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競不是不可以自己和關內的鹽販子合作,這樣楊競賺的會更多,但是楊競還是選擇了和晉王合作,就是在楊競看來,真正有實力和太子掰掰手腕的,也就是晉王楊華了,其餘諸王都差點意思。真要是晉王楊華登基,自己就能安穩的生活在遼藩了,畢竟晉王已經答應山海關以東歸自己。即使晉王登不了基,給太子添添亂,也是好的。
楊競建立了情報簡報製度,每天早晨,早朝前,都會聽取軍情司和政保司的情報簡報。這也是楊競學他所在那個時代的製度。現在政保司的情報簡報已經由李忍在做了,秋華也算是後繼有人。
“總體上就是這樣,雖然各位藩王抵觸情緒非常大,但在錦衣衛的壓製下,基本上都交出了軍隊,隻保留一萬人的護衛。當然了,各位藩王都留有私兵,最少的5000,最多的3萬軍情司的江水正在給楊競講解朝廷軍改後,各地藩王的反應。
“孤猜猜,設置3萬私兵的是齊王?”楊競饒有興致的猜測道
“聖明無過殿下,的確齊王保留了3萬私兵,趙王、魏王各保留了5000私兵,晉王保留了2萬,燕王、楚王和蜀王保留了1萬。” 江水笑著說
“孤這個三哥最有錢,齊藩有鹽海之利,最是富庶。況且他的邊防壓力也大,倭寇總是神出鬼沒的出現;晉王二哥呢,是有問鼎天下的心思的,且晉藩商貿發達,也算是富庶。趙王和魏王身處腹地,應該是被錦衣衛看得緊的,不好擴軍。楚王和蜀王那個地方,算了,留一萬私兵,都不一定壓得住蠻族;至於說燕王,那就是個傻子”楊競來了興致,竟然進行了一波情報分析。
“要不說殿下神人呢,情報分析的都和咱們軍情司探查到的實情一模一樣,哦對了,燕王殿下的智力水平,軍情司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江水難得的開了個玩笑
“還是那句話,關內有和我們走私食鹽的、有向我們買鎧甲的藩王,一律同意,隻要能給太子製造麻煩的神情,孤都願意幹”楊競這算是定下了基調。
楊競還算是很勤政的,不勤政不行啊,容易被朝廷幹掉,隻能不斷的提高遼藩的實力,也就是不斷的提高自保能力。聽完情報簡報,又召集尚書一級的官員,開始了小朝會。
“鼎誠,和晉藩那邊的交易怎麽樣了?”楊競現在的注意力都在發展民生上,所以對和晉藩的交易很是重視。
“托殿下的福,咱們遼藩和晉藩的交易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明麵上的,咱們往遼藩賣鐵器、藥材等物資,晉藩往我們這邊賣布匹,上個月山海關稅務司分司的進出境稅收是5000塊銀元,按照十分之一的稅率,上個月的貿易額就是5萬銀元,絕大部門是和晉藩的貿易”這個貿易額不低了,相當於全年60萬銀元的貿易額。趙石說到這裏,也是臉上帶著笑意。
“走私方麵,與晉藩交易的第一個月的5萬斤食鹽已經運抵山海關了,晉藩也來信了,他們的運輸隊也出發了,第一批6000流民同步出發,預計20天後到達山海關,晉王府右長史徐拱全權負責此事。為了公平起見,雙方的交易采取分別運輸的形式,即第一次晉藩到山海關去取貨,第二次遼藩運送到晉藩邊境,依次進行。”趙石一口氣說了很多。
“做的不錯。鹽鐵司往晉藩運送食鹽困難不?”楊競又問了一下細節,畢竟山海關到晉藩,需要經過薊州鎮、燕藩、趙藩三個勢力的地盤。
“運輸路線基本打通了,其實主要是外包給了襄平商號,至於費用,每斤按10文支付”趙石笑著說。打通三個勢力需要花費的力氣太多了,遼藩走私的食鹽,才按50文一斤供給,成本就30文了,趙石幹脆一狠心,直接把這個事情委托給襄平商號了,就當成本到了40文。
“哈,你倒是會偷巧”楊競笑著說,他倒是不管趙石用什麽方法,隻要能完成交易就好。
“正德,王太後陵寢營建的情況怎麽樣了?”關注完和晉藩的走私情況,楊競又問了問李如嫣陵墓的建設進度。
