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若祖臉色慘白,手中如意跌落。
響聲引起呂梁注意,伸手拍拍她肩膀,神情自若:“若祖不必傷感,凡人終有一死。我死後能封地府職位,得閑時還能迴人間與你飲酒暢談。”
他捏住燈芯,熄滅火苗。
重新梳理發髻,整理盔甲,起身巡營,操練士兵。
營帳簾布落下那刻,帳中溫度陡然下降。
白霜籠罩,滴水成冰。
唐肅玉看著六神無主的葉若祖,火炁離體,環繞方寸之間,竭力抵禦嚴寒。
“葉姐姐——”
一滴淚珠自她眼角滑落,化作冰珠落到裙邊。
“小魚兒,姐姐知道你與地府關係匪淺。”她垂眸低語,半是央求半是渴望,“人死可能複生?”
“當然可以。”
唐肅玉撿起金縷花如意,擺到案桌上:“三屍法。”
自然不是畢星的“斬三屍”邪法,而是“欺三屍”。
“但是時間不夠。三守庚申,即三屍振恐;七守庚申,三屍長絕,死籍消名。”
“庚申甲子日一輪迴,七守需至少四百二十日。”
葉若祖又喜又怒,忍不住斥責道:“小魚兒是在拿姐姐我取笑不成?”
唐肅玉點頭又搖頭:“姐姐不要急,等我說完。”
“三屍法重點在於‘欺’,而不是‘絕’。呂將軍終究不是修道人,長絕三屍也不得成仙,隻長壽非不老。”
他笑道:“難道姐姐想數百年後看著呂將軍癱坐在床,生不如死的模樣。”
葉若祖眼神發亮,神通收斂,起身急問:“那該如何?”
“少不得要做些違背修道人的決定。”
唐肅玉鋪開紙筆,掌心滴落水珠,輕輕研磨。
洋洋灑灑寫滿大半宣紙,他停筆叮囑:“隔牆有耳,切莫讀出。”
葉若祖上前細細默讀,體悟其中奧妙。
片刻後,她長舒口氣,轉身盈盈拜倒。
“多謝小魚兒救命之恩。”
她露出一絲笑意,心中有感而發:“婆婆、父親、呂大哥,姐姐欠你的恩情越發多了。”
唐肅玉見她神色認真,促狹說道:“姐姐想要報答,不如早些迴去陪陪婆婆。否則他人知曉,隻當姐姐你有呂將軍就忘了——”
“你!”
葉若祖聽出言外之意,又羞又惱,偏無端生出一絲憧憬,情緒交雜,一時間有些癡了。
指尖散出心火,唐肅玉將宣紙燃成灰燼。
隨後拿起金縷花如意,壓在油燈上,確保癡愛不會搗亂。
葉若祖猶自覺得不夠,雪花憑空灑落,將油燈埋入,再稍稍施法,凍成冰柱。
托起冰柱,隨意打開一個木箱後拋入其中。
“狐狸精說話膩歪、遮遮掩掩又不敞亮,這兩日我早已受夠,如今能清淨幾天也好。”
唐肅玉自知她是恨屋及烏,偏偏心不明、情不定,清醒又糊塗,最是受癡愛影響。
繼續研墨,落筆寫信。
師父啊師父,你可不要怪小魚兒擅作決定。七情所謀,必是外道詭計,事權從急,還請一定要原諒我。
不多時,數張宣紙被填滿,他吹幹墨跡,折好後塞入空信封中。
封麵題字:
三清觀畢星觀主敬啟
巴陵呂梁頓首謹上
熱蠟封口,他看向葉若祖。
葉若祖在帳中床榻上一頓翻找,從角落裏摸出個田黃石印章,長寬高各寸許。
其上刻著“大魏呂梁印”。
正是枚私章。
剛想嗬氣用章,她意識到什麽,轉而遞給唐肅玉。
印章留痕,不是親筆亦算親筆。
此事涉及三清觀隱秘,是唐肅玉在內城時突然領悟到的。
他那會正做靜功,通過夢界得知師父、師兄以及天下高修踏入欲壑謎障的消息。
歎息之下,反複迴憶往昔點滴,後知後覺才發現其中奧秘。
“有勞葉姐姐前往三清觀將信呈給風師兄。”
葉若祖點頭應下,拿信出帳,禦使清炁,飛天而去。
為保萬無一失,唐肅玉取出封神圖錄、十二圓覺經,對應其中名號,輕聲唿喚。
隨後盤膝坐好,斬念靜心,神行出竅,隱匿蹤跡,悄然離去。
神魂來到王向村處,他落到先前花神們紮根的半塌磚房內。
天色漸晚,此地一如既往地荒涼。
少頃,虛無中傳來聲音,唿喝不止,嘈嘈嚷嚷好似集市。
蟠龍珠飛出神魂,懸於天穹,遮掩光線、聲響,防止凡人衝撞進來。
手中掐訣施法,清理一片空地,催出根根翠竹。
竹葉幹枯飄落,須臾間在地麵鋪滿厚厚一層。
心念再動,懷裏多出竹製茶具。
有求於人,自然要顯出誠意。
他取梅花瓣上的雪水入壺,添加精靈葉片煮沸,撒入幾縷功德光暈,製成“功德茶”。
香氣充盈小院,沁人心脾。
野仲、遊光最先現身,卻不見其他夜遊。
祂倆身穿常服,化作一般大小,各自接過竹杯,盤膝坐下。
野仲滿口飲下茶水,一邊讚歎,一邊問道:“今日喚我兄弟前來是有何事?”
