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討價還價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風晚宴後,兩國使臣便開始了正式交涉(討價還價)。
大景朝這邊謹遵皇後懿旨,態度需強硬,但不能太過過分,要盡量達成和談。
以往雙方和談,大景總是要憋屈的拿錢拿物,這次大景作為勝利方當然也要以口還口了。
首先,要廢除雙方邦交中不平等的“叔侄”關係,以後國家公文中再不存在“叔侄”等字樣。
起初大梁使臣不同意,認為若不是“叔侄”也可為“兄弟”,英國公直接命人在城外放了十個鐵疙瘩,大梁使臣閉了嘴。
其次,雙方交換戰俘。由於戰爭初期大景戰事失利,好多邊境百姓被俘,其中還有兩個中級將領。
好在最後局勢逆轉,大景朝在最後關頭也抓了不少沒來得及撤退的胡人,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對方手裏都沒啥重量級的人物,也沒啥太過可談判的,一個換一個,意思意思就算完了。
第三項議題:雙方疆界的重新劃定。
並州城一戰,大景不僅大獲全勝,英國公和何正遒兩人配合著還攻下了對方四座小城,將邊境外推了幾百公裏。
但這四座小城緊挨著大梁和大燕的兩座大城,若大梁大燕真要出兵,他們完全有能力將這四個小城奪迴來,大景朝想要守城則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大景朝秉著占有即擁有的原則拒不退出,大梁也寸步不讓,寧可賠錢也要將幾個城池奪迴來。
雙方一頓拉扯據理力爭,最後不歡而散。
雙方都憋著一股火,眼看著這場談判就要持續不下去,第二場戰事一觸即發,這時,第三方勢力介入了。
等何大將軍看到這“第三方勢力”的領頭人時,腦袋“轟”的一聲,差點沒厥過去。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他“消失已久”的小兒子——何言昌。
這小子自稱是奉了蒙族大汗的命令來的,針對雙方正在討論的這四個小城,蒙族大汗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既然雙方爭執不下,何不各退一步,讓這四座小城變成胡人和漢人之間的中立城?
雙方可在這裏設置榷場,允許雙方在此貿易,稅收自主收取,城中治安的維護可以輪流來,這些具體細節都可商榷。
蒙族大汗隻有一個要求:允許他們蒙族人來此進行貿易。若胡人不同意,蒙族人不介意再次發兵大梁,直到大梁同意為止。
大景和大梁三國已無再戰之力這是人盡皆知的事,雙方為了這點土地已經死傷慘重。這四個城池本是漢人的土地,現在又是胡人的土地,已經掰扯不清了,憑什麽蒙族人還要摻和進來。
雙方代表都非常不樂意,英國公甚至想將蒙族人使團一腳踢飛出去,卻被老友何正遒悄悄拉住了衣袖。
英國公雖然不懂老友為何要留住這個自稱是蒙族人使團代表的漢人,出於信任,還是忍住了。
蒙族人代表何言昌道:“雙方使團倒不必如此不忿,蒙族人是帶著誠意來的,我們不是破壞者,我們是建設者,既然雙方爭執不下,何不化幹戈為玉帛呢。
雙方可以考慮一下,蒙族人遠在塞外,那裏常年苦寒,又十分貧瘠,他們需要漢人的糧食茶葉等物,但這些東西他們隻能通過你們大燕大齊大梁的商人從中轉運才能獲得,量少價貴,蒙族人苦不堪言。
我們所求不多,隻需大梁允許我們前來販貨即可。
正所謂兔子急了還咬人,蒙族人活不下去必然要南下爭奪生活空間,敢問大梁使者,你們還可敢與我們再來一戰麽?”
大梁使者被點名提問,氣的差點鼻子都歪了,我們大梁這次元氣大傷確實眾所周知,但也不用這麽直白的說出來吧。
這些個蒙族人簡直可惡,什麽所求不多,隻要他們來這販貨就行。他們蒙族人遠在塞北,要想來這先要跨過大梁和大燕才行。
若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豈不是允許他們在大梁大燕境內橫著走?!
這怎麽可以!
