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這次來秦國,也是帶了不少馬車上用的青銅配件,就想著去主管王宮車馬的中車府令趙高家拜訪,遂向車馬坊的幾個馬夫打聽中車令趙高的行蹤。
那幾個馬夫顯然不是很願意說起趙高,語氣言詞都帶有怨氣和不忿。若不是看在張良謙遜有禮,外加相送小禮物的份上,馬夫們不會告知趙高的情況。
張良已看出車馬坊馬夫們對趙高的成見,張良也就隻說是有些青銅車馬配件需中車府令過目,想打問一下中車令的去向。
馬夫們拿人手短,也就告知張良中車府令趙高近兩日不當值,正在家休息,讓張良去家裏去拜訪。
張良沒想到秦王嬴政會喜歡上鐵質炊具,心想鐵製炊具是不愁賣了。可這趟來秦國所帶貨品裏,還有十幾套青銅車馬用具,原本是想賣給秦國大夫將軍們,可自從秦王嬴政不滿秦國大夫將軍們出行奢靡之後,眾人出行馬車都不敢駕乘新車,也就無意更換馬車用具。張良心知不好,隻得四處奔走,想著能賣一套是一套。
張良拉了兩套車馬用具和兩具鐵鍋就先奔中車府令趙高住處,準備讓趙高過目一觀,試想著說服中車府令趙高,為秦王車馬坊買幾套車馬用具。
那幾套車馬用具十分精美,尋常人家用不起,想著讓中車府令幫忙向秦王推薦,爭取能把那幾套車馬用具賣到秦王宮裏。
張良和玉手前兩日在秦王禦膳房外一展身手,趙高也是親眼所見,門童稟報張良前來拜見,趙高有些意外,不知張良為何來見。
張良見趙高住處內陳設簡單,無甚貴重用具,房間內盡是碼放的木瀆竹簡。
張良誇讚秦王宮車馬坊的馬車馬匹養護有加,王家氣勢顯露無疑。趙高聽完麵無表情,隻是敷衍一笑。
張良見中車令趙高對恭維之詞不屑一顧,臉色很是尷尬,隻得再找話題。
張良說道,那日在禦膳房院內演示鐵製炊具,大王甚是喜歡,買了賤商二十幾餘口鐵鍋,用於後宮。
張良說完這些,趙高神色舒展許多。張良心思一轉,有了想法,討好地說道,今日特地登門拜訪中車府令,隻因中車府令主管大王車輦出行。既然大王車輦出行由中車府令主管,那這鐵製炊具也應讓中車府令一睹真容才是。小的今日前來麵贈中車府令兩口鐵製炊具,別無他意,隻是想讓中車府令也自用一二,也好在大王出行之時,侍奉大王時早有準備,還望中車府令不要嫌棄。
張良的鐵製炊具自被秦王嬴政讚許之後,身價倍增,雖不敢說是什麽貴重之物,卻也奇貨可居。若不是張良留了幾口鐵鍋做禮物之用,早都售罄。
趙高聽聞張良說道要送自己兩口鐵製炊具,有些動心,這鐵製炊具可是前幾日才給王宮後宮進獻之物,趙高也是又喜又驚。
趙高見張良說的很是誠懇,言語也非一般商人那樣市儈,再加上張良說是相贈,自己再要是一副冷臉,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趙高於是客氣地言道,先生那日被大王親口誇讚,說是先生也是有心,用一件烹飪器物來博大王歡喜。
趙高說到此處,突然似有所想,神色立時嚴肅,正色的說道:先生好意小吏心領了,這鐵製炊具還請帶迴,小吏不敢消受。
張良一聽這話,心想這個中車府令難道是知我要開口相求,故而不敢接受鐵鍋。
張良說道:一件尋常炊具而已,又不是什麽貴重之物,中車府令有何避嫌之慮。相贈隻是聊表謝意,還請中車府令盡可放心,別無他意。
張良心想,自己已說要相贈鐵鍋,也不好拿迴,權當結交朋友,從長計議。
中車府令趙高見張良還是堅持己見,繼續不苟言笑的說道:先生心意已領,禮物還請拿迴。此乃大王中意所用之物,我一介小吏,怎敢貿然用之。