“迴殿下,臣現在把主要的力量都用在王太後陵寢的建造上,王太後陵寢三大建築:地宮、享殿和牌坊,同時開工同時建設。目前地宮的土方作業已經完畢,正在進行防水作業,待防水作業完成後,鋪設青石地磚;享殿的主體部分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牌坊還在雕刻,待全部構件雕刻完畢後,在運到固定地點組裝”錢峰的迴答很有條理。
按照楊競的設計思想,李如嫣的陵寢小而精,采取的是開山為陵的方法,就是將壽山山脈的主峰萬壽山掏出一個大洞,這個洞就是地宮了。然後在山前的平地上建設一座享殿,麵闊7間,用作祭奠之用,兩側有配殿,用作守靈宮女太監的住處、祭祀用品的儲存。往前99丈,是一個巨大的石牌坊,石牌坊、享殿和山陵之間,有一丈寬的神道,神道兩側,每隔15丈就有石翁仲一對,共計4對,依次是石鳳凰1對、石麒麟1對、石製武將1對、石製文臣1對。翁仲就是陵墓前麵及神道兩側的文武官員石像。牌坊外圍有殿房二十間,用作守陵部隊的駐紮之用。整個陵寢遍植鬆柏,當真是環境優美又不失皇家威嚴。
另外,楊競還下令在距離李如嫣陵寢的3裏的地方,建設兩處道觀,萬壽觀和朝天觀,各設道士25人。
“殿下,原來王太後陵寢計劃投資8萬銀元,目前看可能要不夠,還需要追加預算。主要超出預算的部分就是享殿內部的裝修、祭祀器皿的購置和兩座道觀的修建”錢峰說到最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加錢。
“還需要追加多少?”楊競問道
“戶部測算,最少還需要追加5萬銀元”錢峰有些尷尬的說
“李德全,立即從內帑撥付工部5萬銀元。另外,傳旨儀鸞司,準備好守陵部隊100人”這個工程是今年遼藩最大的工程了,楊競根本不可能吝嗇錢財,凝聚人心比什麽都重要,況且楊競內帑也有錢。
“奴婢下去就安排”李德全立即答應下來。
“正德,資金不夠孤還可以追加,但工程質量一定要保證,這是王太後的萬年吉壤。另外,一旦遼藩的流民來了,優先用在王太後陵寢的工程上”楊競語重心長的叮囑錢峰。
“殿下放心就是,臣一定不負殿下的囑托”錢峰很是鄭重的答應。
“鼎誠,現在馬上已經5月了,新來的流民就先不往鬆花江以東安置了,安置了也沒法種地了。都撥給正德,用在工程建設上,等10月份上凍了,再把他們遷往鬆花江以東。所以,糧食、帳篷之類的臨時安置物資要準備好”現在遼藩南部地區已經開始播種了,鬆花江以東地區再過幾天也得播種了,現在再來的流民,趕過去也來不及了,正好遼藩各項工程還缺少人力,流民用在工程建設上正好。
“殿下放心,戶部存糧在滿足軍糧調撥的基礎上還有2000萬斤,各郡的存糧總量加在一起也超過1000萬斤,能夠滿足流民需求。這幾年我遼藩不斷征戰,繳獲的帳篷很多,除了殿下賞賜兀哈三部的3000頂以外,剩餘帳篷還有超過3萬頂,可以滿足安置流民的需要”趙石這個戶部尚書還是很稱職的,各項物資調度的是井井有條,除了前陣腦袋抽了替那幾個倒黴書生求情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麽毛病。
安置流民就需要糧食和帳篷,糧食這兩年遼藩風調雨順,積累了不少,帳篷楊競一直在打勝仗,也繳獲了不少。前陣兀哈三部出了5000匹戰馬,用來給晉藩。雖然楊競支付了等價的銀元,但楊競感念兀哈三部的忠心,還賞賜他們3000頂帳篷。感情嗎?你來我往,才能熱絡起來。
“好,還有今年的春耕,戶部也要上些心”楊競也知道戶部忙,但是沒辦法,很多工作就是戶部的職責之內的事情。
“殿下放心就是”趙石答得很幹脆。
“好,李德全,傳旨兵部,讓兵部下令,遼藩邊軍各部,歸義軍、新義軍各部嚴守邊界,不得擅出邊境作戰,未來幾年,咱們還是得苟住”楊競到遼藩快3年了,幾乎年年大戰,應該休養生息了。兵部尚書吳晉還在扶靈的路上,現在兵部就是左侍郎宋武主事。
“奴婢下去就給宋侍郎傳旨”
“那行,那今年就這樣,鼎誠,你迴去再捋一捋稅收的情況,三日後咱們碰一碰”楊競既然不想再動兵了,肯定得捋一捋錢了。
“臣領旨,告退”錢峰和趙石立即起身,向楊競行禮後,退了出去。
“王顯快迴來了吧?”楊競問李德全
“迴殿下,承恩伯大概下個月能迴來”
