已經傳遍了遼藩4郡了”王珧笑著說,笑著笑著眼圈就紅了,“如嫣姐姐來襄平了也好,沒想到咱們姐妹最終都以襄平為家了”
“莫哭,這不好起來了嗎?”楊競安慰著王珧說
“是,都好起來了”王珧露出一絲笑容說,王珧自己也知道,現在自己已經是遼藩最尊貴的女人之一了,王太後;另一個可以比肩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女兒鳳凰公主楊秀寧。即使以後楊競立了王後,自己在遼藩女人中的地位也是前三。
“殿下,咱們和朝廷要開戰嗎?妾身聽說,您下令剿了薊州郡的一個縣”王珧端來了一個泡腳桶,裏麵放了中藥,然後把楊競的腳放了進去。這是遼王府太醫院給開的藥方,專治長途跋涉腳上起水泡。
“孤都說了,讓宮女做就好”楊競把腳放進桶裏,這藥湯稍微有些蟄腳,不過很快就變成酥麻的感覺,這個時代沒有抗生素,楊競可不想感染,所以很老實的泡腳消毒。
“看看朝廷怎麽應對吧?不過父皇對孤肯定是起了殺心了,太子更不會容忍孤的存在,所以和朝廷開戰是早晚的事情”楊競歎了一口氣說
楊競的戰略眼光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看來,和朝廷的決戰也就在三年之內,當然了,如果晉王楊華奪嫡成功,可能會好很多,但是晉王不一樣能鬥得過太子。太子一係根基實在是太穩了。當然了,楊競現在的打算就是能苟一天是一天吧。
“蕭氏一族當真可惡”王珧罵道,隨即幫楊競把腳擦幹,就想起身告辭,“殿下,早些休息啊,後日還得去孝陵呢”
“那可不行”楊競笑著說,隨即把腳伸到了王珧的嘴前。
“殿下,如嫣姐姐就停放在壽康宮,妾身..”王珧和李如嫣姐妹相稱,處的就是閨蜜一般,現在李如嫣的靈樞就停放在遼王府壽康宮,自己卻在這個時候侍奉閨蜜的兒子,王珧的臉紅的厲害。
看著王珧那張絕美的臉,楊競實在不想忍受了,笑著說,“無妨礙”
王珧嗔怪的看了楊競一眼,隨即低下頭,微微張開嘴。
張元、周明等禮部官員都忙瘋了,開始議定各項禮儀程序,一群人討論了許多,發現無論怎麽簡化,都有些逾製。大梁的製度,後宮的妃位,是不能有自己獨立的陵墓的,隻能葬在皇帝陵墓的周圍,算是陪葬。李如嫣更是慘,連大梁皇家陵園都沒進去,直接被葬在了長安西北的秋風垣。
“就按照皇太後的規製辦理吧。大王聖明天縱,人神共知”張元最後拍板了。張元是從一品的翰林院掌院學士、禮部尚書,更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所以他的話,還是很有的說服力的。
吳晉、曾泰等人也紛紛附和,“正該如此”
張元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楊競和皇帝已經沒什麽區別了,至少在遼藩,在製度上已經有很多部分逾製了。李如嫣是楊競的母親,按照皇帝的母親規製下葬沒什麽問題。
這裏麵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張元是前秦的狀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對前秦的感情很深。張元投靠楊競的理由有很多,但楊競是李如嫣的兒子,是前秦皇族的唯一血脈,絕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張元等人就按照這個意思給楊競上了折子,楊競的批複也很簡單,“孤年幼,一切禮儀諸事全仰賴眾卿”,這就是同意的意思。
三天停靈完畢,楊競、楊秀寧帶著遼藩文武眾臣,護送李如嫣的棺槨到了襄平城東北方向60裏的壽山,壽山是千華山的餘脈,有大小山峰9座,長20餘裏,寬3裏,衍水就壽山山前流過。壽山的主峰已經被楊競下令改名為萬壽山,萬壽山高33丈,錢峰在萬壽山的三分之一處,開鑿了李如嫣的陵寢的墓室。
