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放眼矚望,永寧城外丘嶺起伏,結夥投軍的人群如同潮水一般自四麵八方湧向“闖”字大旗飄揚所在。上一次在河南府攻城略地還是崇禎七年滎陽大會的時候,那是的李自成不過是高迎祥手下的“闖將”。今日再次攻入河南,對於李自成來說意義非凡。
在李岩的輔佐之下,李自成具有了更大的雄心壯誌和嶄新的戰略眼光。舉目四望,他不禁心情振奮的憧憬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揮軍馳騁中原,解民於水火之中,號召起中原饑民追隨在他的左右。
“李岩公子,我是草莽出身,讀書不多。相遇公子,我如獲良師。今後大計,還要向公子多多請教才是。”
“李岩本是一介書生,謬蒙闖王賞識,自當鞠躬盡瘁,無以為報。如今朝廷無道,天災人禍之下中原百姓無不望救心切。當下官軍空虛,無處不亂。將軍如能布堯舜之德,必將建湯武之功。”
“那依足下看來,目前這個大好時機下如何才能實現公子所說的布堯舜之德呢?”
“布堯舜之德簡言之就是要得民心,將軍推行均田免糧就是在收攏民心了。將軍您想,這天下窮人總比富人多,而且還不是多的一點半點。隻要能最大限度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窮人們,那將軍定會攻必克戰必勝的!”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統一戰線。這是李岩與魏淵同車交談時學來的後世之學。
“除了均田免糧外,公子還有什麽良策能夠收攏民心嗎?”
李岩堅定的點點頭答道:
“明軍紀,重法度,如此一來百姓自然會歸心的。將軍您想,城內之人為什麽要去守城呢?因為他們擔心城破之後家人的性命堪憂,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會被劫掠一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百姓們才會拚死協同官府守城。如果大家都知道闖王的義軍紀律嚴明,惜老憐貧,隻殺富人,不擾平民,而且還會分田分糧給他們,是真真正正的仁義之師。到了那時,真正的窮苦百姓有誰還會願意替官府守城呢?”
“因此公子才會大張旗鼓的將萬安王的死訊布告百姓,宣傳我軍的政策。”
“將軍說的是,盡管隻有百餘張告示,但靠著百姓們的口口相傳,很快中原大地上便會傳頌將軍您的義軍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不犯。用不了多久,全天下的饑民都會知道將軍您均田免糧的政策。用不了幾年,將軍必將能夠擁有百萬之眾,長驅北進,奪取大明江山,開創一番帝王偉業的!”
李岩一席話說的李自成熱血沸騰,憧憬之中透過永寧城外廣袤的原野,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千裏之外紫禁城中的那張龍椅正在閃耀著耀眼的光輝等待著新的主人。
深夜來臨,弦月落去,山影昏黑,樹色如墨。永寧城萬安王府內火把攢動,王府此刻已經成了李自成軍隊臨時駐軍之地。將士們一群一群的聚在背風的大殿角落處生火取暖。戰馬悠閑的啃食著王府花園內種植的花草。在萬安王府的銀安殿口,負責做飯的軍士支起了大灶,大灶中的木柴在熊熊燃燒,大鍋上冒起的煙霧彌漫在銀安殿內。
 銀安殿王座的四周點著祭祀朱明先祖用的粗紅明蠟,李自成端坐於王座之上,在他的身邊聚集著李岩、李過、劉宗敏、郝搖旗、宋獻策、牛金星等心腹手下。這些人正在激烈的討論著義軍下一步的打算。
李自成摘下有些發白的氈帽背在身後,開始了會議的議程。
“我們乘著官軍守備空虛之機來到河南,今日雖攻破永寧,但此處畢竟城小池淺,不利於防守。兵貴神速,我們不可貽誤戰機,大家夥都說說,我們下一步怎麽走?”
牛金星最先站了起來,說:
“將軍,如今看來丁啟睿難以節製各路官軍,在下以為,我軍應當抓住戰機引兵南下,攻破嵩縣,越過伏牛山進入南陽地界。待到攻破南召縣城之後兵分兩路,南召縣距南陽城不過百裏,騎兵急行軍半日即可到達。將軍當派出小部分軍隊為疑兵,繞過南陽直撲新野,而大部隊趁著南陽守備空虛之際一舉南下南陽。如果能誅殺南陽唐王,那必定會在豫南地區引起極大反響的。”
聽聞此言劉宗敏站起來迴應道:
“對!金星說的對!萬安王不過是個窮王爺,那唐王可不一般,唐王就封南陽已經有十幾代了,金銀錢糧可是數不勝數,若是得手,咱們的實力必然會得到極大壯大的。”
李過、郝搖旗等武將也紛紛應聲響應,在這些武將出身的人看來,南陽城雖然城高牆深,但守軍實力實在是不值一提。如果沒有外援,憑借如今手中的幾萬將士,拿下南陽城應該沒什麽問題。而且這次攻破永寧使得這些人更是看到了藩王的富有,一想到唐王府內十倍甚至百倍於萬安王的財富,他們便更加躍躍欲試起來。
李自成點點頭說:
“嗯,南下南陽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嵩山、南召等州縣都是小城,容易攻破。金星這個想法好!”
