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身邊的幾名親兵一時竟都沒有反應過來,頓了那麽幾秒鍾後才上前抓住李輝按倒在地,李輝的臉上滿是驚愕。但他並不求饒,也不申辯,慨歎一聲說:


    “我隨著八大王多年,沒想到今日竟然栽在自家人手裏!唉!老天無眼啊!”


    說罷宋輝將眼睛一閉,頭一橫再也不說話了。正當劉宗敏提著大刀正要動手之時,李自成以極其細微的動作朝著提刀的劉宗敏使了個眼色。畢竟是多年的老戰友,劉宗敏一下子就明白了李自成的意圖。隻見他猛的將大刀撇到了地上嘴裏罵罵咧咧道:


    “他娘的!不能便宜了這明狗!我先打他一百鞭子再說!”


    說罷劉宗敏就開始揮鞭打在了宋輝的身上,李自成也不阻攔。待到那宋輝被打得皮開肉綻,倒地不起之時他才開口說:


    “好了!先將這個奸細好生看管起來。待到明日天亮咱們動身前往蜀地之前再砍了他壯行。”


    “蜀地?”


    李過在一旁疑惑的問道:


    “咱們不是要前往穀城與張獻忠匯合嗎?”


    “今時不同往日,不去了!楊嗣昌太過生猛,此時前往湖北無異於自尋死路。”


    “哦。”


    李過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突然他又接著問道:


    “叔父是如何看出這是個纖細的?”


    李自成笑了笑迴答說:


    “這個簡單!我與張獻忠同出自老營,對他的為人還是十分了解的。張獻忠此人兇狠狡詐且心思極多。雖然他已經知道了我會前往穀城與他相會,但以他的性格。萬萬不會如菩薩一般派人與我引路的,若是派人擒了我送與朝廷邀功倒是很有可能的。哈哈!”


    說著李自成爽朗的大笑了起來。


    “再者,張獻忠的手下有很多人都與我相識。如果他真是善心大發的前來接我,也不會派這麽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前來的。因此我斷定此人必為奸細。”


    聽了李自成的話,在場的眾人無不打心眼裏敬佩闖王的能力。


    李過在一旁憤憤的說道:“那侄兒再結結實實的打他一頓,看他到底說不說實話?”


    李自成搖搖頭說:


    “我用砍頭嚇他,他都不害怕。這李輝分明是一個久闖江湖的亡命之徒,你看宗敏打了他那麽多鞭子他連吭都不吭一聲。打是沒有用的。”


    這倒是實話,但其實李自成還有一句話壓在了心底沒說。那就是,這在場的百十人中定然有叛徒出賣了自己!而他之所以要留下宋輝一命,就是為了引出自己隊伍中的那個叛徒。


    想到這魏淵朝身邊的眾位將士吩咐道:


    “弟兄們快快休息吧!天一亮咱們就向西取道漢中前往蜀地了。”


    深夜,整個山穀安靜的隻能聽見鳥鳴之聲。月亮在雲霧之中時隱時現,大地上變的忽明忽暗。突然,一個身影悄悄的起身來到了宋輝的身旁。隻見他用極其麻利的身手將被打的動彈不得的宋輝扛在了肩頭迅速的放在馬背之上,隨後翻身上馬疾馳而走。而宋輝身邊負責看管的李過則依舊在唿唿大睡沒有一絲察覺,待到那人稍稍離開了些距離之後。李過猛的睜開了雙眼大聲的喊道:


    “不好啦!奸細跑了!快追啊!”


    緊接著李過便率領著百餘名騎兵高舉著火把,沿著山道一路向北緊緊的追趕著。而與此同時,李自成帶著劉宗敏以及十名貼身的親信悄悄的借著夜色一路向南狂奔而去。


    救走那奸細的正是馮彪,此時馮彪看到身後戰馬嘶鳴喊殺之聲越來越近便急切的朝身後的宋輝張口說道:


    “兄弟是否是朝廷的人還望直言相告。”


    宋輝聽罷哈哈笑道。


    “闖王也真是有趣,有必要如此大費周折來試探我宋輝嗎?”