“秋華,給孤更衣、陪孤出宮,小院”秋華立即會意,楊競這是想出宮會李氏去了。秋華立即喊來一個貼身宮女,吩咐幾句,然後就連忙給楊競更衣去了。
楊競建立了情報簡報製度,每天早晨,早朝前,都會聽取軍情司和政保司的情報簡報。這也是楊競學他所在那個時代的製度。現在政保司的情報簡報已經由李忍在做了,秋華也算是後繼有人。
“總體上就是這樣,雖然各位藩王抵觸情緒非常大,但在錦衣衛的壓製下,基本上都交出了軍隊,隻保留一萬人的護衛。當然了,各位藩王都留有私兵,最少的5000,最多的3萬軍情司的江水正在給楊競講解朝廷軍改後,各地藩王的反應。
“孤猜猜,設置3萬私兵的是齊王?”楊競饒有興致的猜測道
“聖明無過殿下,的確齊王保留了3萬私兵,趙王、魏王各保留了5000私兵,晉王保留了2萬,燕王、楚王和蜀王保留了1萬。” 江水笑著說
“孤這個三哥最有錢,齊藩有鹽海之利,最是富庶。況且他的邊防壓力也大,倭寇總是神出鬼沒的出現;晉王二哥呢,是有問鼎天下的心思的,且晉藩商貿發達,也算是富庶。趙王和魏王身處腹地,應該是被錦衣衛看得緊的,不好擴軍。楚王和蜀王那個地方,算了,留一萬私兵,都不一定壓得住蠻族;至於說燕王,那就是個傻子”楊競來了興致,竟然進行了一波情報分析。
“要不說殿下神人呢,情報分析的都和咱們軍情司探查到的實情一模一樣,哦對了,燕王殿下的智力水平,軍情司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江水難得的開了個玩笑
“還是那句話,關內有和我們走私食鹽的、有向我們買鎧甲的藩王,一律同意,隻要能給太子製造麻煩的神情,孤都願意幹”楊競這算是定下了基調。
楊競還算是很勤政的,不勤政不行啊,容易被朝廷幹掉,隻能不斷的提高遼藩的實力,也就是不斷的提高自保能力。聽完情報簡報,又召集尚書一級的官員,開始了小朝會。
“鼎誠,和晉藩那邊的交易怎麽樣了?”楊競現在的注意力都在發展民生上,所以對和晉藩的交易很是重視。
“托殿下的福,咱們遼藩和晉藩的交易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明麵上的,咱們往遼藩賣鐵器、藥材等物資,晉藩往我們這邊賣布匹,上個月山海關稅務司分司的進出境稅收是5000塊銀元,按照十分之一的稅率,上個月的貿易額就是5萬銀元,絕大部門是和晉藩的貿易”這個貿易額不低了,相當於全年60萬銀元的貿易額。趙石說到這裏,也是臉上帶著笑意。
“走私方麵,與晉藩交易的第一個月的5萬斤食鹽已經運抵山海關了,晉藩也來信了,他們的運輸隊也出發了,第一批6000流民同步出發,預計20天後到達山海關,晉王府右長史徐拱全權負責此事。為了公平起見,雙方的交易采取分別運輸的形式,即第一次晉藩到山海關去取貨,第二次遼藩運送到晉藩邊境,依次進行。”趙石一口氣說了很多。
“做的不錯。鹽鐵司往晉藩運送食鹽困難不?”楊競又問了一下細節,畢竟山海關到晉藩,需要經過薊州鎮、燕藩、趙藩三個勢力的地盤。
“運輸路線基本打通了,其實主要是外包給了襄平商號,至於費用,每斤按10文支付”趙石笑著說。打通三個勢力需要花費的力氣太多了,遼藩走私的食鹽,才按50文一斤供給,成本就30文了,趙石幹脆一狠心,直接把這個事情委托給襄平商號了,就當成本到了40文。
“哈,你倒是會偷巧”楊競笑著說,他倒是不管趙石用什麽方法,隻要能完成交易就好。
“正德,王太後陵寢營建的情況怎麽樣了?”關注完和晉藩的走私情況,楊競又問了問李如嫣陵墓的建設進度。
“迴殿下,臣現在把主要的力量都用在王太後陵寢的建造上,王太後陵寢三大建築:地宮、享殿和牌坊,同時開工同時建設。目前地宮的土方作業已經完畢,正在進行防水作業,待防水作業完成後,鋪設青石地磚;享殿的主體部分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牌坊還在雕刻,待全部構件雕刻完畢後,在運到固定地點組裝”錢峰的迴答很有條理。