何言昌笑一笑又道:“在下知道如此大事不是立馬就能決定的,我們願意在此等待三日,三日後望雙方再給我們個答複。”
因為蒙族人的突然插入,雙方的和談被迫中斷。
事後,英國公作為東道主,將蒙族人使團安排在了驛站。
到了晚上,何大將軍院裏突然傳來了陣陣哀嚎聲,那聲音嘶啞絕望,令人聞之生寒。
英國公萬萬沒想到今天領著一群彪形蒙族大漢來的這漢人小子竟是何正遒的小兒子,腦門的冒出了三條黑線。
這叫什麽事啊……
“爹啊,你再打你就真看不到你兒子了……”何言昌快哭抽了,老爹真是老當益壯,出手還是這麽狠辣,雄風不減當年,他的屁股真的要開花了。
再打下去,他連床都下不來,三天後還如何維係高深莫測侃侃而談的蒙族大使的形象?
“我真的沒通敵叛國,我真的一心為大景啊……”
然而不論他如何哀求,何大將軍的鞭子還是“啪啪”的抽了過來,打的何言昌皮開肉綻滿地打滾。
“小兔崽子,枉我還擔心你死在了北地,不想你膽子這麽大,竟敢私下聯係蒙族人,你覺得你厲害了?讓蒙族人圍困大梁就算幫助大景了?你這叫與虎謀皮!”
許是打累了,何正遒將鞭子一扔,一屁股坐在後麵的椅子上,累的氣喘籲籲。
“你和蒙族人合作,焉知不是趕走了豺狼又來了虎豹?蒙族人人高馬大戰力一直很強,甚至比胡人還難對付,若不是他們一直內部紛亂不斷,這天下是誰的還未可知。”
胡人當年也很強悍,可這些年的安生日子下來,那骨頭早就軟了。
若蒙族人和胡族人全力一戰,誰勝誰負還真不一定呢。
“爹,我怎麽可能做賣國求榮的事,我是那樣的人麽。”何言昌三十多歲的人了,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好不淒慘。
去年冬天他在北地貿易時便察覺了胡人不尋常的動向,剛要啟程迴大景,卻突然被抓,所有財物還被扣押沒收。
好在他機靈,感覺到不對急忙通知了他的幾個胡人朋友。這幾個胡人朋友也算講義氣,疏通關係花了不少銀錢將他撈了出來。
可那時大梁正在和大景打仗,城內氣氛十分緊張,他頂著一張漢人的臉在大梁十分危險,便在城內貓了一陣,剛出城卻又被抓了。
這次抓他的卻不是大梁的官兵,而是蒙族人。
原來蒙族人正尋機出兵大梁,正派人在大梁境內打探消息,正好遇到了鬼鬼祟祟的漢人,順手就將何言昌給抓了。
何言昌覺得自己流年不利,先是成了大梁的階下囚,現在又成了蒙族人的。
就在他以為自己小命休矣時,蒙族人卻沒殺他,隻是將他關了起來。
剛開始時何言昌還誠惶誠恐的,但他早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被關押的那段時間通過細枝末節和蒙族人的隻言片語便明白了蒙族人的意圖。
他們這是趁著大梁南下作戰,趁機撈一把。
這事他熟悉啊,趁火打劫的事最上頭了。尤其是針對大梁,他就更樂意了。
雖然有投靠外族人的嫌疑,但這不也是曲線救國?
