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對自己被尊稱為始皇帝很是欣喜,這欣喜之情雖然不能時時掛在臉上,可事事都要與之前有所區別。
李斯馮去疾蒙毅對嬴政的心思也是都有所了解,李斯就上奏道,今後天下隻皇帝陛下一人才能稱朕,皇帝命令要稱製或詔,唯有皇帝國印才可稱璽。
嬴政對李斯這般進言都很是滿意,這些進言於嬴政而言,簡直如發自己出之念。
王翦還未迴轉鹹陽,便上奏力薦兒子王賁為南征百越南越主將。嬴政對王賁率軍之才也是認可,見王翦力薦,心裏已有準許之意。
嬴政心想,自己再是秦國皇帝,這出將入相之事也得給群臣一個商議的機會。嬴政想著以王賁之才,當個南征百越南越主將,群臣應該不會有太多異議。
嬴政沒想到群臣對王賁出任南征百越南越主將,議論可謂不少,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
右丞相馮去疾就建言道,秦軍征滅六國,其中征滅趙魏燕齊楚五國,都是王翦王賁父子為主將,實在是勞苦功高。
隻是秦軍能領兵征戰將軍何止王翦父子,這南征百越南越主將,微臣以為可另選他人。
嬴政一聽馮去疾如此一說,心裏也是咯噔一下,自己隻想王賁領軍之才,卻忘了秦軍征滅五國主將皆是王翦父子。
嬴政立時便知曉了馮去疾進言的意思,秦國有這許多將軍,不能隻讓王翦父子領軍出征,換個他人領軍出征也未嚐不可。
嬴政想起王翦之前奏報,原楚國另一屬地南越還未歸順秦國,這南越之民甚是彪悍,被楚國納入楚地後,也是一直桀驁不馴,不時有對楚國反叛之舉。
如今秦軍攻進百越之地,百越之君也是口出狂言,誓死不降秦軍,王翦奏報想是先征滅百越之地,再圖南越之地。
王翦奏報之中還說,南越更是強悍,南越之王雖向楚國示好稱臣,楚王卻從未收納過南越進獻,楚軍也是因南越之地極是艱險,南越之民兇蠻,才從未敢踏入過南越半步。
王翦之意也是明了,秦軍若是要去攻滅南越之地,還要增派秦軍才可。
嬴政一看王翦奏報,也是想王翦也是辛苦,征滅楚國還要繼續征戰。
可右丞相馮去疾在看完王翦奏報後,對嬴政建言道,皇帝陛下,王翦將軍如今雖隻率十萬秦軍征戰百越,可百越之地隻是原楚國一屬地,十萬秦軍這些時日還未平定,微臣也是有些新奇,如此用兵,不像是王翦將軍一貫所為。
嬴政一聽馮去疾之言,心裏又泛起一陣怪異心思,怎地自己以為王翦所言不虛之事,聽完馮去疾之言,便會覺著事出反常。
嬴政也是不願再糾結王翦奏報是否不虛,決意改換主將人選,也不再聽取馮去疾出言,便任用屠雎為征百越南越主將,趙佗為副將,發兵二十萬前去征滅南越百越。
屠雎率二十萬秦軍到了百越後,王翦一看是任南征百越南越主將,也是知曉了嬴政之意,瞪了一眼滿臉不忿的王賁,一臉釋然地將手中十萬秦軍交於屠雎。
屠雎有三十萬秦軍在手,也便不再客氣,隻管下令向前,越地之軍雖也是兇悍,可應對三十萬秦軍,再是兇悍也支撐不住,不幾日屠雎便將百越之主越君生俘。
百越之地被屠雎收服,嬴政便下令將百越之地設置為會稽郡,這百越之地被歸為秦國郡縣,這原屬六國之地便才可算是盡歸於秦國。
屠雎見百越之地歸於秦國,便揮師向南去征滅南越。南越之地民眾皆是周王分封諸侯時便翻越五嶺,來在南越生養之民。因五嶺山勢險要,出行極是不便,又因遠離中原之地,加之遍地瘴氣,楚王多次對南越有征討之心,也是因百越地勢險峻,遍地瘴氣才未敢派楚軍深入。
