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的春節在一派撥不開的愁雲中如期而至,遼東岌岌可危的局勢與關內橫行肆虐的天災,使得北京城相較於往年的春節蕭條了許多。成千上萬的饑民聚集在京城周邊的通縣、大興等地,每天都有人凍餓而死,盡管朝廷也一直在發放賑濟糧,可稀如水的米粥顯然起不了多大作用。
饑民如此,尋常百姓也好不到哪去。中原饑荒導致糧食價格翻了一翻,不少人家隻能勒緊褲腰帶過這個年了。不僅是百姓,連在京的官員們也感歎過年猶如過關。由於財政緊張,戶部已經拖欠了京官們足足八個月的俸祿,原本京官們還都指望著過年朝廷能夠發些救命錢,可沒想到現銀僅僅發放了五十吊錢,其餘的俸祿統統用蘇木、胡椒之類的香料代替了!
蘇木、胡椒此類香料乃是西洋的藩屬之國進貢的貢品,這些東西雖說價值不菲,可一不能吃,二不能用,趕上災年拿出去賣根本就沒人理睬。官員拿到這些東西替代俸祿,一個個也都隻好在背地裏罵娘了。
紫禁城裏的崇禎皇帝也不好過,他日複一日的盼著魏淵能夠速速帶兵前往遼東增援洪承疇,可魏淵卻一封奏疏又一封奏疏的請求暫緩出兵的時間。掰著指頭數日子的崇禎有時真恨不能下一道聖旨直接罷黜了魏淵,可轉念又一想,魏淵希望得到時間也是從大局出發考慮。
崇禎心煩意亂的打住了毫無頭緒的思考,向身旁的王承恩問道:
“魏淵是何時動身離開洛陽的?”
站在龍書案旁的王承恩趕忙躬身,態度極為恭敬的迴答說:
“迴主子萬歲爺,兵部的奏疏上說魏淵是正月初一從洛陽率軍進京的。”
崇禎所有所思的輕聲道:
“算算日子,也差不多快到了吧。”
“曹化淳信裏說,正月十六前一準兒能夠進京。”
“嗯...”
崇禎輕輕“嗯”了一句後便不再多說些什麽,作為至高無上的天子,他絕不會在臣子麵前表現出一絲的驚慌失措來。
“鐺、鐺、鐺...”
大殿角落處的西洋鍾有規律的響了五聲,清脆的聲響在空蕩蕩的大殿內顯得甚是響亮。王承恩王承恩在一旁小心的勸說道:
“主子,卯時了。您一整宿都沒合眼了,待會百官還要早朝,主子您休息片刻吧。”
崇禎有些乏力的擺擺手。
“沒時間了,一會兒朕還要先召內閣議事。”
聽了崇禎的話,王承恩也不再多說些什麽了,他趕忙招唿小太監們去準備皇上洗漱的用具。這時崇禎冷不丁的說了句:
“如果魏淵進了城,朕要第一時間在平台召見他。”
“奴婢明白。”
盡管太陽還在漆黑一片的黑夜下不肯露頭,可紫禁城忙碌的一天已然開始了。
黎明時分,崇禎期盼許久,增援遼東的軍隊終於抵達了京郊薊縣。然而第一支抵達薊縣的卻不是魏淵的皇家勇衛營,而是武安國率領的原武平衛官軍。
武安國麾下共計7500人,這7500人中隻有不到500的騎兵,其餘絕大多數都為步兵。其中4500人是武平衛官軍,4500人當中有在伏牛山時就追隨魏淵左右的元老級部下,有作風強悍、戰鬥力頑強,魏淵南陽當團練總兵時收入帳下的毛葫蘆礦兵,還有從武平衛官軍中優中選優挑出的精銳之士,可以說這4500人是魏淵手中絕對的王牌之師。
這支軍隊中每個將士都經曆過戰場上的生死較量,從奇襲瑪瑙山到生擒羅汝才,一場場硬仗使得4500名訓練有素的士兵快速的成長了起來。他們一個個身穿著嶄新的大紅鴛鴦戰袍,得益於黃軒的生財有道,新式火器‘飛火’成了人手一把的必備武器,而且這些火器的前端也統統加上了刺刀。原來魏淵在皇家勇衛營中開始推廣帶刺刀的火器之後,也緊急修書一封送給了黃軒,讓他不惜一切代價趕快將刺刀這項技術推廣起來。
