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李伯玉高中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趙小山絞盡腦汁在實驗室使勁折騰之際,京城終於傳來了好消息:李伯玉考上了。
恩科大榜第六十七名,賜進士出身。
這消息一傳迴趙家村,又是一場轟動。
趙家村竟然出了個進士,這以後妥妥是個官老爺。
況且人家還有個宗室媳婦兒,以後必然官途亨通。
李安家的大門又快被踏平了,道賀的恭喜的每日裏絡繹不絕,就連密水縣衙都有小吏前來道賀,更別提鎮裏徐老大那等胥吏了。
李安和趙小山請了個長假,說是準備預備酒席,慶祝兒子考中進士光宗耀祖。
趙小山哪有不允的道理,痛痛快快的給了假。
兒子都快當官了,估摸著李安以後都夠嗆能來上工了。
趙小山琢磨半晌,決定提拔李安的弟弟李全上來,先給個小管事的職位,考察一下他的能力。
李全沒想到這天大的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一時狂喜,當天晚上便拿著兩條魚到了趙家,對趙來福父子好一頓感謝。
說實話,趙小山不是很相中這個李全。
和他大哥李安相對比,李全沒啥領導能力,隻能說比較老實,十分平庸。
他覺得作坊裏不少年輕人都不錯,就連趙家都有幾個很像樣的。
這些人跟著程理讀過書,做事很有法度,還有頭腦,慢慢培養著以後也能獨當一麵。
奈何李家是趙家村的大族,李伯玉又考中了進士,李家未來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盡管自己和李伯玉關係很好,但他考上了進士,以後必然出去做官,可能很久都不會迴趙家村。
而留在趙家村的李家人有官家背景,若不照顧到,誰知道以後會怎樣。
人心易變,他要防患於未然。
這麽做讓趙小山覺得有點憋屈,自己的作坊,自己還不能隨心所欲。
先看看吧,若這個李全做的不好,他便找機會撤了他,再行提拔自己相中的幾個人。
反正機會給過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他自己了。
正在李家還處於祖墳冒青煙的興奮時,鄉君又派了管家前來報信:李伯玉不日將到家,然後很快就要啟程出發,前往並州,任並州府下轄的上穀縣縣令一職。
此話一出,李家大震。
李安驚鄂了半晌才找迴自己的思路,當下便顫音問道:“為啥去那麽遠,就不能在密水縣當縣令麽?”
並州在哪啊?
他們李家人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密水,之前連青州府都沒聽過,現在竟然要去勞什子並州?
都是做官,為啥不迴家做官。
去那麽遠,他們是跟著還是不跟著?
跟著就要在鄉君手底下討生活,李安到底當村長當慣了,如何願意看兒媳婦兒的眼色。
不跟著,他這些年含辛茹苦的供兒子讀書,終於熬出了頭,卻不能享有一點成果,如何甘心?
鄉君派來傳話的管家心下鄙視李安的無知,麵上卻恭敬道:
“老爺,這哪是你想去哪就去哪的,朝廷有規定,官員不能在原籍上任,就怕形成朋黨關係,為禍鄉裏。”
“那,若不能迴密水,那就不能讓鄉君和郡公找找人,問問能不能去相鄰的縣?非得去並州麽?”
官家搖搖頭,“這是朝廷的任命書,豈能是我們鄉君能決定的。鄉君也不願離開密水,但皇命不可違,也隻能跟著一起去。”
聽他如此說,李安知道再問無用,一時間心中不知該悲該喜,怔愣在地。
管家走後,李安把自己關在家裏一天。
第二天一早,他便通知馬恭迴,讓他通知其父母趕緊過來,兩家婚事提前。
他決定好了,兒子都當官了,沒道理他還窩在村裏種地,管他在哪呢,他也要跟著一起去享福,當一把官爺的癮。
但前提是要把小女兒的婚事先辦了。
小翠的親哥哥是進士,有他證婚,哪怕以後他們都不在身邊,但婆家誰敢小瞧了她去。
於是乎,李家的酒席由慶祝李伯玉考中進士到給李小翠成親。
雖然性質變了,但內容不變,反而更忙碌了。
李小翠和馬恭迴的婚事雙方早就商量好了,若不是馬恭迴這次堅持跟李伯玉去京城參加春闈,他們春天就成親了。
馬家本是小富之家,最開始對李小翠並不是很滿意,覺得自家兒子讀書有天賦 ,配一個普通村姑頗有些遺憾。
但兩家婚事敲定不久李伯玉就考中了舉人,馬家就頗為驚喜,當初還拿著禮物親自來了趙家村,拉著李小翠的手好一頓誇,怎麽看怎麽滿意。
後來李伯玉又娶了個宗室女,這門第又高了一層。
馬家那時候生怕李家看不上他們,馬父馬母沒事就拎點東西過來聯絡感情,就想趕緊將婚事敲定。
