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字數不多,但洋洋灑灑之間表露出的內容卻令人震驚。魏淵在信中以老朋友的口吻將多爾袞大大誇讚了一番,稱他年少成名,實乃滿洲之棟梁。後來話鋒一轉,提到了一個在滿洲幾乎是眾人皆知,但又無人敢說的禁忌話題,那就是多爾袞生母阿巴亥之死。
阿巴亥出身烏喇那拉氏,是努爾哈赤的寵妃。關於阿巴亥之死還要從大明天啟六年講起。
天啟六年,68歲的努爾哈赤率大軍親征袁崇煥駐守的寧遠,後不幸為紅夷大炮所傷。自知大限已到的努爾哈赤與阿巴亥秘密商議了繼承人的事,最終努爾哈赤確定由大阿哥代善輔政、十四子多爾袞繼位,然而努爾哈赤不久之後暴斃,並未留下遺命。
當年三十五歲的皇太極抓住時機,乘勢登上了汗位。為了掃除隱患,鞏固自己的位置,皇太極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以所謂的“帝遺言”,強迫阿巴亥從先帝之命殉葬。阿巴亥堅決不從,最終被皇太極的手下用弓弦活活勒死在了宮中。
那一年多爾袞隻有十五歲,這一切都發生在他的眼前。可以想象母親的死是多爾袞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痛楚。魏淵在信中道出阿巴亥之死,並明確提到皇太極就是殺害阿巴亥的元兇。
接著魏淵道出了想同多爾袞合作幹大事的意願,稱隻要多爾袞能夠同明軍合作,他魏淵以項上人頭擔保,大明將正式冊封多爾袞為滿洲之主。
要知道,在當時的滿洲人心中,中原仍舊是天朝上國,得到天朝官方的承認無疑於一份巨大的榮耀。皇太極登上汗位的十餘年來,之所以不停地同明朝交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崇禎拒絕冊封他為滿洲之主。
在信的最後,魏淵也說出了自己的目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他魏淵之所以要幫多爾袞登上汗位,是因為他想封疆遼東,成為不受朝廷約束的一方諸侯。兩人到時候可以相互合作,各取所需。
祖大樂前前後後一共將這封信讀了三遍,即使如此,他還是感覺有些難以置信。皇太極盯著跪在地上的祖大樂,用沒有任何語氣的口吻說:
“對於這封信,你怎麽看?”
祖大樂此刻已經是滿頭大汗了,他原想著是在皇太極麵前賣個好,可哪裏知道這信裏寫的竟是捅破天的事,支支吾吾了半天,祖大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看著祖大樂窘迫的樣子,皇太極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
“哈哈哈!愛卿,你被魏淵騙啦!”
“什麽?”
祖大樂抬頭茫然的看著皇太極。
“朕是說你被魏淵騙啦,這封信定是他有意讓你截去的。這個黃毛小兒,竟然還敢跟朕玩反間計。哈哈哈,他還是太嫩啦!”
見皇太極不怒反笑,祖大樂懸著的心稍稍放了下來,他忙叩首道: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
“好啦!你也不要再跪著啦,起來迴話。”
“是!是!謝陛下!”
祖大樂慌忙起身,由於跪的太久,在加之緊張,倉促起身之間他支撐腿發軟,險些又跪倒在地,多虧了身旁的侍衛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攙了起來。
起身之後,他偷眼觀瞧皇太極。獻上魏淵的密信之後,皇太極對自己的態度好像稍稍有所改觀了。正當他揣摩之時,皇太極開口道:
“祖大樂,朕記得曾經封過你為一等男爵吧。”
“迴陛下的話,確有此事。”
“你已被人識破,再迴到明國已經是不可能了。這樣吧,朕賜你入漢軍鑲黃旗籍,領梅勒額真職,賞三牛錄。”
漢軍鑲黃旗,乃是漢軍八旗的上三旗之一,地位高於其他五旗。梅勒額真便是副都統,相當於副總兵的職務。得到如此封賞,祖大樂受寵若驚,他忙跪倒拜謝。
“臣、哦不,奴才叩謝聖恩!”
“哈哈哈,愛卿起身吧!朕還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
“陛下您盡管吩咐,奴才一定萬死不辭!”
“好!朕命你將這封信交到睿親王的手上。不要讓他知道朕已經看過了。”
“哈?”
祖大樂聽罷愣在了原地,他的腦袋實在是想不通皇太極這麽做的意義何在。見皇太極在盯著自己,祖大樂隨即反應了過來,忙答道:
“奴才遵命!”
