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多鐸疑惑多爾袞因為發笑時,突然多爾袞有些自得的問道:
“多鐸,你發現明軍的炮擊有何特點嗎?”
從魏淵的火炮營發動攻擊開始,多鐸就老是覺得明軍的進攻有哪裏不對勁。經多爾袞這麽一說,他猛地反應了過來。
為了印證自己的判斷,多鐸再度舉起“千裏眼”仔細的瞧看一番。沒錯!明軍的攻擊果然有問題!魏淵的火炮營,幾乎將所有的火力打擊都傾瀉在了豪格所統帥的清軍左翼,中路的代善、濟爾哈朗,右翼的多爾袞等部幾乎都沒有受到多少傷害。
多鐸放下“千裏眼”,有些拿不準的說:
“隻有豪格的左翼受到了攻擊,這難道隻是巧合?”
多爾袞堅定的搖了搖頭。
“不會是巧合的,魏淵的火炮陣地位於明軍的左翼。論攻擊效果和殺傷力,轟擊我軍右翼或是中路的效果都要強於攻擊左翼,魏淵這麽做是在向我表示一種態度。”
“魏淵在向兄長你表示態度?”
多鐸疑惑的看著多爾袞,關於多爾袞與魏淵暗地裏私通的傳聞他也聽到了一些。可多鐸不相信自己的兄長會出賣父兄的基業,去討好漢人。今天聽多爾袞這麽一說,他心裏驟然一緊。難道說多爾袞真的要投靠大明不成?
多爾袞是何其聰明之人,一看多鐸的神態,他便猜到自己這個弟弟在想什麽了。多爾袞繼續說道:
“你不要輕信傳言,那些不過是魏淵的離間計罷了。”
聽多爾袞這麽說,多鐸提著的心稍稍放了下來。但他還是不明白多爾袞所說的的表示態度是怎麽一迴事。
“你我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有事我也不可能瞞著你。實話告訴你吧,魏淵的確寫過不少信向我示好,希望能夠同我合作。但我並沒有答應他,我知道他不過是想利用我同豪格之間的矛盾做些文章罷了。”
“那兄長準備怎麽辦呢?”
多爾袞看著已經發起衝鋒的明軍,語氣陰森的說:
“他想驅虎吞狼,我便借刀殺人。”
多鐸聽罷一驚,忙問道:
“兄長想利用魏淵除掉豪格?”
多爾袞微微點點頭。
“不錯,即便魏淵不能徹底消滅豪格,多消耗一下他麾下三旗的力量也是好的。”
“可是兄長,如此一來,我們不是就輸了嗎?倘若大明趁勢繼續向北收複失地,我大清不就岌岌可危了嗎?”
“你錯了多鐸,仗打到這個份上,明軍充其量算是跟咱們打了個平手,洪承疇十三萬大軍,如今隻剩三萬,明軍九邊精銳損失殆盡,他魏淵靠什麽繼續北伐收複失地。能夠解錦州之圍,令我大清退兵,已經是南朝皇帝期望的最高目標了。一旦我軍北撤,接下來就不是單單靠那個魏淵,也不是靠戰場廝殺能夠解決的事情了。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一旦我軍北還,洪承疇與魏淵之間必定會出現一場內鬥,那位多疑的崇禎皇帝也一定會攪和到此二人的爭鬥中來,到那個時候,哼哼,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多爾袞的政治眼觀一向獨到,不同於努爾哈赤其他那些隻懂得打打殺殺的兒子們。多爾袞在權謀與政治上的造詣,甚至可以同皇太極向匹敵,他輕描淡寫幾句話,頓時便將遼東戰場上彌漫的雲霧撥開,使得戰爭背後的本質——權力的爭奪清晰的呈現出來。
幾句話猶如醍醐灌頂般令多鐸茅塞頓開,他用敬仰的目光看著多爾袞,頻頻點頭表示認可。多爾袞頓了頓,繼續說:
“眼下我們的大敵不是魏淵,而是豪格。隻有除掉亦或是削弱豪格的勢力,才能確保我坐上大汗之位。隻要我成了大汗,憑借咱們兄弟的本事,不要說攻略遼東,就是入主中原也並非什麽難事。所以啊!我的好弟弟,眼下可是個大好機會啊!”
