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散去以後,楊競迴到偏殿休息,倚在臥榻上,思考著眼下的局勢:自己的王府由200羽林衛守衛,楊競裝備利用收買遼東駐軍留下的重甲,將羽林衛擴充至1000人,作為自己最精銳的力量。自己整編了神策軍和邊軍,1萬神策軍由2000騎兵和8000步兵組成,直接駐守襄平郡城。蘇烈統領的3萬邊軍,1萬駐錦州、龍城一線,1萬駐海州、台安、盤山一線,1萬駐沈陽、阜新、撫順和本溪一線,暫時是把襄平郡外圍的防線組織起來了。當然了,部隊的換防、招募、整編還得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3萬邊軍,每名士兵年餉5兩,就是15萬兩。1萬神策軍,每名士兵年餉5兩,就是5萬兩。這四萬軍隊的軍餉一年是20萬兩。加之每天每名士兵需要糧食一斤,一個月就需要糧食120萬斤,也就是1萬石,一年需要12萬石。這養軍隊真是費錢啊”楊競心裏盤算著。神策軍和邊軍的軍費是戶廳出。
1000羽林衛年俸10兩,是神策軍和邊軍的2倍,一年軍餉是1萬兩,糧食1萬擔。“我去,這竟然和我這個親王的年俸一邊多”楊競想到這,驚訝的張開嘴。梁國親王年俸就是白銀1萬兩、糧食1萬石。由於羽林衛是遼王親軍,這軍費得是楊競自己負擔,由遼王府內帑出。
“還是得努力搞錢啊。但願張勇別讓我失望。哦對,我還得養張勇那1000騎兵”楊競無奈的捂住額頭
由於整編的時候,並沒有把張勇的1000騎兵納入邊軍和神策軍的編製,所以張勇也算是楊競的親軍了,得楊競養。
正在這時,秋華進來了,由於秋華是領班的宮女,也不必通傳。看見楊競撫額頭,就過來了“奴婢替殿下按按”說完走到楊競的身後,輕輕的幫楊競揉起頭來。
“嗚”楊競舒服的哼了一聲,最近楊競的壓力太大了,財政吃緊,軍隊薄弱,襄平郡當地官僚還不配合,最主要的是不知道朝廷對自己什麽態度。楊競現在迫切需要自己的力量,“要是三萬邊軍+1萬神策軍+1000羽林衛徹底組建完成,應該能在襄平站住腳了吧”
|“殿下,張勇那邊傳來信息了。他按您給的地圖,在阜新縣東南70裏的海棠山脈,找到了一條小河,河裏盛產上好的沙金。據探勘的工匠說,金礦礦脈越為10裏,就是在小河衝出的山穀裏。目前張勇已經帶1000騎兵徹底封鎖了那裏,把那110名突厥騎兵俘虜分成3班,每天12個時辰不停的開采,目前看,每天能開采足金15兩”秋華在楊競耳邊用隻有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輕輕說
楊競穿越過來,記得那個世界阜新縣附近有個很有名的金礦,排山樓金礦。就把地圖畫了下來,讓張勇去找,果然張勇找到了。雖然現在開采的技術不行,每天僅僅15兩,但讓楊競高興的是,這驗證了這個時空的地理與原來時空完全一致。憑借楊競文科生的本事,他對整個襄平的礦產分布可太清楚了。
“鞍山的鐵、撫順的煤。長白的黃金”楊競竟然有種口水流了出來的感覺,“這都是我立足的本錢啊”
“15兩黃金折合白銀1500兩,一個月就是兩白銀的產出,一年是54萬兩白銀,不錯了,軍費夠了”楊競長長的舒了口氣,往後靠了靠,頓時陷入一片柔軟之中。
秋華臉直接紅了,不過手上的動作一直沒聽。李德全眼角一抽,默默的退出大殿,並讓在殿外守衛的羽林衛退出20步。
“這老貨,腦子裏都是什麽?”楊競笑罵的一句,不過身體卻沒有移動。“安排政保司的人,盯住金礦”
“奴婢遵旨”
楊競這邊如火如荼的武裝自己,長安那邊卻鬧翻了天。吳晉殺了傳旨太監的事不知道怎麽被趙國宮蕭炎知道了,這天大朝會,蕭炎等太子一係的勳貴,在朝堂上發難了。
“陛下,臣聽聞,遼王斬殺了1名傳旨內侍和8名錦衣衛,不知是否屬實,臣請陛下下旨徹查”禦史台副都禦史竇容出列奏道
梁帝楊勇瞟了一眼錦衣衛指揮使何知遠,自己並沒有說話 。
“確有8名錦衣衛失聯,不過竇大人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這在我們錦衣衛係統裏也是保密的,難道竇大人一直在監視錦衣衛?”何知遠不陰不陽的說
這話說的就嚇人了,錦衣衛是天子親軍,監視錦衣衛那就是視同謀反,誅九族的大罪。
