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淵?”
驚恐之餘朱聿鏌抬眼不可思議的望著麵前之人。
“怎麽是你?”
容不得他多想,魏淵手下的親兵已經將這位癱軟在地的王爺從床底拽了出來,架到了魏淵的麵前。經過了短暫的驚恐之後,唐王朱聿鏌緩過了神來,他氣急敗壞的對著魏淵嗬斥道:
“魏淵!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深夜私闖王府,綁架藩王。你、你、你就不怕萬歲爺治你的罪嗎?”
聽了朱聿鏌的話,魏淵並不著急,他盯著眼前曾經無法直視的王爺一字一句的迴答說:
“那王爺你的膽子豈不是更大?公然在王府門前豎起大旗,謀反之心昭然若揭。私自調動軍隊在校場集結,不知要意欲何為呢?”
“這、這、本王可是奉了皇上旨意才募兵的,將那些軍士集中在校場也是為了轉交於你。你竟敢血口噴人!魏淵,本王定要上書參你!”
事到如今見這朱聿鏌還不知其已然大禍臨頭,魏淵譏諷的笑了笑,也懶得再去和他理論了。
“來人,將王爺帶下去好生的看管起來!”
“放肆!你們誰敢!”
魏淵手下的將士可不管眼前的是個什麽王爺,得了命令二話不說便直接一抹肩頭,反向按住了朱聿鏌的雙臂。朱聿鏌哪裏見過這架勢,頓時臉都白了。
“你、你們幹什麽!我可是堂堂王爺!你們這群狗東西快放了本王!”
魏淵鄙視的看了一眼朱聿鏌,語氣輕鬆的說道:
“唐王爺,我勸你還是老實一些的好。我的這些弟兄可都是粗人,萬一失手弄傷了王爺的千金之體那可就麻煩了。”
聽了魏淵的話,朱聿鏌的囂張氣焰頓時被打壓了下去,他心有不甘的說:
“魏淵!你、你給本王等著!朝廷是不會放過你這種大膽狂徒的!”
魏淵微笑著迴應道:
“卑職靜候佳音便是。”
緝拿了朱聿鏌之後,魏淵親自押送,第一時間將朱聿鏌轉移到了南陽知府衙門內嚴加看管了起來。對於如何看管朱聿鏌,王定犯了難。堂堂王駕千歲總不能關進知府衙門的大牢吧,要知道朝廷有明文的法令,藩王若是犯了罪需要處置,隻能被關於鳳陽高牆之內。而且若是朱聿鏌一時想不開想要尋短見,那逼死藩王這個責任可是需要人的承擔的。王定思前想後也沒個好辦法,自然是愁的不行,不得已隻能來請示魏淵了。
魏淵也不含糊,很快便製定了相應的對策以關押朱聿鏌。既為了萬無一失,也為了合乎朝廷的規矩。魏淵拿出了後世紀委“雙規”貪腐官員的措施對付朱聿鏌,在層層監視之下,唐王朱聿鏌被囚禁在了知府衙門後院一處由庫房改造的單獨宅院內。
由魏淵本人親自把關,宅院內任何有棱有角的家具擺設被係數撤下,任何可能用來自殘的小物件也被統統拿去,而且魏淵還安排了專人實施24小時貼身看護。朱聿鏌的一言一行,甚至連吃飯睡覺上廁所都在看護人員的監視之下,由不得他不老老實實的待著了。解決好了眼前的問題,魏淵即刻向朝廷奏疏南陽城內發生的一切,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急報京師。
唐王府內秩序的維持魏淵交給了陸凱負責,一來陸凱已經歸附於他,自己人做事自然是心裏踏實一些,更為重要的是,陸凱熟悉王府內的實際情況而且又威望頗高,交給他來臨時管理唐王府,想必也不會出什麽亂子。
就在唐王朱聿鏌被生擒,陸凱接手唐王府的節骨眼上,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個指揮僉事石猛睡夢之中突然發現一群人闖進了自己的居所,他定睛一看帶頭之人竟然就是陸凱,不知道這小子是沒睡醒還是被指揮使這個頭銜迷了心智。當下他竟然不顧雙方相差懸殊的實力徑直朝著陸凱撲了上去,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陸凱根本就不用靠人多勢眾,單憑自己一身的本領就輕鬆製服了石猛。後來從杜紹興的口中陸凱得知了石猛與朱聿鏌私下裏的交易,這位護衛司指揮使大人也不客氣,尋了個由頭直接砍了石猛替自己手下戰死的弟兄報了仇。