見多鐸沒有表態,多爾袞又說道:
“多鐸,你忘了咱們的母親阿巴亥是如何被那些人給逼死的嗎?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一夜我們兄弟三人跪在大殿上請求四大貝勒能夠放母親一條生路。可你想想,他們是如何對待我們的。母親的在天之靈無時無刻不在看著我們,她在等他的孩子們為她報仇。”
多鐸當然不會忘記親生母親被逼死的那一夜,同多爾袞一樣,阿巴亥的死成了他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陰影。多鐸抬起頭,說:
“我多鐸在這世上最親的人就是兄長你了,需要我怎麽做我多鐸必定拚死效命兄長!”
“我的好弟弟!待我登上大汗之位,你同阿濟格便是我的左右翼王,咱們三兄弟一同打下一片江山來。”
接著多爾袞接過了多鐸鑲白旗的指揮權,同時他命多鐸前往阿濟格軍中,看住自己脾氣暴躁的哥哥,務必確保不讓鑲紅旗出動一兵一卒參與戰鬥。
就在多爾袞、多鐸兩兄弟密謀之時。明軍在魏淵的指揮下,向著清軍左翼發起了一波又一波又一波猛烈的進攻。魏淵一馬當先,在精銳親兵——金鷹衛隊的跟隨下,向著豪格的軍隊發起了衝鋒,白廣恩、李定國兩人,各指揮一千騎兵左右穿插,夾擊清軍。四個裝備了新式火器的步兵營則穩紮穩打,依靠陣法與火器,猶如四片烏雲般向著清軍陣地壓了過來。
豪格雖然派出了騎兵,想要繞路包抄位於明軍軍陣最後的火炮營。可令這些包抄清軍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自以為得手的衝到炮兵營附近時,這才發現約有上千名明軍騎著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鐵馬”護衛在炮兵營左右。
這些鐵馬翻過來放便成了“拒馬錐”,一排排洞口黑亮的火槍架在“拒馬錐”上,立刻便形成了有效的火力防禦陣線。這些騎著“鐵馬”的明軍將士,猶如一道會移動的城牆般守護著身後的火炮營。
不僅如此,那些火炮的機動性也大大出乎了清軍的意料。使用四輪馬車拉著的火炮,可以簡單的進行拆卸,而後被馬車拉著快速移動。原本那些鐵馬組成的防線就夠這些韃子騎兵頭疼的了,碰上機動性如此強的“火炮營”,這些平日裏始終占據機動優勢的騎兵也隻好“望輪興歎”了。
就這樣,明軍的火炮打擊始終不斷,而且由於移動靈活,清軍的整個左翼幾乎已經被炸得不成樣子。在這種情況下,再遭遇明軍近乎搏命般的衝鋒,豪格部所要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漸漸的,豪格統領的三旗有些撐不住了。身為主帥的豪格甚至能看到不遠處魏淵騎馬衝殺的英姿,守護在魏淵身旁那些臂上帶著紅色袖標的金鷹衛隊們,嫻熟的使用著新式火銃騎馬射擊,待到敵軍離近之後,火銃又變成了可以揮舞的大棒,作起戰來甚是勇猛。
就在豪格揮舞著手中的戰刀苦苦支撐之際,突然在他的軍中不知何人高聲叫嚷了起來。
“多爾袞聯合明軍殺過來啦!我們被夾擊了!快跑啊!”
喊叫之聲用的是滿語,這一嗓子好似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擊豪格手下軍士的心裏防線。決戰之前傳的人心惶惶的謠言再度被人想起,這些驚慌失措的清兵們四處張望,隻見潮水一般的明軍向著自己的方向蜂擁而至,豪格的三旗部隊開始動搖了!
