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玉的意外飛升,讓周徹很是驚喜。


    通過李伯玉這條線,周徹竟意外的攀上了英國公這條腿。


    英國公祖上是靠軍功起家的,當初北朝南遷時,是老英國公一力護送著仁宗皇帝南渡,又幫著鎮服了當時南方本地的大小世家和那些叛亂的宗室,助其在南方站穩了腳跟。


    當初老英國公的小兒子負責斷後,還死在了北地,連屍骨都沒找迴來。


    仁宗皇帝感念英國公一家的忠勇,直接封了他們一品公爵,世襲罔替。


    這麽多年下來,英國公一家在朝堂上始終屹立不倒,一方麵是皇室的優待(總有馬家女進宮為後為妃),另一方麵也是馬家的子弟代代都去前線駐守廝殺,牢牢把持著北部的軍事指揮權。


    若說大景滿朝誰能在北邊和英國公一家叫板,那便是何言昌的父親何大將軍家了。


    但何大將軍和英國公家可不一樣,英國公一家都是天子近臣,他們從不參與奪嫡,誰是皇帝他們家便效忠誰,因此是皇家最依仗也最信賴的武將。


    何大將軍則是從底層小兵幹起的,說白了,沒啥底蘊,全靠軍功。


    這也是朝廷對待二人態度有異的原因,同樣駐守北部邊塞,一個是南大營一個是北大營,英國公家要錢有錢要糧有糧,何大將軍的待遇便差多了。


    何家軍有時候連軍餉發不下去,還要靠何將軍自己墊付,這也是為啥他將自家小兒子派去從商的原因。


    小叔公之前在北方管理榷場時就試圖接近英國公家,奈何馬家隻忠於皇帝,尤其看不上他們這些宗室,總覺得宗室就沒幾個真正老實的,從來沒給過他好臉色。


    小叔公嚐試了幾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隻能敗退。


    這次李伯玉踩了狗屎運意外攀上了英國公馬家,小叔公覺得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小叔公周琛苦謀多年,終於等到了這個時機,豈能輕易放過,在京城馬上鑽營起來,攜著厚禮去了京城的英國公府,以感謝馬景鬆對李伯玉的提攜為由,拜見了現英國公他老人家的母親馬老夫人。


    這厚禮不是別個,是京城最近十分火爆的大塊琉璃,以及小叔公自家琉璃大棚裏種出來的各種小菜。


    外麵這麽冷的天,突然看到這水靈靈的小菜,馬老夫人十分驚喜,當即便讓下人洗了幾根黃瓜拿著啃了起來。


    馬老夫人在京城的地位頗高,做事任性的很,喜歡誰不喜歡誰都是直接表達出來。


    明知道周琛這老小子沒安好心,隻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還是出麵接待了他。


    小叔公周琛深知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這次過來純粹是混個臉熟,不談政治時事,隻嫌聊八卦,妙語連珠之下哄得馬老太太開懷大笑。


    等小叔公走時,馬老夫人不僅讓貼身嬤嬤親自去送,還邀請他有空下次再來玩。


    小叔公忙不迭的答應過幾天一定過來,嘴角彎起的弧度像是掛在臉上,燦爛又僵硬。


    現在他深悔自己當初沒成親,現在這種討好老太太的活計還得親自上陣,連個幫襯的人都沒有。


    好在周徹還算爭氣,成親不過一年多就兩個兒子了,他們密水縣侯這一支總算有了後,他也更有幹勁了。


    小叔公不愧是經商奇才,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不經商了,在京城當個小官照樣混得風生水起。


    自第一次的良好開端後,小叔公沒事便往馬家跑,有了什麽好吃的好玩的都要送到英國公府與馬老夫人分享,投其所好,惹得老太太對他印象很好,幾次給兒子的信裏都提到了小叔公周琛,說這小子十分識時務,可以適當提攜雲雲。