墓室長9丈,寬3丈,高2丈半,整個墓室開鑿後,地麵和左、右、後牆壁全部用花崗岩鋪就,穹頂是青磚加石板。兩側設置好3尺深的排水溝。李如嫣的棺槨就放在墓室中間的金床上。金床的四個角,放置了四個侍女人俑,真人大小,塑造的是栩栩如生。金床正前方一丈處,設置一個供台,上麵擺放了錢峰讓人精心燒製的一套祭器:香爐1個、燭台2個、花觚2個.金床後是一個屏風,屏風前也有一個石桌,上麵放著楊競追封李如嫣為遼王太後的金冊和金印。
金床兩側,是四張石質的案子,上麵放了八口箱子,是楊競放的隨葬品。其中金條一箱、銀元一箱、金銀首飾一箱、絲綢布匹一箱、書籍一箱、玉器古玩一箱、糧食一箱和藥材一箱。這些隨葬品價值高達8萬銀元。
棺槨安置已完、所有隨葬品擺放妥當,在王珧等女眷的哭聲中,封閉了墓室。隨即楊競等人又來到享殿,祭祀了一番。孝陵衛的100名守陵士兵,20名太監、20名宮女則長駐孝陵,負責每日上香,四時祭奠;孝陵附近的守陵村300戶居民也遷徙完畢了,楊競下令每戶每人分田10畝,且終身不用納稅。楊競見安排妥當,才帶著文武官員離開了孝陵。
迴到王府的楊競,休息了三天,在楊競的授意下,神策軍剿滅望海縣、李如嫣如期下葬的消息也傳遍了遼藩4郡,遼藩洶湧的民意才平複下來。楊競也休息好了,在承運殿開始處理政事。
“孤剿了望海縣,朝廷那邊是什麽反應?”楊競處理政事的第一件事,就是研判朝廷的動向。
“迴殿下,朝廷采取的措施明麵是兩條,暗地裏是兩條”大理寺正卿,兼軍情司主事的江水出班了,“明麵上的兩條,一是重建薊州鎮,從流民中招募2萬人補充到薊州鎮中,薊州鎮恢複3萬人的編製;二是在望海縣原址新建望海縣,對外宣稱望海縣的居民自願為王太後殉葬,朝廷下旨褒獎並建立旌節牌坊”
前一陣,楊競為了給江水一個前程,下令升江水為大理寺正卿,同時兼管軍情司。迴到襄平城後,江水已經正式就任大理寺正卿了。
“暗地裏兩條呢,一是任命宜昌侯李剛接替李奇任北平鎮總兵,率北平鎮3萬兵進駐新建的望海縣;二是密令英國公李奇將衡水鎮3萬重騎兵調到薊州郡附近的內黃郡”軍情司的能力還是在線的,很快就摸清了朝廷的動態。
“朝廷說望海縣的居民自願為王太後殉葬,這理由?恐怕朝廷有心險惡啊”吳晉首先開口說道
“無非就是敗壞孤的名聲,讓大梁百姓都覺得孤是殘暴之人罷了”楊競冷笑著說,這策略其實並不高明,楊競、吳晉等人一眼就看出了朝廷的意圖。
“那殿下,咱們還如何應對?”曾泰也沒有趕迴山海關,而是等待這次會議結束,才迴到山海關。
“這並不重要,關內的百姓怎麽看孤,孤並不在意,孤隻在乎遼藩這180萬百姓的態度。”楊競頓了頓,“這樣,讓宣傳司加大宣傳力度,不提望海縣的事情,就提孤母妃葬禮華麗的事情,衝淡一下。另外,周明籌備先王太後的葬禮有功,升為禮部右侍郎,從三品,這對關內宣傳的事情,就由周明主持”
“臣謝大王信任”周明立即出班跪下謝恩。
楊競本來不想搭理朝廷的小動作,但是想來想去,來而不往非禮也,還是做了針對性的布置。宣傳司現在在禮部下麵,楊競就安排周明處理了。禮部尚書張元年紀大了,而且德高望重,也不適合做這項工作。
“朝廷這次調兵,力度挺大。在咱們山海關正麵,相當於布置了薊州鎮、北平鎮6萬大軍,且在2線,又布置了3萬重騎兵,這樣一來,咱們對麵就有了朝廷步騎9萬,雖然這些兵攻不下山海關,但防止咱們遼藩入關騷擾還是夠用的”曾泰見楊競布置完政治上的任務,開始分析朝廷軍事上的舉措了。
“這樣一來,殿下和晉藩的貿易,收攏流民的政策和幹擾朝廷剿匪的策略,執行起來就困難了”錢峰也歎了一口氣,說出了朝廷的布置對遼藩的影響。
“要不以後接收流民的工作也會比較困難”通政司通政使,兼管政保司的秋華說話了,“朝廷委任了趙國公蕭炎為山東安撫使,處理山東地區的流民問題,朝廷估計是不想有一個流民到咱們遼藩來了”
這的確是梁帝的想法,梁帝和蕭炎當然看出來人口對楊競的重要意義,所以哪怕是為了壓製楊競,也不會允許流民往遼藩遷徙了。朝廷通過這明暗兩招,事實上封鎖了遼藩。
楊秀寧硬生生的陪著楊競從山海關走迴襄平城,800裏的路程啊,楊競看著心疼,讓楊秀寧騎馬或者是坐車,楊秀寧不幹,非要堅持步行。楊競擔心,就問問王珧。
