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嗓子宛如晴天霹靂般在亳州的城牆之上炸響!董一鳴一把推開了坐在自己大腿之上的妓女,三步並作兩步的衝到城垛口緊張的張望著。城牆之上的其他流賊們也紛紛擠到垛口瞧看。


    紅衣大炮,是世人對明代火炮的一種泛稱。那是由於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稱之為為“紅衣”。明帝國最初的這種火炮大多是通過澳門從葡萄牙人那裏買來的。隨著不斷的交流學習,大明漸漸掌握了製造這種大炮的工藝,明朝自製的火炮開始越來越多起來。


    後來隨著滿洲人在東北的興起,憑借著長遠的射程與巨大的殺傷力,紅衣大炮成了對抗滿洲八旗的最強武器。在天啟六年的寧遠之戰中,袁崇煥正是憑借著猛烈的炮火使得後金的八旗兵們血肉橫飛,屍積如山。硬是憑借著一片孤城死死的抗住了努爾哈赤,最終更是一炮將這位滿洲的奠基人送上了不歸路,紅衣大炮由此名震天下。


    流賊當中隻有像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這樣的巨寇,在運氣極好的情況下才能從貢獻的大型州府中繳獲一兩門。然而由於技術的缺乏,這些大炮往往在炮彈打光之後就被流賊們熔掉拿來做兵刃了。


    董一鳴這些流賊們由於隸屬於羅汝才,因此紅衣大炮的威力他們是見識過的。尤其是昨夜受到火炮襲擊而潰散的那些軍卒們,可以說已經被大炮嚇破了膽了。這些賊兵們注視著城下範尼等人麻利的組裝著馬車內的火炮,一股恐慌的氣息在城牆之上彌漫開來。


    如果僅僅是一門大炮的話,還不足以嚇垮羅汝才及其手下的軍士。但這些剛剛還在城牆之上愜意享樂的人們,看著範尼將一門又一門大炮呈現出來之後,他們這才體會到了什麽是真正的恐懼。


    整整二十八兩馬車,不出所料的話就是二十八門火炮,董一鳴再也坐不住了。他必須趁著城下明軍的火炮尚未組裝完畢之時主動出城進擊,否則的話包括他在內的近萬人都將被這二十八門火炮組成的攻擊火力炸的魂飛魄散。


    “快快快!集結軍隊,趕快出城毀掉那些大炮!”


    董一鳴急命自己手下的心腹將官率軍出城迎敵。


    “城上的弓弩手就位!給我朝城下狠狠的射擊!”


    顯然董一鳴是有些慌不擇路了,魏淵設置的“凹”形防線距離亳州城還是有些距離的。弓弩的射程別說攻擊了,即便是強弩之末也根本夠不到紅衣大炮的邊。


    一聲令下,整個亳州城內立刻騷動了起來。不一會兒的功夫,一支由一千騎兵、五千步兵組成的突擊部隊便集結完畢了。伴隨著亳州城厚重的城門被緩緩的打開,這支六千人的隊伍狂喊著、唿嘯著如同瘋了般朝著魏淵布置的防線衝殺了過來。


    按照董一鳴的想法,紅衣大炮由於射擊角度的問題,對於迎麵的近距離衝鋒是束手無策的。


    然而範尼擺弄的這些大炮可並非一般的紅衣大炮,這些火炮可是由當時歐洲最先進的艦載加農炮改造而來的,加農炮不僅具有著比傳統紅衣大炮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準確度。由於炮管較長,發射仰角較小,彈道低平,加農炮是可以實現可直瞄射擊的。


    因此可想而知迎接這些義無反顧衝殺而來的賊兵的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命運了。


    魏淵這邊也不客氣,眼看亳州城門大開。立刻下達了火炮射擊的指令,盡管二十八門大炮僅僅準備就緒了八門,但這已經夠董一鳴的手下喝一壺的了。


    伴隨著範尼及其助手們“ok”的手勢,就位的八門火炮開始了第一輪齊射。


    “轟隆隆!”


    大地一陣猛烈的顫動,霎時間煙塵滾滾,火光衝天。城牆之上的妓女那見過這種場麵,一個個抱頭尖叫著四下逃竄。董一鳴也是第一次見識到如此猛烈火力的炮擊,第一輪炮擊過後他趕忙趴在垛口處觀察本方軍隊的情況。


    出擊部隊的中後部遭受的炮火轟擊比較嚴重,戰場之上斷肢橫飛,鮮血四流。那些受了炮擊沒死的人,在地上痛哭的哀嚎著,顯得痛不欲生。


    令董一鳴稍感安慰的是那一千騎兵並未受到多少重創,由於行動迅速、機動靈敏,這支騎兵部隊已經漸漸逼近“凹”字防線的凹口吃了,紅衣大炮已經近在咫尺了!


    董一鳴在城牆之上瘋狂的怒吼著:


    “衝過去!衝過去把那些開跑的狗雜種給老子剁成肉醬!”