待到祖大樂退下,皇太極臉上殘存的一絲笑意瞬間褪去。盡管嘴上沒說什麽,可魏淵的信卻令他的心頭有了大大的不安,尤其是當下龍體欠佳的情況下,皇太極必須要試探一下自己那個文武兼備的弟弟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麽...
錦州洪承疇官邸
對於魏淵的突然來訪,洪承疇有些意外,兩人分賓主落座之後,魏淵示意洪承疇屏退左右。
“魏侯爺披甲前來,是不是出事情了?”
盡管事前魏淵同洪承疇已經有了溝通,可昨夜錦州城內頻繁的兵馬調度還是令薊遼總督疑竇叢生。
“內鬼查實了,是祖大樂。”
“什麽?!”
洪承疇之前從魏淵處已經知道了內鬼一事,聽聞內鬼竟然是祖大樂,倒是令他大大吃了一驚。洪承疇忙問道:
“證據確鑿否?現在祖大樂何處?抓到了嗎?”
魏淵搖搖頭,稍顯懊惱的迴答說:
“祖大樂提前有所察覺,跑掉了。”
洪承疇聽罷也很是惋惜。
“可惜了、可惜了,讓這個叛徒給跑了。”
緊接著他又問道:
“軍中情形如何?可有異動?”
“我已命人封鎖了消息,目前軍中無異常。”
洪承疇點頭稱是。
“好!好!大敵當前,要以大局為重,軍心萬萬不可亂。”
又交待了一些軍中事物之後,魏淵起身告辭。走出督師行轅的大門,沈煉帶著幾名黑衣司的探子已經在牽馬等候了。見魏淵出來,他們上前行禮道:
“見過侯爺!”
魏淵接過韁繩,翻身上馬。走出一段距離後,沈煉低聲向魏淵稟報道:
“啟稟侯爺,據義州城內的線子傳來的消息。祖大樂將您那封書信直接交到了皇太極的手上。”
“哦?皇太極有何反應?”
“皇太極重重賞了祖大樂,同時明天將那封書信親手交到多爾袞的手上。”
魏淵點點頭。
“皇太極已經起疑了,咱們得馬上準備下一步行動了。”
“如何行動還請侯爺您吩咐。”
錦州城內的官兵看到魏淵的馬隊經過,紛紛立正身軀,駐足凝望。在他們的心中,魏淵已經成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代名詞。
轉過一個路口,到了魏淵的軍營,馬隊的行進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士兵們紛紛立正敬禮。來到居住的宅院門前,魏淵麻利的跳下馬來,隻帶著沈煉一人走進了屋內。
魏淵表情嚴肅的說道:
“事關重大,這次還需你親自跑一趟。”
沈煉正色迴答說:
“卑職遵命!此行必不負侯爺所托。”
“為保密起見,我就不寫書信了。你拿著這個信物,到時候孫將軍自然就明白了。”
說著魏淵解下腰間的佩刀,這是一把刀鞘處鑲嵌有黃金的蒙古彎刀,是魏淵在南陽同猛如虎結為兄弟之時互贈佩刀得來的,一直以來都是他的貼身之物。
沈煉小心的接過寶刀,問道:
“將此物交給孫將軍之後,卑職說什麽?”
魏淵想了想說:
“告訴他可不進兵,不可攻城。如果多爾袞來攻,一定要退避不戰。”
沈煉感到有些詫異。
“這、這是為何?”
魏淵神秘一笑道:
“隻管照做便是,剩下的事祖大樂會替我們做好的。”
“卑職遵命!”
送走了沈煉,魏淵獨自一人靜靜的坐在屋內。陰謀詭計本非他所長,可當下時局,逼得他不得不在戰場之外做文章了。突然間魏淵想起了後世的一首歌詞“我的手越肮髒,眼神越是明亮。”
是啊,有多少抱著正義念頭為理想而奮鬥的誌士,在善用陰謀詭計的敵人麵前被打的體無完膚。他們心中的正義與理想,在現實麵前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轉瞬之間便被擊的粉碎,到最後身死人手,哪裏還有機會一展抱負呢?
為義而死盡管死的悲壯,但如果活下來憑借雙手去改變世界豈不是更為重要。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魏淵若是死去,定要讓天地崩裂,眾生倉皇,留下英魂常鎮八方萬邦!
一股從未有過的感覺從魏淵心底湧出,遙望蒼穹,他胸中的一腔抱負在慢慢擴大,這種感覺令他非常舒服。同皇太極這種當世梟雄過招,令魏淵既興奮又緊張。
在這一刻魏淵真切的感受到曾經遙遠的曆史如今真真正正的掌握在了他的手中,抓住這個機遇,一切便將可能被改寫,沒準一個嶄新的中華就將由此而誕生。想到這,魏淵竟然激動的有些顫抖,他強壓住在胸中不斷奔湧的洪流,將視線移向了北方的天空。
魏淵知道,此刻的皇太極一定也如他一般眺望著南方,想著同他一樣的事...
