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陷入了猶豫,內心裏,他對這個幕府的將軍是極度排斥的,可菊亭晴季的話也不無道理。
略一思量,他還是掙紮著問道:
“為何是足利義輝,而不是其他大名?”
菊亭晴季深刻理解這位既膽小又心有不甘的天皇,他以平和的口吻迴應道:
“臣認為,召見足利義輝的理由有三。
其一,他在劍道比鬥中的失利,意味著顛覆上國神跡的企圖已失敗。作為此事的始作俑者,他必將遭到其他大名的排斥。
其二,不久前,足利義輝曾向上神冕下表達效忠之意,但冕下對此既未應允也未迴絕。
其三,足利義輝尚欠冕下四十萬兩銀子,未償清此債前,下官揣測,冕下不太可能讓他命喪黃泉。”
天皇皺了皺眉,從窗邊來到榻榻米上坐下,疑惑道:
“最後一個理由本皇明白,可前兩個是何意思?”
“意思就是,足利義輝威名掃地需要自保,而自保唯一的辦法就是效忠冕下,可冕下在等他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晴季耐心分析道。
天皇眸光閃爍,不確定地問道:
“你的意思是,若是足利義輝效忠了本皇,那就等於他效忠了冕下?”
晴季嘴角一抽,強壓住吐槽的衝動,搖頭說道:
“冕下看中的並不是足利義輝是否效忠陛下,而是他是否有價值,是否能幫助陛下掃清推行禮法和仁德的障礙。
說得再直白一些,陛下和足利義輝將是協作關係,陛下需要足利義輝的征戰和內政能力,而足利義輝需要陛下討伐的諭旨。”
“可這一切都是你的猜測,如何確定冕下就是這個意思?”
正親町天皇雖然長期被當做花瓶供著,並不擅長謀略,可也不傻。
對他來說,目前什麽都不重要,抱好冕下的大腿才是正經事,能做出業績錦上添花固然最好,可做不出業績,憑借天皇的名頭,跟在後麵混吃等死也沒問題。
“這個簡單,”見天皇語氣鬆動,晴季心裏一喜,笑著說道:
“足利義輝來拜見,平戶城的護衛營將軍謝和是知曉的,他並未阻止。
另外,陛下和足利義輝達成什麽共識後,可以先去找謝和溝通一番,聽聽他的意見。”
“好,那就依你所言,讓足利義輝進來吧。”
足利義輝和天皇商議完成後,又去拜見了宋軍守將謝和,得到的答複是:“平戶城是宋國守護之地,不得妄動刀兵,出了平戶城不加幹預。”
夜幕之中,在宋軍的默許下,足利義輝帶著上千人馬出了城,跟他出城的除了自己帶來的五百多武士,還有龍造寺隆信和毛利元就的人馬。
……
平戶,二道城內的一處商戶宅邸。
十幾個大名圍坐在榻榻米上,討論著未來的何去何從。
“太不可思議了。”圓臉,看上去像是富戶商賈的大友宗麟感歎了一聲,隨即說道:
“這塚原卜傳居然一個迴合都沒有撐住,實在是出人意料。”
島津貴久須發皆張,滿臉怒容:
“那塚原就是個欺世盜名之輩,還有足利義輝更是可惡,要不是他主導要進行劍道大比,我等怎會如此被動?”
年近五十的細川晴元表情凝重,沉吟片刻,還是建議道:
“如今說這些毫無意義,我等還是想想是戰是和。”
“不能戰,”六角義賢連忙擺手,“如今天皇已經奉那宋王為上神,遵宋國為上國,這鬆浦津已成了神道教的聖地,此刻征伐,別說百姓不答應,就算是武士,又有幾個會聽從我等的命令。”
“和就意味著效忠,不好談啊。”大友宗麟臉色有些難看,瞟了眾人一眼,擔憂地說道:
“如今的宋王到底是什麽脾氣,我等還不清楚,如果和上一任王爺一樣,隻重視貿易,那還好說,萬一他要城池,可如何是好?”