於是他摒棄了民族偏見,自告奮勇毛遂自薦,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以他在北地三國多年經商遊走的經驗,願協助蒙族大汗一臂之力。
在蒙族人將信將疑的目光中,何言昌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迅速取得了前來接應的首領的信任,甚至還見到了蒙族大汗的小兒子烏力吉。
烏力吉本不待見漢人,卻被何言昌一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給打敗了,沒多久便被他忽悠瘸了,對何言昌產生了十分的信任。
若不是蒙族內部不流行太監製度,就憑何言昌當初在烏力吉身邊的地位,高低能混個大總管了。
之後,隨著並州城戰事逆轉,大梁戰敗的消息傳來,何言昌狗腿的勸說:時機已到,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
於是,就在大梁剛要喘口氣時,這邊蒙族人又攻來了。
大景朝這邊謹遵皇後懿旨,態度需強硬,但不能太過過分,要盡量達成和談。
以往雙方和談,大景總是要憋屈的拿錢拿物,這次大景作為勝利方當然也要以口還口了。
首先,要廢除雙方邦交中不平等的“叔侄”關係,以後國家公文中再不存在“叔侄”等字樣。
起初大梁使臣不同意,認為若不是“叔侄”也可為“兄弟”,英國公直接命人在城外放了十個鐵疙瘩,大梁使臣閉了嘴。
其次,雙方交換戰俘。由於戰爭初期大景戰事失利,好多邊境百姓被俘,其中還有兩個中級將領。
好在最後局勢逆轉,大景朝在最後關頭也抓了不少沒來得及撤退的胡人,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對方手裏都沒啥重量級的人物,也沒啥太過可談判的,一個換一個,意思意思就算完了。
第三項議題:雙方疆界的重新劃定。
並州城一戰,大景不僅大獲全勝,英國公和何正遒兩人配合著還攻下了對方四座小城,將邊境外推了幾百公裏。
但這四座小城緊挨著大梁和大燕的兩座大城,若大梁大燕真要出兵,他們完全有能力將這四個小城奪迴來,大景朝想要守城則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大景朝秉著占有即擁有的原則拒不退出,大梁也寸步不讓,寧可賠錢也要將幾個城池奪迴來。
雙方一頓拉扯據理力爭,最後不歡而散。
雙方都憋著一股火,眼看著這場談判就要持續不下去,第二場戰事一觸即發,這時,第三方勢力介入了。
等何大將軍看到這“第三方勢力”的領頭人時,腦袋“轟”的一聲,差點沒厥過去。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他“消失已久”的小兒子——何言昌。
這小子自稱是奉了蒙族大汗的命令來的,針對雙方正在討論的這四個小城,蒙族大汗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既然雙方爭執不下,何不各退一步,讓這四座小城變成胡人和漢人之間的中立城?
雙方可在這裏設置榷場,允許雙方在此貿易,稅收自主收取,城中治安的維護可以輪流來,這些具體細節都可商榷。
蒙族大汗隻有一個要求:允許他們蒙族人來此進行貿易。若胡人不同意,蒙族人不介意再次發兵大梁,直到大梁同意為止。
大景和大梁三國已無再戰之力這是人盡皆知的事,雙方為了這點土地已經死傷慘重。這四個城池本是漢人的土地,現在又是胡人的土地,已經掰扯不清了,憑什麽蒙族人還要摻和進來。
雙方代表都非常不樂意,英國公甚至想將蒙族人使團一腳踢飛出去,卻被老友何正遒悄悄拉住了衣袖。
英國公雖然不懂老友為何要留住這個自稱是蒙族人使團代表的漢人,出於信任,還是忍住了。
蒙族人代表何言昌道:“雙方使團倒不必如此不忿,蒙族人是帶著誠意來的,我們不是破壞者,我們是建設者,既然雙方爭執不下,何不化幹戈為玉帛呢。
雙方可以考慮一下,蒙族人遠在塞外,那裏常年苦寒,又十分貧瘠,他們需要漢人的糧食茶葉等物,但這些東西他們隻能通過你們大燕大齊大梁的商人從中轉運才能獲得,量少價貴,蒙族人苦不堪言。
我們所求不多,隻需大梁允許我們前來販貨即可。
正所謂兔子急了還咬人,蒙族人活不下去必然要南下爭奪生活空間,敢問大梁使者,你們還可敢與我們再來一戰麽?”
大梁使者被點名提問,氣的差點鼻子都歪了,我們大梁這次元氣大傷確實眾所周知,但也不用這麽直白的說出來吧。
這些個蒙族人簡直可惡,什麽所求不多,隻要他們來這販貨就行。他們蒙族人遠在塞北,要想來這先要跨過大梁和大燕才行。
若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豈不是允許他們在大梁大燕境內橫著走?!
這怎麽可以!