“這...下官並沒有監視錦衣衛,隻是風聞”竇容一邊用眼神向趙國公蕭炎求助,一邊忙不迭的解釋道
“陛下,臣聽聞遼王殺了傳旨太監和8名錦衣衛,屍首被拋入黃河冰窟,臣請陛下下旨,讓何知遠給個解釋”趙國公、戶部尚書蕭炎站出來了
這話說得很有技巧,蕭炎讓何知遠解釋,實際上是讓梁帝解釋。解釋內容也不是什麽傳旨的太監和錦衣衛被殺,而是為什麽沒召迴楊競、殺了吳晉。
梁帝像沒聽出來蕭炎的話外之音,依舊沒說話。何知遠知道自己是陷入皇帝和以蕭炎為首的權貴之間的鬥爭了,爭鬥的核心就是遼王楊競,作為梁國最大的情報頭子,他自然知道其中的淵源。
得罪太子可能以後要倒黴,現在自己不站出來,得罪了皇帝,現在就得倒黴,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當下心一橫,直接開口了:“怎麽?下官這個世襲正一品錦衣衛指揮使,幹什麽之前還得向您趙國公匯報?要不以後錦衣衛有什麽行動,直接請示您算了”
“嘩”整個朝堂都驚呆了。趙國公蕭炎是誰啊?那是皇帝的大舅哥,太子的親舅舅,皇後的親大哥,開國第一功臣。何知遠雖然也官居一品,但地位比趙國公差遠了,他竟然敢頂撞趙國公。
“大膽,何知遠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頂撞當朝國舅、趙國公?”太子怒斥
“太子殿下息怒。臣乃天子親軍,一身一命全在皇帝身上,在臣這裏沒有什麽趙國公,隻有皇上”何知遠謙卑的說
話謙卑、事可不謙卑,這話明擺著告訴太子:你爹還在呢?輪不到你教訓我。
太子的臉騰就紅了。
“說得好,來人,賜何知遠蟒袍一件”梁帝聽完何知遠的話,開口說道。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梁國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臣跪謝天恩”何知遠當即跪倒在地,大禮參拜。
眾大臣都是人精一樣的存在,哪裏還能看不出皇帝的意思?皇帝這是對太子和趙國公蕭炎不滿了。
就在朝堂的氣氛有些尷尬,大家都不知道怎麽開口的時候,奉天殿外傳來一聲高喊:“四百裏加急,捷報!”緊接著,就是一聲又一聲的“大捷”
“速傳報捷之人上殿”
“皇上有旨,傳報捷之人上殿”太監總管馮德寶用內侍獨有的聲音喊道
群眾都在麵麵相覷,沒聽說邊關有戰事啊?晉王、燕王也隻是厲兵秣馬,準備應急突厥開春的南下,這才剛剛2月底,哪來的戰鬥?
“末將遼王府衛率百戶餘成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神策軍百戶餘成進入殿來,對著梁帝跪拜
“你說你是遼王府衛率?”梁帝問
“迴聖上,正是”
“有何捷報?”
“啟奏聖上,一個月前,遼王殿下在燕山北麓與突厥騎兵5000人相遇,遼王率親軍全殲突厥5000騎兵,繳獲突厥萬夫長銀印1枚、千夫長銅印4枚,特獻陛下。祝陛下武德萬年”餘成對答如流的迴答道
這餘成口才極佳、情商頗高,所以才被曾泰選出,做為報捷特使。待報捷完畢後,就在長安潛伏起來,做為長安情報站的一把手,正六品的額員外郎。
“這怎麽可能?”群臣都是一個反應。“消滅5000突厥騎兵,至少需要朝廷騎兵3萬人”
“給你3萬騎兵,你能抓住那5000突厥騎兵?人家又不是傻子,能等著讓你圍住”
群臣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起來。
“陛下,臣看過了,這突厥萬夫長和千夫長的銀信貨真價實”兵部尚書李奇躬身說道
“陛下,兵部職方司查驗了,確有5000顆突厥精壯的人頭,其中三顆人頭麵部有突厥高級貴族才有的紋身”兵部侍郎才聽殿外匆匆而來的小太監稟告,也出班奏道
這下群臣都相信了,以禮部尚書王素為首的大臣出班跪倒“臣恭賀皇上,祝陛下武德萬年”
“祝陛下武德萬年”群臣山唿。太子一係的人臉色難看的要死
“眾卿平身”梁帝也可露出笑容,“餘成,說說遼王是如何殲滅這5000騎兵的”
“是陛下”當即餘成口吐蓮花,把戰鬥過程講了一遍,不過隱去了王世安剿滅突厥部落和10門神威將軍炮的事。當說到楊競隻帶100騎兵親身誘敵時,連梁帝都有些動容。
“好膽色”梁帝誇了一句,“你家大王還說了什麽沒?”