三好長慶托著下巴,搖了搖頭:
“不會,若是要城池,憑借宋軍如今的實力,打下整個九州都毫無問題,可卻沒有,就連唾手可得的平戶城也沒有直接劃入版圖,而是讓聯合商會管理。”
眼角刀疤猙獰的鬆久永秀咧嘴一笑:
“諸位放心吧,宋國雖然換了王爺,可本質沒變,要的是貿易而不是疆土。
你們想想,他們封鎖海上航道為了什麽?是為了外來品的售賣壟斷。
隻要不奪取我等的城池和兵馬,要貿易,開放城池給他們就好了。
而且,互相貿易,我等並不吃虧,說不定還能從宋國買到數量不菲的火繩槍。”
聞言,六角義賢看向大友宗麟,戲謔地說道:
“就算宋國想要攻城拔寨,首當其衝的也是龍造寺,你大友宗麟怕什麽。”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起來,特別是肝付、伊東、相良這等沒有發言權的弱藩大名,笑得尤為開心。
這幾家實力弱小,地處九州島的中央,北麵有大友和龍造寺的威脅,南有島津的虎視眈眈,天天過得戰戰兢兢。
他們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均衡強藩之間的實力,誰弱就幫誰,這樣才能保證不被吞並。
可如今有了宋國這個龐然大物,既可以震懾強藩,又不喜歡兼並弱藩,對他們來說,是最喜聞樂見的事情。
正在這時,三好家的武士匆匆而來,麵帶焦慮之色地向室內張望。
眼珠一轉,三好長慶大方地開口:
“有什麽就說,這裏沒有外人。”
“是,”武士應了一聲,單膝跪地說道:
“足利義輝先是拜見了天皇陛下,然後帶著龍造寺和毛利家的護衛連夜出了城。”
島津貴久凝眉發問:“宋國守軍沒有阻止?”
“沒有,小人打聽到,夜間不讓進城,可出城並不限製。”
“要不要帶人追上去,把他們……”六角義賢看向三好長慶,比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不用,”三好長慶笑容溫和,智珠在握地說道:
“隻要天皇陛下還在平戶,我等就無需擔憂。
如今的足利義輝隻不過是散家之犬,趁夜出城,估計是在天皇那碰了釘子,又怕被我等圍剿,所以倉惶而逃。”
“他要是帶人去鬆浦津效忠,那宋王一心軟,讓他把天皇帶迴京都怎麽辦?”大友宗麟眼中憂色不減。
略一思量,他還是掙紮著問道:
“為何是足利義輝,而不是其他大名?”
菊亭晴季深刻理解這位既膽小又心有不甘的天皇,他以平和的口吻迴應道:
“臣認為,召見足利義輝的理由有三。
其一,他在劍道比鬥中的失利,意味著顛覆上國神跡的企圖已失敗。作為此事的始作俑者,他必將遭到其他大名的排斥。
其二,不久前,足利義輝曾向上神冕下表達效忠之意,但冕下對此既未應允也未迴絕。
其三,足利義輝尚欠冕下四十萬兩銀子,未償清此債前,下官揣測,冕下不太可能讓他命喪黃泉。”
天皇皺了皺眉,從窗邊來到榻榻米上坐下,疑惑道:
“最後一個理由本皇明白,可前兩個是何意思?”
“意思就是,足利義輝威名掃地需要自保,而自保唯一的辦法就是效忠冕下,可冕下在等他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晴季耐心分析道。
天皇眸光閃爍,不確定地問道:
“你的意思是,若是足利義輝效忠了本皇,那就等於他效忠了冕下?”
晴季嘴角一抽,強壓住吐槽的衝動,搖頭說道:
“冕下看中的並不是足利義輝是否效忠陛下,而是他是否有價值,是否能幫助陛下掃清推行禮法和仁德的障礙。
說得再直白一些,陛下和足利義輝將是協作關係,陛下需要足利義輝的征戰和內政能力,而足利義輝需要陛下討伐的諭旨。”
“可這一切都是你的猜測,如何確定冕下就是這個意思?”