豪格叫來了斥候大聲喊道:
“快!快去向另外兩路軍求救!”
豪格天性自負,能讓他低下頭向別人求救,看來是已經被逼上絕境了。斥候剛剛派出就被明軍射殺在了半路,這時豪格麾下的一名親信將官殺出一條血路來到了他的身旁。
“王爺!情況不對啊!”
“哪裏不對了?”
“明軍好像隻攻擊我們,中路和右翼絲毫沒有受到明軍的打擊,甚至連炮擊都沒有!”
這名將官統領的軍隊位於豪格軍的最右側,因此他能夠清楚的看到中路軍和右翼軍的動向。
“什麽?!”
豪格聞言大驚失色,難怪他覺得自己所承受的明軍攻擊如此猛烈,弄了半天,敢情隻有他一個人的軍隊在作戰,其他人都在看熱鬧呢!
豪格的腦海中突然也想起了那個軍中傳言,難道說多爾袞真的在借助明軍消耗我的實力?那代善呢?濟爾哈朗呢?豪格越想越覺得自己被賣了,他看了看四周越來越多的明軍,以及不斷戰死的清兵,頓時意識到自己深陷在一個陰謀之中。
豪格開始惱羞成怒起來,媽的!你們不仁,那就休怪本王不義了!想借漢人消耗我,我豪格是不會讓你們如意的!想到這,他召集身邊將士,下達的撤退的命令。
“傳令正黃、鑲黃、正藍三旗將士,即刻退出戰場,撤迴義州城!”
伴隨著號角三聲短促而急迫的響聲,清軍的左翼開始如潮水般向著義州城方向退卻。
代善發現左翼挺不住了,於是準備聯合多爾袞對明軍側翼進行包抄,可不論他如何傳令,右翼的清兵就是動也不動。就在代善心中焦急,準備獨自行動之時,撤軍的號角聲響起,豪格竟然撤退了。
隨著左翼軍的敗退,代善驚訝的發現,右翼的多爾袞好像早有準備般也開始了退兵。
一場決戰,就此草草落幕。
“多鐸,你發現明軍的炮擊有何特點嗎?”
從魏淵的火炮營發動攻擊開始,多鐸就老是覺得明軍的進攻有哪裏不對勁。經多爾袞這麽一說,他猛地反應了過來。
為了印證自己的判斷,多鐸再度舉起“千裏眼”仔細的瞧看一番。沒錯!明軍的攻擊果然有問題!魏淵的火炮營,幾乎將所有的火力打擊都傾瀉在了豪格所統帥的清軍左翼,中路的代善、濟爾哈朗,右翼的多爾袞等部幾乎都沒有受到多少傷害。
多鐸放下“千裏眼”,有些拿不準的說:
“隻有豪格的左翼受到了攻擊,這難道隻是巧合?”
多爾袞堅定的搖了搖頭。
“不會是巧合的,魏淵的火炮陣地位於明軍的左翼。論攻擊效果和殺傷力,轟擊我軍右翼或是中路的效果都要強於攻擊左翼,魏淵這麽做是在向我表示一種態度。”
“魏淵在向兄長你表示態度?”
多鐸疑惑的看著多爾袞,關於多爾袞與魏淵暗地裏私通的傳聞他也聽到了一些。可多鐸不相信自己的兄長會出賣父兄的基業,去討好漢人。今天聽多爾袞這麽一說,他心裏驟然一緊。難道說多爾袞真的要投靠大明不成?
多爾袞是何其聰明之人,一看多鐸的神態,他便猜到自己這個弟弟在想什麽了。多爾袞繼續說道:
“你不要輕信傳言,那些不過是魏淵的離間計罷了。”
聽多爾袞這麽說,多鐸提著的心稍稍放了下來。但他還是不明白多爾袞所說的的表示態度是怎麽一迴事。
“你我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有事我也不可能瞞著你。實話告訴你吧,魏淵的確寫過不少信向我示好,希望能夠同我合作。但我並沒有答應他,我知道他不過是想利用我同豪格之間的矛盾做些文章罷了。”
“那兄長準備怎麽辦呢?”
