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柳迴到大石村的第二年春,齊尚淵親自率領七萬大軍屯兵於沙漏口以南,戰鼓聲響起時,預示著大離大元兩國近二十年的平靜就此打破。
大元皇帝派出十萬大軍前往南疆迎敵,不料僅過七日,十萬大軍就隻剩七萬,大離軍隊有如神助,殲敵三萬,自己卻僅僅損失了不足萬人。
至此,沙漏口靠南的曠原上已經插滿了大離的旗幟,大元守軍後退三十裏,靠守著狹小路口才暫時阻擋住了大離軍隊的北上。
如果說十萬對七萬隻能算作是均勢,那此時七萬對六萬,大元已經完全陷入劣勢當中,大元皇帝蕭永昊斟酌再三後,又將三萬禁軍派到逐南城。
齊尚淵殲敵三萬後,並沒有一鼓作氣再往北進攻,有大元占著狹窄地勢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他想與大元比拚一下國力。
前線打仗,後方的糧草軍餉的供應顯得尤為重要,士兵個體之間的差異並不大,同為血肉之軀,就算戰力不行,大離一個士兵充其量也隻能換三四個大元士兵。若是放任廝殺,等大離軍隊將大元軍隊殺幹殺盡,自己也剩不下幾個人,這樣的勝利不是齊尚淵想要的。
先殺你三萬是告訴你,真的打起來你不如我,再在沙漏口耗著,是想告訴大元,我完全耗得起!
對峙了將近一個月後,大元雖然還能撐得住,但不知道得撐到幾時,於是蕭永昊先後派了三個使者前去與齊尚淵和談。
齊尚淵隻有一句話,要麽降,要麽死!
和談看上去似乎已經沒有可能了,這反倒激起了大元士兵的鬥誌,他們不再一意防守,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
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大元再陣亡兩萬,卻換了大離將近一萬多人,大元上下人心振奮,看來並不是自己的戰力不行,若是再這樣打下去,以戰養戰,他們有信心能與大離一換一。
江湖武者不參與兩國之爭,這是大離大元多年來養成的共識,可以前畢竟是小打小鬧,根本用不上武者出手,武者出手也隻會造成更多士兵的傷亡。
但這次不一樣,大離皇帝似乎沒有罷手的打算,於是眾多大元武者也喬裝打扮混入行伍當中,給大元軍隊增添了不小的戰鬥力,但齊尚淵也早有準備,你大元有武者,我大離何曾少了。
又是接近一個月的混戰,雙方士兵,江湖武者都各有傷亡。
三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如今已是盛夏時分。對前線的支援已經出現了些許疲態的大元再次派人前往沙漏口,謀求和談。
就在這個時候,一支七萬餘人的大離軍隊如同天降神兵般出現在大元望北城,一路長驅直入,直奔大元京師中元城。
從望北城迴來這兩年,齊尚淵一邊悄無聲息的招兵買馬,一邊派人找路。
數千年來,大離大元時有紛爭,之所以國力更加強盛一些的大離始終都無法重創大元,皆是因為沙漏口這一處天險的緣故。從大離到大元,必須經過沙漏口,沙漏口兩側是綿延萬裏且陡峭異常的大山,行人尚不可能,行軍更是想都不要想。在沙漏口通往大元那狹窄的路口處,一支大元軍隊便能守住人數數倍於他的大離軍隊。
但齊尚淵堅信在這茫茫中土大陸上,通往大元的不會隻有這一條路,現在沒有路,那就去找。這一找便是兩年的時間,在確定可以從大離繞道前往望北城的時候,大離正式吹響了北伐的號角。
隻是這條路有些過於遠了,七萬人整整走了三個月才到了望北城,但是這一番長途跋涉終歸是值得的,大離從單邊深入的陣型至此變成了前後夾擊之勢,大元主力也被牽製在吞並大元隻剩下時間的問題。
而原本擁有五萬禁軍駐守的中元城,在七萬大離軍隊壓境之時,隻剩下僅兩萬禁軍守城。攻城不似陣前對戰,這場惡戰持續了三天三夜,大離以三萬人為代價全殲大元兩萬禁軍。
中元城裏的武者戰死大半,江湖武尊連璽成,手持三尺玉一氣斬殺三千大離甲士,最終死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太監手上。