正親町天皇雖然長期被當做花瓶供著,並不擅長謀略,可也不傻。
對他來說,目前什麽都不重要,抱好冕下的大腿才是正經事,能做出業績錦上添花固然最好,可做不出業績,憑借天皇的名頭,跟在後麵混吃等死也沒問題。
“這個簡單,”見天皇語氣鬆動,晴季心裏一喜,笑著說道:
“足利義輝來拜見,平戶城的護衛營將軍謝和是知曉的,他並未阻止。
另外,陛下和足利義輝達成什麽共識後,可以先去找謝和溝通一番,聽聽他的意見。”
“好,那就依你所言,讓足利義輝進來吧。”
足利義輝和天皇商議完成後,又去拜見了宋軍守將謝和,得到的答複是:“平戶城是宋國守護之地,不得妄動刀兵,出了平戶城不加幹預。”
夜幕之中,在宋軍的默許下,足利義輝帶著上千人馬出了城,跟他出城的除了自己帶來的五百多武士,還有龍造寺隆信和毛利元就的人馬。
……
平戶,二道城內的一處商戶宅邸。
十幾個大名圍坐在榻榻米上,討論著未來的何去何從。
“太不可思議了。”圓臉,看上去像是富戶商賈的大友宗麟感歎了一聲,隨即說道:
“這塚原卜傳居然一個迴合都沒有撐住,實在是出人意料。”
島津貴久須發皆張,滿臉怒容:
“那塚原就是個欺世盜名之輩,還有足利義輝更是可惡,要不是他主導要進行劍道大比,我等怎會如此被動?”
年近五十的細川晴元表情凝重,沉吟片刻,還是建議道:
“如今說這些毫無意義,我等還是想想是戰是和。”
“不能戰,”六角義賢連忙擺手,“如今天皇已經奉那宋王為上神,遵宋國為上國,這鬆浦津已成了神道教的聖地,此刻征伐,別說百姓不答應,就算是武士,又有幾個會聽從我等的命令。”
“和就意味著效忠,不好談啊。”大友宗麟臉色有些難看,瞟了眾人一眼,擔憂地說道:
“如今的宋王到底是什麽脾氣,我等還不清楚,如果和上一任王爺一樣,隻重視貿易,那還好說,萬一他要城池,可如何是好?”
三好長慶托著下巴,搖了搖頭:
“不會,若是要城池,憑借宋軍如今的實力,打下整個九州都毫無問題,可卻沒有,就連唾手可得的平戶城也沒有直接劃入版圖,而是讓聯合商會管理。”
眼角刀疤猙獰的鬆久永秀咧嘴一笑:
“諸位放心吧,宋國雖然換了王爺,可本質沒變,要的是貿易而不是疆土。
你們想想,他們封鎖海上航道為了什麽?是為了外來品的售賣壟斷。
隻要不奪取我等的城池和兵馬,要貿易,開放城池給他們就好了。
而且,互相貿易,我等並不吃虧,說不定還能從宋國買到數量不菲的火繩槍。”
聞言,六角義賢看向大友宗麟,戲謔地說道:
“就算宋國想要攻城拔寨,首當其衝的也是龍造寺,你大友宗麟怕什麽。”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起來,特別是肝付、伊東、相良這等沒有發言權的弱藩大名,笑得尤為開心。
這幾家實力弱小,地處九州島的中央,北麵有大友和龍造寺的威脅,南有島津的虎視眈眈,天天過得戰戰兢兢。
他們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均衡強藩之間的實力,誰弱就幫誰,這樣才能保證不被吞並。
可如今有了宋國這個龐然大物,既可以震懾強藩,又不喜歡兼並弱藩,對他們來說,是最喜聞樂見的事情。
正在這時,三好家的武士匆匆而來,麵帶焦慮之色地向室內張望。
眼珠一轉,三好長慶大方地開口:
“有什麽就說,這裏沒有外人。”
“是,”武士應了一聲,單膝跪地說道:
“足利義輝先是拜見了天皇陛下,然後帶著龍造寺和毛利家的護衛連夜出了城。”
島津貴久凝眉發問:“宋國守軍沒有阻止?”
“沒有,小人打聽到,夜間不讓進城,可出城並不限製。”
“要不要帶人追上去,把他們……”六角義賢看向三好長慶,比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不用,”三好長慶笑容溫和,智珠在握地說道:
“隻要天皇陛下還在平戶,我等就無需擔憂。
如今的足利義輝隻不過是散家之犬,趁夜出城,估計是在天皇那碰了釘子,又怕被我等圍剿,所以倉惶而逃。”
“他要是帶人去鬆浦津效忠,那宋王一心軟,讓他把天皇帶迴京都怎麽辦?”大友宗麟眼中憂色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