屠雎見百越之地已被收入秦國,便率三十萬秦軍兵分五路南下征伐南越。屠雎以為百越與南越相差不大,隻要揮師攻取,不日便可大勝而迴。
屠雎萬萬沒想到,這南越之地地勢之險峻,已超出其所能想之險峻,三十萬秦軍糧草補給瞬時就讓屠雎傻眼。
屠雎一看這南越之地,地勢如此險峻,也是毫無辦法,隻得奏報嬴政。
嬴政也是第一次聽聞南地勢險峻到了不能補給糧草的地步,連忙在秦國上下找尋能去南越解決糧草補給之人。
群臣一番力薦,建禦禦史史祿被派去南越解決運送糧草之事,史祿也是天生水利匠人,到南越後,就想出了鑿開湘江與漓江相連之地,興修靈渠讓兩江相通,如此便可借湘江將糧草運至南越的漓江。
屠雎見糧草補給已是解決,於是便率領秦軍猛攻南越各部。屠雎也是驍勇之將,見秦軍士卒強攻不下,就親自上陣廝殺,不幸被南越射手射殺於沙場。
嬴政沒想到南越之地如此難以征滅,心中越是不甘,便任命趙佗為主將,並增派二十萬援軍前去攻打南越。
饒是南越之軍再能征戰,可應對五十萬秦軍沒日沒夜的輪番上陣,南越各部士卒也是無力應付,南越王見大勢已去,隻得向趙佗遞送降表,歸順秦國。
嬴政依據趙佗奏報,在南越之地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隨後趙佗建言,因南越之民從未受過周禮等侵染,其心必異,想先不讓五十萬秦軍迴撤,今後還可將秦國各地除犯勞役之民,全數發配南越之地,長此以往,便可將南越這蠻夷之地變為真正的秦國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又遷移了50萬人去駐守五嶺以南地區,與南越土著居民混合居住,
鹹陽王宮,秦王嬴政告知群臣,如今天下歸一,作為秦國始皇帝,他要出巡巡視秦國各地,讓朝中大夫將軍們各抒己見。
一直負責護佑皇帝嬴政安危的將軍蒙毅就向秦王建言,皇帝現今出巡乃是巡視九州之地,所經之地也有原六國故地,皇帝所乘車輦王駕隻有一副,已不能彰顯皇帝威儀,且途徑原六國屬地之時,路途山山水水此起彼伏,六國原屬民中尚有對大秦心懷不滿之人,一副王駕車輦出行太易辨識,末將以為需加增車輦數量,增派衛士護衛。
丞相李斯也建言道,蒙毅將軍所言極是,一副王駕車輦已不能彰顯皇帝威儀,皇帝此番出巡,皇帝車輦行至何處,皆會是眾目所望之所,若是途徑原六國故地,皇帝沿路還要行安撫歸順屬民之舉。
除此之外,老臣還另有顧慮,皇帝出巡所乘王駕車輦,拋頭露麵在所難免,所到之處定會是萬民敬仰,民眾蜂擁至前一睹王駕,衛士攔阻倒是不難。可若原屬地有心懷不滿之人混跡其中,偽裝成順民混跡其中欲行不軌,衛士們也是不便應對。
老臣有一小計,請皇帝斟酌。皇帝出巡乃是親查大秦屬民安居樂業,又有昭告天下,我大秦基業萬世穩固之意。此次皇帝出巡路途遙遠,千裏迢迢,所經之處也有六國舊地,六國舊地屬民之中,其中定有仇視大秦的心懷不軌之人,為防此等人員襲擾大王出巡,增派衛士護衛大王車輦是一策,老臣認為還可將大王王駕車輦增為九輛,衣食住行皆與王座車輦依仗規製行事。
如此一來,既能彰顯大王車輦威儀,二來也讓心懷不滿之人無從得知大王車輦實情。
秦王嬴政聽完李斯之言,一言不發,隻是看著李斯。李斯見狀心知這是秦王嬴政想知詳情的意思。
李斯接著說道:大王王駕車輦增為九輛,所有車輦外觀一模一樣,九輛王駕車輦隨行人員也皆用大王車輦儀仗伴隨,非王駕親隨之人,外人就無從得知王駕車輦詳情。
始皇帝嬴政見李斯提出增添王駕車輦數量,心中有些疑惑,對著蒙毅說道,左丞相之見,將軍以為如何。
