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汪修齊也走了過去,盯著《大明疆域圖》看了片刻,臉上的笑容一點點地綻放。


    眾人好奇,也都圍了過去,徐渭一臉茫然,疑惑道:


    “殿下為何發笑,難道徐某所說有何不妥?”


    汪修齊沒有搭話,而是反問道:


    “以大明薊遼現有的兵力,在不缺糧餉的情況下,固守城池,可有問題?”


    徐渭看了戚繼光一眼,見對方肯定的眼神,才點頭說道:


    “那應該可以,但十幾萬將士,這每月軍需耗費至少五六十萬量銀子,以大明的財力,更不無法支撐。”


    “大明拿不出來,可本世子有啊。”


    瀧捷嚇了一跳,趕忙上前勸阻:


    “殿下,可不能糊塗啊,咱大宋雖然收入頗豐,可也不能白白支援大明不是,何況大明還視我等為死敵。”


    氣質儒雅的戚繼光憋了半天,還是沒忍住:


    “智敏先生,千錯萬錯,是明朝廷的錯,是嘉靖帝的錯,百姓是無辜的,那都是漢族子民,我等怎能棄之不顧。


    你可知曉,八年前的庚戌之變,戚某就在京城城牆之上,眼睜睜地看著幾十萬百姓被韃靼像牲口一樣地擄走。


    當時,我就暗暗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要如此屈辱,就算皇帝不戰,朝廷不戰,我戚繼光一人也要衝進敵陣。


    雖然隻是匹夫之勇,可我也要讓這天下知道,漢族兒郎也有血未冷之人。”


    汪修齊眼睛一亮,帶著讚賞的目光盯著戚繼光,認真問道:


    “元敬,若是本世子幫著明廷守護百姓,你是否願意讓戚家軍投入宋國。”


    “自然願意,”戚繼光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隨之又解釋道:


    “抵禦外敵,守護百姓,本就是漢族男兒應做之事,明廷既不願又不能,我又何苦讓自家兄弟在那裏受窩囊氣。


    其實,在殿下封鎖倭國之時,末將已有此等想法,隻是戚某得力下屬有上百人,這一動,影響太大,所以才一直未提。”


    汪修齊含笑點頭,隨之看向瀧捷:


    “瀧叔,以你看來,如果裕王的勢力加上謝遜的人脈,保舉殷正茂成為薊州總兵的可能性有多大?”


    雖然不清楚汪修齊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瀧捷還是肯定地迴道:


    “十拿九穩。


    首先,裕王身為平虜東征大將軍,代表天子抵禦胡虜,其權力之大甚至超過薊遼總督,任命一個薊州總兵易如反掌。


    其次,殷正茂在兵科做給事中已有十年,多次彈劾嚴黨,深受徐玠、高供等人賞識。 再者,他與張居正是同科進士,兩人私交甚篤,且殷正茂精通兵法,對九邊戰備情況了如指掌。


    最後有馮保和謝遜的協助,此次彈劾王忬一旦成功,薊州總兵之職非他莫屬,我等拿到的諜報是一月前的,說不定此時,他以上任總兵之職。”


    此刻,徐渭和戚繼光似乎是明白了什麽,二人相視一眼,臉上都出現驚訝之色,前者率先發問:


    “智敏先生,這殷正茂是宋國的暗子?”


    瀧捷沒有隱瞞,點頭笑道:


    “殷正茂和瀧某同屬南直隸歙縣人,而且還是上裏村的近鄰,打小他就跟著瀧某讀書,從情感上來說,我算是他半個兄長。”


    徐渭嘴角一抽,忍不住開口:


    “他那貪腐的習性究竟從何而來?走到哪兒貪到哪兒,在這方麵,大明能與他相提並論的官員寥寥無幾。”


    “養實(殷正茂)是有這個毛病,這和他幼時家貧有很大關係。


    可如今的大明,不貪腐的將領幾乎無法帶兵打仗這是共識。”瀧捷雖然無奈,但還是替著辯解了一句。


    聞言,戚繼光客觀地評價:


    “明廷克扣軍需糧草過於嚴重,將領若是沒有生財之道,這兵根本帶不下去,隻是這殷正茂貪墨之名,的確有些過於響亮了。”


    汪修齊輕咳兩聲,把話題重新拉了迴來:


    “殷正茂的私事暫且不談,隻要他成了薊州總兵,那麽整盤棋就算是活了。”


    瀧捷心有不甘,想了想,一連問出兩個問題:


    “殿下,之前您不是說,此次奪嫡之爭,宋國不是戰場上的主角兒嗎?


    此刻怎麽又要拿出大量的銀子去幫助明軍守邊了?


    還有,你說這這盤棋,到底是怎麽迴事?”


    “瀧叔,稍安勿躁。”汪修齊按了按手,耐心解釋道:


    “假如裕王抵禦韃靼十個月,那麽就要耗費六百萬左右的銀兩,明廷自然拿不出這麽多銀兩,可拿一半給寶順號,應該還是能湊出來的。


    寶順號以此采購大明商賈的生絲、絲綢等熱賣品,來本世子這裏換價值六百萬兩的糧草和軍需物資。


    而三百萬兩的熱賣品到了我等的手裏,無論是到倭國還是去東南亞轉一圈,三倍的盈利,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徐渭眼睛發亮,可略一思量,還是搖了搖頭:


    “這不可能,如此大批量的貨物就算能出境到朝鮮也運輸不過來,要知道大明的官道可比不上咱的水泥快速路。”


    “說得好,”汪修齊拿起教鞭,指著輿圖上的一個位置問道:


    “如果是運到這裏呢?”


    \"山海關?\"眾人齊齊出聲,黨駿探著腦袋,不解地問道:


    “就算這麽多貨物運到山海關又怎樣呢,一樣運送不出來啊,難道走海運?”


    此話一出,仿佛一道閃電劈在眾人心頭。


    殷正茂、薊州總兵、山海關、海運這幾個詞串到了一起,瀧捷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道:


    “殿下,你是要在山海關重啟海運貿易?”


    “準確來說不是山海關,而是山海衛管轄下的一個叫秦皇島的地方。


    此處位於渤海海岸,北依燕山,東連山海關入海口,港闊水深,風平浪小,是一座天然良港。”汪修齊笑著答道,見眾人表情依然迷茫,他又補充道:


    “之所以選這裏有兩個好處,首先這裏人煙稀少,不容易引起注意,如果畫為軍事禁地,那就更安全了。


    再者,這裏離薊遼防線的咽喉之地薊州鎮隻有三百裏,我等送去的軍需物資,可以通過薊州鎮快速轉運抵達前線。”


    結合兩世資料,汪修齊自然知道秦皇島港的存在,而嘉靖時期的這個港口還未開發。


    徐渭手一抖,不小心扯下幾根胡子,他咧嘴驚歎道:


    “驚天大局,驚天大局啊!如此一來,裕王、大明商賈、寶順號、大宋和交易諸國全部獲益。


    不僅如此,這……這等於是大明完全開放了海禁。”


    在幾人驚愕和興奮的目光中,汪修齊淡淡一笑,又加了把火:


    “如今倭國的貿易潛力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如果方仁來了平戶繼位,而足利義輝又死了,你們覺得,有了這麽多的大明熱賣品,我等又能獲利幾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海盜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七二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七二十並收藏明朝海盜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