李自成邊說邊看了看在場眾人,他發覺李岩和宋獻策一直都未表態。於是李自成問道:
“李岩公子,你怎麽看?”
眾人聽了闖王的話,紛紛將視線投向了一身白衣的李岩身上。
“將軍,在下初來乍到,還是想多聽聽眾位將軍的意見。”
“老人新人都是一家人嘛!公子你有話莫要壓在心裏,講出來也讓我們大家長長見識嘛。”
經過永寧縣一戰,原本軍中瞧不上李岩的劉宗敏、郝搖旗等武將也漸漸開始認可這位深得闖王信任的新任軍師來。李自成說罷,這些武將也跟著說道:
“是啊李公子,俺們都是粗人,這出謀劃策的活計還得你們這種肚子裏裝了墨水的文人來啊!”
“李公子隻管說就是,您指哪咱們弟兄就打到哪兒!”
李岩見眾人都想聽他的諫言,於是便也不再推脫,他先是起身向眾人詢問:
“大家以為,普天之下最富有的藩王是誰?”
李過搶著迴答說:
“那還用說,當然是福王那個老肥豬了!”
“不錯,相較於唐王,李岩以為分福王的田應該會更痛快些。”
李自成有些遲疑的問道:
“你的意思是破洛陽,殺福王?”
不僅是李自成犯了遲疑,在場的眾位將領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說南陽是做大城的話,那洛陽已經算得上是巨城了。城高牆厚不說,守軍更是有數萬精銳之多,且戰力不可小覷。以義軍現在的實力,硬攻下洛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攻取洛陽這是現場眾人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看著大家夥兒疑惑的樣子,李岩語氣堅定的說:
“對,就是攻破洛陽,誅殺福王。洛陽居天下之中,依山帶河,是九朝建都之所在。攻占了洛陽,無疑是搶占了優勢地利,將軍可以洛陽為依托逐鹿中原,必然能攻守自如。我軍中騎兵作戰能力突出,東向洛陽一片坦途,正利於發揮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點。而且,福王朱常洵乃萬曆愛子,仗著這個身份幾十年來他搜刮金銀無數。福王府中糧食堆積如山,由於實在太多,積壓在倉中的糧食直到腐爛壞掉都沒能拿出來曬曬太陽。將軍若能攻破洛陽,憑福王的這些不義之財,短時間內就可以供養起一支幾十萬兵馬的大軍。”
攻破洛陽確實對在座的所有人有著極大的誘惑力,然而擺在眾人麵前的困難也是難以迴避的。
李岩剛剛說完,牛金星就又站了出來。
“將軍,李岩公子所言在下實難認同。”
李自成點了點頭,示意牛金星接著說。
“將軍,自永寧往東直到洛陽雖說是縱橫千裏的大平原,利於騎兵作戰。但我軍剛剛重振旗鼓,投軍的人數雖多,但多是饑民,以步軍為主,騎兵仍舊以之前的老營人馬為主,數量尚且不多。而且由於時間倉猝,新招來的這些兵士們還未能充分訓練。攻取永寧這類小城可能沒有問題,但攻取洛陽必是一場硬仗,憑著這幾萬新軍,對付裝備精良的官軍隻怕並不是穩操勝券的。而且洛陽是重鎮,大軍東征必然會過早的引起朝廷重視,弊大於利。依在下看,還是應當先南下攻取南陽府。這樣一開可以不引起朝廷的注意,二來南陽附近的伏牛山地勢險要,將軍可依山為勢,能戰能守。此策在下以為較為穩妥,我們可以等到羽翼豐滿之後,再一舉攻破洛陽,以福王之肥養百萬雄兵,進而爭衡中原。”
在李岩來到闖王軍中之前,牛金星一直是李自成手下的第一號智囊。可自從李岩來了之後,牛金星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此次軍議,牛金星有和李岩鬥法的意思。李岩的性格雖說和善,但也並非沒有脾氣,聽了牛金星的反駁之言,其中的火藥味十足,見在場之人都在遲疑,李岩再度起身迴應道:
“常言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衝天’。如今河南大旱,百萬中原饑民無不翹首以盼,期待出現真命天子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將軍拿下永寧,誅殺萬安王,天下饑民無不歡欣鼓舞。均田免糧迎闖王的口號必然如滔滔黃河水般傳遍神州。破洛陽,殺福王,正是‘吊民伐罪’,中原百姓必定人人拍手稱快,篤信闖王真乃湯武之師。而後義旗所指,天下必然望風響應,簞食壺漿以迎闖王!”
