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阿濟格的脾氣莽古思子是很清楚的,聽到“但是”這個詞之後他知道這位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一定又再尋找新的獵物了。
“我們科爾沁部與愛新覺羅氏親如一家,十二爺有什麽話盡管說就是。”
“由此往東30多裏便是明軍從海路運輸糧草的囤積之地——小淩河城。往日咱們忌憚杏山方麵明軍大營的威脅,沒有多少精力對付這一屯糧之處。今夜南朝人自亂陣腳,何不趁此機會拔掉南朝人在海邊的這顆釘子呢?”
阿濟格一臉得意的說完此話,莽古思子的臉上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對於小淩河城他是知道的,那裏本是明軍囤積由海路運輸而來的軍糧所在。可如今洪承疇的大本營內都因為缺糧而發生潰散了,這處屯糧之所內必然也不會有多少糧食了。從軍事角度來說,小淩河城的意義已然不大。
阿濟格明知小淩河城內已無多少存糧,仍舊堅持攻取小淩河城。起目的無非是為了宣泄心中被洪承疇偷襲得手而產生的怨氣罷了。莽古思子看了看阿濟格,見他態度堅決便答應了攻取小淩河城的建議,不再多說些什麽了。對於阿濟格的小心思,莽古思子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之所以答應攻取小淩河城的建議,其原因自然是莽古思子也想再讓手下多砍殺些明軍首級,拿些軍功罷了。
小淩河城修建在小淩河匯入渤海的入海口附近,城池建於河流的南岸,防禦工事多集中在城北。小淩河城與鬆山堡差不多,都是由驛站發展起來的小型軍事堡壘。相較而言,小淩河城的規模還要比鬆山堡更小一些。城內駐紮著3000多明軍,已經顯得很是擁擠了。
此刻擔任小淩河城城防的乃是禦史出身的參軍祝瑋,當初祝瑋信誓旦旦的向洪承疇討要駐守小淩河城的重任。其出發點倒不是因為書生意氣,為求報國,他不過是在給自己找退路罷了。祝瑋率軍駐紮小淩河城之後,並沒有立即思考著如何才能保證糧運的暢通與安全。到任後幹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指示心腹家丁從附近漁民的手中偷偷買下了一條很大的漁船。
買下這漁船之後,祝瑋派出了親信兵丁與家奴日夜上船看護,以備萬一。祝瑋深知洪承疇此番出關決戰皇太極,隻怕是兇多吉少。由寧遠被迫出兵之後,他更是覺得洪承疇此戰必敗,因此他這才千方百計的想從海上為自己找一條退路。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九當夜、小淩河城
夜色之下的小淩河城內到處彌漫著末日即將到來的絕望氣氛,越來越多的逃兵將杏山城洪承疇大軍潰亂的消息傳遍城內。得到消息的守將祝瑋,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命心腹手下速速將那艘大大的漁船趕快駛向河麵之上,而他自己則將城內所有值錢的物件係數打點了一番,在親兵的護衛之下,匆匆等上了漁船,準備起錨逃走。
城內各處都是受傷的散兵,這些驚魂未定的散兵或靠或趟在小淩河城狹小的城池之內,呻吟聲與抽泣聲隨處可聞。守城明軍僅剩的那麽一點鬥誌就在這一派絕望的氛圍中被漸漸的磨沒了,每個人考慮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守土殺敵,而是如何逃命才好。
破曉時分,漁船尚未起錨,祝瑋抬頭望著東方泛起魚肚白的天空,慶幸著自己的先見之明,就在他自鳴得意之時,河岸邊猛的傳來了兵士扯著嗓子的高喊聲。
“敵人來啦!敵人來啦!快跑啊!”
循聲望去,清晨朦朧的薄霧下隻見小淩河城西麵煙塵滾滾,快速移動的火把預示著那是一支純騎兵組成的部隊,而隱約間傳來的“嗚嗚”怪叫之聲更是證明他們的敵人身份。
祝瑋見狀趕忙催促道:
“快開船!快開船啊!”