    衝擊的騎兵隊伍呈“錐形”展開了衝鋒,他們準備楔近陣地當中之後對以步兵為主的明軍展開瘋狂的殺戮。按照以往的作戰經驗,這些衛隊官軍那是一觸即潰,好打的狠。


    魏淵手下的五百騎兵見到敵軍勢大,於是便趕忙調轉了馬頭撤到了“凹”字防線的一側龜縮了起來。


    “轟隆隆”


    第二輪炮擊再次響起,流賊出擊的陣營中又是一片死傷。餘下的賊兵們則一個個殺紅了眼睛,嗷嗷怪叫著拚死向著明軍的陣營衝去。


    當騎兵部隊衝到戰壕之時,明軍的陣營中開始了雜亂無序的弓箭襲擊,這些射出的箭大多綿軟無力。流賊的騎兵縱馬一躍,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突破了戰壕防線。看著手下輕鬆突破了戰壕更是讓董一鳴確認了自己的判斷,衛所兵膽小如鼠、戰力低下。他們之所以能打敗羅汝才不過是利用大炮偷襲得手罷了。


    眼看前麵的騎兵如此輕鬆的就突破了壕溝,後麵的步兵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湧進了“凹”形防線的凹口中。


    就在那麽一瞬間,董一鳴仿佛看到了明軍全線潰敗,自己大獲全勝的場景。但也僅僅就是那麽一瞬間。


    就在流賊步軍開始翻越壕溝之時,木樁之後的明軍突然間換上了一副猙獰的麵孔。流賊騎兵們義無反顧的衝向了木樁,但這次迎接他們的不再是綿軟無力的箭雨了。


    從“凹”形防線的三個凹麵處,明軍漏出了自己的獠牙。合著火槍齊射發出的轟鳴聲,伴著木樁之後吐出的一條條火舌。彌漫的硝煙下是流賊倒地的戰馬與滿地的屍體。


    流賊的騎兵們直到此時才驚恐的發現,在火槍不間斷的打擊下,木樁組成的簡單防線宛如銅牆鐵壁般不可逾越。一根根楔到土地中的木樁是如此的堅固,戰馬在它們的麵前被生生攔下了去路。更讓流賊們感到絕望的是,明軍的火槍好像不用填充一般,無情的子彈像暴雨一樣自四麵八方不斷的傾瀉著。


    魏淵的部隊使用的是分段射擊的戰法,三人為一小組,射術最好的射手負責射擊,其餘的兩人一人負責接過火槍後從前端裝入火藥,搗實之後裝入槍彈。另一名則同時從後方調整火繩的位置,將扳機移至原位,然後將火槍遞給射擊手。此種方法使得射擊速度與命中率都大大的提高了。再加上木樁對敵軍騎兵的阻隔,火槍強大的殺傷力被一覽無餘的顯示了出來。


    不僅如此,頂在最前麵的還有一百多名手持新式火槍“飛火”的金鷹射手。他們的存在更好的彌補了普通火槍射擊間隙的不足,從而實現了火力的不間斷覆蓋。


    至此為止,“凹”形防線的凹口在千杆火槍編織的火力網下,這六千名出擊而來的賊兵完完全全的成了移動活靶,他們的命運是被無情的殺戮殆盡,而少部分躲進戰壕之中的漏網之魚也很快的做了明軍的俘虜。


    魏淵用近乎零傷亡的代價吃掉了對手整整六千的軍力,之所以說是近乎零傷亡。那是因為負責側翼包抄的五百騎兵中,有一批戰馬因為炮聲而受到了驚嚇,騎手墜馬摔斷了手臂。


    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董一鳴眼睜睜的看著出城迎敵的六千軍卒就這麽被明軍輕鬆的給殲滅了。這下他可算是知道眼前這支來自武平衛衛所軍的厲害了。


    城牆之上的賊兵也一個個被驚嚇的說不出一句話來,那可是整整六千人的隊伍啊!想想就是要殺六千頭豬那也得費點力氣不是。可城下這支明軍卻在一片死一般的沉寂中,悄無聲息的就收割了近六千顆人頭。在整個過程中,隻有火槍射擊的“噠噠噠”聲宛如催命的時鍾般被不住的敲響著。董一鳴是徹底的怕了,他嚴令所有軍士全部登城進行防禦,同時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與明軍交戰。


    城牆之上那些“囚徒”們則一個個麵露喜色,城下明軍的大勝預示著亳州城內秩序的恢複隻是時間的問題了。隻要亳州歸了朝廷,那他們就可以肉照吃、舞照跳的繼續自己醉生夢死的生活了。


    “轟隆隆!”


    第三輪的炮擊開始了,這次是二十八門火炮的齊射。伴隨著地動山搖的震顫,各懷心思的眾人再次將注意力集中迴了戰場之上。


    “奇怪?官軍的火炮打到哪裏去了?”


    董一鳴在城樓之上探著身子眺望。也就在與此同時,城下賊兵的唿喊聲解開了他的疑惑。


    “大!大事不好啦!城門被紅衣大炮轟塌了!”


    原來範尼指揮著二十八門火炮,在經過精密調試之後二十八門火炮將所有的炮彈都傾斜到了亳州古老而厚重的城門之上。城門連同附近的城牆被炸的一片狼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封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傑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傑木並收藏明末封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