除此之外樸刀、長槍、弓箭這些傳統兵器也是一件不少。在魏淵現代化軍事訓練的曆練下,負重行軍對於這些老兵們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4500名經受過戰火考驗的將士,周身上下都透著一股令人膽寒的殺氣,不少人右肩上佩戴的紅色金鷹標識更是突顯他們在軍中的地位。
餘下的3000人則是司川率領的亳州警備武裝力量,不同於武平衛官軍,這些將士雖說看起來也是個個精神抖擻很是幹練,可周身上下卻總讓人覺得少了那麽一股子狠勁兒。他們在穿著上也也異於武平衛將士身穿的紅色鴛鴦戰袍,3000人的武裝力量穿的是由魏淵親自設計的新式軍服。鐵質的銀色頭盔用來保護頭部和脖頸等要害部位,周身上下則是類似於現代軍裝的布製輕衣,僅在胸部位置外罩著質地堅硬的皮鎧甲,腿部則統一使用綁腿,他們的武器也是清一色配有刺刀的新式火槍‘飛火’。
黃軒本人也隨著這支部隊一同進入了京城,作為魏淵集團的大管家,黃軒親自押送著魏淵手中的王牌武器——28輛裝載著新式加農炮的馬車,這可是魏淵深以為傲的火炮營,武平-亳州戰役中這支火炮營可是立下了頭功。
黃軒深知此次遠赴遼東,魏淵已經投上了所有的賭注,此戰的勝負對於魏淵而言將直接決定著生死存亡,因此他親自前來,就是為的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確保三軍將士吃飽穿暖,奮勇殺敵。
明代對於地方軍進京有著極嚴的規定,除非得到皇帝的聖諭特許,否則任何隊伍不得行進至北京城方圓五裏以內。因此武安國隻帶著司川、張大強、秦牧陽等人以及十餘名親兵前往兵部報道。
張大強身穿紋山甲,倒是很有些大將軍的風範。此刻這位警備武裝力量副首領正騎在馬背上,單手插著腰,抬頭仰視著永定門高大的城牆,感歎道:
“嘖嘖嘖,這京城就是她娘的不一樣,俺大強這輩子還從沒見過這麽高的城牆呢!”
司川壓低聲音說:
“大強,這裏是京城,到處都是錦衣衛和東廠的人,說話要注意些。”
在一旁的秦牧沉默不語,他的眼神冷冷的注視著四周,警惕觀察著可能潛在的敵人。
聽了司川的話,張大強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迴答道:
“怕什麽!錦衣衛東廠多什麽東西?看看這是啥?”
說著張大強伸出了一隻拳頭來,自問自答的說:
“沙包大的拳頭!哪個敢跟我大強紮刺,看我不好好賞他幾拳!”
司川雖是警衛武裝力量的名義首領,可一直拿老資格的張大強沒有多少辦法。張大強那可是早在秋平鄉時就追隨魏淵左右的鐵杆下屬,當年在伏牛山那也是做過山大王的主,再加上張大強脾氣火爆,雷厲風行,因此更多的時候警衛武裝力量的首領更像是張大強,而不是沉默寡言的司川。
聽了張大強的迴答,司川無奈的笑了笑,剛想再說點什麽。這時一旁的武安國發話了,隻聽這位武平衛代指揮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
“大強休要再胡言亂語了,天下腳下,一切都要小心才是。”
張大強在軍中就怕兩個人,一個不用說自然是武平伯魏淵,魏淵過去是他的三爺,現在是他的將軍,張大強怕魏淵那是很正常的事。另一個張大強怕的人則就是這個武安國,武安國之前負責軍容軍紀,要求便甚是嚴格。再加上他不苟言笑,更是多了幾分威嚴的氣氛。不知為何,張大強就是觸他的黴頭,聽了武安國的話,張大強小聲嘟囔著說:
“是是是,禍從口出,俺大強不說了還不行嘛。”
張大強剛剛說完,身後突然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也就是武將軍能製得住你這個大強啊!”
