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手中的兵卒不過兩千,加上剛剛投降的三千官軍,手裏也僅僅隻有五千人左右,此刻他最擔心的就是江北岸樊城的守軍會突然攻過來,於是在進城之後他便命令白文選前去燒毀鏈接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浮橋。如今見白文選前來說樊城之事,張獻忠開口便問道:


    “怎麽樣文選?浮橋毀了嗎?”


    白文選輕蔑的一笑迴答說:


    “我來正要跟大帥稟報此事呢!還沒等卑職去燒那浮橋,城頭的弟兄就發現西岸浮橋方向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想必是樊城的那些鼠輩們怕咱們打過去,已經搶先把浮橋給燒啦!”


    聽了這話,張獻忠長長的舒了口氣。沒了浮橋,樊城便不足為慮了。


    “哈哈,好!這群龜兒子縮起頭來倒是省了咱們的事了。”


    正說著,年過花甲的老襄王朱翊銘被押解到了承恩殿。按照輩分來說,襄王朱翊銘與萬曆皇帝同輩,是當今崇禎皇帝的爺爺輩了。但這位老王爺一見到張獻忠便“噗通”跪了下來,不住的叩頭求饒道:


    “求大王爺爺饒命!饒命啊!”


    張獻忠一副調侃的神態嘲弄著說:


    “你他娘的龜兒子,你是皇帝老兒的爺爺輩,如今倒叫起老子爺爺來了!照你這麽叫,老子豈不是成了皇帝爺爺的爺爺!哈哈!”


    襄王朱翊銘不住的磕頭求饒,自顧自的在那哀求道:


    “還望大王爺爺饒命,隻要能放過小王一命。這、這王宮中的金銀財寶任憑大王爺爺拿去。”


    張獻忠一臉鄙視的看著眼前的襄王,冷笑著說道:


    “如今整座襄陽城已是我囊中之物,老子要什麽便有什麽,想怎樣便怎樣。這座王宮都是我的了,哪裏輪得到你同意不同意。今天我不要別的,隻管你借一樣東西。”


    襄王朱翊銘一麵叩首一麵顫聲說道:


    “大王爺爺盡管吩咐便是,小王有的一定全力奉上。”


    “哦?是嗎?”


    張獻忠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繞著瑟瑟發抖的襄王朱翊銘足足轉了一圈,而後語氣陰冷的說:


    “我要你脖子上的這顆腦袋,你給嗎?”


    襄王朱翊銘聽罷此言不由得大驚失色,他以頭觸地不住地求饒:


    “大王爺爺饒命!饒命啊!”


    張獻忠再也沒有心情與麵前這個毫無半點骨氣的王爺廢話了,他厲聲嗬斥道:


    “老子就是要用你的腦袋換那楊嗣昌的項上人頭,你個龜兒子廢話少說!”


    說罷他朝著身旁的親兵命令道:


    “來啊!給我們的王爺拿碗上路酒!”


    這襄王朱翊銘哪裏還有心情喝酒,然而此刻卻由不得他不喝。兩名體型彪悍的親兵將這位早已經被嚇破了膽的襄王架了起來,而手裏拿著酒碗的親兵則直接撬開他的嘴,硬生生的將一碗酒灌了下去。


    張獻忠麵帶微笑,靜靜的看著麵前的老王爺涕淚橫流。待到這一碗酒全部倒進去之後,他語氣平淡的對襄王朱翊銘說道:


    “我的王爺,這酒喝完了,你的膽兒也該壯了,差不多就上路吧。”


    襄王朱翊銘仍在不住的求饒,但他身旁的親兵可不管這一套。得到命令之後,親兵們便硬拖著襄王朱翊銘走出了金碧輝煌的承恩殿,朱翊銘在精神恍惚中迴望了一眼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王宮,隻覺得以往的記憶是那麽模糊,唯有此刻的恐懼是如此真切。


    朱翊銘穿著滿是汙垢的四爪金龍大紅蟒袍,被身後的賊兵推搡著踉踉蹌蹌的向前走去。周圍看熱鬧的百姓借著火把的光亮認出了這位曾經在襄陽城中不可一世的王爺,有咒罵的、有嘲笑的,還有向他砸東西的。朱翊銘隻覺得身旁一片亂亂哄哄,蹣跚的腳步麻木機械的向前走著,喧鬧的人群仿佛離他異常的遙遠。到了行刑地點,賊兵一腳蹬在他的膝蓋處,朱翊銘一個踉蹌毫無反抗的跪倒在了地上。


    “這是襄王朱翊銘,奉八大王之命殺之!”