蒙毅迴道:迴皇帝陛下,左丞相提議王駕車輦增為九輛之策甚好,隻是九輛車輦皆要用大王依仗,這如何使得。誰人乘坐其餘八輛車輦,一路上衣食住行皆用大王規製,誰人敢行此等僭越之事。
蒙毅猛然一問,李斯心說不好,隻顧著遮掩秦王王駕車輦行蹤,怎地未想到王駕車輦豈是常人能隨意乘坐的,這僭越之事卻未想到,一時愣在原地。
秦王嬴政一看李斯不再迴話,抬手指向最外圈站立的中車府令趙高。
按說平日裏始皇帝與群臣商議出巡這等事宜,朝中眾臣隻需將商議之果告知中車府令趙高便是,隻是今日始皇帝出巡事宜事關車輦儀仗,蒙毅便早早就將負責始皇帝車輦儀仗的中車府令趙高叫上,與他一道在大殿等候問話。隻是蒙毅官階甚高,站位離始皇帝嬴政近些,中車府令趙高官階幾乎是大殿群臣裏最低,隻能站在最後。
嬴政突然對著站在最遠處的趙高問道,中車府令,寡人出行車輦儀仗皆由你調派,你有何主意。
趙高是離始皇帝嬴政最遠的小吏,嬴政問話一時沒有聽得太清楚,身旁的內侍見皇帝詢問中車府令趙高,趙高沒有迴應,連忙走過去提示趙高走到嬴政近前迴話。
趙高聽完內侍低聲簡言介紹,心想這等出巡大事,還能問到自己這樣的管車馬的小吏,心裏欣喜不已,臉上卻是一臉正色,腦子裏轉著各種念頭。
趙高說道:小吏是這樣思想,不知可行否。九輛皇帝王駕車輦外觀皆一樣,車輦內室按乘車之人品級陳設,衣食住行器物用度也皆按乘車之人品級配享,如此即可使乘車之人不再有僭越之憂。
再者,皇帝王駕車輦形製皆是為皇帝所配,皇帝出巡車輦儀仗,乘車之人乃是為服侍皇帝而坐,本意是不讓外人猜測王駕車輦實情,難辨真假也是為皇帝出巡著想。出巡路上皇帝王駕儀仗接送如常,外人自難知曉王駕車輦內情。
嬴政李斯蒙毅聽完趙高之言,都覺此計還算可行,畢竟,彰顯秦王車輦依仗與遮掩王駕車輦不能兩全。
王翦聽聞王賁講述皇帝出巡車輦之事,笑問王賁,我兒可知丞相與蒙毅將軍為何要會為幾副車馬爭得麵紅耳赤?
王賁說道:兒子也是一頭霧水,心說我朝獨當一麵一文一武,怎會為幾副車輦之事,爭得麵紅耳赤。想來是丞相與蒙毅將軍素來政見不和,借一點車馬之事打嘴仗,出惡氣罷了。
王翦說道:非也,看似隻是車馬之事,實則事關誰人執掌皇帝護衛之責。丞相中意彰顯王駕儀仗,實是為巡查各郡書同文車同軌一統度量衡之情,如各郡已照此操辦,那丞相主張之天下一統已是實例。
蒙將軍心知大秦攬收六國之地不久,難免會有心有不甘之人,借出巡總攬皇帝近衛之權。
蒙毅說道:兄長,大王又要征召十五萬民夫趕修長城,而且要將大秦三十六郡所有叛罪囚徒發往最近的長城工地。大王這趕修長城,大修王陵,擴建直道,怕是幾乎要動用大秦過半民夫,那這農耕種糧之事定然受損,既然田畝無人侍弄,那這稅賦也會少之。
依我之見,大秦剛剛才一統六國,秦國與六國皆消耗巨大,如此情形,當以休養生息國民為首選。大王不僅未減少稅賦,還將大秦一半以上民夫差去修陵修路修長城,過於大興土木。
蒙恬迴道:你當朝中大夫士卿無人對此有過議論。然大王隻想一勞永逸,三五年內解決國內外之事,操之過急。可大王執意如此,我等也無辦法。你可千萬不要逆大王之意,說些讓其不順心的話。大王如今不願聽聞。
趙高心想自己要第一次跟隨秦國始皇帝嬴政出巡了,自己一個中車府令,一個專司秦王出巡車輦的小吏,一個管馬管車的小官。趙高告誡自己,雖然是跟隨始皇帝距離最近的臣子之一,但終歸隻是一個管馬管車的小吏,不是什麽可以誇讚的職位,提示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中車府令之職如今已不能讓趙高有愉悅之心。