    英國公年過五旬了還在北邊鎮守,一年中難得迴去幾次,自家老母年事已高,想多多孝順都沒有機會。


    幾個成年的兒子現在都跟隨自己在北方戍守,留在京城的除了兩個管理庶務的庶弟就是幾個年幼的孫子。


    兩個庶弟和母親一直和母親有隔閡,孝順但不貼心,幾個年幼的孩子畢竟懵懂,不像大人那般能和老太太聊到一起去。女眷們又常常因為一些瑣事爭風吃醋。


    老太太看似富貴,實則寂寞的很。


    尤其是最近幾年,之前相熟的幾個老姐妹陸續去世,能說話的就更少了。


    這周琛雖然動機不純善於鑽營,但能博得老太太開心,讓老太太多一絲笑顏,也是下了功夫用了真心的。


    就衝這一點,英國公也願意賣他個人情。


    隻要不涉及到原則問題,給他們點甜頭又如何。


    於是乎,英國公做主,將北邊和胡人貿易的官方榷場的主要負責人換成了周琛的人,算是將南北商路再一次交到了周琛手裏。


    這人就是之前小叔公介紹給趙小山那個副手,現在成了北方榷場的主官,對周徹對趙小山來說都是極大的好事。


    一切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入冬以來,閩南的局勢有所緩和。


    折騰了一年,不論是邢大可還是大景都有些累了,雙方不約而同的暫時熄火,暗中籌備力量,為下一次進攻決戰做準備。


    元康帝經過近一年的無能狂怒後理智似乎終於慢慢迴籠,最近不僅不摔桌子砸杯砍大臣頭了,上朝時神色緩和了些許,有時還會對臣子們表揚幾句。


    所有朝臣見鬼之餘狠狠鬆了一口氣,皇帝不可能自己變好,定是有人勸住了他。


    不知是哪位天使姐姐聽到了他們的祈禱,顯靈了,終於讓皇帝能聽進去人話了。


    要知道,這一年來,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他們這些身居高位的也苦的很啊。


    元康帝性子陰晴不定的,一生氣就喜歡殺人,宮裏的太監宮女死的簡直不要太多,就連朝臣都有好幾個被誅了三族。


    這暴虐程度堪比商紂王。


    朝臣們敢怒不敢言,有些膽子小的寧可降職也要外放,以保住小命。


    甚至有的大臣每天早晨上朝前都要交代一下後事,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嗝屁了,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這種戰戰兢兢的日子他們真是過夠了。


    誰知道入冬以來南邊那邊平穩了,元康帝的情緒也跟著穩定了下來,大臣們不知所以,急忙托人打聽。


    別說,還真讓眾人猜著了,陛下能有此變化還真是身邊“有人”了。


    近來陛下突然寵幸了身邊一個小宮女,甚至為她破了規矩,不僅給了名分,還連升高位,一躍成了三品的婕妤,讓後宮眾女紛紛驚掉了下巴。


    這一年後宮的女人日子也苦,他們和前朝的大臣們不同,每日隻能圈在這四四方方的小地方,有些還沒受過什麽正經教育,對前朝戰事不甚敏感,若伺候的時候不甚說錯一兩句,輕則罰入冷宮,重則直接杖斃。


    元康帝重色,後宮原有佳麗近百人,經過這一年的消減,現在連三十人都不到了。


    就連皇後娘娘都被皇帝在大庭廣眾之下申飭過,別說那些普通宮妃了。


    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小宮女,眾女心中擔憂之餘又隱隱鬆了口氣。


    別管以後受不受寵了,隻要小命還在就行。


    因此,這個突然晉位的寧婕妤在請早安時不僅沒有迎來眾女的排擠嘲諷構陷下毒暗害,包括皇後在內的所有女人都對她拋出了橄欖枝,發出了善意。


    後宮的變化自然逃不過前朝男人們的耳朵,既然此女能安撫住暴躁的皇帝,必有其過人之處,有女兒在宮中為妃的人家紛紛勸說自家女兒,定要交好此女,不要交惡。


    他們則在宮外打聽一下寧婕妤的身份背景,好利用一二。


    結果眾人忙了半天,發現這女人竟沒有親人在世,唯一的弟弟也在去年死了,是個孤女。


    這就不好辦了,這樣的人沒有弱點,看來還是要從她本人下手……


    趙小山翻看著京城那邊傳過來的消息,撇了撇嘴,覺得這些人是真賤。


    原來小命朝不保夕的時候隻希望活著就行,現在危險解除了老毛病又都犯了,不去思考如何讓大景朝躲過危機,淨整那些沒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洪荒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洪荒獸並收藏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