多爾袞看著已經發起衝鋒的明軍,語氣陰森的說:
“他想驅虎吞狼,我便借刀殺人。”
多鐸聽罷一驚,忙問道:
“兄長想利用魏淵除掉豪格?”
多爾袞微微點點頭。
“不錯,即便魏淵不能徹底消滅豪格,多消耗一下他麾下三旗的力量也是好的。”
“可是兄長,如此一來,我們不是就輸了嗎?倘若大明趁勢繼續向北收複失地,我大清不就岌岌可危了嗎?”
“你錯了多鐸,仗打到這個份上,明軍充其量算是跟咱們打了個平手,洪承疇十三萬大軍,如今隻剩三萬,明軍九邊精銳損失殆盡,他魏淵靠什麽繼續北伐收複失地。能夠解錦州之圍,令我大清退兵,已經是南朝皇帝期望的最高目標了。一旦我軍北撤,接下來就不是單單靠那個魏淵,也不是靠戰場廝殺能夠解決的事情了。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一旦我軍北還,洪承疇與魏淵之間必定會出現一場內鬥,那位多疑的崇禎皇帝也一定會攪和到此二人的爭鬥中來,到那個時候,哼哼,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多爾袞的政治眼觀一向獨到,不同於努爾哈赤其他那些隻懂得打打殺殺的兒子們。多爾袞在權謀與政治上的造詣,甚至可以同皇太極向匹敵,他輕描淡寫幾句話,頓時便將遼東戰場上彌漫的雲霧撥開,使得戰爭背後的本質——權力的爭奪清晰的呈現出來。
幾句話猶如醍醐灌頂般令多鐸茅塞頓開,他用敬仰的目光看著多爾袞,頻頻點頭表示認可。多爾袞頓了頓,繼續說:
“眼下我們的大敵不是魏淵,而是豪格。隻有除掉亦或是削弱豪格的勢力,才能確保我坐上大汗之位。隻要我成了大汗,憑借咱們兄弟的本事,不要說攻略遼東,就是入主中原也並非什麽難事。所以啊!我的好弟弟,眼下可是個大好機會啊!”
見多鐸沒有表態,多爾袞又說道:
“多鐸,你忘了咱們的母親阿巴亥是如何被那些人給逼死的嗎?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一夜我們兄弟三人跪在大殿上請求四大貝勒能夠放母親一條生路。可你想想,他們是如何對待我們的。母親的在天之靈無時無刻不在看著我們,她在等他的孩子們為她報仇。”
多鐸當然不會忘記親生母親被逼死的那一夜,同多爾袞一樣,阿巴亥的死成了他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陰影。多鐸抬起頭,說:
“我多鐸在這世上最親的人就是兄長你了,需要我怎麽做我多鐸必定拚死效命兄長!”