張良一聽趙高之言,心裏猛然一驚,怎地一吃飯鍋具,何時變為王家專用之物。
張良腦子迅速搜羅著有關王家器物的避諱。細想半天,實在無可慮之處,才緩緩的迴道:中車府令果然是時常侍奉大王之人,所慮之事非同常人。
然賤商今日所贈之物,器物上無半點王家專屬銘文圖案,故而並非是王家專用之物。大王那日還對朝中大夫將軍們言道,讓眾人也買迴家用,一飽口福。
趙高一聽張良這般解說,這才慢慢接過了鐵鍋,仔細查看了半天,才神色欣然的坦然收下。
張良從趙高住所出來,對趙高的謹小慎微印象深刻,又反思了一下自己近日所為,似有暴露身份之嫌。
幸虧有些舉動不是在趙高這等心思之人麵前,今後與趙高處事定要慎之又慎。
趙高連一個做飯熬湯的鍋具,都會想到是否有僭越之嫌,平日裏那定是處處設防,時時算計。怪不得車馬坊的人馬夫們提及中車府令就會麵露難色,天天與此人交往,時時都得提著小心。
趙高還有讓他頗感意外之處,就是其滿屋擺滿了木瀆竹簡,一看就是時常翻看,木瀆竹簡磨得發亮,上麵的綁繩都有斷開。一個管著看馬駕車的中車府令,如此勤奮好學,他日必有大成。
張良走後,趙高剛才還裝作不以為意的鐵製炊具,立時拿出來左右翻看,心裏極為歡喜,當晚就照著張良細述的烹飪方法,做了一頓晚飯。
鐵製炊具烹製的飯菜,果然比青銅炊具的味道豐富許多,更主要的還不是味道,是趙高心裏獲得的滿足感。
一個秦王才能享用的用具,自己一個管車馬的小小中車府令也能享用,這是何等榮耀之事。這張良取悅秦王嬴政後,還能想到拜訪自己,趙高對自己在張良這樣一個他國商人眼裏的分量也是欣喜萬分。
趙高第二日就聽到傳聞,說是朝裏將軍大夫都有用過張良贈送的鐵製炊具,趙高心裏那個舒坦,這不是說明自己這個中車府令也是和大夫將軍一樣是個重要人物了。
張良巴結中車府令趙高,是為將有些車輦用具賣到車馬坊,趙高是中車府令,張良為了巴結他,這才有了去趙高那裏贈送鐵製炊具之事。
趙高也是投桃報李,在查驗了張良送來的青銅馬車用具之後,也是當即就奏請內宮主事,說是張良送來青銅馬車用具,極是精美,正好可以為秦王嬴政車輦之用。
張良顫巍巍的看著王翦,他極力想控製自己,不要那麽惶恐緊張,可由不得自己,他在秦王嬴政麵前也沒有這樣。
王翦仔細看他時的那種奪人魂魄的殺氣,讓他覺著自己已經暴露身份,正在接受拷問一樣。
秦王嬴政是那種王者氣魄,是那種不怒而威的氣場。而王翦是瞬間能看透人心,眼神裏閃現著的是一道劍光。
盡管王翦平日裏言語之中,張口閉口要封賞要金銀要酒色,像個鄉野武夫,可一旦不苟言笑,眾人皆不敢大聲喘氣。除了秦王嬴政,即便是秦國的世族大夫,沒人敢在王翦麵前放肆。
張良還察覺到一事,秦王嬴政對本國郎中獻上的丸藥是有戒心的,反倒是他獻上的丸藥,秦王很感興趣,在內廷太監試用之後,秦王就敢自行服用。
本國郎中獻上的丸藥,哪怕內庭太監服用多次,秦王也總是不置可否。
張良想著,秦王這般顧慮是有原因的,一個外國商人,獻上丸藥之時,隻是想著能多賣賺些錢財,也不會想到會是秦王服用。內庭郎中獻上丸藥,本意就是為王室人員所製,秦王穩健處置也是當然。
畢竟內庭郎中也各有秦王王室結交,誰也不敢說沒有好惡,故而秦王有所顧忌也在情理之中。
讓張良意外的還有一事,自己推送貨品的獨輪車,竟會被王翦看中。
王翦誇讚張良,說道,來秦國商人,隻會販運些糧草布匹井鹽木材之類,唯有先生思慮獨到。此次販運鐵器炊具不隻是大王喜歡,老夫也是喜愛異常。
這鐵製炊具方便秦軍製作各式軍糧,將士們胃口大開,士氣高漲。還有這獨輪車,方便製作加工,原本崎嶇山路車馬無法前行之時,獨輪車可輕便組裝用來運送軍糧,如遇快速行軍之時,獨輪車運糧那是方便之極。
