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兒臣聽九弟奏報說,他是在霸江邊的馬背上給您寫的家書。兒臣不才,也知道20年前,高句麗越過霸江300裏,與前秦交戰,並徹底占領了霸江以北300裏的土地。兒臣以為,高句麗兵精糧足,九弟很難打到霸江,兒臣請治九弟欺君之罪”太子見梁帝龍顏大悅,了結了趙石一案,不禁心生怨恨,出來攪局道。


    群臣心裏就一個感覺:累了、毀滅吧。太子像瘋狗一樣的咬著九皇子不放,要不幹脆太子薨了吧,或者九皇子殿下薨了吧,這兩位殿下不死一個,這日子就永遠不能消停。


    太子的話剛落,兵部右侍郎商戎出班奏道:“啟奏陛下,霸江以北被高句麗占據的有9個縣,高句麗深耕霸江以北9縣20年,常駐兵力達到10萬以上。霸江以南,高句麗還有兵20萬,可以隨時支持霸江以北的9縣,臣以為,太子殿下的話有理,遼王的2萬軍隊很難打穿高句麗300裏防線,到達霸江”


    這商戎也是前秦老臣,甚至參加過前秦三次征伐高句麗的戰爭,隻是當年他站隊及時,支持現在的梁帝;所以大梁建國後,商戎也頗受重用,累遷至兵部右侍郎,是名副其實兵部的三把手,他的話有很強的說服力。


    “商侍郎的話未嚐有些先入為主,沒準遼王殿下就打到了霸江呢?”禦史台禦史**說道。


    “如果真像**禦史說的,遼王殿下打到了霸江,那他就是未經請示朝廷,擅自出兵”商戎陰險的說道


    眾臣不禁愕然,合著遼王殿下怎麽都得挨收拾是吧?這不是把遼王往造反的方向逼迫嗎?


    梁帝是真有點惱火了,自己心情剛剛好了一些,太子就出來攪局。其實僅僅是太子,梁帝還不會太往心裏去,主要是太子背後的力量太強大了,沒想到連兵部右侍郎都被他們拉了迴去。


    “何知遠,你怎麽說?”梁帝把氣又撒向了自己的狗腿,錦衣衛指揮使何知遠。


    “啟奏陛下,當初九爺就藩時,朝廷就把襄平郡封給了九爺,襄平郡可不僅僅包括襄平9縣,山海關以東的所有土地,都是襄平郡的範圍,隻是這些年,被奴真、突厥和高句麗占了去而已。以臣之見,九爺攻打高句麗,隻是在收複自己的封地,並不是擅自出兵”何知遠聲音不大,但句句落在了梁帝和眾臣的心上。


    何知遠沒有糾結楊競能不能打到霸江,而是表明了不管楊競能不能打到霸江,都是合理的,這是人家遼王楊競的合法權力。何知遠這麽說,就避免了後續的麻煩:因為不論何知遠說楊競能不能做到,下一步群臣都會進言由錦衣衛打探清楚楊競的動態。何知遠根本不想和楊競扯上關係。


    這也是職場上的一個技巧,從根本上,不給同事給你推活的借口。


    而不是同事把工作推到你身上了,你再去和同事們掰扯。


    “這何知遠這麽會說話?”眾臣心裏都在想,何知遠的這一番話,相當於直接把山海關以東的地方全都劃給遼王了啊。不過何知遠說的也沒毛病,山海關以外理論上的確都屬於襄平郡。


    “這”商戎吧唧吧唧嘴,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梁帝看著何知遠,露出了滿意的神色,才是一個錦衣衛指揮使該有的水準。


    其實楊競的軍報也快到了,因為軍報可以使用400加急,從襄平8天就可以到達長安,估計還有5天,楊競的軍報就能到達。而答複戶部的文書則是日行80裏,所以走了1個多月才到長安。


    楊競對朝廷發生的事情並不知曉,他還在王帳裏大宴群臣,今晚喝完這頓酒,各部就陸續班師了,楊競也要返迴襄平。隻有蘇烈帶著遼東邊軍駐守在安東城一線。


    酒桌上的氣氛很熱烈,凡是能進楊競王帳吃飯的,至少都是正五品以上,楊競也沒有小氣,直接吩咐上了桃花釀。酒瓶一開,滿大帳飄香,一口下去,頓時去掉了身上的寒意。


    剛開始眾臣還有些拘束,漸漸的,酒勁上來了,加之楊競的和顏悅色,大家也都有些放開。紛紛舉杯敬楊競,楊競也十分給麵子,不管誰敬酒,都會淺淺的抿上一口酒,然後點評敬酒人幾句。楊競的點評往往能說出各位將領、文臣的經曆,並有針對性的說出鼓勵的話,這讓敬酒的人感激涕零。