如此情形,駕船的船夫也緊張的起錨準備駕船離開。可時下正是三九寒天,小淩河部分河麵由於水流放緩而結了一層並不算薄的冰層,漁船想要就這麽駛出河麵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船夫見情況不妙,趕快向祝瑋報告了這個壞消息。祝瑋聞言也是急的不行,他焦躁的對手下喊道:
“還都愣著幹嘛!還不趕快想辦法戳破冰層!再晚了等敵人殺來,咱們都得死!”
沒有了主將的小淩河城內如今早已亂成了一團,明朝守軍鬥誌全無,3000多的守軍還沒等阿濟格率軍殺到,便紛紛棄城而逃,還好有僅剩的500多守軍緊急關閉了城門,否則阿濟格可就真的兵不血刃拿下小淩河城了。
阿濟格與莽古思子很清楚自身的優勢與短板,見小淩河城城門緊閉,他們也不強攻,而是在城外分成了若幹個小隊,專門獵殺那些逃出城來的明軍。失去的陣型與組織保護的明軍,變成了待宰的羔羊,在滿蒙騎兵的圍堵下,慢慢地被壓縮到沿海灘塗狹長的地帶之上。
滿蒙騎兵們顯得並不太急於消滅這些已然沒了還手之力的明軍,他們尾隨在明軍身後不遠處,如同驅趕牛群羊群一般將明軍慢慢的推向了海邊。此刻小淩河城以東的海邊盡是潰逃到此處的明軍將士,他們原本擔負著保護海上運糧隊伍的使命,可如今無情的海水卻仿佛一頭兇猛的巨獸般、張著血盆大口在等待著吞噬這些早已丟失了鬥誌的明軍。
在清兵一輪又一輪騎射的攻擊下,慌不擇路的明軍紛紛向著海灘逃去。此刻正是海水漲潮的時刻,在清兵的不斷打擊之下,潰逃的明軍一步一步地向海中退卻。他們越退遭受到的海水阻力越大,海灘上的泥沙越軟,行動就越是困難。
而追擊明軍的滿蒙騎兵卻很享受的看著眼前這支明軍,他們紛紛用胡語唿喊著拿已經退到海水中的明軍取樂,語氣中充滿了嘲弄與侮辱。有些不願再逃的明軍轉過頭去想要跟敵人拚個魚死網破,可剛剛拖著沉重的腳步向岸邊衝上幾步便立刻被清兵射成了馬蜂窩。
滿蒙騎兵始終保持著一個相對距離向著敗退的明軍展開騎射,盡管明軍偶爾也用弓箭來迴擊,可海邊風大,處於逆風向的明軍射出的弓箭顯得那麽力不從心。再加上海水漲潮,越來越大的海水衝擊力使得明軍根本就無法平穩的用弓箭進行還擊。
漸漸地,冰冷徹骨的海水淹沒了明軍將士的膝蓋,很快地又漫過了腰腹。被海水浸濕的弓弦變得鬆軟起來,弓箭難以被射出,這些明軍成了滿蒙騎兵的活靶子,一個個盡管掙紮卻終究難逃死亡的命運。
戰鬥已不複存在,此刻的海邊是一邊倒的屠殺,海麵上漂浮著無數明軍屍體,這些人有的是中箭身亡,有的則是被活活淹死的。還有一些人則在冰冷的海水中無助的唿喊求救。
近海的水麵上突然有一艘大船駛來,一些尚未被清兵射殺的士卒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般紛紛唿喊求救。有些水性不錯的士兵則幹脆脫掉盔甲向著大船所在的方向遊了過去。祝瑋卻好像絲毫沒有看到這些求救的明軍一般,他急促的下令給船夫,命他趕快遠離海灘。
一些士兵借著浪潮的助力遊到了船邊,一麵高聲唿救一麵伸手去攀援船舷。船上祝瑋的親兵和家奴正要去拉上這些士兵,突然被祝瑋製止住了。
“大船已經沒有多少地方了,再讓他們上來那可就誰都跑不了!”