“隔三差五、三天兩頭,小娃娃你真當我是你家奴仆不成?”
日遊神麵色不虞,見到夜遊也隻是隨意點頭。
自當年內城相商泰山事後,日遊神就盡量不再露麵。
葬坑那次,連鍾馗帝君都靈應現世,卻仍是不見日遊蹤影。
偏生此次唐肅玉唿名,急切頻繁,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意。
祂正在黃昏交接日、夜巡遊,聽得煩躁不已,官服未脫,匆匆趕來。
不等祂埋怨更多,瘟疫使者齊齊現身,互相見禮,正好壓下日遊嘴邊話語。
飲下“功德茶”,祂立時沉默,不再抱怨。
中瘟史文業見竹杯尚未分完,出聲笑問:“唐小兄弟,可是還請了其他道友?卻是熱鬧的很。”
唐肅玉點頭,剛要開口,院外傳來“哈哈”笑聲。
光頭大肚,袒露胸懷的娃娃和尚來到近前。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
和尚滿臉掛笑,令人見之忘憂:“小僧有禮,不知社神喚小僧前來有何要事?”
唐肅玉起身相迎,口稱不敢:“尊者有禮,小魚兒此次確有要事,不得不擾您清修,萬望寬恕。”
竹杯還剩一盞。
“老衲來遲,唐道友勿怪。”
虛空中再現一和尚,慈眉善目,穿著僧衣,背負布袋。
正是圓覺大師。
響聲引起呂梁注意,伸手拍拍她肩膀,神情自若:“若祖不必傷感,凡人終有一死。我死後能封地府職位,得閑時還能迴人間與你飲酒暢談。”
他捏住燈芯,熄滅火苗。
重新梳理發髻,整理盔甲,起身巡營,操練士兵。
營帳簾布落下那刻,帳中溫度陡然下降。
白霜籠罩,滴水成冰。
唐肅玉看著六神無主的葉若祖,火炁離體,環繞方寸之間,竭力抵禦嚴寒。
“葉姐姐——”
一滴淚珠自她眼角滑落,化作冰珠落到裙邊。
“小魚兒,姐姐知道你與地府關係匪淺。”她垂眸低語,半是央求半是渴望,“人死可能複生?”
“當然可以。”
唐肅玉撿起金縷花如意,擺到案桌上:“三屍法。”
自然不是畢星的“斬三屍”邪法,而是“欺三屍”。
“但是時間不夠。三守庚申,即三屍振恐;七守庚申,三屍長絕,死籍消名。”
“庚申甲子日一輪迴,七守需至少四百二十日。”
葉若祖又喜又怒,忍不住斥責道:“小魚兒是在拿姐姐我取笑不成?”
唐肅玉點頭又搖頭:“姐姐不要急,等我說完。”
“三屍法重點在於‘欺’,而不是‘絕’。呂將軍終究不是修道人,長絕三屍也不得成仙,隻長壽非不老。”
他笑道:“難道姐姐想數百年後看著呂將軍癱坐在床,生不如死的模樣。”
葉若祖眼神發亮,神通收斂,起身急問:“那該如何?”
“少不得要做些違背修道人的決定。”
唐肅玉鋪開紙筆,掌心滴落水珠,輕輕研磨。
洋洋灑灑寫滿大半宣紙,他停筆叮囑:“隔牆有耳,切莫讀出。”
葉若祖上前細細默讀,體悟其中奧妙。
片刻後,她長舒口氣,轉身盈盈拜倒。
“多謝小魚兒救命之恩。”
她露出一絲笑意,心中有感而發:“婆婆、父親、呂大哥,姐姐欠你的恩情越發多了。”
唐肅玉見她神色認真,促狹說道:“姐姐想要報答,不如早些迴去陪陪婆婆。否則他人知曉,隻當姐姐你有呂將軍就忘了——”
“你!”
