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孫英兒保媒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管小叔公和周徹怎麽想的,隆重的封賞儀式算是完了,英國公和何正遒將京城軍隊的調兵虎符一交,兩人便可以返迴西北了。
他們在京城耽誤了近一個月,估計周徹那邊已經娶完公主迴西北了。
誰知,還沒等他們二人動身,宮中又下了一道旨意:護國郡王周徹,通達醒悟,善於經營專研,北地戰事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功離不開他進獻的火炮,如此大威力的武器,當為國之重器。若有此物,南方叛軍可剿,北方胡人可防,當立刻進獻朝中,廣發各軍中以守衛大景國土。
聽到這樣的旨意,小叔公看向上首珠簾的眼光陰鷙深沉。
而遠在西北剛洞房完的周徹則淡定多了,他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奏折,將信交給負責傳送的郵驛的士兵後,便帶著新晉為側妃的柔福公主迴了西北。
等京城的黃皇後接到奏折時,氣的一個倒仰,胳膊一揮將一旁的水杯全都掃了下去。
“火藥乃臣弟自研自發,為保證技術不外露,臣弟從不敢假借他人之手,現有火炮全由臣弟一手製作完成。
臣弟以為,火藥這般能毀天滅地的利器當掌握在周姓之人手中,萬不可假於他人之手,哪怕此人是當朝忠臣身邊心腹,均不可。
若這些人掌握了火藥製作,誰人能保證他們不被胡人收買,誰能保證此技術不會外流?若一旦外流,周姓王朝覆滅在即,誰之過誰之錯誰之責?誰敢承擔?
若陛下執意要臣弟獻技也可,臣弟便能稱心如意矣。西北之地苦寒幹燥,妻妾都不堪忍受,臣弟正好舍了這梁州,趁機迴京,陪伴在陛下身側,專職製作火器。
隻是此火器的製作需一樣重要原料:白銀,為此次抗擊外辱,臣弟已掏空家底將所有的白銀用完,若陛下現在還要,還望陛下能予以支持原料的供應。
一個火炮需要一百兩白銀,陛下需要多少便撥多少白銀予以臣弟即可,臣弟定不負使命,將製作完成的火炮悉數奉上。”
一百兩一個火器,他怎麽敢,他怎麽敢的!
黃皇後捏緊了椅背,氣的渾身哆嗦。
這個周徹,她必除之而後快!
若任由此人發展,必將成為太子以後登機的最大障礙。
若不是現在時機不對,她還不能與之撕破臉,她必定要殺殺他的囂張氣焰。
周徹知道自己的奏折一遞上去,便等於和黃皇後撕破臉了。
可他不怕啊,現在他可是為了大景朝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國郡王,誰敢碰他?
黃皇後不怕死就來,他倒真希望她有這個膽子。
一個皇後,敢對剛立下大功的宗親下手,別說所有宗室反對了,就是朝臣都不能同意。
畢竟,這天下可是姓周的。
黃皇後如此不容人是什麽意思?真想謀朝篡位改朝換代?
就憑這一點,周徹便能有恃無恐的囂張。
經過這麽多年的努力,他若還像在密水那般窩囊不能自保,那還折騰個什麽勁。
雖然他來西北才短短幾年的時間,但他已然將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
沒錯,現在的西北,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是他周徹的了。
還要感謝黃皇後,將慶州也一並給了他,讓他可以名正言順正大光明的統轄慶州了。
帶著公主迴到西北後不久,周徹又迎娶了英國公家的庶女。至此,周徹已經有了一妻四妾二兒一女,人生甚是圓滿。
趙小山甚是羨慕。
京城的政治風雲和他沒多大關係,畢竟不是局中人,當個看客聽個熱鬧混個開心就算完了。
但李伯玉和周徹的高升確實讓他的日子又好了。
何言昌和李伯玉已經聯手,決定利用胡人不善經營這一點,迅速將兩個中立城的商業版圖拿下,這直接關係到他的作坊生產。
他希望能盡快恢複生產,奈何現在是春天,正是家家戶戶青黃不接的時候,新的冬糧還沒下來,去年的秋糧又快吃沒了。
不說白米這些精米,就算最下等的雜糧價格也很昂貴。