張良不知是喜是悲,隻是方便自己運糧運鹽的獨輪車,竟會被王翦看中,還要在秦軍大力推之,自己這不是在資助秦軍。
張良殷勤的向王賁推薦著從魏國帶來的三百套犀牛甲,那可是上好的犀牛皮製作而成,做工十分精細,穿在身上也不覺著笨重。
王賁看到這三百套犀牛厚甲,立時露出殺氣和欣喜,那是久經征戰的將軍都有的眼神。
王賁讓張良從這三百套犀牛甲裏,專門挑出三十套留給府裏衛士穿戴,這三十套是從其他鎧甲裏挑出來的上品,看著精致厚實。
王賁一一翻看了這三十套犀牛甲,誇讚說道,讓先生費心了,父親一向對犀牛甲極為推崇,一會要是看見定會大喜。
誰知王翦一見王賁送來三十套犀牛甲,瞬間臉色大變,拿起手中的青銅酒碗朝著王賁砸了過去。暴怒地喊道,無知小兒,不知天高地厚,此等謀逆之舉焉敢為之,你是想害一家老小流放為奴。
王賁嚇得臉色大變,呆站在那裏,不知父親何故如此怒火。
王翦看著一臉茫然的王賁,厲聲說道,王賁,我來問你,依大秦律,私藏鎧甲是什麽罪。
王賁略一思慮,迴道,私藏一副鎧甲,罰徭役三年,私藏三副鎧甲,徒留百裏勞役,私藏十副鎧甲,全家獲罪,罰千裏勞役。
王翦說道,既然知道,那還敢說私留三十副鎧甲。
王賁辯解道,父親是秦國上將軍,依秦軍軍規,主將府裏的隨軍衛士們是可穿戴三十副鎧甲的,留下這些鎧甲並無不妥之處。
王翦低聲嗬斥道,你以為為父不知道,你今日若是留下鎧甲,他日定會被人得知,等為父與你一起帶軍征戰在外之時,朝裏小人將此事傳至秦王或是李斯蒙毅那裏,說為父在外統兵,家中卻窩藏鎧甲,有圖謀不軌之嫌,你我遠在千裏之外,又該如何辯解。
為父之所以沒有給府裏衛士穿戴鎧甲,就是怕有心懷叵測之人,借機陷害,這種授人以把柄之事,還是慎重從事。逞一時之快,遭一世之罪。
張良聽到王翦將軍都如此從事,也是感慨良多,風光無限的王翦尚且如此,那其他秦國將軍怕是也如履薄冰吧。
張良玉手正在屋內盤算這些時日的收獲,猛然從客棧夥計那裏聽聞,說是韓國貴族在韓都新鄭聚眾叛亂被秦軍剿滅,韓王安受牽連已被處死。
張良嚇了一跳,可隨後也是坦然自若,他心知父兄此刻尚在秦國,應不會受此事牽連,隻是韓國貴族起兵叛亂,父兄境況怕是更為艱難。
張良心說,這韓王安也該是冤枉,父親早有預判,韓王安早無複國之心,因韓王安明知其為不可為之事。隻是不知韓國貴族為何要在秦軍重重監視之下叛亂。
韓國貴族在新鄭叛亂,把秦國委任的韓郡將軍內史騰嚇了一身冷汗,連忙布置秦軍圍堵鎮壓。
韓國貴族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對魏國出兵相助期望太高,沒有幾日就被四麵圍堵的秦軍剿滅。參與叛亂的韓國貴族盡數被殺,韓王安雖百般申辯說自己並未參與其中,可此刻申辯與不申辯區別不大。
秦王嬴政下令當眾腰斬韓王安,把參與叛亂的韓國貴族悉數流放到北部邊界修建長城。
張良時刻不忘打探父兄音訊,可礙於自己身份所限,不敢太多打問。
自張良那日去了秦國兵器坊之後,張良也是有了新的主意,迴到楚國之後,可以製作一些鐵質兵器,拿去秦軍兵器坊比較,乘機再打問一些有關父兄的音訊。
張良心裏極力克製著自己,不能在外人麵前流露心中所想,尤其是在秦國,萬一自己身份暴露,自己被困事小,搭救父兄怕是再無可能。
張良也不忘寬慰自己,能在秦國結交王翦,還怕沒機會打問父兄音訊,唯一需要注意之處,便是要盡力迴避與內史騰相見,雖說張良與內史騰已有十餘年未見,但張良不敢冒這個險,好在張良早就打問清楚,內史騰已是韓地郡守,幾年也難得迴鹹陽一次。