在城門處的武安國一行人聽聲音紛紛迴頭瞧看,張大強一眼就認出了端坐在馬上,一路風塵趕迴京師的魏淵。
“三爺!哎呦俺的三爺哎!俺大強可算是又看著您啦!”
說罷他不由分說的翻身下馬,跪在魏淵的馬前咚咚咚的磕了三個響頭。武安國等人見到魏淵也紛紛下馬行禮。張大強由於其和魏淵的關係,磕頭行禮倒也不可厚非,畢竟魏淵也算的上他半個主子了。而武安國等人則屬於魏淵的下屬,因此他們幾個人很是恭敬的來到魏淵的馬前拱手拜見。
“武安國見過將軍!”
“武大哥無需多禮。”
說著魏淵翻身下馬,同許久不見的好戰友好兄弟聚到了一起。
司川曾經做過魏淵的貼身警衛隊長,在魏淵麵前習慣性的接過馬鞭,很是恭順的站到了一旁。秦牧陽則少有機會離頂頭上司如此之近,見魏淵望向自己,秦牧陽立刻單膝跪地行禮道:
“卑職秦牧陽拜見將軍大人!”
對於秦牧陽的過分拘謹,魏淵倒也並不太在意。如今他身居高位,必要的威嚴是不可少的,因此魏淵心裏也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再像從前在武平衛當指揮使時那般隨意了。
魏淵對秦牧陽微微點點頭,說:
“起來吧,無需多禮。”
守城的官兵早就得到了消息,武平伯魏淵即將迴京。城門處這些個身披鎧甲的將軍統統向一人拜見行禮,看著架勢也知道是魏淵來了。於是守城的官兵不敢怠慢,立刻驅散了城門處擁堵的人群,好讓魏淵等人順利進城。
按照朝廷禮製,二品及二品以上的大員進京,那是要封道淨街的。可魏淵此番迴京身上可是帶著緊急軍務的,因此也就顧不上太多的禮節了。
策馬揚鞭,魏淵帶著手下同武安國等人匯合起來,快速的穿過永定門,直奔兵部衙門而去。他們這一行人剛剛進城,錦衣衛便得到了消息,立刻跑去向內廷匯報了。
魏淵等人剛剛趕到兵部衙門,隻見早有司禮監的太監已經在兵部衙門門外候著了。見魏淵來了,那太監清了清嗓子喊道:
“有上諭!”
饑民如此,尋常百姓也好不到哪去。中原饑荒導致糧食價格翻了一翻,不少人家隻能勒緊褲腰帶過這個年了。不僅是百姓,連在京的官員們也感歎過年猶如過關。由於財政緊張,戶部已經拖欠了京官們足足八個月的俸祿,原本京官們還都指望著過年朝廷能夠發些救命錢,可沒想到現銀僅僅發放了五十吊錢,其餘的俸祿統統用蘇木、胡椒之類的香料代替了!
蘇木、胡椒此類香料乃是西洋的藩屬之國進貢的貢品,這些東西雖說價值不菲,可一不能吃,二不能用,趕上災年拿出去賣根本就沒人理睬。官員拿到這些東西替代俸祿,一個個也都隻好在背地裏罵娘了。
紫禁城裏的崇禎皇帝也不好過,他日複一日的盼著魏淵能夠速速帶兵前往遼東增援洪承疇,可魏淵卻一封奏疏又一封奏疏的請求暫緩出兵的時間。掰著指頭數日子的崇禎有時真恨不能下一道聖旨直接罷黜了魏淵,可轉念又一想,魏淵希望得到時間也是從大局出發考慮。
崇禎心煩意亂的打住了毫無頭緒的思考,向身旁的王承恩問道:
“魏淵是何時動身離開洛陽的?”
站在龍書案旁的王承恩趕忙躬身,態度極為恭敬的迴答說:
“迴主子萬歲爺,兵部的奏疏上說魏淵是正月初一從洛陽率軍進京的。”
崇禎所有所思的輕聲道:
“算算日子,也差不多快到了吧。”
“曹化淳信裏說,正月十六前一準兒能夠進京。”
“嗯...”
崇禎輕輕“嗯”了一句後便不再多說些什麽,作為至高無上的天子,他絕不會在臣子麵前表現出一絲的驚慌失措來。
“鐺、鐺、鐺...”