現在他隻能眼巴巴看著北地的市場,卻實在無法生產供應,隻能等到六七月份。
糧食如此緊缺,讓他又萌生了去海外尋求高產作物的想法。
玉米他已經淘到了,就差番薯了,這玩意兒若能傳過來,大景必將迎來一個番薯盛世。
奈何他的消息已經放出去很久了,還是沒什麽收獲。
為此,他特意致信京城的小叔公,將此事全權托付給他,希望他能上上心。
畢竟爭權奪利是很重要,但老百姓的安穩更重要。
誰都不希望周徹費了老大的勁好不容易登上九五之尊的座位,接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吧。
小叔公的迴信很快,他表示會對出海的遠洋船再次發出懸賞,將這件事作為重中之重的大事來辦。
同來的還有一封是西北的信,受他所托,孫英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精挑細選,終於選到了一個符合他要求的對象。
此女名喚何婉瑩,是禦夷城何將軍家的堂侄女,當然了,是遠房的堂侄女,今年二十二歲了,長得膚白貌美大長腿,外表看上去很哇塞,絕對符合趙小山的擇偶要求。
孫英兒的信裏對此女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說明:何婉瑩條件這麽好,之所以拖到現在還未嫁,主要是她背上了一個克夫的名聲。
何婉瑩的父親本是何將軍手下一個千戶,自小也是金尊玉貴長大的,她爹從小便給她定了一門親,是他同僚家的長子,也在軍中曆練,隻待兩人成年便成親的。
奈何那小子沒有豔福,在一次和大夏的衝突中死了。人一死,這親自然就結不成了。
好在當時何婉瑩年齡還小,還未成年,影響不大,何父何母待風聲一過又馬上給她找了下一家,這家是個讀書人,不從軍,生活平穩,沒有性命之憂。
誰知道,這讀書人的運道也不太好,前幾年去京城趕考途中竟被劫匪給殺了,也死了。
這事當初還很轟動,死的畢竟是個年輕舉人,可見那裏的劫匪有多囂張,老百姓的怒聲直達天聽。那時還是慶元帝在位,他直接下令驃騎大將軍前往事發地,剿滅當地所有劫匪,以平息民怨。
舉人老爺死了,何婉瑩又沒嫁成。連死了兩個未婚夫,她的名聲便開始糟糕了,很多人私底下說她克夫,這兩人都是被她給克死的。
隻不過他爹畢竟是個千戶,堂叔父還是禦夷城的大將軍,怎麽也算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太高的找不到,往下兼容還是可以的。
於是,何父何母在她十六歲時又連忙給她定了第三門親,這次是個商戶人家,門第很低,但這人是家中獨子,家資富裕,嫁過去以後沒有妯娌之煩,還能生活的挺滋潤。
不出意外的,這小子也不小心沒了。
聽說這商戶子本就不是啥好人,仗著家裏有幾個錢又是獨子,平日裏過的很瀟灑,放蕩不羈愛自由,睡女人玩相公可花了,隻不過一直瞞的好,何家著急定親,也沒細打聽。
這小子聽說父母給自己定了個專門克夫的大家閨秀,心中十分鬱悶,這女人進門後自己小命在不在是一迴事,自由是絕對沒有了,畢竟人家爹可是官。
於是這小子便想趁著婚前最後瀟灑一把,唿朋喚友的去了妓院,一起叫了好幾個女人,又磕了點五石散,結果散嗑多了玩脫了,馬上風死在了女人肚皮上。
連著死了三個未婚夫,這克夫的名聲算是徹底坐實了。
別說好人家的未婚適齡男兒不敢娶,就算老頭子想要納妾都沒勇氣。
眼看著就要成了老姑娘了,何父何母很是惆悵,本打算以後都養在家裏算了,誰知道何父這時突然得了急病死了。
這可成了克夫克父了。
這姑娘現在依附著兄長過活,因著之前與何將軍的女兒何側妃關係要好,現在何側妃嫁給了周徹,何婉瑩有時便會來梁州郡公府探望她。
孫英兒信中說,她仔細觀察過這姑娘,長得確實十分貌美(入宮為妃都會是寵妃),而且性格溫婉和順,並沒有因為自身的遭遇自怨自艾,為人大方疏朗,她看了都十分喜歡,若不是考慮郡王爺女人後院已滿,她都想將之聘進郡王府了。
若趙小山不介意她的名聲,可堪為良配。
當然,孫英兒也說了,若不是這三番兩次的變故,若沒有這克父克夫的名聲,這樣的好女人怎麽也輪不到你趙小山。
趙小山急急看完了信,心中大為驚喜,什麽克夫克父的,他不介意啊。