說罷祝瑋惡狠狠的下令,命手下用刀劍砍向那些妄圖攀爬船舷的明軍士兵,刹那間一排排整齊的手指頭留在了船舷之上,大船四周立刻被鮮血染紅,在燦爛朝陽的光輝下,參軍祝瑋的大船硬是在一群求生的活人與飄蕩的死屍間衝開了一條血路,不管不顧的向著西南方向駛去。
祝瑋此刻沒有心思去關心手下官兵的死活,如今洪承疇大敗,作為參軍的他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將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到洪承疇身上,以此好保住自己的官位。他迴頭看了看一片殷紅的海水,又轉過頭去望向蒼茫的大海,在心中盤算著逃跑路線。
突然間,西南麵的海天相接之處隱約出現了一支船隊!
祝瑋趕緊揉了揉雙眼,他懷疑是自己眼睛花了。可定睛瞧看,的確是一支船隊。而且這支船隊由海天相接之處正在快速的向著自己的方向行駛而來。之前還是隱約的船隊,這會兒已經能清楚的看到船體輪廓了。
大船上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支突然出現的船隊,人們聚集到甲板上紛紛議論了起來。
“有船隊來啦!不會是敵人的船吧。”
“胡說!滿洲敵人什麽時候會開船了,那一定是朝廷運糧的船來了!”
“不對,半年前我見過一次運糧的船隊,那些船沒有眼前的船大。”
眾人正七嘴八舌的說著,突然有眼尖之人喊道:
“快看!是玄黃天子龍旗!”
“什麽?!真的是天子龍旗啊!”
迎麵駛來的最大的一艘戰船之上,在高聳的船杆上赫然懸掛著象征皇帝的玄黃天子龍旗!祝瑋聞言趕緊撥開人群,眯縫著眼睛仔細瞧看。
眼前這支船隊大概有十餘艘戰船組成,行駛在最前列的戰船尤為引人注目。船身高大如樓,底尖上闊,祝瑋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大的戰船。這艘最大的戰船上最為引人注意的就是玄黃天子龍旗,除了那麵顯眼的龍旗之外,船頭還懸掛著一麵稍小一些的旗幟,這麵藏藍色的旗子上用紅絲繡著飛虎的圖案,在飛虎將旗之上繡著一個鎏金色的“魏”字。
“我們科爾沁部與愛新覺羅氏親如一家,十二爺有什麽話盡管說就是。”
“由此往東30多裏便是明軍從海路運輸糧草的囤積之地——小淩河城。往日咱們忌憚杏山方麵明軍大營的威脅,沒有多少精力對付這一屯糧之處。今夜南朝人自亂陣腳,何不趁此機會拔掉南朝人在海邊的這顆釘子呢?”
阿濟格一臉得意的說完此話,莽古思子的臉上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對於小淩河城他是知道的,那裏本是明軍囤積由海路運輸而來的軍糧所在。可如今洪承疇的大本營內都因為缺糧而發生潰散了,這處屯糧之所內必然也不會有多少糧食了。從軍事角度來說,小淩河城的意義已然不大。
阿濟格明知小淩河城內已無多少存糧,仍舊堅持攻取小淩河城。起目的無非是為了宣泄心中被洪承疇偷襲得手而產生的怨氣罷了。莽古思子看了看阿濟格,見他態度堅決便答應了攻取小淩河城的建議,不再多說些什麽了。對於阿濟格的小心思,莽古思子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之所以答應攻取小淩河城的建議,其原因自然是莽古思子也想再讓手下多砍殺些明軍首級,拿些軍功罷了。
小淩河城修建在小淩河匯入渤海的入海口附近,城池建於河流的南岸,防禦工事多集中在城北。小淩河城與鬆山堡差不多,都是由驛站發展起來的小型軍事堡壘。相較而言,小淩河城的規模還要比鬆山堡更小一些。城內駐紮著3000多明軍,已經顯得很是擁擠了。