李斯馮去疾蒙毅對嬴政的心思也是都有所了解,李斯就上奏道,今後天下隻皇帝陛下一人才能稱朕,皇帝命令要稱製或詔,唯有皇帝國印才可稱璽。
嬴政對李斯這般進言都很是滿意,這些進言於嬴政而言,簡直如發自己出之念。
王翦還未迴轉鹹陽,便上奏力薦兒子王賁為南征百越南越主將。嬴政對王賁率軍之才也是認可,見王翦力薦,心裏已有準許之意。
嬴政心想,自己再是秦國皇帝,這出將入相之事也得給群臣一個商議的機會。嬴政想著以王賁之才,當個南征百越南越主將,群臣應該不會有太多異議。
嬴政沒想到群臣對王賁出任南征百越南越主將,議論可謂不少,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
右丞相馮去疾就建言道,秦軍征滅六國,其中征滅趙魏燕齊楚五國,都是王翦王賁父子為主將,實在是勞苦功高。
隻是秦軍能領兵征戰將軍何止王翦父子,這南征百越南越主將,微臣以為可另選他人。
嬴政一聽馮去疾如此一說,心裏也是咯噔一下,自己隻想王賁領軍之才,卻忘了秦軍征滅五國主將皆是王翦父子。
嬴政立時便知曉了馮去疾進言的意思,秦國有這許多將軍,不能隻讓王翦父子領軍出征,換個他人領軍出征也未嚐不可。
嬴政想起王翦之前奏報,原楚國另一屬地南越還未歸順秦國,這南越之民甚是彪悍,被楚國納入楚地後,也是一直桀驁不馴,不時有對楚國反叛之舉。
如今秦軍攻進百越之地,百越之君也是口出狂言,誓死不降秦軍,王翦奏報想是先征滅百越之地,再圖南越之地。
王翦奏報之中還說,南越更是強悍,南越之王雖向楚國示好稱臣,楚王卻從未收納過南越進獻,楚軍也是因南越之地極是艱險,南越之民兇蠻,才從未敢踏入過南越半步。
王翦之意也是明了,秦軍若是要去攻滅南越之地,還要增派秦軍才可。
嬴政一看王翦奏報,也是想王翦也是辛苦,征滅楚國還要繼續征戰。
可右丞相馮去疾在看完王翦奏報後,對嬴政建言道,皇帝陛下,王翦將軍如今雖隻率十萬秦軍征戰百越,可百越之地隻是原楚國一屬地,十萬秦軍這些時日還未平定,微臣也是有些新奇,如此用兵,不像是王翦將軍一貫所為。
嬴政一聽馮去疾之言,心裏又泛起一陣怪異心思,怎地自己以為王翦所言不虛之事,聽完馮去疾之言,便會覺著事出反常。
嬴政也是不願再糾結王翦奏報是否不虛,決意改換主將人選,也不再聽取馮去疾出言,便任用屠雎為征百越南越主將,趙佗為副將,發兵二十萬前去征滅南越百越。
屠雎率二十萬秦軍到了百越後,王翦一看是任南征百越南越主將,也是知曉了嬴政之意,瞪了一眼滿臉不忿的王賁,一臉釋然地將手中十萬秦軍交於屠雎。
屠雎有三十萬秦軍在手,也便不再客氣,隻管下令向前,越地之軍雖也是兇悍,可應對三十萬秦軍,再是兇悍也支撐不住,不幾日屠雎便將百越之主越君生俘。
百越之地被屠雎收服,嬴政便下令將百越之地設置為會稽郡,這百越之地被歸為秦國郡縣,這原屬六國之地便才可算是盡歸於秦國。
屠雎見百越之地歸於秦國,便揮師向南去征滅南越。南越之地民眾皆是周王分封諸侯時便翻越五嶺,來在南越生養之民。因五嶺山勢險要,出行極是不便,又因遠離中原之地,加之遍地瘴氣,楚王多次對南越有征討之心,也是因百越地勢險峻,遍地瘴氣才未敢派楚軍深入。
屠雎見百越之地已被收入秦國,便率三十萬秦軍兵分五路南下征伐南越。屠雎以為百越與南越相差不大,隻要揮師攻取,不日便可大勝而迴。
屠雎萬萬沒想到,這南越之地地勢之險峻,已超出其所能想之險峻,三十萬秦軍糧草補給瞬時就讓屠雎傻眼。