大兩歲,又十分貌美,還是大家閨秀,性格好,他喜歡。
當即,趙小山不再猶豫,立即迴信西北,表示願意相看。
他們在京城耽誤了近一個月,估計周徹那邊已經娶完公主迴西北了。
誰知,還沒等他們二人動身,宮中又下了一道旨意:護國郡王周徹,通達醒悟,善於經營專研,北地戰事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功離不開他進獻的火炮,如此大威力的武器,當為國之重器。若有此物,南方叛軍可剿,北方胡人可防,當立刻進獻朝中,廣發各軍中以守衛大景國土。
聽到這樣的旨意,小叔公看向上首珠簾的眼光陰鷙深沉。
而遠在西北剛洞房完的周徹則淡定多了,他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奏折,將信交給負責傳送的郵驛的士兵後,便帶著新晉為側妃的柔福公主迴了西北。
等京城的黃皇後接到奏折時,氣的一個倒仰,胳膊一揮將一旁的水杯全都掃了下去。
“火藥乃臣弟自研自發,為保證技術不外露,臣弟從不敢假借他人之手,現有火炮全由臣弟一手製作完成。
臣弟以為,火藥這般能毀天滅地的利器當掌握在周姓之人手中,萬不可假於他人之手,哪怕此人是當朝忠臣身邊心腹,均不可。
若這些人掌握了火藥製作,誰人能保證他們不被胡人收買,誰能保證此技術不會外流?若一旦外流,周姓王朝覆滅在即,誰之過誰之錯誰之責?誰敢承擔?
若陛下執意要臣弟獻技也可,臣弟便能稱心如意矣。西北之地苦寒幹燥,妻妾都不堪忍受,臣弟正好舍了這梁州,趁機迴京,陪伴在陛下身側,專職製作火器。
隻是此火器的製作需一樣重要原料:白銀,為此次抗擊外辱,臣弟已掏空家底將所有的白銀用完,若陛下現在還要,還望陛下能予以支持原料的供應。
一個火炮需要一百兩白銀,陛下需要多少便撥多少白銀予以臣弟即可,臣弟定不負使命,將製作完成的火炮悉數奉上。”
一百兩一個火器,他怎麽敢,他怎麽敢的!
黃皇後捏緊了椅背,氣的渾身哆嗦。
這個周徹,她必除之而後快!
若任由此人發展,必將成為太子以後登機的最大障礙。
若不是現在時機不對,她還不能與之撕破臉,她必定要殺殺他的囂張氣焰。
周徹知道自己的奏折一遞上去,便等於和黃皇後撕破臉了。
可他不怕啊,現在他可是為了大景朝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國郡王,誰敢碰他?
黃皇後不怕死就來,他倒真希望她有這個膽子。
一個皇後,敢對剛立下大功的宗親下手,別說所有宗室反對了,就是朝臣都不能同意。
畢竟,這天下可是姓周的。
黃皇後如此不容人是什麽意思?真想謀朝篡位改朝換代?
就憑這一點,周徹便能有恃無恐的囂張。
經過這麽多年的努力,他若還像在密水那般窩囊不能自保,那還折騰個什麽勁。
雖然他來西北才短短幾年的時間,但他已然將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
沒錯,現在的西北,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是他周徹的了。
還要感謝黃皇後,將慶州也一並給了他,讓他可以名正言順正大光明的統轄慶州了。
帶著公主迴到西北後不久,周徹又迎娶了英國公家的庶女。至此,周徹已經有了一妻四妾二兒一女,人生甚是圓滿。
趙小山甚是羨慕。
京城的政治風雲和他沒多大關係,畢竟不是局中人,當個看客聽個熱鬧混個開心就算完了。
但李伯玉和周徹的高升確實讓他的日子又好了。
何言昌和李伯玉已經聯手,決定利用胡人不善經營這一點,迅速將兩個中立城的商業版圖拿下,這直接關係到他的作坊生產。
他希望能盡快恢複生產,奈何現在是春天,正是家家戶戶青黃不接的時候,新的冬糧還沒下來,去年的秋糧又快吃沒了。
不說白米這些精米,就算最下等的雜糧價格也很昂貴。
現在他隻能眼巴巴看著北地的市場,卻實在無法生產供應,隻能等到六七月份。
糧食如此緊缺,讓他又萌生了去海外尋求高產作物的想法。
玉米他已經淘到了,就差番薯了,這玩意兒若能傳過來,大景必將迎來一個番薯盛世。