    但接下來馮彪的一句話則徹底使得宋輝收起了笑容。


    “楊督師可曾收到在下的密信?”


    宋輝愣了愣說道:


    “在下不明白兄弟的意思。”


    馮彪焦急的說:


    “哎呀!這都什麽時候了,後麵李自成都要追上來了咱們就不用如此兜圈子了吧!以前給熊文燦寫密信報告李闖位置的就是我!你快告訴我是不是楊督師看到了我的密信後派你前來的。”


    宋輝沉思片刻終於鬆口了。


    “不錯!我是奉督師之命前來的。”


    然而就在他剛剛說完這句話的瞬間,隻見一道寒光劃過。一個碩大的人頭就滾了下去,緊跟著宋輝的死屍被奔馳的駿馬甩在了身後。


    馮彪收起了還在滲血的鋼刀在心裏默默的說道:


    “對不住了宋輝兄弟。一匹馬拖兩人實在有些慢,一個功勞兩個人分也實在是小了。關於李闖的情報將是我東山再起的資本,原諒兄弟我不能與你分享了!”


    馮彪砍殺了宋輝之後,快馬加鞭的疾馳而行。在衝出山道的第一時間他躍馬登上了筆直的官道,來到這裏他知道李自成無論如何是不會追過來了。馮彪懷著些許激動地心情沿著官道直奔襄陽方向而去。


    雄偉高大的襄陽城此時正迎接著第一縷朝陽的照射,由於是清晨。城中的百姓大多還沒有起床,而此刻襄陽城督師行轅處則是一派肅靜的景象。自從楊嗣昌到了襄陽之後,這裏就布滿崗哨,即不許閑人逗留經過,也不許附近有人叫賣喧嘩。


    由於今天是楊嗣昌第一次召開軍事會議的日子,此處更是戒備森嚴,實行了封街。四周的百姓隻能小心翼翼的從旁邊繞著經過。


    此刻官署的轅門外,甲士林立,出鞘的刀劍在晨光的照耀下閃著寒光。在莊嚴肅穆的督師行轅門前的兩側處高聳著五對六丈高的大旗杆,五對旗杆上共懸掛著十麵大紅底色繡著金色猛虎的飛虎旗,這是督師行轅的門旗。這十麵大旗迎風招展立刻讓從各地趕來的文武官員們心生敬畏之感。


    前來參加軍事會議的文武官員們按照規定,在距離轅門十丈以外距離處紛紛下馬下轎。隨著“轟隆隆”三聲炮響,督師行轅轅門大開。大小文武官員按照品級依次魚貫而入,剛剛進入院中迎麵而來的就是石道兩旁一隊隊刀劍出鞘的錦衣衛。這些錦衣衛是楊嗣昌特意向崇禎皇帝請旨求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震懾各級官吏。果然,這些平日裏耀武揚威的官員們此刻在錦衣衛帶著殺氣與寒意的鋼刀之下。一個個都低著頭小心翼翼的前進著。熊文燦坐鎮襄陽,督師中原之時,由於其威令不行,軍律廢弛,導致了很多地方官員都不把他這個督師放在眼中。


    而今天楊嗣昌如今精心的布置一番就是為了竭力矯正往日積弊,顯示督師輔臣的威重,讓那些被熊文燦縱容許久的官員們有所畏懼。眾位官員進入院中之後並沒有被允許進屋議事的大廳之內,他們一個個心事重重的在院中靜候著這位來者不善的楊督師。


    不一會兒伴隨著一位青年軍官高亢的喊聲:


    “軍議開始!”