那幾個馬夫顯然不是很願意說起趙高,語氣言詞都帶有怨氣和不忿。若不是看在張良謙遜有禮,外加相送小禮物的份上,馬夫們不會告知趙高的情況。
張良已看出車馬坊馬夫們對趙高的成見,張良也就隻說是有些青銅車馬配件需中車府令過目,想打問一下中車令的去向。
馬夫們拿人手短,也就告知張良中車府令趙高近兩日不當值,正在家休息,讓張良去家裏去拜訪。
張良沒想到秦王嬴政會喜歡上鐵質炊具,心想鐵製炊具是不愁賣了。可這趟來秦國所帶貨品裏,還有十幾套青銅車馬用具,原本是想賣給秦國大夫將軍們,可自從秦王嬴政不滿秦國大夫將軍們出行奢靡之後,眾人出行馬車都不敢駕乘新車,也就無意更換馬車用具。張良心知不好,隻得四處奔走,想著能賣一套是一套。
張良拉了兩套車馬用具和兩具鐵鍋就先奔中車府令趙高住處,準備讓趙高過目一觀,試想著說服中車府令趙高,為秦王車馬坊買幾套車馬用具。
那幾套車馬用具十分精美,尋常人家用不起,想著讓中車府令幫忙向秦王推薦,爭取能把那幾套車馬用具賣到秦王宮裏。
張良和玉手前兩日在秦王禦膳房外一展身手,趙高也是親眼所見,門童稟報張良前來拜見,趙高有些意外,不知張良為何來見。
張良見趙高住處內陳設簡單,無甚貴重用具,房間內盡是碼放的木瀆竹簡。
張良誇讚秦王宮車馬坊的馬車馬匹養護有加,王家氣勢顯露無疑。趙高聽完麵無表情,隻是敷衍一笑。
張良見中車令趙高對恭維之詞不屑一顧,臉色很是尷尬,隻得再找話題。
張良說道,那日在禦膳房院內演示鐵製炊具,大王甚是喜歡,買了賤商二十幾餘口鐵鍋,用於後宮。
張良說完這些,趙高神色舒展許多。張良心思一轉,有了想法,討好地說道,今日特地登門拜訪中車府令,隻因中車府令主管大王車輦出行。既然大王車輦出行由中車府令主管,那這鐵製炊具也應讓中車府令一睹真容才是。小的今日前來麵贈中車府令兩口鐵製炊具,別無他意,隻是想讓中車府令也自用一二,也好在大王出行之時,侍奉大王時早有準備,還望中車府令不要嫌棄。
張良的鐵製炊具自被秦王嬴政讚許之後,身價倍增,雖不敢說是什麽貴重之物,卻也奇貨可居。若不是張良留了幾口鐵鍋做禮物之用,早都售罄。
趙高聽聞張良說道要送自己兩口鐵製炊具,有些動心,這鐵製炊具可是前幾日才給王宮後宮進獻之物,趙高也是又喜又驚。
趙高見張良說的很是誠懇,言語也非一般商人那樣市儈,再加上張良說是相贈,自己再要是一副冷臉,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趙高於是客氣地言道,先生那日被大王親口誇讚,說是先生也是有心,用一件烹飪器物來博大王歡喜。
趙高說到此處,突然似有所想,神色立時嚴肅,正色的說道:先生好意小吏心領了,這鐵製炊具還請帶迴,小吏不敢消受。
張良一聽這話,心想這個中車府令難道是知我要開口相求,故而不敢接受鐵鍋。
張良說道:一件尋常炊具而已,又不是什麽貴重之物,中車府令有何避嫌之慮。相贈隻是聊表謝意,還請中車府令盡可放心,別無他意。
張良心想,自己已說要相贈鐵鍋,也不好拿迴,權當結交朋友,從長計議。
中車府令趙高見張良還是堅持己見,繼續不苟言笑的說道:先生心意已領,禮物還請拿迴。此乃大王中意所用之物,我一介小吏,怎敢貿然用之。
張良一聽趙高之言,心裏猛然一驚,怎地一吃飯鍋具,何時變為王家專用之物。
張良腦子迅速搜羅著有關王家器物的避諱。細想半天,實在無可慮之處,才緩緩的迴道:中車府令果然是時常侍奉大王之人,所慮之事非同常人。