在李岩的輔佐之下,李自成具有了更大的雄心壯誌和嶄新的戰略眼光。舉目四望,他不禁心情振奮的憧憬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揮軍馳騁中原,解民於水火之中,號召起中原饑民追隨在他的左右。
“李岩公子,我是草莽出身,讀書不多。相遇公子,我如獲良師。今後大計,還要向公子多多請教才是。”
“李岩本是一介書生,謬蒙闖王賞識,自當鞠躬盡瘁,無以為報。如今朝廷無道,天災人禍之下中原百姓無不望救心切。當下官軍空虛,無處不亂。將軍如能布堯舜之德,必將建湯武之功。”
“那依足下看來,目前這個大好時機下如何才能實現公子所說的布堯舜之德呢?”
“布堯舜之德簡言之就是要得民心,將軍推行均田免糧就是在收攏民心了。將軍您想,這天下窮人總比富人多,而且還不是多的一點半點。隻要能最大限度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窮人們,那將軍定會攻必克戰必勝的!”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統一戰線。這是李岩與魏淵同車交談時學來的後世之學。
“除了均田免糧外,公子還有什麽良策能夠收攏民心嗎?”
李岩堅定的點點頭答道:
“明軍紀,重法度,如此一來百姓自然會歸心的。將軍您想,城內之人為什麽要去守城呢?因為他們擔心城破之後家人的性命堪憂,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會被劫掠一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百姓們才會拚死協同官府守城。如果大家都知道闖王的義軍紀律嚴明,惜老憐貧,隻殺富人,不擾平民,而且還會分田分糧給他們,是真真正正的仁義之師。到了那時,真正的窮苦百姓有誰還會願意替官府守城呢?”
“因此公子才會大張旗鼓的將萬安王的死訊布告百姓,宣傳我軍的政策。”
“將軍說的是,盡管隻有百餘張告示,但靠著百姓們的口口相傳,很快中原大地上便會傳頌將軍您的義軍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不犯。用不了多久,全天下的饑民都會知道將軍您均田免糧的政策。用不了幾年,將軍必將能夠擁有百萬之眾,長驅北進,奪取大明江山,開創一番帝王偉業的!”
李岩一席話說的李自成熱血沸騰,憧憬之中透過永寧城外廣袤的原野,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千裏之外紫禁城中的那張龍椅正在閃耀著耀眼的光輝等待著新的主人。
深夜來臨,弦月落去,山影昏黑,樹色如墨。永寧城萬安王府內火把攢動,王府此刻已經成了李自成軍隊臨時駐軍之地。將士們一群一群的聚在背風的大殿角落處生火取暖。戰馬悠閑的啃食著王府花園內種植的花草。在萬安王府的銀安殿口,負責做飯的軍士支起了大灶,大灶中的木柴在熊熊燃燒,大鍋上冒起的煙霧彌漫在銀安殿內。
 銀安殿王座的四周點著祭祀朱明先祖用的粗紅明蠟,李自成端坐於王座之上,在他的身邊聚集著李岩、李過、劉宗敏、郝搖旗、宋獻策、牛金星等心腹手下。這些人正在激烈的討論著義軍下一步的打算。
李自成摘下有些發白的氈帽背在身後,開始了會議的議程。
“我們乘著官軍守備空虛之機來到河南,今日雖攻破永寧,但此處畢竟城小池淺,不利於防守。兵貴神速,我們不可貽誤戰機,大家夥都說說,我們下一步怎麽走?”
牛金星最先站了起來,說:
“將軍,如今看來丁啟睿難以節製各路官軍,在下以為,我軍應當抓住戰機引兵南下,攻破嵩縣,越過伏牛山進入南陽地界。待到攻破南召縣城之後兵分兩路,南召縣距南陽城不過百裏,騎兵急行軍半日即可到達。將軍當派出小部分軍隊為疑兵,繞過南陽直撲新野,而大部隊趁著南陽守備空虛之際一舉南下南陽。如果能誅殺南陽唐王,那必定會在豫南地區引起極大反響的。”
聽聞此言劉宗敏站起來迴應道:
“對!金星說的對!萬安王不過是個窮王爺,那唐王可不一般,唐王就封南陽已經有十幾代了,金銀錢糧可是數不勝數,若是得手,咱們的實力必然會得到極大壯大的。”
李過、郝搖旗等武將也紛紛應聲響應,在這些武將出身的人看來,南陽城雖然城高牆深,但守軍實力實在是不值一提。如果沒有外援,憑借如今手中的幾萬將士,拿下南陽城應該沒什麽問題。而且這次攻破永寧使得這些人更是看到了藩王的富有,一想到唐王府內十倍甚至百倍於萬安王的財富,他們便更加躍躍欲試起來。
李自成點點頭說:
“嗯,南下南陽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嵩山、南召等州縣都是小城,容易攻破。金星這個想法好!”