齊尚淵身處前線,卻將保護他的老曹安排在了從北邊突襲的軍隊當中,可見他要一舉滅元的決心。
第四天早上,為免遭屠城,蕭永昊攜百官出城投降。
大離國皇帝齊尚淵,僅用時六個月,就完成了先輩們近千年以來都一直想完成卻沒有完成的事,滅大元而一統天下。
這一切不僅歸功於齊尚淵這十幾年的韜光養晦,更與他在西河大帝帝陵內尚未完全汲取的那一股帝氣密切相關。上次安和城一變過後,機緣巧合之下他竟然破解了黑璽之秘。
黑璽不是從皇族當中流傳下來的那樣,開國皇帝齊棟辰並沒有將大離國運於黑璽當中,而是將兩個秘密藏在其中,其一便是關於西河國與西河大帝的事,原來齊棟辰的祖先便是當年追隨西河大帝賈司坤一統天下的上將齊行策。
其二是一門功法,天玄變,這是一種修煉後能加快提升自己武境的功法,不打算在武道上再過多浪費時間的齊尚淵將此功法賜給了老曹,老曹修煉天玄變後,隻用了兩年時間,便已是青天境初境圓滿之境。
在帝陵內汲取了部分堪稱中土大陸始祖皇帝的西河大帝骸骨上遺留下的帝氣,齊尚淵成為天下唯一有真帝之氣的人,有了這等氣運的加身,再加上他找到了奇襲大元的線路,這才有了今日的大一統。
蕭永昊投降的消息傳到逐南城時,所有人都無法相信,他們不信自己的君上就這樣投降了,更是不信大離的軍隊會出現在大元的北方。直到親眼看到大元右相吳運起帶著數百個大離士兵來到逐南城時,他們心中僅存的一絲幻想也隨之破滅了。
心氣的潰散是不可逆的,六萬多大元軍隊原地解散,齊尚淵率領麾下隊伍,踏上了他們從未涉足過的地方。
七日後,齊尚淵班師迴朝,他一起帶走的還有已經被他封做故元王的蕭永昊以及數百蕭家人,他要將他們帶迴安和城,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看著。
中元城自此成為一座故都,蔡大忠之侄蔡東鎮任中元城城主,其餘幾座城也都換了城主,大元右相吳運起任牧東城城主,左相被齊尚淵帶迴了安和城,大元前戶部尚書蔡萬安任黃龍城城主.......,他們這些大元舊臣不管是升是降,但好歹還留在大元故土,他們也時常為此慶幸不已。
齊尚淵臨走時,給逐南城改了名字,既然現在已經是大離的地方,那自然就不能再叫做逐南城了。
逐南城最終改為了迎南城,城主依舊是陸浩山。
在確定迎南城城主的人選時,很多人其實是反對由陸浩山繼續當城主的,因為在先前在戰場上,陸浩山給大離軍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是齊尚淵最終還是力排眾議,選擇了陸浩山。
齊尚淵此舉,或多或少都有些關於他小師弟的原因吧,恩恩怨怨,豈是口中那句一筆勾銷便能徹底消除了的?
大元皇帝派出十萬大軍前往南疆迎敵,不料僅過七日,十萬大軍就隻剩七萬,大離軍隊有如神助,殲敵三萬,自己卻僅僅損失了不足萬人。
至此,沙漏口靠南的曠原上已經插滿了大離的旗幟,大元守軍後退三十裏,靠守著狹小路口才暫時阻擋住了大離軍隊的北上。
如果說十萬對七萬隻能算作是均勢,那此時七萬對六萬,大元已經完全陷入劣勢當中,大元皇帝蕭永昊斟酌再三後,又將三萬禁軍派到逐南城。
齊尚淵殲敵三萬後,並沒有一鼓作氣再往北進攻,有大元占著狹窄地勢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他想與大元比拚一下國力。
前線打仗,後方的糧草軍餉的供應顯得尤為重要,士兵個體之間的差異並不大,同為血肉之軀,就算戰力不行,大離一個士兵充其量也隻能換三四個大元士兵。若是放任廝殺,等大離軍隊將大元軍隊殺幹殺盡,自己也剩不下幾個人,這樣的勝利不是齊尚淵想要的。
先殺你三萬是告訴你,真的打起來你不如我,再在沙漏口耗著,是想告訴大元,我完全耗得起!
對峙了將近一個月後,大元雖然還能撐得住,但不知道得撐到幾時,於是蕭永昊先後派了三個使者前去與齊尚淵和談。
齊尚淵隻有一句話,要麽降,要麽死!