南陽城並沒有因為朱聿鏌的被抓而掀起太大的風浪,城內的百姓依舊延續著日複一日的生活,城內的饑民依舊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城內多了許多施粥的小隊,這些人都說是奉了欽差大臣魏淵之命前來布施的。饑民的日子雖說依舊難過,但相較於之前,好歹不用再吃觀音土了。
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如期而至,魏淵數著日子等待著朝廷的迴複。
初雪過後的紫禁城,天空依舊陰沉的狠。
乾清宮冬暖閣內盡管溫暖如春,但看著崇禎皇帝冷冰冰的麵孔卻讓內閣首輔謝升以及內閣的眾位閣員感覺到了深深的寒意。
崇禎皺著眉頭簡單翻看了一下魏淵的奏疏,稍作停頓之後做出了批示:
“家產係數以資軍用,唐國除。”
如果放在平時,這件事可能會令崇禎皇帝龍顏大怒,暴跳如雷。然而此時此刻,南陽一個小小的藩王有不臣之心對於崇禎來說實在是沒什麽大不了的了。在他的麵前,是一件更為棘手的事,準確的說是一件關乎大明王朝命運的天大的事。
冬暖閣內的西洋鍾不緊不慢的發出“滴答”聲,沉默許久的崇禎皇帝終於開口說道:
“陳新甲,當初是你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催促洪承疇從寧遠進軍,解錦州之圍,如今形勢惡化,你可有何良策啊?”
說是問策,其實就是赤裸裸的責備。
洪承疇出山海關解錦州之圍,一路上一直采用的是步步為營的戰術,以軍陣和大營為依托,有效的扼製了滿洲八旗騎兵作戰的優勢,也正是得益於這種戰法,初期洪承疇統帥的明軍取得了幾次小規模戰役的勝利,就這樣明軍一路推進到了寧遠城。
按照洪承疇原計劃的軍事部署,寧遠將會成為他解錦州之圍的大本營,同時也將是與滿清決戰遼東的前沿陣地所在。寧遠城自孫承宗擔任薊遼總督時便已修建了完整的防禦工事,後又曆經袁崇煥以及數任督師加固,可謂牆高城深,而且寧遠城內還囤積著大量的軍糧,憑借如此地利優勢,洪承疇便有了十足的把握在此處同皇太極打消耗戰了。
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指揮將領,洪承疇通過對各方渠道打探來的消息進行分析,得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那就是皇太極圍攻錦州不過是一個誘餌,他的目的是要釣來大明朝的主力部隊,以期利用遼西走廊利於騎兵衝鋒的平原地形,重創甚至全殲大明朝的有生力量,如此一來皇太極的滿清便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鯨吞下整個遼東了。
因此洪承疇斷定,如果自己在寧遠按兵不動的話,錦州一時半刻是不會淪陷的。此刻洪承疇這位薊遼總督的手中足足掌握著13萬大軍,而且這些兵卒都是大明朝各路的精銳之師。洪承疇深知自己肩上擔著的是整個大明朝的國運,因此他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點的錯誤。在形勢尚未明朗之前,洪承疇選擇了以靜製動。
洪承疇的計劃雖好,可如今的他就好比一支放在弦上的箭,拉弓搭箭之人正是崇禎皇帝,可以說洪承疇並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所在。箭在弦上,弓已拉滿,此箭必然會放出。崇禎焦急的性格已然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再加上滿朝文武在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帶領下皆言洪承疇隻知“畏敵自保,徒耗國力”,紛紛上書彈劾洪承疇消極避戰。