屠雎一看這南越之地,地勢如此險峻,也是毫無辦法,隻得奏報嬴政。
嬴政也是第一次聽聞南地勢險峻到了不能補給糧草的地步,連忙在秦國上下找尋能去南越解決糧草補給之人。
群臣一番力薦,建禦禦史史祿被派去南越解決運送糧草之事,史祿也是天生水利匠人,到南越後,就想出了鑿開湘江與漓江相連之地,興修靈渠讓兩江相通,如此便可借湘江將糧草運至南越的漓江。
屠雎見糧草補給已是解決,於是便率領秦軍猛攻南越各部。屠雎也是驍勇之將,見秦軍士卒強攻不下,就親自上陣廝殺,不幸被南越射手射殺於沙場。
嬴政沒想到南越之地如此難以征滅,心中越是不甘,便任命趙佗為主將,並增派二十萬援軍前去攻打南越。
饒是南越之軍再能征戰,可應對五十萬秦軍沒日沒夜的輪番上陣,南越各部士卒也是無力應付,南越王見大勢已去,隻得向趙佗遞送降表,歸順秦國。
嬴政依據趙佗奏報,在南越之地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隨後趙佗建言,因南越之民從未受過周禮等侵染,其心必異,想先不讓五十萬秦軍迴撤,今後還可將秦國各地除犯勞役之民,全數發配南越之地,長此以往,便可將南越這蠻夷之地變為真正的秦國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又遷移了50萬人去駐守五嶺以南地區,與南越土著居民混合居住,
鹹陽王宮,秦王嬴政告知群臣,如今天下歸一,作為秦國始皇帝,他要出巡巡視秦國各地,讓朝中大夫將軍們各抒己見。
一直負責護佑皇帝嬴政安危的將軍蒙毅就向秦王建言,皇帝現今出巡乃是巡視九州之地,所經之地也有原六國故地,皇帝所乘車輦王駕隻有一副,已不能彰顯皇帝威儀,且途徑原六國屬地之時,路途山山水水此起彼伏,六國原屬民中尚有對大秦心懷不滿之人,一副王駕車輦出行太易辨識,末將以為需加增車輦數量,增派衛士護衛。
丞相李斯也建言道,蒙毅將軍所言極是,一副王駕車輦已不能彰顯皇帝威儀,皇帝此番出巡,皇帝車輦行至何處,皆會是眾目所望之所,若是途徑原六國故地,皇帝沿路還要行安撫歸順屬民之舉。
除此之外,老臣還另有顧慮,皇帝出巡所乘王駕車輦,拋頭露麵在所難免,所到之處定會是萬民敬仰,民眾蜂擁至前一睹王駕,衛士攔阻倒是不難。可若原屬地有心懷不滿之人混跡其中,偽裝成順民混跡其中欲行不軌,衛士們也是不便應對。
老臣有一小計,請皇帝斟酌。皇帝出巡乃是親查大秦屬民安居樂業,又有昭告天下,我大秦基業萬世穩固之意。此次皇帝出巡路途遙遠,千裏迢迢,所經之處也有六國舊地,六國舊地屬民之中,其中定有仇視大秦的心懷不軌之人,為防此等人員襲擾大王出巡,增派衛士護衛大王車輦是一策,老臣認為還可將大王王駕車輦增為九輛,衣食住行皆與王座車輦依仗規製行事。
如此一來,既能彰顯大王車輦威儀,二來也讓心懷不滿之人無從得知大王車輦實情。
秦王嬴政聽完李斯之言,一言不發,隻是看著李斯。李斯見狀心知這是秦王嬴政想知詳情的意思。
李斯接著說道:大王王駕車輦增為九輛,所有車輦外觀一模一樣,九輛王駕車輦隨行人員也皆用大王車輦儀仗伴隨,非王駕親隨之人,外人就無從得知王駕車輦詳情。
始皇帝嬴政見李斯提出增添王駕車輦數量,心中有些疑惑,對著蒙毅說道,左丞相之見,將軍以為如何。
蒙毅迴道:迴皇帝陛下,左丞相提議王駕車輦增為九輛之策甚好,隻是九輛車輦皆要用大王依仗,這如何使得。誰人乘坐其餘八輛車輦,一路上衣食住行皆用大王規製,誰人敢行此等僭越之事。