李自成邊說邊看了看在場眾人,他發覺李岩和宋獻策一直都未表態。於是李自成問道:
“李岩公子,你怎麽看?”
眾人聽了闖王的話,紛紛將視線投向了一身白衣的李岩身上。
“將軍,在下初來乍到,還是想多聽聽眾位將軍的意見。”
“老人新人都是一家人嘛!公子你有話莫要壓在心裏,講出來也讓我們大家長長見識嘛。”
經過永寧縣一戰,原本軍中瞧不上李岩的劉宗敏、郝搖旗等武將也漸漸開始認可這位深得闖王信任的新任軍師來。李自成說罷,這些武將也跟著說道:
“是啊李公子,俺們都是粗人,這出謀劃策的活計還得你們這種肚子裏裝了墨水的文人來啊!”
“李公子隻管說就是,您指哪咱們弟兄就打到哪兒!”
李岩見眾人都想聽他的諫言,於是便也不再推脫,他先是起身向眾人詢問:
“大家以為,普天之下最富有的藩王是誰?”
李過搶著迴答說:
“那還用說,當然是福王那個老肥豬了!”
“不錯,相較於唐王,李岩以為分福王的田應該會更痛快些。”
李自成有些遲疑的問道:
“你的意思是破洛陽,殺福王?”
不僅是李自成犯了遲疑,在場的眾位將領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說南陽是做大城的話,那洛陽已經算得上是巨城了。城高牆厚不說,守軍更是有數萬精銳之多,且戰力不可小覷。以義軍現在的實力,硬攻下洛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攻取洛陽這是現場眾人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看著大家夥兒疑惑的樣子,李岩語氣堅定的說:
“對,就是攻破洛陽,誅殺福王。洛陽居天下之中,依山帶河,是九朝建都之所在。攻占了洛陽,無疑是搶占了優勢地利,將軍可以洛陽為依托逐鹿中原,必然能攻守自如。我軍中騎兵作戰能力突出,東向洛陽一片坦途,正利於發揮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點。而且,福王朱常洵乃萬曆愛子,仗著這個身份幾十年來他搜刮金銀無數。福王府中糧食堆積如山,由於實在太多,積壓在倉中的糧食直到腐爛壞掉都沒能拿出來曬曬太陽。將軍若能攻破洛陽,憑福王的這些不義之財,短時間內就可以供養起一支幾十萬兵馬的大軍。”
攻破洛陽確實對在座的所有人有著極大的誘惑力,然而擺在眾人麵前的困難也是難以迴避的。
李岩剛剛說完,牛金星就又站了出來。
“將軍,李岩公子所言在下實難認同。”
李自成點了點頭,示意牛金星接著說。
“將軍,自永寧往東直到洛陽雖說是縱橫千裏的大平原,利於騎兵作戰。但我軍剛剛重振旗鼓,投軍的人數雖多,但多是饑民,以步軍為主,騎兵仍舊以之前的老營人馬為主,數量尚且不多。而且由於時間倉猝,新招來的這些兵士們還未能充分訓練。攻取永寧這類小城可能沒有問題,但攻取洛陽必是一場硬仗,憑著這幾萬新軍,對付裝備精良的官軍隻怕並不是穩操勝券的。而且洛陽是重鎮,大軍東征必然會過早的引起朝廷重視,弊大於利。依在下看,還是應當先南下攻取南陽府。這樣一開可以不引起朝廷的注意,二來南陽附近的伏牛山地勢險要,將軍可依山為勢,能戰能守。此策在下以為較為穩妥,我們可以等到羽翼豐滿之後,再一舉攻破洛陽,以福王之肥養百萬雄兵,進而爭衡中原。”
在李岩來到闖王軍中之前,牛金星一直是李自成手下的第一號智囊。可自從李岩來了之後,牛金星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此次軍議,牛金星有和李岩鬥法的意思。李岩的性格雖說和善,但也並非沒有脾氣,聽了牛金星的反駁之言,其中的火藥味十足,見在場之人都在遲疑,李岩再度起身迴應道:
“常言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衝天’。如今河南大旱,百萬中原饑民無不翹首以盼,期待出現真命天子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將軍拿下永寧,誅殺萬安王,天下饑民無不歡欣鼓舞。均田免糧迎闖王的口號必然如滔滔黃河水般傳遍神州。破洛陽,殺福王,正是‘吊民伐罪’,中原百姓必定人人拍手稱快,篤信闖王真乃湯武之師。而後義旗所指,天下必然望風響應,簞食壺漿以迎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