    議事大廳的門被緩緩的打開了,隨後眾人按照文東武西的慣例,分兩行魚貫而入。文官們按品級穿著各色公服,武將們盔甲整齊,腰間挎著寶劍。眾位文武依次進入到了大廳之內等候楊嗣昌的訓話。可當他們來到屋內之後卻大吃了一驚,原來端坐督師的位置上空空如也。要知道以前每次議事,熊文燦都是早早的坐在那個位置上等著這些官老爺們來的。可這一次楊嗣昌很明顯不想如此了。這些官員們等了大約一刻鍾的時間後,楊嗣昌這才在一大群官員的簇擁下從屏風後緩步走出。此刻他身穿大紅色繡金蟒袍,腰係玉帶,頭戴烏紗帽,緩緩的在圍有紅緞的楠木公案後坐下,身邊兩名儀表堂堂的參將一個捧著尚方劍,一個端著“督師輔臣”大印威武的站在兩旁,眾多幕僚也分列兩旁肅立侍候。各級文武官員一見楊嗣昌這架勢,不由得紛紛整理了一下自身的官服,唯恐哪裏失了禮數惹得這位督師大人不快。


    楊嗣昌默默的環視了一下四周,朝身邊的參將輕輕的點了點頭。這名參將於是高聲的按照品級,點著文武大員的姓名。被點到的人不敢耽擱,即可出列向楊嗣昌行參拜大禮,躬身肅立,恭候訓示。


    等到所有人都被點過名後,楊嗣昌沒有馬上訓話,也沒讓大家坐下。整座議事大廳內鴉雀無聲顯得寂靜異常。楊嗣昌慢慢的拈拈胡須,鷹一樣的眼神盯著每一個都仔細的看了一遍。在場的眾人一個個躬身垂手,屏息無聲,隻覺得心裏怦怦直跳緊張的不行。


    不知過了多久,楊嗣昌終於輕咳了一聲,用嚴峻的語氣說道:


    “本督師深受皇上厚恩,委此重任,今日前來誓滅流賊。諸君世受國恩,均應同心協力,以期將功補過,以報陛下赦免之情。今後剿賊首要在整肅軍紀,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如有玩忽職守、作戰不力者,本督師有尚方劍在此,擁有先斬後奏,生殺大權,如有懈怠,決不寬恕!”


    這一席話說得在場的各位無不震驚失色,不敢仰視。楊嗣昌隨後麵容冷峻的接著說:


    “穀城張賊複反,熊文燦有不可推卸之責任。今日本督手持尚方寶劍下處罰的第一人非他熊文燦莫屬。來啊!將熊文燦斬首示眾!”


    一言既出,滿院皆驚!一時間竊竊私語之聲不絕於耳。想那熊文燦可是上一任的總督九省軍務之人啊!雖說皇上下旨查辦了他,但如今楊嗣昌直接將之處斬實在是太過於大膽了。楊嗣昌仿佛看出了眾人心中所想一般,輕聲咳嗽了一下,大廳內再次恢複了安靜。


    “眾位臣工可能隻看到了今天本督查辦熊文燦、斬殺熊文燦,但是你們知道嗎?當年也是本督舉薦的熊文燦。本督隻是想告訴各位臣工們,隻要是能為聖上分憂之人本督定會重重的嘉獎,但是要是哪個人有負皇恩的話嘛...熊文燦就是爾等的前車之鑒!”


    楊嗣昌最後時刻的話語調很高,他的聲音在安靜的大廳內顯得分外刺耳。眾位文武紛紛擔心自己將被問責從而遭受處罰,因而人人自危起來。然而正當眾人被嚇得一個個連話都不敢說之時,突然在武將列中一員身披紋山甲的中年武將出列趕快下跪行禮道:


    “督師大人所言甚是!我等定會為大人馬首是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罷這名武將“咚咚咚”的就磕了三個響頭,楊嗣昌不禁皺了皺眉毛。他看向了身旁的幕僚,被看到的幕僚急忙拿出了一份武將的簡曆放在了楊嗣昌的案頭。楊嗣昌任憑剛剛那員武將跪在地上並沒有答話,他翻看完簡曆之後抬起頭以難得的親切口吻說:


    “將軍起身吧!”


    這位將軍趕快起立,受寵若驚的連忙躬身施禮迴答道:“督師麵前,末將怎敢受之將軍稱唿。不敢不敢!”


    楊嗣昌微笑的看著眼前這個體格魁梧,古銅色麵皮,鬢角雖有些斑白但卻顯得精神十足的人緩緩的說:


    “別人受不起,可你左良玉卻受的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封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傑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傑木並收藏明末封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