阿巴亥出身烏喇那拉氏,是努爾哈赤的寵妃。關於阿巴亥之死還要從大明天啟六年講起。
天啟六年,68歲的努爾哈赤率大軍親征袁崇煥駐守的寧遠,後不幸為紅夷大炮所傷。自知大限已到的努爾哈赤與阿巴亥秘密商議了繼承人的事,最終努爾哈赤確定由大阿哥代善輔政、十四子多爾袞繼位,然而努爾哈赤不久之後暴斃,並未留下遺命。
當年三十五歲的皇太極抓住時機,乘勢登上了汗位。為了掃除隱患,鞏固自己的位置,皇太極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以所謂的“帝遺言”,強迫阿巴亥從先帝之命殉葬。阿巴亥堅決不從,最終被皇太極的手下用弓弦活活勒死在了宮中。
那一年多爾袞隻有十五歲,這一切都發生在他的眼前。可以想象母親的死是多爾袞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痛楚。魏淵在信中道出阿巴亥之死,並明確提到皇太極就是殺害阿巴亥的元兇。
接著魏淵道出了想同多爾袞合作幹大事的意願,稱隻要多爾袞能夠同明軍合作,他魏淵以項上人頭擔保,大明將正式冊封多爾袞為滿洲之主。
要知道,在當時的滿洲人心中,中原仍舊是天朝上國,得到天朝官方的承認無疑於一份巨大的榮耀。皇太極登上汗位的十餘年來,之所以不停地同明朝交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崇禎拒絕冊封他為滿洲之主。
在信的最後,魏淵也說出了自己的目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他魏淵之所以要幫多爾袞登上汗位,是因為他想封疆遼東,成為不受朝廷約束的一方諸侯。兩人到時候可以相互合作,各取所需。
祖大樂前前後後一共將這封信讀了三遍,即使如此,他還是感覺有些難以置信。皇太極盯著跪在地上的祖大樂,用沒有任何語氣的口吻說:
“對於這封信,你怎麽看?”
祖大樂此刻已經是滿頭大汗了,他原想著是在皇太極麵前賣個好,可哪裏知道這信裏寫的竟是捅破天的事,支支吾吾了半天,祖大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看著祖大樂窘迫的樣子,皇太極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
“哈哈哈!愛卿,你被魏淵騙啦!”
“什麽?”
祖大樂抬頭茫然的看著皇太極。
“朕是說你被魏淵騙啦,這封信定是他有意讓你截去的。這個黃毛小兒,竟然還敢跟朕玩反間計。哈哈哈,他還是太嫩啦!”
見皇太極不怒反笑,祖大樂懸著的心稍稍放了下來,他忙叩首道: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
“好啦!你也不要再跪著啦,起來迴話。”
“是!是!謝陛下!”
祖大樂慌忙起身,由於跪的太久,在加之緊張,倉促起身之間他支撐腿發軟,險些又跪倒在地,多虧了身旁的侍衛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攙了起來。
起身之後,他偷眼觀瞧皇太極。獻上魏淵的密信之後,皇太極對自己的態度好像稍稍有所改觀了。正當他揣摩之時,皇太極開口道:
“祖大樂,朕記得曾經封過你為一等男爵吧。”
“迴陛下的話,確有此事。”
“你已被人識破,再迴到明國已經是不可能了。這樣吧,朕賜你入漢軍鑲黃旗籍,領梅勒額真職,賞三牛錄。”
漢軍鑲黃旗,乃是漢軍八旗的上三旗之一,地位高於其他五旗。梅勒額真便是副都統,相當於副總兵的職務。得到如此封賞,祖大樂受寵若驚,他忙跪倒拜謝。
“臣、哦不,奴才叩謝聖恩!”
“哈哈哈,愛卿起身吧!朕還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
“陛下您盡管吩咐,奴才一定萬死不辭!”
“好!朕命你將這封信交到睿親王的手上。不要讓他知道朕已經看過了。”
“哈?”
祖大樂聽罷愣在了原地,他的腦袋實在是想不通皇太極這麽做的意義何在。見皇太極在盯著自己,祖大樂隨即反應了過來,忙答道:
“奴才遵命!”
待到祖大樂退下,皇太極臉上殘存的一絲笑意瞬間褪去。盡管嘴上沒說什麽,可魏淵的信卻令他的心頭有了大大的不安,尤其是當下龍體欠佳的情況下,皇太極必須要試探一下自己那個文武兼備的弟弟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麽...
