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怒之後的崇禎立刻下令,召集內閣及相關的重臣前來商討軍務。西邊落日的餘暉已經褪去了最後一絲光亮,華燈初上的紫禁城迎來了一個個神色匆匆的帝國高管們。被皇帝連夜召見自然是沒有什麽好事,這些宰輔重臣們各懷心思,在小太監的引領下向著乾清宮冬暖閣趕去。
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周延儒邊走邊思量皇帝深夜召見到底所謂何事。來到乾清宮宮門處之時,迎麵撞上了另一位被召而來的大臣。
“這麽巧啊陳尚書。”
同周延儒走個對臉的乃是受楊嗣昌推薦提拔的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
“下官見過首輔大人。”
周延儒的臉上掛著禮節性的微笑,試探性問道:
“陳尚書可知陛下深夜召見所為何事?”
“首輔大人玩笑了,您堂堂文淵閣大學士都不知道,我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又怎會知道陛下的心思呢。”
陳新甲禮節上很是恭順,但話語間卻顯得柔中帶刺。對於周延儒他並沒有多少好感,由於是被楊嗣昌賞識與推薦的,陳新甲自然被當成了浙黨的人。按照朝廷的慣例,兵部尚書一般都會入內閣。然而周延儒卻抓住了陳新甲舉人出身這一軟肋,授意手下的言官們以“前朝無先例”為由,成功的打破了陳新甲想要入閣的願望,從而實現了東林黨人在內閣中對浙黨的絕對優勢。
周延儒自然知道陳新甲對自己存有不滿,但這位首輔大臣卻有意要調侃一番這位潛在的政治對手。他在進入宮門之前停下了腳步,陳新甲原本以為有個來言去語便要進去麵聖了,沒想到周延儒卻不走了。出於禮節,他也隻能站在原地等著首輔大人下一步的指示。
周延儒的臉上依舊笑意盈盈,他壓低了聲音,有些神秘的問道:
“陳尚書是四川人吧?”
“首輔大人好記性,下官乃是重慶府長壽縣人士。”
“哦哦!”
周延儒故作恍然大悟狀,緊接著他說:
“老夫聽說當年起兵妄圖對抗太祖爺的偽漢皇帝陳友諒,有一子陳理在偽漢敗亡之後逃到了蜀地,子孫散居涪州、長壽一帶。不知陳尚書與這陳理有無瓜葛啊?”
周延儒這話說的未免太損了,陳新甲若真是陳友諒之後,他一口一個偽漢,那陳新甲豈不就成亂臣賊子之後了。儒家最看重孝道,先忠君而後忠父。站在忠君的立場上,周延儒如何貶損陳友諒都不為過。但站在尊重先祖的角度,他如此話語確實又讓陳新甲很難接受。
陳新甲就知道周延儒是沒安好心,聽到這位首輔大人竟然拿先祖的問題來開玩笑。陳新甲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他鐵青著臉毫無感情的迴答道:
“下官聽說當年洪武爺曾親臨陳友諒墓祭奠,並題‘人修天定’四字於墓前。墓碑之上書寫的‘大漢陳友諒墓’‘江漢先英’‘三楚雄風’字樣也都是受到洪武爺首肯的。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如此評價足見洪武爺對陳友諒很是賞識。”
陳新甲答非所問,周延儒已經猜出了一二,他故意問道:
“看來陳尚書對陳友諒這賊子很是熟悉嘛。”
“下官就是陳友諒之子陳理的九世孫,首輔大人若是沒有要緊的事,下官這就去麵聖了。”
看著眼前已然被激怒的陳新甲,周延儒臉上依舊是深不可測的笑容,他微微頷首,陳新甲草草行禮之後便邁著大步走進了宮門。
望著很快就消失在燈火陰影裏的陳新甲,周延儒得意的捋了捋胡須。憤怒使人變得缺乏思考,正在氣頭上的人是最好對付的。這位首輔大臣踏著四平八穩的步子緩緩走向了冬暖閣。
今夜被皇帝叫來議事的有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周延儒,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薛國觀,兵部尚書陳新甲,天下兵馬總監軍太監高起潛,禦馬監太監曹化淳。
這幾個人剛剛來到冬暖閣的殿外,就覺得整座宮殿之內氣氛很是凝重,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門外的小太監高聲喊道:
“內閣首輔周延儒等求見!”