何言昌笑一笑又道:“在下知道如此大事不是立馬就能決定的,我們願意在此等待三日,三日後望雙方再給我們個答複。”
因為蒙族人的突然插入,雙方的和談被迫中斷。
事後,英國公作為東道主,將蒙族人使團安排在了驛站。
到了晚上,何大將軍院裏突然傳來了陣陣哀嚎聲,那聲音嘶啞絕望,令人聞之生寒。
英國公萬萬沒想到今天領著一群彪形蒙族大漢來的這漢人小子竟是何正遒的小兒子,腦門的冒出了三條黑線。
這叫什麽事啊……
“爹啊,你再打你就真看不到你兒子了……”何言昌快哭抽了,老爹真是老當益壯,出手還是這麽狠辣,雄風不減當年,他的屁股真的要開花了。
再打下去,他連床都下不來,三天後還如何維係高深莫測侃侃而談的蒙族大使的形象?
“我真的沒通敵叛國,我真的一心為大景啊……”
然而不論他如何哀求,何大將軍的鞭子還是“啪啪”的抽了過來,打的何言昌皮開肉綻滿地打滾。
“小兔崽子,枉我還擔心你死在了北地,不想你膽子這麽大,竟敢私下聯係蒙族人,你覺得你厲害了?讓蒙族人圍困大梁就算幫助大景了?你這叫與虎謀皮!”
許是打累了,何正遒將鞭子一扔,一屁股坐在後麵的椅子上,累的氣喘籲籲。
“你和蒙族人合作,焉知不是趕走了豺狼又來了虎豹?蒙族人人高馬大戰力一直很強,甚至比胡人還難對付,若不是他們一直內部紛亂不斷,這天下是誰的還未可知。”
胡人當年也很強悍,可這些年的安生日子下來,那骨頭早就軟了。
若蒙族人和胡族人全力一戰,誰勝誰負還真不一定呢。
“爹,我怎麽可能做賣國求榮的事,我是那樣的人麽。”何言昌三十多歲的人了,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好不淒慘。
去年冬天他在北地貿易時便察覺了胡人不尋常的動向,剛要啟程迴大景,卻突然被抓,所有財物還被扣押沒收。
好在他機靈,感覺到不對急忙通知了他的幾個胡人朋友。這幾個胡人朋友也算講義氣,疏通關係花了不少銀錢將他撈了出來。
可那時大梁正在和大景打仗,城內氣氛十分緊張,他頂著一張漢人的臉在大梁十分危險,便在城內貓了一陣,剛出城卻又被抓了。
這次抓他的卻不是大梁的官兵,而是蒙族人。
原來蒙族人正尋機出兵大梁,正派人在大梁境內打探消息,正好遇到了鬼鬼祟祟的漢人,順手就將何言昌給抓了。
何言昌覺得自己流年不利,先是成了大梁的階下囚,現在又成了蒙族人的。
就在他以為自己小命休矣時,蒙族人卻沒殺他,隻是將他關了起來。
剛開始時何言昌還誠惶誠恐的,但他早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被關押的那段時間通過細枝末節和蒙族人的隻言片語便明白了蒙族人的意圖。
他們這是趁著大梁南下作戰,趁機撈一把。
這事他熟悉啊,趁火打劫的事最上頭了。尤其是針對大梁,他就更樂意了。
雖然有投靠外族人的嫌疑,但這不也是曲線救國?
於是他摒棄了民族偏見,自告奮勇毛遂自薦,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以他在北地三國多年經商遊走的經驗,願協助蒙族大汗一臂之力。
在蒙族人將信將疑的目光中,何言昌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迅速取得了前來接應的首領的信任,甚至還見到了蒙族大汗的小兒子烏力吉。
烏力吉本不待見漢人,卻被何言昌一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給打敗了,沒多久便被他忽悠瘸了,對何言昌產生了十分的信任。
若不是蒙族內部不流行太監製度,就憑何言昌當初在烏力吉身邊的地位,高低能混個大總管了。
之後,隨著並州城戰事逆轉,大梁戰敗的消息傳來,何言昌狗腿的勸說:時機已到,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
於是,就在大梁剛要喘口氣時,這邊蒙族人又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