此刻擔任小淩河城城防的乃是禦史出身的參軍祝瑋,當初祝瑋信誓旦旦的向洪承疇討要駐守小淩河城的重任。其出發點倒不是因為書生意氣,為求報國,他不過是在給自己找退路罷了。祝瑋率軍駐紮小淩河城之後,並沒有立即思考著如何才能保證糧運的暢通與安全。到任後幹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指示心腹家丁從附近漁民的手中偷偷買下了一條很大的漁船。
買下這漁船之後,祝瑋派出了親信兵丁與家奴日夜上船看護,以備萬一。祝瑋深知洪承疇此番出關決戰皇太極,隻怕是兇多吉少。由寧遠被迫出兵之後,他更是覺得洪承疇此戰必敗,因此他這才千方百計的想從海上為自己找一條退路。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九當夜、小淩河城
夜色之下的小淩河城內到處彌漫著末日即將到來的絕望氣氛,越來越多的逃兵將杏山城洪承疇大軍潰亂的消息傳遍城內。得到消息的守將祝瑋,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命心腹手下速速將那艘大大的漁船趕快駛向河麵之上,而他自己則將城內所有值錢的物件係數打點了一番,在親兵的護衛之下,匆匆等上了漁船,準備起錨逃走。
城內各處都是受傷的散兵,這些驚魂未定的散兵或靠或趟在小淩河城狹小的城池之內,呻吟聲與抽泣聲隨處可聞。守城明軍僅剩的那麽一點鬥誌就在這一派絕望的氛圍中被漸漸的磨沒了,每個人考慮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守土殺敵,而是如何逃命才好。
破曉時分,漁船尚未起錨,祝瑋抬頭望著東方泛起魚肚白的天空,慶幸著自己的先見之明,就在他自鳴得意之時,河岸邊猛的傳來了兵士扯著嗓子的高喊聲。
“敵人來啦!敵人來啦!快跑啊!”
循聲望去,清晨朦朧的薄霧下隻見小淩河城西麵煙塵滾滾,快速移動的火把預示著那是一支純騎兵組成的部隊,而隱約間傳來的“嗚嗚”怪叫之聲更是證明他們的敵人身份。
祝瑋見狀趕忙催促道:
“快開船!快開船啊!”
如此情形,駕船的船夫也緊張的起錨準備駕船離開。可時下正是三九寒天,小淩河部分河麵由於水流放緩而結了一層並不算薄的冰層,漁船想要就這麽駛出河麵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船夫見情況不妙,趕快向祝瑋報告了這個壞消息。祝瑋聞言也是急的不行,他焦躁的對手下喊道:
“還都愣著幹嘛!還不趕快想辦法戳破冰層!再晚了等敵人殺來,咱們都得死!”
沒有了主將的小淩河城內如今早已亂成了一團,明朝守軍鬥誌全無,3000多的守軍還沒等阿濟格率軍殺到,便紛紛棄城而逃,還好有僅剩的500多守軍緊急關閉了城門,否則阿濟格可就真的兵不血刃拿下小淩河城了。
阿濟格與莽古思子很清楚自身的優勢與短板,見小淩河城城門緊閉,他們也不強攻,而是在城外分成了若幹個小隊,專門獵殺那些逃出城來的明軍。失去的陣型與組織保護的明軍,變成了待宰的羔羊,在滿蒙騎兵的圍堵下,慢慢地被壓縮到沿海灘塗狹長的地帶之上。
滿蒙騎兵們顯得並不太急於消滅這些已然沒了還手之力的明軍,他們尾隨在明軍身後不遠處,如同驅趕牛群羊群一般將明軍慢慢的推向了海邊。此刻小淩河城以東的海邊盡是潰逃到此處的明軍將士,他們原本擔負著保護海上運糧隊伍的使命,可如今無情的海水卻仿佛一頭兇猛的巨獸般、張著血盆大口在等待著吞噬這些早已丟失了鬥誌的明軍。
在清兵一輪又一輪騎射的攻擊下,慌不擇路的明軍紛紛向著海灘逃去。此刻正是海水漲潮的時刻,在清兵的不斷打擊之下,潰逃的明軍一步一步地向海中退卻。他們越退遭受到的海水阻力越大,海灘上的泥沙越軟,行動就越是困難。