大殿角落處的西洋鍾有規律的響了五聲,清脆的聲響在空蕩蕩的大殿內顯得甚是響亮。王承恩王承恩在一旁小心的勸說道:
“主子,卯時了。您一整宿都沒合眼了,待會百官還要早朝,主子您休息片刻吧。”
崇禎有些乏力的擺擺手。
“沒時間了,一會兒朕還要先召內閣議事。”
聽了崇禎的話,王承恩也不再多說些什麽了,他趕忙招唿小太監們去準備皇上洗漱的用具。這時崇禎冷不丁的說了句:
“如果魏淵進了城,朕要第一時間在平台召見他。”
“奴婢明白。”
盡管太陽還在漆黑一片的黑夜下不肯露頭,可紫禁城忙碌的一天已然開始了。
黎明時分,崇禎期盼許久,增援遼東的軍隊終於抵達了京郊薊縣。然而第一支抵達薊縣的卻不是魏淵的皇家勇衛營,而是武安國率領的原武平衛官軍。
武安國麾下共計7500人,這7500人中隻有不到500的騎兵,其餘絕大多數都為步兵。其中4500人是武平衛官軍,4500人當中有在伏牛山時就追隨魏淵左右的元老級部下,有作風強悍、戰鬥力頑強,魏淵南陽當團練總兵時收入帳下的毛葫蘆礦兵,還有從武平衛官軍中優中選優挑出的精銳之士,可以說這4500人是魏淵手中絕對的王牌之師。
這支軍隊中每個將士都經曆過戰場上的生死較量,從奇襲瑪瑙山到生擒羅汝才,一場場硬仗使得4500名訓練有素的士兵快速的成長了起來。他們一個個身穿著嶄新的大紅鴛鴦戰袍,得益於黃軒的生財有道,新式火器‘飛火’成了人手一把的必備武器,而且這些火器的前端也統統加上了刺刀。原來魏淵在皇家勇衛營中開始推廣帶刺刀的火器之後,也緊急修書一封送給了黃軒,讓他不惜一切代價趕快將刺刀這項技術推廣起來。
除此之外樸刀、長槍、弓箭這些傳統兵器也是一件不少。在魏淵現代化軍事訓練的曆練下,負重行軍對於這些老兵們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4500名經受過戰火考驗的將士,周身上下都透著一股令人膽寒的殺氣,不少人右肩上佩戴的紅色金鷹標識更是突顯他們在軍中的地位。
餘下的3000人則是司川率領的亳州警備武裝力量,不同於武平衛官軍,這些將士雖說看起來也是個個精神抖擻很是幹練,可周身上下卻總讓人覺得少了那麽一股子狠勁兒。他們在穿著上也也異於武平衛將士身穿的紅色鴛鴦戰袍,3000人的武裝力量穿的是由魏淵親自設計的新式軍服。鐵質的銀色頭盔用來保護頭部和脖頸等要害部位,周身上下則是類似於現代軍裝的布製輕衣,僅在胸部位置外罩著質地堅硬的皮鎧甲,腿部則統一使用綁腿,他們的武器也是清一色配有刺刀的新式火槍‘飛火’。
黃軒本人也隨著這支部隊一同進入了京城,作為魏淵集團的大管家,黃軒親自押送著魏淵手中的王牌武器——28輛裝載著新式加農炮的馬車,這可是魏淵深以為傲的火炮營,武平-亳州戰役中這支火炮營可是立下了頭功。
黃軒深知此次遠赴遼東,魏淵已經投上了所有的賭注,此戰的勝負對於魏淵而言將直接決定著生死存亡,因此他親自前來,就是為的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確保三軍將士吃飽穿暖,奮勇殺敵。
明代對於地方軍進京有著極嚴的規定,除非得到皇帝的聖諭特許,否則任何隊伍不得行進至北京城方圓五裏以內。因此武安國隻帶著司川、張大強、秦牧陽等人以及十餘名親兵前往兵部報道。
張大強身穿紋山甲,倒是很有些大將軍的風範。此刻這位警備武裝力量副首領正騎在馬背上,單手插著腰,抬頭仰視著永定門高大的城牆,感歎道:
“嘖嘖嘖,這京城就是她娘的不一樣,俺大強這輩子還從沒見過這麽高的城牆呢!”
