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敏累的睡了過去。


    拓跋宏雙臂抱頭,連續的輸出讓他也有些許疲憊。


    他躺在床上正欲合眼。


    “叮!”


    “達成成就暮雨朝雲,解鎖雙生天賦——戰陣精通(初級)。”


    真是都好久沒出來了啊!


    拓跋宏點開麵板一看後,疲憊的精神也為之一振。


    【拓跋宏:20歲


    身份:一等那顏


    天賦:語言精通&戰陣精通(初級)(已開啟)


    弓馬嫻熟——與生俱來的騎射之術。增強視力範圍及夜視能力,大幅增強力量、箭術。(可升級)


    不藥自愈——大幅加快傷口自愈程度,同時增加抗毒性。(可升級)


    居重馭輕——可查看麾下忠誠度,隨歸化時間的延伸,大幅加強忠誠度提升速度。(可升級)


    天賦技能已解鎖完畢,晉級官位或達成擊殺成就可升級天賦。


    可汗刀——天可汗不可敵,地可汗不可奪!(已綁定,可升級)


    武器技能形態開啟,完成領地成就及吸收一定數量戰場魂魄可升級技能。


    該世界為冷兵器時代(無火藥),具體內容請自行探索。】


    所以,這是一個基礎被動?


    我tm點晚了?


    拓跋宏突然有些懊悔,這就是晚婚的代價嗎?


    這個天賦技能所帶來的隻有一些基礎戰陣的精通,如一字長蛇陣、雁形陣、錐形陣、楔形陣、方陣、圓陣等等。


    這其中大多數的陣法,拓跋宏是了解的,但他不是什麽兵法大家,光靠臨陣磨磨嘴皮子就能調動幾千人的軍隊。


    重生前的他,隻是一名剛放暑假的大學生,會的東西本就不多。


    現在部落中用的曲轅犁、牛轉翻車之類的東西,那都是在老家見過的。


    也所幸他是才剛上大學,要是再多學兩年,這些東西都要忘的差不多了。


    馬蹄鐵,望遠鏡,這些東西本就簡單易做。至於馬槊,他光是知道形狀,隨手畫出來就讓維耶魯夫去造了。


    關乎朔尖跟朔身的比例,所選材料和製作工藝,這些都不是他能控製的。


    維耶魯夫造出來的這把馬槊,唯一的特點就是鋒利,至於是不是夏國曆史上的馬槊?


    誰管的著那個?能用就行。


    話說迴來,拓跋宏光知道這些陣法的形狀,不會用又能怎樣?


    其實蒙蘇汗國的騎兵並非不懂陣法,隻不過顯得有些粗糙罷了,實際上用出來的效果並不差。


    衝鋒時他們有著類似雁形陣的陣法,也會包抄、合圍、分割之類的戰術。


    他們會運用這些祖傳的戰術加上各自與生俱來的血勇來不斷地發動攻勢、撕碎敵人。


    這也是拓跋宏一直以來,在戰鬥前隻是對部下下達總體的作戰計劃和行動策略的原因。


    畢竟,了解和精通是兩個概念。


    不懂還要操作,那不是成了微操大師了嗎?


    拓跋律、阿紮泰、陶柏、紇骨元……這些人都有獨自領兵的能力。


    戰場之上,並不是說拓跋宏下達命令後,眾將就按照他說的一字不差的去執行。


    一架龐大的戰爭機器,隻有主腦是不夠的,還要靠各部分關節的靈活運轉。


    危險來臨時,主腦下達命令來操控四肢規避傷害是會有一定延遲的,這些關節的內核如果不是粗笨的齒輪,而是塗了潤滑油的鋼珠就可以使得靈活扭轉、提前規避。


    在有更好機會的情況下,他們也完全可以抓住那些機會、擴大戰果。


    畢竟戰術是死的,人是活的。


    這個戰陣精通的技能要說有用,是挺有用的。起碼拓跋宏現在能從一個小白瞬間清晰這些戰陣的用法。


    但要說有了這些初級陣法就能叱吒風雲,那未免也太魔幻了。精通戰陣隻是拓跋宏的腦子裏精通,他的麾下可不精通。


    難道拓跋宏一個人能像大聖一樣撒豆成兵嗎?顯然是不能的。


    軍隊的訓練畢竟是需要物質成本和時間成本的,也不可能一夜間將這些知識塞進戰士們的腦子裏。


    不過好在,最基礎的令行禁止,這些拓跋部的戰士起碼還是能做到的,這對後續的訓練有著不小的幫助。


    拓跋宏皺著眉頭,單純跟部下講解這些東西也許是能教會他們的,但實際運行起來可能還需要外部因素來調整。


    因為即便拓跋律、阿紮泰、陶柏這些將領知道了怎麽操縱陣法,戰士們也需要被灌輸該如何學習聽懂這些指令,從而去變幻陣型。


    就拿一字長蛇陣來說,這個陣法又稱線陣、長陣、橫陣。


    假如,拓跋部四千戰士列成了一字長蛇陣。拓跋律、陶柏、阿紮泰三部各一千人,拓跋宏自己親兵一千人坐鎮後方。


    那麽在拓跋宏的命令傳遞下去後,接受命令的那支部隊該如何準確的得到反饋,同時不幹擾其它部隊的作戰呢?


    假設用牛皮鼓傳達這個命令。


    首先,拓跋宏需要一組表示指揮目標的鼓聲,證明他這個命令是下達給拓跋律部的。


    不然的話,陶柏和阿紮泰也跟著衝鋒了怎麽辦?


    然後,拓跋律也要同樣反饋一組信號給拓跋宏,表示他們準備接收命令。


    等到收到了反饋,拓跋宏才能傳達軍令,然後再發一組表示命令傳達完畢的鼓聲,拓跋律再反饋接收命令完成的鼓聲。


    這一整套下來,拓跋律才算完全接收了命令。


    但這還隻是開始。


    拓跋律接收到了命令後,還需要將軍令讓他這一部的戰士們全部接收到。


    但底層戰士是聽不懂這些信號的,或者說他們在原則上其實不應該懂。


    猛安的命令隻有謀克能懂,謀克的命令也隻有什長能懂。什長調動伍長亦是如此。


    因為倘若所有的將領,戰士都能聽懂上層的命令信息,就容易出現混亂。


    這裏一是有軍事保密的需要,二是便於有序指揮。


    一個普通人能指揮的人數是有限的,最多也就八九人。拓跋部的戰士雖然號稱令行禁止,但實際的指揮效率是絕不可能與前世的現代化部隊所能比擬的。


    所以,三三製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個伍長手下五個人,這個[伍]就是兩組三三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草原崛起,台吉比我先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嘻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嘻鴿並收藏草原崛起,台吉比我先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