“秀寧睡了,迴到延禧宮就睡了,妾身就趕了過來。現在您們兄妹倆純孝的美名已經傳遍了遼藩4郡了”王珧笑著說,笑著笑著眼圈就紅了,“如嫣姐姐來襄平了也好,沒想到咱們姐妹最終都以襄平為家了”
“莫哭,這不好起來了嗎?”楊競安慰著王珧說
“是,都好起來了”王珧露出一絲笑容說,王珧自己也知道,現在自己已經是遼藩最尊貴的女人之一了,王太後;另一個可以比肩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女兒鳳凰公主楊秀寧。即使以後楊競立了王後,自己在遼藩女人中的地位也是前三。
“殿下,咱們和朝廷要開戰嗎?妾身聽說,您下令剿了薊州郡的一個縣”王珧端來了一個泡腳桶,裏麵放了中藥,然後把楊競的腳放了進去。這是遼王府太醫院給開的藥方,專治長途跋涉腳上起水泡。
“孤都說了,讓宮女做就好”楊競把腳放進桶裏,這藥湯稍微有些蟄腳,不過很快就變成酥麻的感覺,這個時代沒有抗生素,楊競可不想感染,所以很老實的泡腳消毒。
“看看朝廷怎麽應對吧?不過父皇對孤肯定是起了殺心了,太子更不會容忍孤的存在,所以和朝廷開戰是早晚的事情”楊競歎了一口氣說
楊競的戰略眼光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看來,和朝廷的決戰也就在三年之內,當然了,如果晉王楊華奪嫡成功,可能會好很多,但是晉王不一樣能鬥得過太子。太子一係根基實在是太穩了。當然了,楊競現在的打算就是能苟一天是一天吧。
“蕭氏一族當真可惡”王珧罵道,隨即幫楊競把腳擦幹,就想起身告辭,“殿下,早些休息啊,後日還得去孝陵呢”
“那可不行”楊競笑著說,隨即把腳伸到了王珧的嘴前。
“殿下,如嫣姐姐就停放在壽康宮,妾身..”王珧和李如嫣姐妹相稱,處的就是閨蜜一般,現在李如嫣的靈樞就停放在遼王府壽康宮,自己卻在這個時候侍奉閨蜜的兒子,王珧的臉紅的厲害。
看著王珧那張絕美的臉,楊競實在不想忍受了,笑著說,“無妨礙”
王珧嗔怪的看了楊競一眼,隨即低下頭,微微張開嘴。
張元、周明等禮部官員都忙瘋了,開始議定各項禮儀程序,一群人討論了許多,發現無論怎麽簡化,都有些逾製。大梁的製度,後宮的妃位,是不能有自己獨立的陵墓的,隻能葬在皇帝陵墓的周圍,算是陪葬。李如嫣更是慘,連大梁皇家陵園都沒進去,直接被葬在了長安西北的秋風垣。
“就按照皇太後的規製辦理吧。大王聖明天縱,人神共知”張元最後拍板了。張元是從一品的翰林院掌院學士、禮部尚書,更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所以他的話,還是很有的說服力的。
吳晉、曾泰等人也紛紛附和,“正該如此”
張元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楊競和皇帝已經沒什麽區別了,至少在遼藩,在製度上已經有很多部分逾製了。李如嫣是楊競的母親,按照皇帝的母親規製下葬沒什麽問題。
這裏麵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張元是前秦的狀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對前秦的感情很深。張元投靠楊競的理由有很多,但楊競是李如嫣的兒子,是前秦皇族的唯一血脈,絕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張元等人就按照這個意思給楊競上了折子,楊競的批複也很簡單,“孤年幼,一切禮儀諸事全仰賴眾卿”,這就是同意的意思。
三天停靈完畢,楊競、楊秀寧帶著遼藩文武眾臣,護送李如嫣的棺槨到了襄平城東北方向60裏的壽山,壽山是千華山的餘脈,有大小山峰9座,長20餘裏,寬3裏,衍水就壽山山前流過。壽山的主峰已經被楊競下令改名為萬壽山,萬壽山高33丈,錢峰在萬壽山的三分之一處,開鑿了李如嫣的陵寢的墓室。