    朱翊銘在人世間聽到的最後一句話是如此的殘酷。淒冷的月光下寒光一閃,一顆蒼老的人頭滾下了披掛華麗衣衫的軀體,死屍無聲的癱倒在地上。


    襄陽城中火光衝天,人聲鼎沸。襄陽城外則是漆黑一片,寂靜異常。萬山位於襄陽城西,此刻在山腳之下有一支隱匿在黑夜之中的部隊。


    楊穀端坐於戰馬之上默默的注視著不遠處的襄陽城,戰機就擺在那裏,可楊穀就是遲遲做不出最後的決定。每當他想要一鼓作氣拿迴襄陽之時,“陷藩伏法”四個字總會在他的意識中迴蕩,徐少謙的話如同身後的影子般揮之不去。


    就這樣,山腳下的這支軍隊一直等到了子夜時分。躁動不安的襄陽城漸漸變的安靜起來,到處燃起的大火也逐漸被撲滅了。


    這時一匹快馬自襄陽城的方向疾奔而來,楊穀聽到了馬蹄聲立刻警覺了起來。待到人影靠近,他發現原來是自己派出去混進城中偵查情報的探子。


    “啟稟將軍,襄陽城已經完全落入賊人之手。卑職已探明,城內的三千守軍也大多投降了張獻忠部,如今城內正在布防。”


    這一消息並沒有出乎楊穀的預料,整編降卒、加強城防,這些都是占據新的城池後必備的一些環節。


    “嗯,知道了。”


    隨後這名探子語氣沉重的說道:


    “還有一事...”


    說著他偷眼瞧了一眼楊穀,見將軍微微點了點頭,便繼續說:


    “那些賊人甚是可惡,將以身殉國的陳總兵、顧知府等大人的屍首統統掉在了城門之上進行羞辱。卑職還聽說就連城內的襄王他老人家,也被張獻忠斬了首。”


    楊穀的精神一下子抖擻了起來。


    “什麽?!襄王被賊人殺了?”


    無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的楊穀顯得亢奮異常。


    “卑職也是聽人說的,城中百姓風傳張獻忠將老王爺斬首示眾,並且將他老人家的頭顱懸掛在了西城門口處。後來卑職去看過,隻發現一具無頭的屍首穿著大紅色四爪金龍蟒袍,那懸掛於城門之上的首級由於夜色難以分辨。”


    楊穀是錦衣衛千戶出身,深知這四爪金龍蟒袍意味著什麽,也知道襄陽城中能穿這種衣服的唯有襄王朱翊銘一人而已。他可不管一個死王爺血淋淋的人頭到底被掛在了什麽地方,隻要知道襄王已死,對自己而言就足夠了。


     楊穀擺了擺手示意探子退下,而後他深深的唿了口氣,將胸中壓抑的矛盾盡數吐了出去。襄王已死,楊嗣昌“陷藩”的罪名已然坐實,他已經再無顧慮了。


    一彎新月仿佛也被楊穀周身的殺氣所威懾,在這位身披銀甲的將軍抬頭仰望夜空之時,月亮快速的躲藏進了厚厚的雲層之中。戰場之上的楊穀有著與自己俊美外貌極不相稱的冷酷與兇狠。他喜歡黑夜,尤其喜歡在月黑風高之下對敵人展開最為致命的夜襲。選擇夜襲,不是因為鮮血與殺戮見不得陽光,而是他覺得自己屬於黑夜。戰場之上的楊穀宛如化身為夜幕下狂奔撕咬的餓狼,一片黑暗之中仿佛有一盞明燈點亮在他的心間,作戰的靈感與必勝的鬥誌源源不斷的驅使著楊穀衝向敵陣。


    “全軍銜枚!隨我夜襲襄陽!”