可憐洪承疇雖名為督師,可上受皇帝遙控,兵部掣肘,下受製於監軍,很難做到見機行事,隨機應變,徒有指揮之才,但卻無法盡情發揮。最終在崇禎皇帝催促出戰的詔書中,洪承疇隻能率領著大明朝這13萬最後的精銳傾巢而出,直奔錦州而去。
皇太極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充分發揮了滿洲八旗機動靈活的作戰特點,在明軍進軍的道路上頻繁騷擾,而且不斷的去攻擊明軍的補給線,由於後援不濟,洪承疇被迫在寧遠與鬆山之間的杏山小城駐紮以待軍需補給,皇太極抓住戰機,幾乎是傾全國之力,短時間內聚集了近10萬精兵,牢牢的將洪承疇這13萬明軍死死的按在了杏山這塊狹小的區域內。
此刻遼西走廊決戰的天平開始向著皇太極一側傾斜了過來,杏山是座小城,又位於開闊的平原地帶,可謂是易攻難守,再加上此地並沒有多少軍糧儲備,如果糧道一旦被截,那洪承疇這13萬明軍將時刻麵臨斷糧的危險。而皇太極的狀態則正好相反,滿清經過年初多爾袞等人的屯田備戰,在鬆錦前線囤積了足以過冬的糧餉,不僅如此,如今朝鮮已經臣服於滿清,皇太極還可以勒索、逼迫朝鮮從海路為自己供應糧食。因此他隻需以優勢騎兵不斷攻擊明軍的後援補給線,待到13萬明軍斷糧必然自潰,到那時自己便可不戰而勝了。
為此洪承疇這才緊急上書朝廷,希望朝廷能夠排除萬難,再派出一支精兵出關作戰,與杏山被圍之明軍兩麵夾擊,大敗皇太極。
洪承疇的奏疏寫的雖然比較婉轉,但崇禎卻還是透過這一行行白紙黑字嗅出了前線戰局的緊張。不到萬不得已,洪承疇是不會再向朝廷要求援軍的。
麵對崇禎皇帝的問責,兵部尚書陳新甲雖說心中大為惶恐,跪倒在地半天都沒能答出一句話來。崇禎見此情景,無可奈何的歎了口氣說道:
“當初滿朝文武信誓旦旦皆言可戰,今日戰事遇挫你們卻一個個變得沉默不語。哎!難道我大明真的已經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了嗎?”
此時跪倒在地的陳新甲仗著膽子迴答說:
“迴稟陛下,微臣舉薦一人可趕赴遼東,擔當重任。”
驚恐之餘朱聿鏌抬眼不可思議的望著麵前之人。
“怎麽是你?”
容不得他多想,魏淵手下的親兵已經將這位癱軟在地的王爺從床底拽了出來,架到了魏淵的麵前。經過了短暫的驚恐之後,唐王朱聿鏌緩過了神來,他氣急敗壞的對著魏淵嗬斥道:
“魏淵!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深夜私闖王府,綁架藩王。你、你、你就不怕萬歲爺治你的罪嗎?”
聽了朱聿鏌的話,魏淵並不著急,他盯著眼前曾經無法直視的王爺一字一句的迴答說:
“那王爺你的膽子豈不是更大?公然在王府門前豎起大旗,謀反之心昭然若揭。私自調動軍隊在校場集結,不知要意欲何為呢?”
“這、這、本王可是奉了皇上旨意才募兵的,將那些軍士集中在校場也是為了轉交於你。你竟敢血口噴人!魏淵,本王定要上書參你!”
事到如今見這朱聿鏌還不知其已然大禍臨頭,魏淵譏諷的笑了笑,也懶得再去和他理論了。
“來人,將王爺帶下去好生的看管起來!”
“放肆!你們誰敢!”
魏淵手下的將士可不管眼前的是個什麽王爺,得了命令二話不說便直接一抹肩頭,反向按住了朱聿鏌的雙臂。朱聿鏌哪裏見過這架勢,頓時臉都白了。
“你、你們幹什麽!我可是堂堂王爺!你們這群狗東西快放了本王!”
魏淵鄙視的看了一眼朱聿鏌,語氣輕鬆的說道:
“唐王爺,我勸你還是老實一些的好。我的這些弟兄可都是粗人,萬一失手弄傷了王爺的千金之體那可就麻煩了。”
聽了魏淵的話,朱聿鏌的囂張氣焰頓時被打壓了下去,他心有不甘的說:
“魏淵!你、你給本王等著!朝廷是不會放過你這種大膽狂徒的!”