然賤商今日所贈之物,器物上無半點王家專屬銘文圖案,故而並非是王家專用之物。大王那日還對朝中大夫將軍們言道,讓眾人也買迴家用,一飽口福。
趙高一聽張良這般解說,這才慢慢接過了鐵鍋,仔細查看了半天,才神色欣然的坦然收下。
張良從趙高住所出來,對趙高的謹小慎微印象深刻,又反思了一下自己近日所為,似有暴露身份之嫌。
幸虧有些舉動不是在趙高這等心思之人麵前,今後與趙高處事定要慎之又慎。
趙高連一個做飯熬湯的鍋具,都會想到是否有僭越之嫌,平日裏那定是處處設防,時時算計。怪不得車馬坊的人馬夫們提及中車府令就會麵露難色,天天與此人交往,時時都得提著小心。
趙高還有讓他頗感意外之處,就是其滿屋擺滿了木瀆竹簡,一看就是時常翻看,木瀆竹簡磨得發亮,上麵的綁繩都有斷開。一個管著看馬駕車的中車府令,如此勤奮好學,他日必有大成。
張良走後,趙高剛才還裝作不以為意的鐵製炊具,立時拿出來左右翻看,心裏極為歡喜,當晚就照著張良細述的烹飪方法,做了一頓晚飯。
鐵製炊具烹製的飯菜,果然比青銅炊具的味道豐富許多,更主要的還不是味道,是趙高心裏獲得的滿足感。
一個秦王才能享用的用具,自己一個管車馬的小小中車府令也能享用,這是何等榮耀之事。這張良取悅秦王嬴政後,還能想到拜訪自己,趙高對自己在張良這樣一個他國商人眼裏的分量也是欣喜萬分。
趙高第二日就聽到傳聞,說是朝裏將軍大夫都有用過張良贈送的鐵製炊具,趙高心裏那個舒坦,這不是說明自己這個中車府令也是和大夫將軍一樣是個重要人物了。
張良巴結中車府令趙高,是為將有些車輦用具賣到車馬坊,趙高是中車府令,張良為了巴結他,這才有了去趙高那裏贈送鐵製炊具之事。
趙高也是投桃報李,在查驗了張良送來的青銅馬車用具之後,也是當即就奏請內宮主事,說是張良送來青銅馬車用具,極是精美,正好可以為秦王嬴政車輦之用。
張良顫巍巍的看著王翦,他極力想控製自己,不要那麽惶恐緊張,可由不得自己,他在秦王嬴政麵前也沒有這樣。
王翦仔細看他時的那種奪人魂魄的殺氣,讓他覺著自己已經暴露身份,正在接受拷問一樣。
秦王嬴政是那種王者氣魄,是那種不怒而威的氣場。而王翦是瞬間能看透人心,眼神裏閃現著的是一道劍光。
盡管王翦平日裏言語之中,張口閉口要封賞要金銀要酒色,像個鄉野武夫,可一旦不苟言笑,眾人皆不敢大聲喘氣。除了秦王嬴政,即便是秦國的世族大夫,沒人敢在王翦麵前放肆。
張良還察覺到一事,秦王嬴政對本國郎中獻上的丸藥是有戒心的,反倒是他獻上的丸藥,秦王很感興趣,在內廷太監試用之後,秦王就敢自行服用。
本國郎中獻上的丸藥,哪怕內庭太監服用多次,秦王也總是不置可否。
張良想著,秦王這般顧慮是有原因的,一個外國商人,獻上丸藥之時,隻是想著能多賣賺些錢財,也不會想到會是秦王服用。內庭郎中獻上丸藥,本意就是為王室人員所製,秦王穩健處置也是當然。
畢竟內庭郎中也各有秦王王室結交,誰也不敢說沒有好惡,故而秦王有所顧忌也在情理之中。
讓張良意外的還有一事,自己推送貨品的獨輪車,竟會被王翦看中。
王翦誇讚張良,說道,來秦國商人,隻會販運些糧草布匹井鹽木材之類,唯有先生思慮獨到。此次販運鐵器炊具不隻是大王喜歡,老夫也是喜愛異常。
這鐵製炊具方便秦軍製作各式軍糧,將士們胃口大開,士氣高漲。還有這獨輪車,方便製作加工,原本崎嶇山路車馬無法前行之時,獨輪車可輕便組裝用來運送軍糧,如遇快速行軍之時,獨輪車運糧那是方便之極。
張良不知是喜是悲,隻是方便自己運糧運鹽的獨輪車,竟會被王翦看中,還要在秦軍大力推之,自己這不是在資助秦軍。