“迴陛下,大王有一封折子呈上”
“呈上來”
“3萬邊軍,每名士兵年餉5兩,就是15萬兩。1萬神策軍,每名士兵年餉5兩,就是5萬兩。這四萬軍隊的軍餉一年是20萬兩。加之每天每名士兵需要糧食一斤,一個月就需要糧食120萬斤,也就是1萬石,一年需要12萬石。這養軍隊真是費錢啊”楊競心裏盤算著。神策軍和邊軍的軍費是戶廳出。
1000羽林衛年俸10兩,是神策軍和邊軍的2倍,一年軍餉是1萬兩,糧食1萬擔。“我去,這竟然和我這個親王的年俸一邊多”楊競想到這,驚訝的張開嘴。梁國親王年俸就是白銀1萬兩、糧食1萬石。由於羽林衛是遼王親軍,這軍費得是楊競自己負擔,由遼王府內帑出。
“還是得努力搞錢啊。但願張勇別讓我失望。哦對,我還得養張勇那1000騎兵”楊競無奈的捂住額頭
由於整編的時候,並沒有把張勇的1000騎兵納入邊軍和神策軍的編製,所以張勇也算是楊競的親軍了,得楊競養。
正在這時,秋華進來了,由於秋華是領班的宮女,也不必通傳。看見楊競撫額頭,就過來了“奴婢替殿下按按”說完走到楊競的身後,輕輕的幫楊競揉起頭來。
“嗚”楊競舒服的哼了一聲,最近楊競的壓力太大了,財政吃緊,軍隊薄弱,襄平郡當地官僚還不配合,最主要的是不知道朝廷對自己什麽態度。楊競現在迫切需要自己的力量,“要是三萬邊軍+1萬神策軍+1000羽林衛徹底組建完成,應該能在襄平站住腳了吧”
|“殿下,張勇那邊傳來信息了。他按您給的地圖,在阜新縣東南70裏的海棠山脈,找到了一條小河,河裏盛產上好的沙金。據探勘的工匠說,金礦礦脈越為10裏,就是在小河衝出的山穀裏。目前張勇已經帶1000騎兵徹底封鎖了那裏,把那110名突厥騎兵俘虜分成3班,每天12個時辰不停的開采,目前看,每天能開采足金15兩”秋華在楊競耳邊用隻有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輕輕說
楊競穿越過來,記得那個世界阜新縣附近有個很有名的金礦,排山樓金礦。就把地圖畫了下來,讓張勇去找,果然張勇找到了。雖然現在開采的技術不行,每天僅僅15兩,但讓楊競高興的是,這驗證了這個時空的地理與原來時空完全一致。憑借楊競文科生的本事,他對整個襄平的礦產分布可太清楚了。
“鞍山的鐵、撫順的煤。長白的黃金”楊競竟然有種口水流了出來的感覺,“這都是我立足的本錢啊”
“15兩黃金折合白銀1500兩,一個月就是兩白銀的產出,一年是54萬兩白銀,不錯了,軍費夠了”楊競長長的舒了口氣,往後靠了靠,頓時陷入一片柔軟之中。
秋華臉直接紅了,不過手上的動作一直沒聽。李德全眼角一抽,默默的退出大殿,並讓在殿外守衛的羽林衛退出20步。
“這老貨,腦子裏都是什麽?”楊競笑罵的一句,不過身體卻沒有移動。“安排政保司的人,盯住金礦”
“奴婢遵旨”
楊競這邊如火如荼的武裝自己,長安那邊卻鬧翻了天。吳晉殺了傳旨太監的事不知道怎麽被趙國宮蕭炎知道了,這天大朝會,蕭炎等太子一係的勳貴,在朝堂上發難了。
“陛下,臣聽聞,遼王斬殺了1名傳旨內侍和8名錦衣衛,不知是否屬實,臣請陛下下旨徹查”禦史台副都禦史竇容出列奏道
梁帝楊勇瞟了一眼錦衣衛指揮使何知遠,自己並沒有說話 。
“確有8名錦衣衛失聯,不過竇大人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這在我們錦衣衛係統裏也是保密的,難道竇大人一直在監視錦衣衛?”何知遠不陰不陽的說
這話說的就嚇人了,錦衣衛是天子親軍,監視錦衣衛那就是視同謀反,誅九族的大罪。
“這...下官並沒有監視錦衣衛,隻是風聞”竇容一邊用眼神向趙國公蕭炎求助,一邊忙不迭的解釋道
“陛下,臣聽聞遼王殺了傳旨太監和8名錦衣衛,屍首被拋入黃河冰窟,臣請陛下下旨,讓何知遠給個解釋”趙國公、戶部尚書蕭炎站出來了
這話說得很有技巧,蕭炎讓何知遠解釋,實際上是讓梁帝解釋。解釋內容也不是什麽傳旨的太監和錦衣衛被殺,而是為什麽沒召迴楊競、殺了吳晉。