魏淵微笑著迴應道:
“卑職靜候佳音便是。”
緝拿了朱聿鏌之後,魏淵親自押送,第一時間將朱聿鏌轉移到了南陽知府衙門內嚴加看管了起來。對於如何看管朱聿鏌,王定犯了難。堂堂王駕千歲總不能關進知府衙門的大牢吧,要知道朝廷有明文的法令,藩王若是犯了罪需要處置,隻能被關於鳳陽高牆之內。而且若是朱聿鏌一時想不開想要尋短見,那逼死藩王這個責任可是需要人的承擔的。王定思前想後也沒個好辦法,自然是愁的不行,不得已隻能來請示魏淵了。
魏淵也不含糊,很快便製定了相應的對策以關押朱聿鏌。既為了萬無一失,也為了合乎朝廷的規矩。魏淵拿出了後世紀委“雙規”貪腐官員的措施對付朱聿鏌,在層層監視之下,唐王朱聿鏌被囚禁在了知府衙門後院一處由庫房改造的單獨宅院內。
由魏淵本人親自把關,宅院內任何有棱有角的家具擺設被係數撤下,任何可能用來自殘的小物件也被統統拿去,而且魏淵還安排了專人實施24小時貼身看護。朱聿鏌的一言一行,甚至連吃飯睡覺上廁所都在看護人員的監視之下,由不得他不老老實實的待著了。解決好了眼前的問題,魏淵即刻向朝廷奏疏南陽城內發生的一切,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急報京師。
唐王府內秩序的維持魏淵交給了陸凱負責,一來陸凱已經歸附於他,自己人做事自然是心裏踏實一些,更為重要的是,陸凱熟悉王府內的實際情況而且又威望頗高,交給他來臨時管理唐王府,想必也不會出什麽亂子。
就在唐王朱聿鏌被生擒,陸凱接手唐王府的節骨眼上,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個指揮僉事石猛睡夢之中突然發現一群人闖進了自己的居所,他定睛一看帶頭之人竟然就是陸凱,不知道這小子是沒睡醒還是被指揮使這個頭銜迷了心智。當下他竟然不顧雙方相差懸殊的實力徑直朝著陸凱撲了上去,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陸凱根本就不用靠人多勢眾,單憑自己一身的本領就輕鬆製服了石猛。後來從杜紹興的口中陸凱得知了石猛與朱聿鏌私下裏的交易,這位護衛司指揮使大人也不客氣,尋了個由頭直接砍了石猛替自己手下戰死的弟兄報了仇。
南陽城並沒有因為朱聿鏌的被抓而掀起太大的風浪,城內的百姓依舊延續著日複一日的生活,城內的饑民依舊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城內多了許多施粥的小隊,這些人都說是奉了欽差大臣魏淵之命前來布施的。饑民的日子雖說依舊難過,但相較於之前,好歹不用再吃觀音土了。
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如期而至,魏淵數著日子等待著朝廷的迴複。
初雪過後的紫禁城,天空依舊陰沉的狠。
乾清宮冬暖閣內盡管溫暖如春,但看著崇禎皇帝冷冰冰的麵孔卻讓內閣首輔謝升以及內閣的眾位閣員感覺到了深深的寒意。
崇禎皺著眉頭簡單翻看了一下魏淵的奏疏,稍作停頓之後做出了批示:
“家產係數以資軍用,唐國除。”
如果放在平時,這件事可能會令崇禎皇帝龍顏大怒,暴跳如雷。然而此時此刻,南陽一個小小的藩王有不臣之心對於崇禎來說實在是沒什麽大不了的了。在他的麵前,是一件更為棘手的事,準確的說是一件關乎大明王朝命運的天大的事。
冬暖閣內的西洋鍾不緊不慢的發出“滴答”聲,沉默許久的崇禎皇帝終於開口說道:
“陳新甲,當初是你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催促洪承疇從寧遠進軍,解錦州之圍,如今形勢惡化,你可有何良策啊?”