崇禎正在反複翻看著曹化淳呈上來的密報,仿佛多看幾眼就能找到羅汝才的下落一般。聽到聲響,他向外瞟一眼,但是沒有做聲。崇禎有意讓這些深夜前來的大臣們在門外晾晾,這就是他的帝王心術。稍稍又過了片刻,崇禎這才輕聲說:
“傳!”
周延儒在最前麵,眾人躬身走了進來。崇禎從文書上抬起頭來,冷眼看著跪倒在地上行禮的高官們,慢慢地說道:
“曹化淳,你把密報讀給眾位大臣們聽聽。”
“老奴領旨。”
說著曹化淳就將東廠番子的密報一字不差的對眾人宣讀了一遍。等到曹化淳讀完,崇禎一臉冰霜的問話說:
“各位都是朝廷的肱骨重臣,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啊?”
雖是詢問,但殿內眾位大臣分明感受到了崇禎皇帝那咄咄逼問的氣勢。槍打出頭鳥,這時誰第一個貿然開口必然會將自己置於非常不利的局麵。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老狐狸周延儒竟然第一個站了出來。
“起奏陛下,魏淵乃是兵部侍郎,陳尚書想必對此事最有發言權吧。”
果然是老狐狸,不等崇禎點名,自告奮勇的將皮球踢給了兵部尚書陳新甲。
剛剛受到周延儒的譏諷,陳新甲的心裏正壓著一股無名之火。如今又見周延儒主動挑釁,一時間怒火中燒,他立刻反唇相譏道:
“首輔大人此言差矣,當初押解路線乃是首輔大人您親自製定的。如今賊首被劫,一股腦將責任推到我兵部,下官以為甚是不妥。”
聽了陳新甲的答複,周延儒表麵不露聲色,但心中卻是一陣竊喜。押解羅汝才的路線雖說是周延儒謀劃,但最終敲定的確是崇禎皇帝本人。崇禎此人剛愎自用,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有大臣膽敢當麵批評質疑他這個皇帝。陳新甲如此說,隻怕是觸碰天子的逆鱗了。對於皇帝的秉性,周延儒可以說是徹底的吃透了。
果然,陳新甲的話還沒說完,崇禎的臉色已經由剛剛的鐵青變成了豬肝色,他憤怒的打斷了兵部尚書的話。
“陳新甲!國事當頭,你還有心思在這裏說是誰的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虧的你還是朕的兵部尚書!”
被崇禎這麽一罵,陳新甲這才意識到自己所犯的致命失誤,他眼角的餘光瞥見了周延儒臉上得意的神色,甚是懊悔不已。但此時木已成舟,他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臣下糊塗!陛下教訓的是!”
說著陳新甲匍匐跪倒在地,趕快向皇帝請罪。周延儒此刻在一旁不失時機的進言道:
“陛下,陳尚書既已知錯,老臣以為不如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戴罪立功,周閣老的意思是?”
“陛下可將魏淵抗旨一案交由陳尚書處置,如此倒也不失公允。”
周延儒順勢偷換了概念,直接將魏淵定位成了有罪之人,真是殺人於無形。他的話也使得陳新甲心中一驚!讓他來處置此事,這明擺著就是借刀殺人嘛!魏淵是什麽人?那可是當今聖上麵前紅的發紫的武將,自己若是以抗旨的罪名處置了他,如果事後皇帝後悔,再度啟用魏淵,他陳新甲和魏淵的梁子就算是結下了。但是如果自己不處置魏淵,這朝堂之上都知道魏淵是楊嗣昌的人,自己也是被楊嗣昌推薦提拔的,,到時候恐怕會給以周延儒為首的東林黨人落得口實,被他們汙蔑個同黨包庇的罪名。
陳新甲在心裏暗暗罵道:“周延儒你個老狐狸!算你狠!”