奈何李安心下大定後竟不似最開始那般著急了,對馬家的提議敷衍一番,硬生生將婚事推到了今年。
沒想到這次更驚喜,李伯玉直接考中了進士。
少年進士,二十不到的年紀,大有可為。
這門親,簡直太讓人驚喜了。
馬家因著沾了這樣的姻親,在村裏都挺直了腰板,像是自家兒子考中一般,到處宣揚。
這次收到李安的通知說要盡早成親,馬父馬母不敢有絲毫懈怠,準備了四樣重禮,第一時間登了李家門。
兩家之前還是平等的,說婚事時還有商有量的,現在天平完全傾斜了,何時成婚,成婚後如何全由李家說的算。
哪怕李家要求小兩口婚後在趙家村生活,馬家也沒敢說個不字。
李小翠再見未來公婆也頗為倨傲,不似先前殷勤小意。
李安說了,李伯玉迴來待幾天就要走馬上任,李小翠的婚事就定在他迴來的那幾天。
親家公發話,馬家哪有不從。
就這樣,李小翠和馬恭迴的婚期定在了七月二十。
作為準新郎的馬恭迴這些時日頗為忙碌,連學堂的課都顧不上了,趙小山不得不讓程理有時間代一下課。
趙家村先是趙來福被皇帝表彰,又緊接著出了一個進士,這雙喜臨門,讓別的村煞是羨慕,很多人都說趙家村不愧是古仙村,真是被神仙眷顧的好地方。
一時間,村裏很多適齡的姑娘都不願嫁出去,好多外村的姑娘倒是願意朝這找對象。
這期間,趙小山的堂兄趙二旺和趙三旺的親事都定下了,就連趙來慶家的堂姐也順利定了人家。
劉氏聽說趙三旺定親了,急的嘴裏起了一層燎泡。
“三旺比山子還小一歲呢,人家都定親了,咱家山子到底要拖到啥時候。”
趙來福也愁的很。
現在的日子真是哪哪都好,唯一的遺憾就是小兒子的婚事始終定不下來。
每次問他,山子都一臉不耐煩,一說就急,說多了就跑。
讓他們有力也使不上。
“山子自己有主意,他若不想成親,你催也沒用,他若想娶誰,你反對也沒用,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就別管了。
眼看著嬌娘肚子越來越大了,你多去盯著點,她上麵也沒個公婆,可別出了什麽岔子。”
劉氏無法,也隻能點頭應是。
日子在熱鬧和喧囂中一晃而過,李伯玉迴來了。
趙小山的琉璃實驗也終於取得了重大進展。
恩科大榜第六十七名,賜進士出身。
這消息一傳迴趙家村,又是一場轟動。
趙家村竟然出了個進士,這以後妥妥是個官老爺。
況且人家還有個宗室媳婦兒,以後必然官途亨通。
李安家的大門又快被踏平了,道賀的恭喜的每日裏絡繹不絕,就連密水縣衙都有小吏前來道賀,更別提鎮裏徐老大那等胥吏了。
李安和趙小山請了個長假,說是準備預備酒席,慶祝兒子考中進士光宗耀祖。
趙小山哪有不允的道理,痛痛快快的給了假。
兒子都快當官了,估摸著李安以後都夠嗆能來上工了。
趙小山琢磨半晌,決定提拔李安的弟弟李全上來,先給個小管事的職位,考察一下他的能力。
李全沒想到這天大的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一時狂喜,當天晚上便拿著兩條魚到了趙家,對趙來福父子好一頓感謝。
說實話,趙小山不是很相中這個李全。
和他大哥李安相對比,李全沒啥領導能力,隻能說比較老實,十分平庸。
他覺得作坊裏不少年輕人都不錯,就連趙家都有幾個很像樣的。
這些人跟著程理讀過書,做事很有法度,還有頭腦,慢慢培養著以後也能獨當一麵。
奈何李家是趙家村的大族,李伯玉又考中了進士,李家未來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盡管自己和李伯玉關係很好,但他考上了進士,以後必然出去做官,可能很久都不會迴趙家村。
而留在趙家村的李家人有官家背景,若不照顧到,誰知道以後會怎樣。
人心易變,他要防患於未然。
這麽做讓趙小山覺得有點憋屈,自己的作坊,自己還不能隨心所欲。
先看看吧,若這個李全做的不好,他便找機會撤了他,再行提拔自己相中的幾個人。
反正機會給過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他自己了。
正在李家還處於祖墳冒青煙的興奮時,鄉君又派了管家前來報信:李伯玉不日將到家,然後很快就要啟程出發,前往並州,任並州府下轄的上穀縣縣令一職。
此話一出,李家大震。
李安驚鄂了半晌才找迴自己的思路,當下便顫音問道:“為啥去那麽遠,就不能在密水縣當縣令麽?”
並州在哪啊?
他們李家人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密水,之前連青州府都沒聽過,現在竟然要去勞什子並州?