而追擊明軍的滿蒙騎兵卻很享受的看著眼前這支明軍,他們紛紛用胡語唿喊著拿已經退到海水中的明軍取樂,語氣中充滿了嘲弄與侮辱。有些不願再逃的明軍轉過頭去想要跟敵人拚個魚死網破,可剛剛拖著沉重的腳步向岸邊衝上幾步便立刻被清兵射成了馬蜂窩。
滿蒙騎兵始終保持著一個相對距離向著敗退的明軍展開騎射,盡管明軍偶爾也用弓箭來迴擊,可海邊風大,處於逆風向的明軍射出的弓箭顯得那麽力不從心。再加上海水漲潮,越來越大的海水衝擊力使得明軍根本就無法平穩的用弓箭進行還擊。
漸漸地,冰冷徹骨的海水淹沒了明軍將士的膝蓋,很快地又漫過了腰腹。被海水浸濕的弓弦變得鬆軟起來,弓箭難以被射出,這些明軍成了滿蒙騎兵的活靶子,一個個盡管掙紮卻終究難逃死亡的命運。
戰鬥已不複存在,此刻的海邊是一邊倒的屠殺,海麵上漂浮著無數明軍屍體,這些人有的是中箭身亡,有的則是被活活淹死的。還有一些人則在冰冷的海水中無助的唿喊求救。
近海的水麵上突然有一艘大船駛來,一些尚未被清兵射殺的士卒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般紛紛唿喊求救。有些水性不錯的士兵則幹脆脫掉盔甲向著大船所在的方向遊了過去。祝瑋卻好像絲毫沒有看到這些求救的明軍一般,他急促的下令給船夫,命他趕快遠離海灘。
一些士兵借著浪潮的助力遊到了船邊,一麵高聲唿救一麵伸手去攀援船舷。船上祝瑋的親兵和家奴正要去拉上這些士兵,突然被祝瑋製止住了。
“大船已經沒有多少地方了,再讓他們上來那可就誰都跑不了!”
說罷祝瑋惡狠狠的下令,命手下用刀劍砍向那些妄圖攀爬船舷的明軍士兵,刹那間一排排整齊的手指頭留在了船舷之上,大船四周立刻被鮮血染紅,在燦爛朝陽的光輝下,參軍祝瑋的大船硬是在一群求生的活人與飄蕩的死屍間衝開了一條血路,不管不顧的向著西南方向駛去。
祝瑋此刻沒有心思去關心手下官兵的死活,如今洪承疇大敗,作為參軍的他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將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到洪承疇身上,以此好保住自己的官位。他迴頭看了看一片殷紅的海水,又轉過頭去望向蒼茫的大海,在心中盤算著逃跑路線。
突然間,西南麵的海天相接之處隱約出現了一支船隊!
祝瑋趕緊揉了揉雙眼,他懷疑是自己眼睛花了。可定睛瞧看,的確是一支船隊。而且這支船隊由海天相接之處正在快速的向著自己的方向行駛而來。之前還是隱約的船隊,這會兒已經能清楚的看到船體輪廓了。
大船上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支突然出現的船隊,人們聚集到甲板上紛紛議論了起來。
“有船隊來啦!不會是敵人的船吧。”
“胡說!滿洲敵人什麽時候會開船了,那一定是朝廷運糧的船來了!”
“不對,半年前我見過一次運糧的船隊,那些船沒有眼前的船大。”
眾人正七嘴八舌的說著,突然有眼尖之人喊道:
“快看!是玄黃天子龍旗!”
“什麽?!真的是天子龍旗啊!”
迎麵駛來的最大的一艘戰船之上,在高聳的船杆上赫然懸掛著象征皇帝的玄黃天子龍旗!祝瑋聞言趕緊撥開人群,眯縫著眼睛仔細瞧看。
眼前這支船隊大概有十餘艘戰船組成,行駛在最前列的戰船尤為引人注目。船身高大如樓,底尖上闊,祝瑋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大的戰船。這艘最大的戰船上最為引人注意的就是玄黃天子龍旗,除了那麵顯眼的龍旗之外,船頭還懸掛著一麵稍小一些的旗幟,這麵藏藍色的旗子上用紅絲繡著飛虎的圖案,在飛虎將旗之上繡著一個鎏金色的“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