墓室長9丈,寬3丈,高2丈半,整個墓室開鑿後,地麵和左、右、後牆壁全部用花崗岩鋪就,穹頂是青磚加石板。兩側設置好3尺深的排水溝。李如嫣的棺槨就放在墓室中間的金床上。金床的四個角,放置了四個侍女人俑,真人大小,塑造的是栩栩如生。金床正前方一丈處,設置一個供台,上麵擺放了錢峰讓人精心燒製的一套祭器:香爐1個、燭台2個、花觚2個.金床後是一個屏風,屏風前也有一個石桌,上麵放著楊競追封李如嫣為遼王太後的金冊和金印。
金床兩側,是四張石質的案子,上麵放了八口箱子,是楊競放的隨葬品。其中金條一箱、銀元一箱、金銀首飾一箱、絲綢布匹一箱、書籍一箱、玉器古玩一箱、糧食一箱和藥材一箱。這些隨葬品價值高達8萬銀元。
棺槨安置已完、所有隨葬品擺放妥當,在王珧等女眷的哭聲中,封閉了墓室。隨即楊競等人又來到享殿,祭祀了一番。孝陵衛的100名守陵士兵,20名太監、20名宮女則長駐孝陵,負責每日上香,四時祭奠;孝陵附近的守陵村300戶居民也遷徙完畢了,楊競下令每戶每人分田10畝,且終身不用納稅。楊競見安排妥當,才帶著文武官員離開了孝陵。
迴到王府的楊競,休息了三天,在楊競的授意下,神策軍剿滅望海縣、李如嫣如期下葬的消息也傳遍了遼藩4郡,遼藩洶湧的民意才平複下來。楊競也休息好了,在承運殿開始處理政事。
“孤剿了望海縣,朝廷那邊是什麽反應?”楊競處理政事的第一件事,就是研判朝廷的動向。
“迴殿下,朝廷采取的措施明麵是兩條,暗地裏是兩條”大理寺正卿,兼軍情司主事的江水出班了,“明麵上的兩條,一是重建薊州鎮,從流民中招募2萬人補充到薊州鎮中,薊州鎮恢複3萬人的編製;二是在望海縣原址新建望海縣,對外宣稱望海縣的居民自願為王太後殉葬,朝廷下旨褒獎並建立旌節牌坊”
前一陣,楊競為了給江水一個前程,下令升江水為大理寺正卿,同時兼管軍情司。迴到襄平城後,江水已經正式就任大理寺正卿了。
“暗地裏兩條呢,一是任命宜昌侯李剛接替李奇任北平鎮總兵,率北平鎮3萬兵進駐新建的望海縣;二是密令英國公李奇將衡水鎮3萬重騎兵調到薊州郡附近的內黃郡”軍情司的能力還是在線的,很快就摸清了朝廷的動態。
“朝廷說望海縣的居民自願為王太後殉葬,這理由?恐怕朝廷有心險惡啊”吳晉首先開口說道
“無非就是敗壞孤的名聲,讓大梁百姓都覺得孤是殘暴之人罷了”楊競冷笑著說,這策略其實並不高明,楊競、吳晉等人一眼就看出了朝廷的意圖。
“那殿下,咱們還如何應對?”曾泰也沒有趕迴山海關,而是等待這次會議結束,才迴到山海關。
“這並不重要,關內的百姓怎麽看孤,孤並不在意,孤隻在乎遼藩這180萬百姓的態度。”楊競頓了頓,“這樣,讓宣傳司加大宣傳力度,不提望海縣的事情,就提孤母妃葬禮華麗的事情,衝淡一下。另外,周明籌備先王太後的葬禮有功,升為禮部右侍郎,從三品,這對關內宣傳的事情,就由周明主持”
“臣謝大王信任”周明立即出班跪下謝恩。
楊競本來不想搭理朝廷的小動作,但是想來想去,來而不往非禮也,還是做了針對性的布置。宣傳司現在在禮部下麵,楊競就安排周明處理了。禮部尚書張元年紀大了,而且德高望重,也不適合做這項工作。
“朝廷這次調兵,力度挺大。在咱們山海關正麵,相當於布置了薊州鎮、北平鎮6萬大軍,且在2線,又布置了3萬重騎兵,這樣一來,咱們對麵就有了朝廷步騎9萬,雖然這些兵攻不下山海關,但防止咱們遼藩入關騷擾還是夠用的”曾泰見楊競布置完政治上的任務,開始分析朝廷軍事上的舉措了。
“這樣一來,殿下和晉藩的貿易,收攏流民的政策和幹擾朝廷剿匪的策略,執行起來就困難了”錢峰也歎了一口氣,說出了朝廷的布置對遼藩的影響。
“要不以後接收流民的工作也會比較困難”通政司通政使,兼管政保司的秋華說話了,“朝廷委任了趙國公蕭炎為山東安撫使,處理山東地區的流民問題,朝廷估計是不想有一個流民到咱們遼藩來了”
這的確是梁帝的想法,梁帝和蕭炎當然看出來人口對楊競的重要意義,所以哪怕是為了壓製楊競,也不會允許流民往遼藩遷徙了。朝廷通過這明暗兩招,事實上封鎖了遼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