都是做官,為啥不迴家做官。
去那麽遠,他們是跟著還是不跟著?
跟著就要在鄉君手底下討生活,李安到底當村長當慣了,如何願意看兒媳婦兒的眼色。
不跟著,他這些年含辛茹苦的供兒子讀書,終於熬出了頭,卻不能享有一點成果,如何甘心?
鄉君派來傳話的管家心下鄙視李安的無知,麵上卻恭敬道:
“老爺,這哪是你想去哪就去哪的,朝廷有規定,官員不能在原籍上任,就怕形成朋黨關係,為禍鄉裏。”
“那,若不能迴密水,那就不能讓鄉君和郡公找找人,問問能不能去相鄰的縣?非得去並州麽?”
官家搖搖頭,“這是朝廷的任命書,豈能是我們鄉君能決定的。鄉君也不願離開密水,但皇命不可違,也隻能跟著一起去。”
聽他如此說,李安知道再問無用,一時間心中不知該悲該喜,怔愣在地。
管家走後,李安把自己關在家裏一天。
第二天一早,他便通知馬恭迴,讓他通知其父母趕緊過來,兩家婚事提前。
他決定好了,兒子都當官了,沒道理他還窩在村裏種地,管他在哪呢,他也要跟著一起去享福,當一把官爺的癮。
但前提是要把小女兒的婚事先辦了。
小翠的親哥哥是進士,有他證婚,哪怕以後他們都不在身邊,但婆家誰敢小瞧了她去。
於是乎,李家的酒席由慶祝李伯玉考中進士到給李小翠成親。
雖然性質變了,但內容不變,反而更忙碌了。
李小翠和馬恭迴的婚事雙方早就商量好了,若不是馬恭迴這次堅持跟李伯玉去京城參加春闈,他們春天就成親了。
馬家本是小富之家,最開始對李小翠並不是很滿意,覺得自家兒子讀書有天賦 ,配一個普通村姑頗有些遺憾。
但兩家婚事敲定不久李伯玉就考中了舉人,馬家就頗為驚喜,當初還拿著禮物親自來了趙家村,拉著李小翠的手好一頓誇,怎麽看怎麽滿意。
後來李伯玉又娶了個宗室女,這門第又高了一層。
馬家那時候生怕李家看不上他們,馬父馬母沒事就拎點東西過來聯絡感情,就想趕緊將婚事敲定。
奈何李安心下大定後竟不似最開始那般著急了,對馬家的提議敷衍一番,硬生生將婚事推到了今年。
沒想到這次更驚喜,李伯玉直接考中了進士。
少年進士,二十不到的年紀,大有可為。
這門親,簡直太讓人驚喜了。
馬家因著沾了這樣的姻親,在村裏都挺直了腰板,像是自家兒子考中一般,到處宣揚。
這次收到李安的通知說要盡早成親,馬父馬母不敢有絲毫懈怠,準備了四樣重禮,第一時間登了李家門。
兩家之前還是平等的,說婚事時還有商有量的,現在天平完全傾斜了,何時成婚,成婚後如何全由李家說的算。
哪怕李家要求小兩口婚後在趙家村生活,馬家也沒敢說個不字。
李小翠再見未來公婆也頗為倨傲,不似先前殷勤小意。
李安說了,李伯玉迴來待幾天就要走馬上任,李小翠的婚事就定在他迴來的那幾天。
親家公發話,馬家哪有不從。
就這樣,李小翠和馬恭迴的婚期定在了七月二十。
作為準新郎的馬恭迴這些時日頗為忙碌,連學堂的課都顧不上了,趙小山不得不讓程理有時間代一下課。
趙家村先是趙來福被皇帝表彰,又緊接著出了一個進士,這雙喜臨門,讓別的村煞是羨慕,很多人都說趙家村不愧是古仙村,真是被神仙眷顧的好地方。
一時間,村裏很多適齡的姑娘都不願嫁出去,好多外村的姑娘倒是願意朝這找對象。
這期間,趙小山的堂兄趙二旺和趙三旺的親事都定下了,就連趙來慶家的堂姐也順利定了人家。
劉氏聽說趙三旺定親了,急的嘴裏起了一層燎泡。
“三旺比山子還小一歲呢,人家都定親了,咱家山子到底要拖到啥時候。”
趙來福也愁的很。
現在的日子真是哪哪都好,唯一的遺憾就是小兒子的婚事始終定不下來。
每次問他,山子都一臉不耐煩,一說就急,說多了就跑。
讓他們有力也使不上。
“山子自己有主意,他若不想成親,你催也沒用,他若想娶誰,你反對也沒用,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就別管了。
眼看著嬌娘肚子越來越大了,你多去盯著點,她上麵也沒個公婆,可別出了什麽岔子。”
劉氏無法,也隻能點頭應是。
日子在熱鬧和喧囂中一晃而過,李伯玉迴來了。
趙小山的琉璃實驗也終於取得了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