按照楊競的設計思想,李如嫣的陵寢小而精,采取的是開山為陵的方法,就是將壽山山脈的主峰萬壽山掏出一個大洞,這個洞就是地宮了。然後在山前的平地上建設一座享殿,麵闊7間,用作祭奠之用,兩側有配殿,用作守靈宮女太監的住處、祭祀用品的儲存。往前99丈,是一個巨大的石牌坊,石牌坊、享殿和山陵之間,有一丈寬的神道,神道兩側,每隔15丈就有石翁仲一對,共計4對,依次是石鳳凰1對、石麒麟1對、石製武將1對、石製文臣1對。翁仲就是陵墓前麵及神道兩側的文武官員石像。牌坊外圍有殿房二十間,用作守陵部隊的駐紮之用。整個陵寢遍植鬆柏,當真是環境優美又不失皇家威嚴。
另外,楊競還下令在距離李如嫣陵寢的3裏的地方,建設兩處道觀,萬壽觀和朝天觀,各設道士25人。
“殿下,原來王太後陵寢計劃投資8萬銀元,目前看可能要不夠,還需要追加預算。主要超出預算的部分就是享殿內部的裝修、祭祀器皿的購置和兩座道觀的修建”錢峰說到最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加錢。
“還需要追加多少?”楊競問道
“戶部測算,最少還需要追加5萬銀元”錢峰有些尷尬的說
“李德全,立即從內帑撥付工部5萬銀元。另外,傳旨儀鸞司,準備好守陵部隊100人”這個工程是今年遼藩最大的工程了,楊競根本不可能吝嗇錢財,凝聚人心比什麽都重要,況且楊競內帑也有錢。
“奴婢下去就安排”李德全立即答應下來。
“正德,資金不夠孤還可以追加,但工程質量一定要保證,這是王太後的萬年吉壤。另外,一旦遼藩的流民來了,優先用在王太後陵寢的工程上”楊競語重心長的叮囑錢峰。
“殿下放心就是,臣一定不負殿下的囑托”錢峰很是鄭重的答應。
“鼎誠,現在馬上已經5月了,新來的流民就先不往鬆花江以東安置了,安置了也沒法種地了。都撥給正德,用在工程建設上,等10月份上凍了,再把他們遷往鬆花江以東。所以,糧食、帳篷之類的臨時安置物資要準備好”現在遼藩南部地區已經開始播種了,鬆花江以東地區再過幾天也得播種了,現在再來的流民,趕過去也來不及了,正好遼藩各項工程還缺少人力,流民用在工程建設上正好。
“殿下放心,戶部存糧在滿足軍糧調撥的基礎上還有2000萬斤,各郡的存糧總量加在一起也超過1000萬斤,能夠滿足流民需求。這幾年我遼藩不斷征戰,繳獲的帳篷很多,除了殿下賞賜兀哈三部的3000頂以外,剩餘帳篷還有超過3萬頂,可以滿足安置流民的需要”趙石這個戶部尚書還是很稱職的,各項物資調度的是井井有條,除了前陣腦袋抽了替那幾個倒黴書生求情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麽毛病。
安置流民就需要糧食和帳篷,糧食這兩年遼藩風調雨順,積累了不少,帳篷楊競一直在打勝仗,也繳獲了不少。前陣兀哈三部出了5000匹戰馬,用來給晉藩。雖然楊競支付了等價的銀元,但楊競感念兀哈三部的忠心,還賞賜他們3000頂帳篷。感情嗎?你來我往,才能熱絡起來。
“好,還有今年的春耕,戶部也要上些心”楊競也知道戶部忙,但是沒辦法,很多工作就是戶部的職責之內的事情。
“殿下放心就是”趙石答得很幹脆。
“好,李德全,傳旨兵部,讓兵部下令,遼藩邊軍各部,歸義軍、新義軍各部嚴守邊界,不得擅出邊境作戰,未來幾年,咱們還是得苟住”楊競到遼藩快3年了,幾乎年年大戰,應該休養生息了。兵部尚書吳晉還在扶靈的路上,現在兵部就是左侍郎宋武主事。
“奴婢下去就給宋侍郎傳旨”
“那行,那今年就這樣,鼎誠,你迴去再捋一捋稅收的情況,三日後咱們碰一碰”楊競既然不想再動兵了,肯定得捋一捋錢了。
“臣領旨,告退”錢峰和趙石立即起身,向楊競行禮後,退了出去。
“王顯快迴來了吧?”楊競問李德全
“迴殿下,承恩伯大概下個月能迴來”
“秋華,給孤更衣、陪孤出宮,小院”秋華立即會意,楊競這是想出宮會李氏去了。秋華立即喊來一個貼身宮女,吩咐幾句,然後就連忙給楊競更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