奈何他的消息已經放出去很久了,還是沒什麽收獲。
為此,他特意致信京城的小叔公,將此事全權托付給他,希望他能上上心。
畢竟爭權奪利是很重要,但老百姓的安穩更重要。
誰都不希望周徹費了老大的勁好不容易登上九五之尊的座位,接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吧。
小叔公的迴信很快,他表示會對出海的遠洋船再次發出懸賞,將這件事作為重中之重的大事來辦。
同來的還有一封是西北的信,受他所托,孫英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精挑細選,終於選到了一個符合他要求的對象。
此女名喚何婉瑩,是禦夷城何將軍家的堂侄女,當然了,是遠房的堂侄女,今年二十二歲了,長得膚白貌美大長腿,外表看上去很哇塞,絕對符合趙小山的擇偶要求。
孫英兒的信裏對此女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說明:何婉瑩條件這麽好,之所以拖到現在還未嫁,主要是她背上了一個克夫的名聲。
何婉瑩的父親本是何將軍手下一個千戶,自小也是金尊玉貴長大的,她爹從小便給她定了一門親,是他同僚家的長子,也在軍中曆練,隻待兩人成年便成親的。
奈何那小子沒有豔福,在一次和大夏的衝突中死了。人一死,這親自然就結不成了。
好在當時何婉瑩年齡還小,還未成年,影響不大,何父何母待風聲一過又馬上給她找了下一家,這家是個讀書人,不從軍,生活平穩,沒有性命之憂。
誰知道,這讀書人的運道也不太好,前幾年去京城趕考途中竟被劫匪給殺了,也死了。
這事當初還很轟動,死的畢竟是個年輕舉人,可見那裏的劫匪有多囂張,老百姓的怒聲直達天聽。那時還是慶元帝在位,他直接下令驃騎大將軍前往事發地,剿滅當地所有劫匪,以平息民怨。
舉人老爺死了,何婉瑩又沒嫁成。連死了兩個未婚夫,她的名聲便開始糟糕了,很多人私底下說她克夫,這兩人都是被她給克死的。
隻不過他爹畢竟是個千戶,堂叔父還是禦夷城的大將軍,怎麽也算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太高的找不到,往下兼容還是可以的。
於是,何父何母在她十六歲時又連忙給她定了第三門親,這次是個商戶人家,門第很低,但這人是家中獨子,家資富裕,嫁過去以後沒有妯娌之煩,還能生活的挺滋潤。
不出意外的,這小子也不小心沒了。
聽說這商戶子本就不是啥好人,仗著家裏有幾個錢又是獨子,平日裏過的很瀟灑,放蕩不羈愛自由,睡女人玩相公可花了,隻不過一直瞞的好,何家著急定親,也沒細打聽。
這小子聽說父母給自己定了個專門克夫的大家閨秀,心中十分鬱悶,這女人進門後自己小命在不在是一迴事,自由是絕對沒有了,畢竟人家爹可是官。
於是這小子便想趁著婚前最後瀟灑一把,唿朋喚友的去了妓院,一起叫了好幾個女人,又磕了點五石散,結果散嗑多了玩脫了,馬上風死在了女人肚皮上。
連著死了三個未婚夫,這克夫的名聲算是徹底坐實了。
別說好人家的未婚適齡男兒不敢娶,就算老頭子想要納妾都沒勇氣。
眼看著就要成了老姑娘了,何父何母很是惆悵,本打算以後都養在家裏算了,誰知道何父這時突然得了急病死了。
這可成了克夫克父了。
這姑娘現在依附著兄長過活,因著之前與何將軍的女兒何側妃關係要好,現在何側妃嫁給了周徹,何婉瑩有時便會來梁州郡公府探望她。
孫英兒信中說,她仔細觀察過這姑娘,長得確實十分貌美(入宮為妃都會是寵妃),而且性格溫婉和順,並沒有因為自身的遭遇自怨自艾,為人大方疏朗,她看了都十分喜歡,若不是考慮郡王爺女人後院已滿,她都想將之聘進郡王府了。
若趙小山不介意她的名聲,可堪為良配。
當然,孫英兒也說了,若不是這三番兩次的變故,若沒有這克父克夫的名聲,這樣的好女人怎麽也輪不到你趙小山。
趙小山急急看完了信,心中大為驚喜,什麽克夫克父的,他不介意啊。
大兩歲,又十分貌美,還是大家閨秀,性格好,他喜歡。
當即,趙小山不再猶豫,立即迴信西北,表示願意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