和談看上去似乎已經沒有可能了,這反倒激起了大元士兵的鬥誌,他們不再一意防守,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
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大元再陣亡兩萬,卻換了大離將近一萬多人,大元上下人心振奮,看來並不是自己的戰力不行,若是再這樣打下去,以戰養戰,他們有信心能與大離一換一。
江湖武者不參與兩國之爭,這是大離大元多年來養成的共識,可以前畢竟是小打小鬧,根本用不上武者出手,武者出手也隻會造成更多士兵的傷亡。
但這次不一樣,大離皇帝似乎沒有罷手的打算,於是眾多大元武者也喬裝打扮混入行伍當中,給大元軍隊增添了不小的戰鬥力,但齊尚淵也早有準備,你大元有武者,我大離何曾少了。
又是接近一個月的混戰,雙方士兵,江湖武者都各有傷亡。
三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如今已是盛夏時分。對前線的支援已經出現了些許疲態的大元再次派人前往沙漏口,謀求和談。
就在這個時候,一支七萬餘人的大離軍隊如同天降神兵般出現在大元望北城,一路長驅直入,直奔大元京師中元城。
從望北城迴來這兩年,齊尚淵一邊悄無聲息的招兵買馬,一邊派人找路。
數千年來,大離大元時有紛爭,之所以國力更加強盛一些的大離始終都無法重創大元,皆是因為沙漏口這一處天險的緣故。從大離到大元,必須經過沙漏口,沙漏口兩側是綿延萬裏且陡峭異常的大山,行人尚不可能,行軍更是想都不要想。在沙漏口通往大元那狹窄的路口處,一支大元軍隊便能守住人數數倍於他的大離軍隊。
但齊尚淵堅信在這茫茫中土大陸上,通往大元的不會隻有這一條路,現在沒有路,那就去找。這一找便是兩年的時間,在確定可以從大離繞道前往望北城的時候,大離正式吹響了北伐的號角。
隻是這條路有些過於遠了,七萬人整整走了三個月才到了望北城,但是這一番長途跋涉終歸是值得的,大離從單邊深入的陣型至此變成了前後夾擊之勢,大元主力也被牽製在吞並大元隻剩下時間的問題。
而原本擁有五萬禁軍駐守的中元城,在七萬大離軍隊壓境之時,隻剩下僅兩萬禁軍守城。攻城不似陣前對戰,這場惡戰持續了三天三夜,大離以三萬人為代價全殲大元兩萬禁軍。
中元城裏的武者戰死大半,江湖武尊連璽成,手持三尺玉一氣斬殺三千大離甲士,最終死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太監手上。
齊尚淵身處前線,卻將保護他的老曹安排在了從北邊突襲的軍隊當中,可見他要一舉滅元的決心。
第四天早上,為免遭屠城,蕭永昊攜百官出城投降。
大離國皇帝齊尚淵,僅用時六個月,就完成了先輩們近千年以來都一直想完成卻沒有完成的事,滅大元而一統天下。
這一切不僅歸功於齊尚淵這十幾年的韜光養晦,更與他在西河大帝帝陵內尚未完全汲取的那一股帝氣密切相關。上次安和城一變過後,機緣巧合之下他竟然破解了黑璽之秘。
黑璽不是從皇族當中流傳下來的那樣,開國皇帝齊棟辰並沒有將大離國運於黑璽當中,而是將兩個秘密藏在其中,其一便是關於西河國與西河大帝的事,原來齊棟辰的祖先便是當年追隨西河大帝賈司坤一統天下的上將齊行策。
其二是一門功法,天玄變,這是一種修煉後能加快提升自己武境的功法,不打算在武道上再過多浪費時間的齊尚淵將此功法賜給了老曹,老曹修煉天玄變後,隻用了兩年時間,便已是青天境初境圓滿之境。
在帝陵內汲取了部分堪稱中土大陸始祖皇帝的西河大帝骸骨上遺留下的帝氣,齊尚淵成為天下唯一有真帝之氣的人,有了這等氣運的加身,再加上他找到了奇襲大元的線路,這才有了今日的大一統。
蕭永昊投降的消息傳到逐南城時,所有人都無法相信,他們不信自己的君上就這樣投降了,更是不信大離的軍隊會出現在大元的北方。直到親眼看到大元右相吳運起帶著數百個大離士兵來到逐南城時,他們心中僅存的一絲幻想也隨之破滅了。
心氣的潰散是不可逆的,六萬多大元軍隊原地解散,齊尚淵率領麾下隊伍,踏上了他們從未涉足過的地方。
七日後,齊尚淵班師迴朝,他一起帶走的還有已經被他封做故元王的蕭永昊以及數百蕭家人,他要將他們帶迴安和城,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看著。
中元城自此成為一座故都,蔡大忠之侄蔡東鎮任中元城城主,其餘幾座城也都換了城主,大元右相吳運起任牧東城城主,左相被齊尚淵帶迴了安和城,大元前戶部尚書蔡萬安任黃龍城城主.......,他們這些大元舊臣不管是升是降,但好歹還留在大元故土,他們也時常為此慶幸不已。
齊尚淵臨走時,給逐南城改了名字,既然現在已經是大離的地方,那自然就不能再叫做逐南城了。
逐南城最終改為了迎南城,城主依舊是陸浩山。
在確定迎南城城主的人選時,很多人其實是反對由陸浩山繼續當城主的,因為在先前在戰場上,陸浩山給大離軍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是齊尚淵最終還是力排眾議,選擇了陸浩山。
齊尚淵此舉,或多或少都有些關於他小師弟的原因吧,恩恩怨怨,豈是口中那句一筆勾銷便能徹底消除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