葉若祖聽出言外之意,又羞又惱,偏無端生出一絲憧憬,情緒交雜,一時間有些癡了。
指尖散出心火,唐肅玉將宣紙燃成灰燼。
隨後拿起金縷花如意,壓在油燈上,確保癡愛不會搗亂。
葉若祖猶自覺得不夠,雪花憑空灑落,將油燈埋入,再稍稍施法,凍成冰柱。
托起冰柱,隨意打開一個木箱後拋入其中。
“狐狸精說話膩歪、遮遮掩掩又不敞亮,這兩日我早已受夠,如今能清淨幾天也好。”
唐肅玉自知她是恨屋及烏,偏偏心不明、情不定,清醒又糊塗,最是受癡愛影響。
繼續研墨,落筆寫信。
師父啊師父,你可不要怪小魚兒擅作決定。七情所謀,必是外道詭計,事權從急,還請一定要原諒我。
不多時,數張宣紙被填滿,他吹幹墨跡,折好後塞入空信封中。
封麵題字:
三清觀畢星觀主敬啟
巴陵呂梁頓首謹上
熱蠟封口,他看向葉若祖。
葉若祖在帳中床榻上一頓翻找,從角落裏摸出個田黃石印章,長寬高各寸許。
其上刻著“大魏呂梁印”。
正是枚私章。
剛想嗬氣用章,她意識到什麽,轉而遞給唐肅玉。
印章留痕,不是親筆亦算親筆。
此事涉及三清觀隱秘,是唐肅玉在內城時突然領悟到的。
他那會正做靜功,通過夢界得知師父、師兄以及天下高修踏入欲壑謎障的消息。
歎息之下,反複迴憶往昔點滴,後知後覺才發現其中奧秘。
“有勞葉姐姐前往三清觀將信呈給風師兄。”
葉若祖點頭應下,拿信出帳,禦使清炁,飛天而去。
為保萬無一失,唐肅玉取出封神圖錄、十二圓覺經,對應其中名號,輕聲唿喚。
隨後盤膝坐好,斬念靜心,神行出竅,隱匿蹤跡,悄然離去。
神魂來到王向村處,他落到先前花神們紮根的半塌磚房內。
天色漸晚,此地一如既往地荒涼。
少頃,虛無中傳來聲音,唿喝不止,嘈嘈嚷嚷好似集市。
蟠龍珠飛出神魂,懸於天穹,遮掩光線、聲響,防止凡人衝撞進來。
手中掐訣施法,清理一片空地,催出根根翠竹。
竹葉幹枯飄落,須臾間在地麵鋪滿厚厚一層。
心念再動,懷裏多出竹製茶具。
有求於人,自然要顯出誠意。
他取梅花瓣上的雪水入壺,添加精靈葉片煮沸,撒入幾縷功德光暈,製成“功德茶”。
香氣充盈小院,沁人心脾。
野仲、遊光最先現身,卻不見其他夜遊。
祂倆身穿常服,化作一般大小,各自接過竹杯,盤膝坐下。
野仲滿口飲下茶水,一邊讚歎,一邊問道:“今日喚我兄弟前來是有何事?”
“隔三差五、三天兩頭,小娃娃你真當我是你家奴仆不成?”
日遊神麵色不虞,見到夜遊也隻是隨意點頭。
自當年內城相商泰山事後,日遊神就盡量不再露麵。
葬坑那次,連鍾馗帝君都靈應現世,卻仍是不見日遊蹤影。
偏生此次唐肅玉唿名,急切頻繁,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意。
祂正在黃昏交接日、夜巡遊,聽得煩躁不已,官服未脫,匆匆趕來。
不等祂埋怨更多,瘟疫使者齊齊現身,互相見禮,正好壓下日遊嘴邊話語。
飲下“功德茶”,祂立時沉默,不再抱怨。
中瘟史文業見竹杯尚未分完,出聲笑問:“唐小兄弟,可是還請了其他道友?卻是熱鬧的很。”
唐肅玉點頭,剛要開口,院外傳來“哈哈”笑聲。
光頭大肚,袒露胸懷的娃娃和尚來到近前。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
和尚滿臉掛笑,令人見之忘憂:“小僧有禮,不知社神喚小僧前來有何要事?”
唐肅玉起身相迎,口稱不敢:“尊者有禮,小魚兒此次確有要事,不得不擾您清修,萬望寬恕。”
竹杯還剩一盞。
“老衲來遲,唐道友勿怪。”
虛空中再現一和尚,慈眉善目,穿著僧衣,背負布袋。
正是圓覺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