就在陳新甲左右為難之際,一名大臣站了出來。
“起奏陛下,臣以為單憑一封東廠的密報就治罪於堂堂的鳳陽總督,實在是有所不妥。”
說話之人乃是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薛國觀。
薛國觀四十歲左右的年紀,身材已經有些發福,小小的眼睛縫中透著一股精明。今日他站出來替魏淵說話倒不是因為他很賞識魏淵,這薛國觀在朝中是以“素仇東林”而出名的,凡是跟東林黨有關的事情他一概厭惡,凡是東林黨的提議他一定會跟著唱反調。
之所以他仇視東林黨人,這還要從薛國觀的發跡說起。薛國觀此人雖說不學無術,但卻很是善於鑽營。後來他受到了前內閣首輔溫體仁的賞識,從此平步青雲,慢慢爬上了內閣大臣的位置。
眾所周知溫體仁那可是魏忠賢倒台時為數不多的幾個閹黨的漏網之魚,因此薛國觀的立場也就很明顯了,他也是閹黨出身,自然對於東林黨恨之入骨了。
薛國觀這麽一發話,天下兵馬總監軍太監高起潛也隨聲附和道:
“奴婢也以為如此就拿下魏淵也確實有些草率,還望皇爺您三思。”
高起潛平日裏與楊嗣昌有些交情,對於魏淵這名新銳將星也不反感。再加上又有薛國觀打頭陣,他也樂意做個順水人情。
原本崇禎已經準備下命令著錦衣衛拿人了,但薛國觀和高起潛的話又使得他動搖了起來,崇禎將視線移向了東廠提督曹化淳。
“曹公以為呢?”
“迴皇爺,這魏淵是個人才,老奴以為還是慎重一些的好。”
對於自己心腹太監的話,崇禎還是能聽進去一些的。思量片刻他下令說道:
“魏淵之事明日早朝再議。”
說罷他冷眼看了一下仍然跪在地上的陳新甲,語氣嚴厲的說:
“陳新甲,這幾日但凡有來自商丘附近的軍報,一刻也不能耽擱,必須馬上給朕送來。”
“是!臣領旨!”
退出冬暖閣之時,陳新甲的後背已經被冷汗浸濕了。他抬眼看了看烏雲密布的夜空,幾乎難以發現一絲星星的光亮。想到剛剛在冬暖閣內發生的種種,不禁感歎道:
“哎,魏淵啊魏淵!你到底是何方神聖,明日整個朝廷都將因為你而變得雞犬不寧了。”
夜幕之下,村舍中的雞犬由於不速之客的到來而紛紛啼叫狂吠了。清一色披甲佩刀的騎兵隊伍打破了小村莊的寧靜。膽大的村民透過門縫小心的朝外偷偷瞧看著,膽子小的則幹脆在自家的床上用大被蒙住了腦袋,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百姓們已經徹底被戰爭嚇破膽了。村內的族長戰戰兢兢的走到了一位將軍的麵前,趕快作揖行禮道:
“小老兒見過軍爺!不知軍爺您、您要什麽?”
魏淵端坐馬上語氣和善的迴答說:
“老人家不要驚慌,我們是官軍。請問這是哪啊?”
族長的心情稍稍安定了些,他小心的迴答道:
“迴軍爺的話,此處是河東村,隸屬房山縣。”
“距京師還有多遠?”
“不足百裏了。”
“好!傳我軍令!全軍今夜在此處休整!”
說罷魏淵轉過臉來對著那族長說:
“有勞老人家為我們準備一下食宿。”
那族長一聽對方不是來收糧也不是來劫財的,心裏不由得長長舒了口氣,趕忙賠著笑滿口答應了下來。
“哎,老人家留步!”