張良殷勤的向王賁推薦著從魏國帶來的三百套犀牛甲,那可是上好的犀牛皮製作而成,做工十分精細,穿在身上也不覺著笨重。
王賁看到這三百套犀牛厚甲,立時露出殺氣和欣喜,那是久經征戰的將軍都有的眼神。
王賁讓張良從這三百套犀牛甲裏,專門挑出三十套留給府裏衛士穿戴,這三十套是從其他鎧甲裏挑出來的上品,看著精致厚實。
王賁一一翻看了這三十套犀牛甲,誇讚說道,讓先生費心了,父親一向對犀牛甲極為推崇,一會要是看見定會大喜。
誰知王翦一見王賁送來三十套犀牛甲,瞬間臉色大變,拿起手中的青銅酒碗朝著王賁砸了過去。暴怒地喊道,無知小兒,不知天高地厚,此等謀逆之舉焉敢為之,你是想害一家老小流放為奴。
王賁嚇得臉色大變,呆站在那裏,不知父親何故如此怒火。
王翦看著一臉茫然的王賁,厲聲說道,王賁,我來問你,依大秦律,私藏鎧甲是什麽罪。
王賁略一思慮,迴道,私藏一副鎧甲,罰徭役三年,私藏三副鎧甲,徒留百裏勞役,私藏十副鎧甲,全家獲罪,罰千裏勞役。
王翦說道,既然知道,那還敢說私留三十副鎧甲。
王賁辯解道,父親是秦國上將軍,依秦軍軍規,主將府裏的隨軍衛士們是可穿戴三十副鎧甲的,留下這些鎧甲並無不妥之處。
王翦低聲嗬斥道,你以為為父不知道,你今日若是留下鎧甲,他日定會被人得知,等為父與你一起帶軍征戰在外之時,朝裏小人將此事傳至秦王或是李斯蒙毅那裏,說為父在外統兵,家中卻窩藏鎧甲,有圖謀不軌之嫌,你我遠在千裏之外,又該如何辯解。
為父之所以沒有給府裏衛士穿戴鎧甲,就是怕有心懷叵測之人,借機陷害,這種授人以把柄之事,還是慎重從事。逞一時之快,遭一世之罪。
張良聽到王翦將軍都如此從事,也是感慨良多,風光無限的王翦尚且如此,那其他秦國將軍怕是也如履薄冰吧。
張良玉手正在屋內盤算這些時日的收獲,猛然從客棧夥計那裏聽聞,說是韓國貴族在韓都新鄭聚眾叛亂被秦軍剿滅,韓王安受牽連已被處死。
張良嚇了一跳,可隨後也是坦然自若,他心知父兄此刻尚在秦國,應不會受此事牽連,隻是韓國貴族起兵叛亂,父兄境況怕是更為艱難。
張良心說,這韓王安也該是冤枉,父親早有預判,韓王安早無複國之心,因韓王安明知其為不可為之事。隻是不知韓國貴族為何要在秦軍重重監視之下叛亂。
韓國貴族在新鄭叛亂,把秦國委任的韓郡將軍內史騰嚇了一身冷汗,連忙布置秦軍圍堵鎮壓。
韓國貴族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對魏國出兵相助期望太高,沒有幾日就被四麵圍堵的秦軍剿滅。參與叛亂的韓國貴族盡數被殺,韓王安雖百般申辯說自己並未參與其中,可此刻申辯與不申辯區別不大。
秦王嬴政下令當眾腰斬韓王安,把參與叛亂的韓國貴族悉數流放到北部邊界修建長城。
張良時刻不忘打探父兄音訊,可礙於自己身份所限,不敢太多打問。
自張良那日去了秦國兵器坊之後,張良也是有了新的主意,迴到楚國之後,可以製作一些鐵質兵器,拿去秦軍兵器坊比較,乘機再打問一些有關父兄的音訊。
張良心裏極力克製著自己,不能在外人麵前流露心中所想,尤其是在秦國,萬一自己身份暴露,自己被困事小,搭救父兄怕是再無可能。
張良也不忘寬慰自己,能在秦國結交王翦,還怕沒機會打問父兄音訊,唯一需要注意之處,便是要盡力迴避與內史騰相見,雖說張良與內史騰已有十餘年未見,但張良不敢冒這個險,好在張良早就打問清楚,內史騰已是韓地郡守,幾年也難得迴鹹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