蒙毅猛然一問,李斯心說不好,隻顧著遮掩秦王王駕車輦行蹤,怎地未想到王駕車輦豈是常人能隨意乘坐的,這僭越之事卻未想到,一時愣在原地。
秦王嬴政一看李斯不再迴話,抬手指向最外圈站立的中車府令趙高。
按說平日裏始皇帝與群臣商議出巡這等事宜,朝中眾臣隻需將商議之果告知中車府令趙高便是,隻是今日始皇帝出巡事宜事關車輦儀仗,蒙毅便早早就將負責始皇帝車輦儀仗的中車府令趙高叫上,與他一道在大殿等候問話。隻是蒙毅官階甚高,站位離始皇帝嬴政近些,中車府令趙高官階幾乎是大殿群臣裏最低,隻能站在最後。
嬴政突然對著站在最遠處的趙高問道,中車府令,寡人出行車輦儀仗皆由你調派,你有何主意。
趙高是離始皇帝嬴政最遠的小吏,嬴政問話一時沒有聽得太清楚,身旁的內侍見皇帝詢問中車府令趙高,趙高沒有迴應,連忙走過去提示趙高走到嬴政近前迴話。
趙高聽完內侍低聲簡言介紹,心想這等出巡大事,還能問到自己這樣的管車馬的小吏,心裏欣喜不已,臉上卻是一臉正色,腦子裏轉著各種念頭。
趙高說道:小吏是這樣思想,不知可行否。九輛皇帝王駕車輦外觀皆一樣,車輦內室按乘車之人品級陳設,衣食住行器物用度也皆按乘車之人品級配享,如此即可使乘車之人不再有僭越之憂。
再者,皇帝王駕車輦形製皆是為皇帝所配,皇帝出巡車輦儀仗,乘車之人乃是為服侍皇帝而坐,本意是不讓外人猜測王駕車輦實情,難辨真假也是為皇帝出巡著想。出巡路上皇帝王駕儀仗接送如常,外人自難知曉王駕車輦內情。
嬴政李斯蒙毅聽完趙高之言,都覺此計還算可行,畢竟,彰顯秦王車輦依仗與遮掩王駕車輦不能兩全。
王翦聽聞王賁講述皇帝出巡車輦之事,笑問王賁,我兒可知丞相與蒙毅將軍為何要會為幾副車馬爭得麵紅耳赤?
王賁說道:兒子也是一頭霧水,心說我朝獨當一麵一文一武,怎會為幾副車輦之事,爭得麵紅耳赤。想來是丞相與蒙毅將軍素來政見不和,借一點車馬之事打嘴仗,出惡氣罷了。
王翦說道:非也,看似隻是車馬之事,實則事關誰人執掌皇帝護衛之責。丞相中意彰顯王駕儀仗,實是為巡查各郡書同文車同軌一統度量衡之情,如各郡已照此操辦,那丞相主張之天下一統已是實例。
蒙將軍心知大秦攬收六國之地不久,難免會有心有不甘之人,借出巡總攬皇帝近衛之權。
蒙毅說道:兄長,大王又要征召十五萬民夫趕修長城,而且要將大秦三十六郡所有叛罪囚徒發往最近的長城工地。大王這趕修長城,大修王陵,擴建直道,怕是幾乎要動用大秦過半民夫,那這農耕種糧之事定然受損,既然田畝無人侍弄,那這稅賦也會少之。
依我之見,大秦剛剛才一統六國,秦國與六國皆消耗巨大,如此情形,當以休養生息國民為首選。大王不僅未減少稅賦,還將大秦一半以上民夫差去修陵修路修長城,過於大興土木。
蒙恬迴道:你當朝中大夫士卿無人對此有過議論。然大王隻想一勞永逸,三五年內解決國內外之事,操之過急。可大王執意如此,我等也無辦法。你可千萬不要逆大王之意,說些讓其不順心的話。大王如今不願聽聞。
趙高心想自己要第一次跟隨秦國始皇帝嬴政出巡了,自己一個中車府令,一個專司秦王出巡車輦的小吏,一個管馬管車的小官。趙高告誡自己,雖然是跟隨始皇帝距離最近的臣子之一,但終歸隻是一個管馬管車的小吏,不是什麽可以誇讚的職位,提示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中車府令之職如今已不能讓趙高有愉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