又被喊迴來使得那族長心裏正七上八下的犯嘀咕。隻見魏淵喊來了一名軍卒,說道:
“迴頭將全軍今夜的開銷一文不差的都給這位老者。”
那族長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魏淵,剛想再說些什麽,然而魏淵已然調轉馬頭,揚長而去了。
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周延儒邊走邊思量皇帝深夜召見到底所謂何事。來到乾清宮宮門處之時,迎麵撞上了另一位被召而來的大臣。
“這麽巧啊陳尚書。”
同周延儒走個對臉的乃是受楊嗣昌推薦提拔的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
“下官見過首輔大人。”
周延儒的臉上掛著禮節性的微笑,試探性問道:
“陳尚書可知陛下深夜召見所為何事?”
“首輔大人玩笑了,您堂堂文淵閣大學士都不知道,我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又怎會知道陛下的心思呢。”
陳新甲禮節上很是恭順,但話語間卻顯得柔中帶刺。對於周延儒他並沒有多少好感,由於是被楊嗣昌賞識與推薦的,陳新甲自然被當成了浙黨的人。按照朝廷的慣例,兵部尚書一般都會入內閣。然而周延儒卻抓住了陳新甲舉人出身這一軟肋,授意手下的言官們以“前朝無先例”為由,成功的打破了陳新甲想要入閣的願望,從而實現了東林黨人在內閣中對浙黨的絕對優勢。
周延儒自然知道陳新甲對自己存有不滿,但這位首輔大臣卻有意要調侃一番這位潛在的政治對手。他在進入宮門之前停下了腳步,陳新甲原本以為有個來言去語便要進去麵聖了,沒想到周延儒卻不走了。出於禮節,他也隻能站在原地等著首輔大人下一步的指示。
周延儒的臉上依舊笑意盈盈,他壓低了聲音,有些神秘的問道:
“陳尚書是四川人吧?”
“首輔大人好記性,下官乃是重慶府長壽縣人士。”
“哦哦!”
周延儒故作恍然大悟狀,緊接著他說:
“老夫聽說當年起兵妄圖對抗太祖爺的偽漢皇帝陳友諒,有一子陳理在偽漢敗亡之後逃到了蜀地,子孫散居涪州、長壽一帶。不知陳尚書與這陳理有無瓜葛啊?”
周延儒這話說的未免太損了,陳新甲若真是陳友諒之後,他一口一個偽漢,那陳新甲豈不就成亂臣賊子之後了。儒家最看重孝道,先忠君而後忠父。站在忠君的立場上,周延儒如何貶損陳友諒都不為過。但站在尊重先祖的角度,他如此話語確實又讓陳新甲很難接受。
陳新甲就知道周延儒是沒安好心,聽到這位首輔大人竟然拿先祖的問題來開玩笑。陳新甲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他鐵青著臉毫無感情的迴答道:
“下官聽說當年洪武爺曾親臨陳友諒墓祭奠,並題‘人修天定’四字於墓前。墓碑之上書寫的‘大漢陳友諒墓’‘江漢先英’‘三楚雄風’字樣也都是受到洪武爺首肯的。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如此評價足見洪武爺對陳友諒很是賞識。”
陳新甲答非所問,周延儒已經猜出了一二,他故意問道:
“看來陳尚書對陳友諒這賊子很是熟悉嘛。”
“下官就是陳友諒之子陳理的九世孫,首輔大人若是沒有要緊的事,下官這就去麵聖了。”
看著眼前已然被激怒的陳新甲,周延儒臉上依舊是深不可測的笑容,他微微頷首,陳新甲草草行禮之後便邁著大步走進了宮門。
望著很快就消失在燈火陰影裏的陳新甲,周延儒得意的捋了捋胡須。憤怒使人變得缺乏思考,正在氣頭上的人是最好對付的。這位首輔大臣踏著四平八穩的步子緩緩走向了冬暖閣。
今夜被皇帝叫來議事的有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周延儒,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薛國觀,兵部尚書陳新甲,天下兵馬總監軍太監高起潛,禦馬監太監曹化淳。
這幾個人剛剛來到冬暖閣的殿外,就覺得整座宮殿之內氣氛很是凝重,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門外的小太監高聲喊道:
“內閣首輔周延儒等求見!”