錦州洪承疇官邸
對於魏淵的突然來訪,洪承疇有些意外,兩人分賓主落座之後,魏淵示意洪承疇屏退左右。
“魏侯爺披甲前來,是不是出事情了?”
盡管事前魏淵同洪承疇已經有了溝通,可昨夜錦州城內頻繁的兵馬調度還是令薊遼總督疑竇叢生。
“內鬼查實了,是祖大樂。”
“什麽?!”
洪承疇之前從魏淵處已經知道了內鬼一事,聽聞內鬼竟然是祖大樂,倒是令他大大吃了一驚。洪承疇忙問道:
“證據確鑿否?現在祖大樂何處?抓到了嗎?”
魏淵搖搖頭,稍顯懊惱的迴答說:
“祖大樂提前有所察覺,跑掉了。”
洪承疇聽罷也很是惋惜。
“可惜了、可惜了,讓這個叛徒給跑了。”
緊接著他又問道:
“軍中情形如何?可有異動?”
“我已命人封鎖了消息,目前軍中無異常。”
洪承疇點頭稱是。
“好!好!大敵當前,要以大局為重,軍心萬萬不可亂。”
又交待了一些軍中事物之後,魏淵起身告辭。走出督師行轅的大門,沈煉帶著幾名黑衣司的探子已經在牽馬等候了。見魏淵出來,他們上前行禮道:
“見過侯爺!”
魏淵接過韁繩,翻身上馬。走出一段距離後,沈煉低聲向魏淵稟報道:
“啟稟侯爺,據義州城內的線子傳來的消息。祖大樂將您那封書信直接交到了皇太極的手上。”
“哦?皇太極有何反應?”
“皇太極重重賞了祖大樂,同時明天將那封書信親手交到多爾袞的手上。”
魏淵點點頭。
“皇太極已經起疑了,咱們得馬上準備下一步行動了。”
“如何行動還請侯爺您吩咐。”
錦州城內的官兵看到魏淵的馬隊經過,紛紛立正身軀,駐足凝望。在他們的心中,魏淵已經成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代名詞。
轉過一個路口,到了魏淵的軍營,馬隊的行進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士兵們紛紛立正敬禮。來到居住的宅院門前,魏淵麻利的跳下馬來,隻帶著沈煉一人走進了屋內。
魏淵表情嚴肅的說道:
“事關重大,這次還需你親自跑一趟。”
沈煉正色迴答說:
“卑職遵命!此行必不負侯爺所托。”
“為保密起見,我就不寫書信了。你拿著這個信物,到時候孫將軍自然就明白了。”
說著魏淵解下腰間的佩刀,這是一把刀鞘處鑲嵌有黃金的蒙古彎刀,是魏淵在南陽同猛如虎結為兄弟之時互贈佩刀得來的,一直以來都是他的貼身之物。
沈煉小心的接過寶刀,問道:
“將此物交給孫將軍之後,卑職說什麽?”
魏淵想了想說:
“告訴他可不進兵,不可攻城。如果多爾袞來攻,一定要退避不戰。”
沈煉感到有些詫異。
“這、這是為何?”
魏淵神秘一笑道:
“隻管照做便是,剩下的事祖大樂會替我們做好的。”
“卑職遵命!”
送走了沈煉,魏淵獨自一人靜靜的坐在屋內。陰謀詭計本非他所長,可當下時局,逼得他不得不在戰場之外做文章了。突然間魏淵想起了後世的一首歌詞“我的手越肮髒,眼神越是明亮。”
是啊,有多少抱著正義念頭為理想而奮鬥的誌士,在善用陰謀詭計的敵人麵前被打的體無完膚。他們心中的正義與理想,在現實麵前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轉瞬之間便被擊的粉碎,到最後身死人手,哪裏還有機會一展抱負呢?
為義而死盡管死的悲壯,但如果活下來憑借雙手去改變世界豈不是更為重要。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魏淵若是死去,定要讓天地崩裂,眾生倉皇,留下英魂常鎮八方萬邦!
一股從未有過的感覺從魏淵心底湧出,遙望蒼穹,他胸中的一腔抱負在慢慢擴大,這種感覺令他非常舒服。同皇太極這種當世梟雄過招,令魏淵既興奮又緊張。
在這一刻魏淵真切的感受到曾經遙遠的曆史如今真真正正的掌握在了他的手中,抓住這個機遇,一切便將可能被改寫,沒準一個嶄新的中華就將由此而誕生。想到這,魏淵竟然激動的有些顫抖,他強壓住在胸中不斷奔湧的洪流,將視線移向了北方的天空。
魏淵知道,此刻的皇太極一定也如他一般眺望著南方,想著同他一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