梁帝像沒聽出來蕭炎的話外之音,依舊沒說話。何知遠知道自己是陷入皇帝和以蕭炎為首的權貴之間的鬥爭了,爭鬥的核心就是遼王楊競,作為梁國最大的情報頭子,他自然知道其中的淵源。
得罪太子可能以後要倒黴,現在自己不站出來,得罪了皇帝,現在就得倒黴,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當下心一橫,直接開口了:“怎麽?下官這個世襲正一品錦衣衛指揮使,幹什麽之前還得向您趙國公匯報?要不以後錦衣衛有什麽行動,直接請示您算了”
“嘩”整個朝堂都驚呆了。趙國公蕭炎是誰啊?那是皇帝的大舅哥,太子的親舅舅,皇後的親大哥,開國第一功臣。何知遠雖然也官居一品,但地位比趙國公差遠了,他竟然敢頂撞趙國公。
“大膽,何知遠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頂撞當朝國舅、趙國公?”太子怒斥
“太子殿下息怒。臣乃天子親軍,一身一命全在皇帝身上,在臣這裏沒有什麽趙國公,隻有皇上”何知遠謙卑的說
話謙卑、事可不謙卑,這話明擺著告訴太子:你爹還在呢?輪不到你教訓我。
太子的臉騰就紅了。
“說得好,來人,賜何知遠蟒袍一件”梁帝聽完何知遠的話,開口說道。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梁國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臣跪謝天恩”何知遠當即跪倒在地,大禮參拜。
眾大臣都是人精一樣的存在,哪裏還能看不出皇帝的意思?皇帝這是對太子和趙國公蕭炎不滿了。
就在朝堂的氣氛有些尷尬,大家都不知道怎麽開口的時候,奉天殿外傳來一聲高喊:“四百裏加急,捷報!”緊接著,就是一聲又一聲的“大捷”
“速傳報捷之人上殿”
“皇上有旨,傳報捷之人上殿”太監總管馮德寶用內侍獨有的聲音喊道
群眾都在麵麵相覷,沒聽說邊關有戰事啊?晉王、燕王也隻是厲兵秣馬,準備應急突厥開春的南下,這才剛剛2月底,哪來的戰鬥?
“末將遼王府衛率百戶餘成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神策軍百戶餘成進入殿來,對著梁帝跪拜
“你說你是遼王府衛率?”梁帝問
“迴聖上,正是”
“有何捷報?”
“啟奏聖上,一個月前,遼王殿下在燕山北麓與突厥騎兵5000人相遇,遼王率親軍全殲突厥5000騎兵,繳獲突厥萬夫長銀印1枚、千夫長銅印4枚,特獻陛下。祝陛下武德萬年”餘成對答如流的迴答道
這餘成口才極佳、情商頗高,所以才被曾泰選出,做為報捷特使。待報捷完畢後,就在長安潛伏起來,做為長安情報站的一把手,正六品的額員外郎。
“這怎麽可能?”群臣都是一個反應。“消滅5000突厥騎兵,至少需要朝廷騎兵3萬人”
“給你3萬騎兵,你能抓住那5000突厥騎兵?人家又不是傻子,能等著讓你圍住”
群臣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起來。
“陛下,臣看過了,這突厥萬夫長和千夫長的銀信貨真價實”兵部尚書李奇躬身說道
“陛下,兵部職方司查驗了,確有5000顆突厥精壯的人頭,其中三顆人頭麵部有突厥高級貴族才有的紋身”兵部侍郎才聽殿外匆匆而來的小太監稟告,也出班奏道
這下群臣都相信了,以禮部尚書王素為首的大臣出班跪倒“臣恭賀皇上,祝陛下武德萬年”
“祝陛下武德萬年”群臣山唿。太子一係的人臉色難看的要死
“眾卿平身”梁帝也可露出笑容,“餘成,說說遼王是如何殲滅這5000騎兵的”
“是陛下”當即餘成口吐蓮花,把戰鬥過程講了一遍,不過隱去了王世安剿滅突厥部落和10門神威將軍炮的事。當說到楊競隻帶100騎兵親身誘敵時,連梁帝都有些動容。
“好膽色”梁帝誇了一句,“你家大王還說了什麽沒?”
“迴陛下,大王有一封折子呈上”
“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