說是問策,其實就是赤裸裸的責備。
洪承疇出山海關解錦州之圍,一路上一直采用的是步步為營的戰術,以軍陣和大營為依托,有效的扼製了滿洲八旗騎兵作戰的優勢,也正是得益於這種戰法,初期洪承疇統帥的明軍取得了幾次小規模戰役的勝利,就這樣明軍一路推進到了寧遠城。
按照洪承疇原計劃的軍事部署,寧遠將會成為他解錦州之圍的大本營,同時也將是與滿清決戰遼東的前沿陣地所在。寧遠城自孫承宗擔任薊遼總督時便已修建了完整的防禦工事,後又曆經袁崇煥以及數任督師加固,可謂牆高城深,而且寧遠城內還囤積著大量的軍糧,憑借如此地利優勢,洪承疇便有了十足的把握在此處同皇太極打消耗戰了。
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指揮將領,洪承疇通過對各方渠道打探來的消息進行分析,得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那就是皇太極圍攻錦州不過是一個誘餌,他的目的是要釣來大明朝的主力部隊,以期利用遼西走廊利於騎兵衝鋒的平原地形,重創甚至全殲大明朝的有生力量,如此一來皇太極的滿清便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鯨吞下整個遼東了。
因此洪承疇斷定,如果自己在寧遠按兵不動的話,錦州一時半刻是不會淪陷的。此刻洪承疇這位薊遼總督的手中足足掌握著13萬大軍,而且這些兵卒都是大明朝各路的精銳之師。洪承疇深知自己肩上擔著的是整個大明朝的國運,因此他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點的錯誤。在形勢尚未明朗之前,洪承疇選擇了以靜製動。
洪承疇的計劃雖好,可如今的他就好比一支放在弦上的箭,拉弓搭箭之人正是崇禎皇帝,可以說洪承疇並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所在。箭在弦上,弓已拉滿,此箭必然會放出。崇禎焦急的性格已然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再加上滿朝文武在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帶領下皆言洪承疇隻知“畏敵自保,徒耗國力”,紛紛上書彈劾洪承疇消極避戰。
可憐洪承疇雖名為督師,可上受皇帝遙控,兵部掣肘,下受製於監軍,很難做到見機行事,隨機應變,徒有指揮之才,但卻無法盡情發揮。最終在崇禎皇帝催促出戰的詔書中,洪承疇隻能率領著大明朝這13萬最後的精銳傾巢而出,直奔錦州而去。
皇太極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充分發揮了滿洲八旗機動靈活的作戰特點,在明軍進軍的道路上頻繁騷擾,而且不斷的去攻擊明軍的補給線,由於後援不濟,洪承疇被迫在寧遠與鬆山之間的杏山小城駐紮以待軍需補給,皇太極抓住戰機,幾乎是傾全國之力,短時間內聚集了近10萬精兵,牢牢的將洪承疇這13萬明軍死死的按在了杏山這塊狹小的區域內。
此刻遼西走廊決戰的天平開始向著皇太極一側傾斜了過來,杏山是座小城,又位於開闊的平原地帶,可謂是易攻難守,再加上此地並沒有多少軍糧儲備,如果糧道一旦被截,那洪承疇這13萬明軍將時刻麵臨斷糧的危險。而皇太極的狀態則正好相反,滿清經過年初多爾袞等人的屯田備戰,在鬆錦前線囤積了足以過冬的糧餉,不僅如此,如今朝鮮已經臣服於滿清,皇太極還可以勒索、逼迫朝鮮從海路為自己供應糧食。因此他隻需以優勢騎兵不斷攻擊明軍的後援補給線,待到13萬明軍斷糧必然自潰,到那時自己便可不戰而勝了。
為此洪承疇這才緊急上書朝廷,希望朝廷能夠排除萬難,再派出一支精兵出關作戰,與杏山被圍之明軍兩麵夾擊,大敗皇太極。
洪承疇的奏疏寫的雖然比較婉轉,但崇禎卻還是透過這一行行白紙黑字嗅出了前線戰局的緊張。不到萬不得已,洪承疇是不會再向朝廷要求援軍的。
麵對崇禎皇帝的問責,兵部尚書陳新甲雖說心中大為惶恐,跪倒在地半天都沒能答出一句話來。崇禎見此情景,無可奈何的歎了口氣說道:
“當初滿朝文武信誓旦旦皆言可戰,今日戰事遇挫你們卻一個個變得沉默不語。哎!難道我大明真的已經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了嗎?”
此時跪倒在地的陳新甲仗著膽子迴答說:
“迴稟陛下,微臣舉薦一人可趕赴遼東,擔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