“我的好弟弟!待我登上大汗之位,你同阿濟格便是我的左右翼王,咱們三兄弟一同打下一片江山來。”
接著多爾袞接過了多鐸鑲白旗的指揮權,同時他命多鐸前往阿濟格軍中,看住自己脾氣暴躁的哥哥,務必確保不讓鑲紅旗出動一兵一卒參與戰鬥。
就在多爾袞、多鐸兩兄弟密謀之時。明軍在魏淵的指揮下,向著清軍左翼發起了一波又一波又一波猛烈的進攻。魏淵一馬當先,在精銳親兵——金鷹衛隊的跟隨下,向著豪格的軍隊發起了衝鋒,白廣恩、李定國兩人,各指揮一千騎兵左右穿插,夾擊清軍。四個裝備了新式火器的步兵營則穩紮穩打,依靠陣法與火器,猶如四片烏雲般向著清軍陣地壓了過來。
豪格雖然派出了騎兵,想要繞路包抄位於明軍軍陣最後的火炮營。可令這些包抄清軍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自以為得手的衝到炮兵營附近時,這才發現約有上千名明軍騎著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鐵馬”護衛在炮兵營左右。
這些鐵馬翻過來放便成了“拒馬錐”,一排排洞口黑亮的火槍架在“拒馬錐”上,立刻便形成了有效的火力防禦陣線。這些騎著“鐵馬”的明軍將士,猶如一道會移動的城牆般守護著身後的火炮營。
不僅如此,那些火炮的機動性也大大出乎了清軍的意料。使用四輪馬車拉著的火炮,可以簡單的進行拆卸,而後被馬車拉著快速移動。原本那些鐵馬組成的防線就夠這些韃子騎兵頭疼的了,碰上機動性如此強的“火炮營”,這些平日裏始終占據機動優勢的騎兵也隻好“望輪興歎”了。
就這樣,明軍的火炮打擊始終不斷,而且由於移動靈活,清軍的整個左翼幾乎已經被炸得不成樣子。在這種情況下,再遭遇明軍近乎搏命般的衝鋒,豪格部所要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漸漸的,豪格統領的三旗有些撐不住了。身為主帥的豪格甚至能看到不遠處魏淵騎馬衝殺的英姿,守護在魏淵身旁那些臂上帶著紅色袖標的金鷹衛隊們,嫻熟的使用著新式火銃騎馬射擊,待到敵軍離近之後,火銃又變成了可以揮舞的大棒,作起戰來甚是勇猛。
就在豪格揮舞著手中的戰刀苦苦支撐之際,突然在他的軍中不知何人高聲叫嚷了起來。
“多爾袞聯合明軍殺過來啦!我們被夾擊了!快跑啊!”
喊叫之聲用的是滿語,這一嗓子好似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擊豪格手下軍士的心裏防線。決戰之前傳的人心惶惶的謠言再度被人想起,這些驚慌失措的清兵們四處張望,隻見潮水一般的明軍向著自己的方向蜂擁而至,豪格的三旗部隊開始動搖了!
豪格叫來了斥候大聲喊道:
“快!快去向另外兩路軍求救!”
豪格天性自負,能讓他低下頭向別人求救,看來是已經被逼上絕境了。斥候剛剛派出就被明軍射殺在了半路,這時豪格麾下的一名親信將官殺出一條血路來到了他的身旁。
“王爺!情況不對啊!”
“哪裏不對了?”
“明軍好像隻攻擊我們,中路和右翼絲毫沒有受到明軍的打擊,甚至連炮擊都沒有!”
這名將官統領的軍隊位於豪格軍的最右側,因此他能夠清楚的看到中路軍和右翼軍的動向。
“什麽?!”
豪格聞言大驚失色,難怪他覺得自己所承受的明軍攻擊如此猛烈,弄了半天,敢情隻有他一個人的軍隊在作戰,其他人都在看熱鬧呢!
豪格的腦海中突然也想起了那個軍中傳言,難道說多爾袞真的在借助明軍消耗我的實力?那代善呢?濟爾哈朗呢?豪格越想越覺得自己被賣了,他看了看四周越來越多的明軍,以及不斷戰死的清兵,頓時意識到自己深陷在一個陰謀之中。
豪格開始惱羞成怒起來,媽的!你們不仁,那就休怪本王不義了!想借漢人消耗我,我豪格是不會讓你們如意的!想到這,他召集身邊將士,下達的撤退的命令。
“傳令正黃、鑲黃、正藍三旗將士,即刻退出戰場,撤迴義州城!”
伴隨著號角三聲短促而急迫的響聲,清軍的左翼開始如潮水般向著義州城方向退卻。
代善發現左翼挺不住了,於是準備聯合多爾袞對明軍側翼進行包抄,可不論他如何傳令,右翼的清兵就是動也不動。就在代善心中焦急,準備獨自行動之時,撤軍的號角聲響起,豪格竟然撤退了。
隨著左翼軍的敗退,代善驚訝的發現,右翼的多爾袞好像早有準備般也開始了退兵。
一場決戰,就此草草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