崇禎正在反複翻看著曹化淳呈上來的密報,仿佛多看幾眼就能找到羅汝才的下落一般。聽到聲響,他向外瞟一眼,但是沒有做聲。崇禎有意讓這些深夜前來的大臣們在門外晾晾,這就是他的帝王心術。稍稍又過了片刻,崇禎這才輕聲說:
“傳!”
周延儒在最前麵,眾人躬身走了進來。崇禎從文書上抬起頭來,冷眼看著跪倒在地上行禮的高官們,慢慢地說道:
“曹化淳,你把密報讀給眾位大臣們聽聽。”
“老奴領旨。”
說著曹化淳就將東廠番子的密報一字不差的對眾人宣讀了一遍。等到曹化淳讀完,崇禎一臉冰霜的問話說:
“各位都是朝廷的肱骨重臣,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啊?”
雖是詢問,但殿內眾位大臣分明感受到了崇禎皇帝那咄咄逼問的氣勢。槍打出頭鳥,這時誰第一個貿然開口必然會將自己置於非常不利的局麵。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老狐狸周延儒竟然第一個站了出來。
“起奏陛下,魏淵乃是兵部侍郎,陳尚書想必對此事最有發言權吧。”
果然是老狐狸,不等崇禎點名,自告奮勇的將皮球踢給了兵部尚書陳新甲。
剛剛受到周延儒的譏諷,陳新甲的心裏正壓著一股無名之火。如今又見周延儒主動挑釁,一時間怒火中燒,他立刻反唇相譏道:
“首輔大人此言差矣,當初押解路線乃是首輔大人您親自製定的。如今賊首被劫,一股腦將責任推到我兵部,下官以為甚是不妥。”
聽了陳新甲的答複,周延儒表麵不露聲色,但心中卻是一陣竊喜。押解羅汝才的路線雖說是周延儒謀劃,但最終敲定的確是崇禎皇帝本人。崇禎此人剛愎自用,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有大臣膽敢當麵批評質疑他這個皇帝。陳新甲如此說,隻怕是觸碰天子的逆鱗了。對於皇帝的秉性,周延儒可以說是徹底的吃透了。
果然,陳新甲的話還沒說完,崇禎的臉色已經由剛剛的鐵青變成了豬肝色,他憤怒的打斷了兵部尚書的話。
“陳新甲!國事當頭,你還有心思在這裏說是誰的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虧的你還是朕的兵部尚書!”
被崇禎這麽一罵,陳新甲這才意識到自己所犯的致命失誤,他眼角的餘光瞥見了周延儒臉上得意的神色,甚是懊悔不已。但此時木已成舟,他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臣下糊塗!陛下教訓的是!”
說著陳新甲匍匐跪倒在地,趕快向皇帝請罪。周延儒此刻在一旁不失時機的進言道:
“陛下,陳尚書既已知錯,老臣以為不如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戴罪立功,周閣老的意思是?”
“陛下可將魏淵抗旨一案交由陳尚書處置,如此倒也不失公允。”
周延儒順勢偷換了概念,直接將魏淵定位成了有罪之人,真是殺人於無形。他的話也使得陳新甲心中一驚!讓他來處置此事,這明擺著就是借刀殺人嘛!魏淵是什麽人?那可是當今聖上麵前紅的發紫的武將,自己若是以抗旨的罪名處置了他,如果事後皇帝後悔,再度啟用魏淵,他陳新甲和魏淵的梁子就算是結下了。但是如果自己不處置魏淵,這朝堂之上都知道魏淵是楊嗣昌的人,自己也是被楊嗣昌推薦提拔的,,到時候恐怕會給以周延儒為首的東林黨人落得口實,被他們汙蔑個同黨包庇的罪名。
陳新甲在心裏暗暗罵道:“周延儒你個老狐狸!算你狠!”