    一直喝到半夜,眾臣才散去。楊競並沒有立即迴到帳篷,而是走出大帳,往霸江邊走去,秋華一直默默的跟在身後。看著霸江對外的三千裏錦繡江山,其實楊競是很想一鼓作氣拿下的,但他不能這麽做,他得把襄平郡的沃野千裏、無數礦藏迅速轉化為軍事能力,為了朝廷可能的征伐做好準備。


    楊競其實是進退兩難。


    又站了一會,楊競迴到了自己的寢帳,蜷縮在被子裏。楊競準備休息一夜,第二天就率部迴襄平了。秋華依舊在楊競的寢帳侍候,見楊競蜷縮成一團,解下了身上的衣服,鑽進了楊競的被子裏,輕輕的將楊競團在懷裏。


    楊競還一直惦記修仙返迴地球的事情,所以根本不會實質性接近女色,就怕泄了元陽,影響修仙。至於說一旦楊競知道這世界上沒法修仙以後,那就不知道會怎麽樣了。


    第二天,在蘇烈的送別下,楊競帶著吳晉、曾泰、趙石一行準備返迴襄平。這次楊競選的路線是安東縣、鳳凰縣、通遠縣、本溪縣直到襄平,這路線比繞道鐵山縣近了一多半。餘成則是向東,到遼東郡的郡城鐵山縣上任。


    “定方,你的遼東軍騎兵旅是新組建的,戰鬥力還不強,出兵威脅高句麗的時候不要走太遠,安全第一”臨行前,楊競一再叮囑蘇烈。


    “殿下關懷,臣感激莫名”蘇烈行了一禮說道,“臣定會率遼東邊軍5個旅守好邊境,請大王放心”


    楊競笑著擺了擺手,登上了馬車。


    蘇烈立即跪下,直到視線裏已經沒有楊競車架以後,才起身。


    其實蘇烈也是進退兩難,自己立下的功勞,隻夠自己加掛了正三品的樞密院副使銜,離封爵還有距離啊。所以即使自己手裏隻有5個旅的兵力,騎兵旅還是新組建的,自己也得冒險渡過霸江,繼續給高句麗朝廷施壓。


    “來人,通知五個旅的參將,來本總兵的大帳議事”蘇烈吩咐親兵一聲,翻身上馬向自己的大帳走去。


    遼東邊軍第1旅參將張勇(原邊軍第2旅參將)、第2旅參將韓升(原邊軍第5旅參將)、第3旅參將傅讓(原邊軍第6旅參將),炮兵旅參將於震、騎兵旅新任參將馬揮紛紛來到蘇烈的大帳。


    “末將等參見大帥”五個參將向蘇烈行禮。蘇烈是遼東邊軍的總兵,總兵一級的武官,可以被稱為大帥了。


    “都免禮,坐”


    “謝大帥”


    “說說,長史大人讓我們遼東邊軍去向高句麗施壓,我們該怎麽辦?”


    “殿下,末將覺得,我們還是得先守住邊境,然後再去誘敵”這裏麵就屬於炮兵參將於震擅長智謀,提出了建議。


    其他四位參將也覺得有理,紛紛附和。蘇烈一拍手,“就這麽定了。第1旅、第2旅和炮兵旅駐紮在安東縣,第3旅駐紮在鐵山縣,騎兵旅駐紮在平州縣。明日就各自移防,明日本帥帶著騎兵旅去誘敵”


    蘇烈不愧是正規軍出生,幾個旅安排的井井有條,算是把霸江和長白山一線的防線建立起來了。


    再說高句麗這邊,李玄拓的3萬援軍全軍覆滅的消息,第二天就傳到了高句麗的京城。高句麗的皇帝李成泰知道後,頓時癱坐在寶座上,良久,才對文武大臣說:“諸卿,此事該如何應對?”


    左丞相淵蓋蘇、右丞相樸善恆也沒了主意,整個高句麗就隻有28萬兵,這一下就損失了14萬,全國一半的兵力了。剩下的14萬部隊中,還得分出5萬,用來壓製南邊的新濟國,能動用的部隊就隻有九萬了。問題是,即使不考慮留下一定的兵力負責京城的防禦,即使9萬人全部北上,就一定能反敗為勝嗎?14萬大軍可剛剛被打沒啊。


    “陛下,要不老臣率5萬大軍北上,看看能否收複失地?”淵蓋蘇實在沒了辦法,他也沒想到李玄拓這麽不抗打,所以試探著問。


    “陛下,臣覺得,還是和梁國人接觸一下,看看能不能和談吧?”樸善恆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還是那句話,如果把5萬大軍的兵權給了淵蓋蘇,淵蓋蘇要是擁兵自立的話,高句麗朝廷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高句麗皇帝李成泰、右丞相樸善恆也陷入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