司川壓低聲音說:
“大強,這裏是京城,到處都是錦衣衛和東廠的人,說話要注意些。”
在一旁的秦牧沉默不語,他的眼神冷冷的注視著四周,警惕觀察著可能潛在的敵人。
聽了司川的話,張大強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迴答道:
“怕什麽!錦衣衛東廠多什麽東西?看看這是啥?”
說著張大強伸出了一隻拳頭來,自問自答的說:
“沙包大的拳頭!哪個敢跟我大強紮刺,看我不好好賞他幾拳!”
司川雖是警衛武裝力量的名義首領,可一直拿老資格的張大強沒有多少辦法。張大強那可是早在秋平鄉時就追隨魏淵左右的鐵杆下屬,當年在伏牛山那也是做過山大王的主,再加上張大強脾氣火爆,雷厲風行,因此更多的時候警衛武裝力量的首領更像是張大強,而不是沉默寡言的司川。
聽了張大強的迴答,司川無奈的笑了笑,剛想再說點什麽。這時一旁的武安國發話了,隻聽這位武平衛代指揮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
“大強休要再胡言亂語了,天下腳下,一切都要小心才是。”
張大強在軍中就怕兩個人,一個不用說自然是武平伯魏淵,魏淵過去是他的三爺,現在是他的將軍,張大強怕魏淵那是很正常的事。另一個張大強怕的人則就是這個武安國,武安國之前負責軍容軍紀,要求便甚是嚴格。再加上他不苟言笑,更是多了幾分威嚴的氣氛。不知為何,張大強就是觸他的黴頭,聽了武安國的話,張大強小聲嘟囔著說:
“是是是,禍從口出,俺大強不說了還不行嘛。”
張大強剛剛說完,身後突然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也就是武將軍能製得住你這個大強啊!”
在城門處的武安國一行人聽聲音紛紛迴頭瞧看,張大強一眼就認出了端坐在馬上,一路風塵趕迴京師的魏淵。
“三爺!哎呦俺的三爺哎!俺大強可算是又看著您啦!”
說罷他不由分說的翻身下馬,跪在魏淵的馬前咚咚咚的磕了三個響頭。武安國等人見到魏淵也紛紛下馬行禮。張大強由於其和魏淵的關係,磕頭行禮倒也不可厚非,畢竟魏淵也算的上他半個主子了。而武安國等人則屬於魏淵的下屬,因此他們幾個人很是恭敬的來到魏淵的馬前拱手拜見。
“武安國見過將軍!”
“武大哥無需多禮。”
說著魏淵翻身下馬,同許久不見的好戰友好兄弟聚到了一起。
司川曾經做過魏淵的貼身警衛隊長,在魏淵麵前習慣性的接過馬鞭,很是恭順的站到了一旁。秦牧陽則少有機會離頂頭上司如此之近,見魏淵望向自己,秦牧陽立刻單膝跪地行禮道:
“卑職秦牧陽拜見將軍大人!”
對於秦牧陽的過分拘謹,魏淵倒也並不太在意。如今他身居高位,必要的威嚴是不可少的,因此魏淵心裏也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再像從前在武平衛當指揮使時那般隨意了。
魏淵對秦牧陽微微點點頭,說:
“起來吧,無需多禮。”
守城的官兵早就得到了消息,武平伯魏淵即將迴京。城門處這些個身披鎧甲的將軍統統向一人拜見行禮,看著架勢也知道是魏淵來了。於是守城的官兵不敢怠慢,立刻驅散了城門處擁堵的人群,好讓魏淵等人順利進城。
按照朝廷禮製,二品及二品以上的大員進京,那是要封道淨街的。可魏淵此番迴京身上可是帶著緊急軍務的,因此也就顧不上太多的禮節了。
策馬揚鞭,魏淵帶著手下同武安國等人匯合起來,快速的穿過永定門,直奔兵部衙門而去。他們這一行人剛剛進城,錦衣衛便得到了消息,立刻跑去向內廷匯報了。
魏淵等人剛剛趕到兵部衙門,隻見早有司禮監的太監已經在兵部衙門門外候著了。見魏淵來了,那太監清了清嗓子喊道:
“有上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