    天空中沒有星光,死神的氣息已經觸碰到了襄陽城古老的城牆。楊穀統領著麾下五百精騎與六千步兵,如狼群一般趁著夜色迅速朝著襄陽城西門奔襲而去。


    夜已深,月朦朧,正是人困馬乏之時。


    負責守護襄陽西城門的是張獻忠手下右營偏將軍昂飛虎,由於探明連接樊城的浮橋已然燒毀,昂飛虎便放心的在城樓之上大吃大喝了起來。領軍的將軍如此,手下的軍卒自然也懈怠了許多,城牆上負責戒備的兵士並不多。


     襄陽城西門之外是寬寬的護城河,向外則是一片開闊地。而再向西茂密的林木一直延伸到萬山山腳。楊穀率領著軍隊在林地旁稍作了休整,而後便成梯次的向襄陽城西城門衝了過去。


    城上有守軍發現了遠處一團團黑雲似的東西,起初以為那是月亮下雲層的影子。但隨著一團團黑影的快速逼近,伴隨而來的是幾千人踩踏地麵發出“隆隆”聲。守城的賊兵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妙了。


    “有敵軍!有敵軍!”


    這一嗓子瞬間在城牆之上炸了窩!偷襲襄陽城的都是張獻忠手下的精銳,麵對敵兵突然而至的夜襲。這些剛剛還在大吃大喝的賊兵一抹嘴,將酒壺一撇,拿起了武器就往城牆上跑。


    此時最先的攻擊梯隊已經快速衝到襄陽城西城牆外的護城河邊,乞活營的將士們把用來登城的雲梯橫架在護城河之上充當簡易的橋梁使用。此刻城牆之上的守軍也在短時間內集結完畢,倉促之間已經有零星的弓箭射向了城下正在強渡護城河的官軍。


    乞活營的軍卒都是楊穀按照天雄軍的經驗親手訓練出來的,戰鬥力自然遠在一般的衛所兵之上。見城上的賊兵開始組織攻擊,這些攻城的士兵也立刻有所行動了起來。一方麵,進攻的第一梯隊繼續強渡護城河,另一方麵,尚未渡河的第二梯隊迅速在護城河邊用盾牌組建起臨時防禦工事,而後用弓箭和火銃交替射擊,對城上的守軍形成火力壓製。


     已經衝到城牆根地下官軍立刻架起雲梯登城。整個襄陽城的西城牆之外,六千步兵呈三個進攻梯隊加速而有效的發起著攻擊。一瞬間便有三十多個雲梯同時靠上了城牆。盡管城牆之上的賊兵在拚命的朝著城下放箭、砸落石、澆開水。但畢竟此時的西城牆戰鬥區域,守城一方的人數處於絕對劣勢。乞活營的將士們身手矯捷地魚貫登城。衝在最前麵的軍卒用嘴咬著樸刀爬雲梯,以備在衝上城牆的第一時間就能夠用來砍殺,免得到時再從腰間抽刀耽誤時間。


    在城牆之上負隅頑抗的昂飛虎很快發現,身邊穿著大紅色鴛鴦戰袍的明軍變的越來越多起來。正當他思索著是戰是逃之時,戰場的一枚流箭正中他的後心。劇烈的疼痛使得昂飛虎一咧嘴,他轉身想要看個究竟。一名乞活營的將士衝殺到了他的近前,趁昂飛虎不備,一刀砍下了他的首級。


    按照楊穀的指示,攻上城牆的官軍也不戀戰,他們第一時間奪取了吊橋的控製權。厚重的吊橋一夜之內第三次發出了沉重的金屬鏈條碰撞之聲,西城的吊橋落下來了。楊穀將馬鐙一磕,抽出寶劍一揮,大喊一聲:


    “進城!”


    楊穀一馬當先率領著五百精騎奔過吊橋,衝進甕城。此刻懸掛著襄王首級的西城樓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時有飛瓦和燃燒的木料落下。一塊正在燃燒的木板從城山落下,險些砸到楊穀。楊穀一揮手中的寶劍,將燃燒的木塊一刀兩斷,霎時間無數火花在楊穀的身邊綻放。


    “快!快!”


    奔到十字路口,楊穀將手中的寶劍一揮,大喊道:


    “散開!”


    少部分騎兵去執行楊穀交待的任務,而他自己則親率剩下的騎兵直撲襄王府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封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傑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傑木並收藏明末封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