就在陳新甲左右為難之際,一名大臣站了出來。
“起奏陛下,臣以為單憑一封東廠的密報就治罪於堂堂的鳳陽總督,實在是有所不妥。”
說話之人乃是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薛國觀。
薛國觀四十歲左右的年紀,身材已經有些發福,小小的眼睛縫中透著一股精明。今日他站出來替魏淵說話倒不是因為他很賞識魏淵,這薛國觀在朝中是以“素仇東林”而出名的,凡是跟東林黨有關的事情他一概厭惡,凡是東林黨的提議他一定會跟著唱反調。
之所以他仇視東林黨人,這還要從薛國觀的發跡說起。薛國觀此人雖說不學無術,但卻很是善於鑽營。後來他受到了前內閣首輔溫體仁的賞識,從此平步青雲,慢慢爬上了內閣大臣的位置。
眾所周知溫體仁那可是魏忠賢倒台時為數不多的幾個閹黨的漏網之魚,因此薛國觀的立場也就很明顯了,他也是閹黨出身,自然對於東林黨恨之入骨了。
薛國觀這麽一發話,天下兵馬總監軍太監高起潛也隨聲附和道:
“奴婢也以為如此就拿下魏淵也確實有些草率,還望皇爺您三思。”
高起潛平日裏與楊嗣昌有些交情,對於魏淵這名新銳將星也不反感。再加上又有薛國觀打頭陣,他也樂意做個順水人情。
原本崇禎已經準備下命令著錦衣衛拿人了,但薛國觀和高起潛的話又使得他動搖了起來,崇禎將視線移向了東廠提督曹化淳。
“曹公以為呢?”
“迴皇爺,這魏淵是個人才,老奴以為還是慎重一些的好。”
對於自己心腹太監的話,崇禎還是能聽進去一些的。思量片刻他下令說道:
“魏淵之事明日早朝再議。”
說罷他冷眼看了一下仍然跪在地上的陳新甲,語氣嚴厲的說:
“陳新甲,這幾日但凡有來自商丘附近的軍報,一刻也不能耽擱,必須馬上給朕送來。”
“是!臣領旨!”
退出冬暖閣之時,陳新甲的後背已經被冷汗浸濕了。他抬眼看了看烏雲密布的夜空,幾乎難以發現一絲星星的光亮。想到剛剛在冬暖閣內發生的種種,不禁感歎道:
“哎,魏淵啊魏淵!你到底是何方神聖,明日整個朝廷都將因為你而變得雞犬不寧了。”
夜幕之下,村舍中的雞犬由於不速之客的到來而紛紛啼叫狂吠了。清一色披甲佩刀的騎兵隊伍打破了小村莊的寧靜。膽大的村民透過門縫小心的朝外偷偷瞧看著,膽子小的則幹脆在自家的床上用大被蒙住了腦袋,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百姓們已經徹底被戰爭嚇破膽了。村內的族長戰戰兢兢的走到了一位將軍的麵前,趕快作揖行禮道:
“小老兒見過軍爺!不知軍爺您、您要什麽?”
魏淵端坐馬上語氣和善的迴答說:
“老人家不要驚慌,我們是官軍。請問這是哪啊?”
族長的心情稍稍安定了些,他小心的迴答道:
“迴軍爺的話,此處是河東村,隸屬房山縣。”
“距京師還有多遠?”
“不足百裏了。”
“好!傳我軍令!全軍今夜在此處休整!”
說罷魏淵轉過臉來對著那族長說:
“有勞老人家為我們準備一下食宿。”
那族長一聽對方不是來收糧也不是來劫財的,心裏不由得長長舒了口氣,趕忙賠著笑滿口答應了下來。
“哎,老人家留步!”
又被喊迴來使得那族長心裏正七上八下的犯嘀咕。隻見魏淵喊來了一名軍卒,說道:
“迴頭將全軍今夜的開銷一文不差的都給這位老者。”
那族長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魏淵,剛想再說些什麽,然而魏淵已然調轉馬頭,揚長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