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修齊把葉秋扶了起來,語重心長地說道:
“秋啊,如今你位高權重,與本世子又情同手足,可你也要明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道理,你我若是走歪了,後麵的幾十萬人也就走歪了,懂嗎?”
“知道了。”葉秋含淚哽咽。
沉默片刻,汪修齊拍了拍葉秋的手背:
“另外,你的事情我也清楚,我並不反對你與佛郎機女子有魚水之歡,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要知道,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的深層次道理。”
葉秋一愣,張嘴想要問什麽,可迴想起剛才汪修齊那呲牙的表情又慫了,今天出師不利,還是先閃人再說。
“行了,去忙吧。”汪修齊笑容溫和地揮了揮手。
葉秋如蒙大赦,匆匆行了個禮,轉身就要離開,就在此時,身後又響起汪修齊的聲音:
“一月的分紅隻有十幾萬兩,少了些,湊個三十萬給東壁(李時珍)送去,作為攻克‘楊梅瘡’的醫療專項資金吧。”
葉秋一個踉蹌差點摔倒,迴首望來,滿臉的幽怨和肉疼,頓了頓,他收斂了情緒,擠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殿下英明,這……這是應該的。”
黨駿打了個哆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新迴了自己的小書桌,把頭埋得低低的,深怕被看到。
哎,自己這是要成為孤家寡人的節奏啊……汪修齊苦笑著搖了搖頭。
看見葉秋滿臉淚痕的離去,許伯狐疑地走進書房,躬身行禮:
“殿下,王爺遣人催促,您該迴鬆浦津了。”
汪修齊伸了個懶腰,點頭說道:
“好,你去通知隨行官員,我去和青青打個招唿。”
許伯溫和笑道:
“世子妃那邊,老奴已經去說過了,她現在很忙,表示不去鬆浦津了,就留在福江島研究新的紡織器械。
另外,官員和侍衛都通知了,船也已經備好。”
不會吧,自己從一夜七次郎,變成了現在的三天一次郎,現在去鬆浦津又要禁欲半個月……汪修齊心裏悲苦,表情和剛才出門的葉秋是一樣一樣的,半晌,他才強顏歡笑道:
“她開心就好。”
到達鬆浦津,已經是第二日的黃昏。
剛上碼頭,大大小小幾十個官員就滿臉喜色的圍了過來,那表情就像是留守兒童看到了打工歸來的父母。
汪修齊滿臉狐疑,看向徐渭問道:
“文長,為何這麽多官員都跑來這裏,不用當值嗎?”
徐渭一臉苦笑:
“這個,一言難盡,殿下,還是上馬車後,邊走邊談吧。”
汪修齊舉目望去,看見碼頭不遠處停著一排馬車和不少轎子。
而在這些馬車不遠處,還停著一輛兩匹馬拉乘的奇特車子。
說它奇特,是因為這馬車比一般的要長不少,而且還是四個輪子的。
此刻,一個穿著工匠製服的人站在馬車旁,正朝著碼頭這邊忐忑地張望。
汪修齊眼睛一亮,正要出聲詢問,身旁麵如冠玉的清淨子卻是驚叫出聲:
“呀,造出來了。”
說著,他毫無形象地跑了過去,邊跑,邊朝著那工匠揮手。
見到汪修齊的表情,徐渭隨即會意,笑著解釋道:
“那四輪馬車,是一個叫普宜的工匠做的,這些日子,他天天在碼頭等殿下迴來,就是想讓您乘坐一下他新做的馬車。”
汪修齊點了點頭,隨即加快了腳步:“走,去看看。”
清淨子跑到馬車前,二話沒說,就鑽到了車底下。
車夫大驚,剛要阻止,一旁的工匠卻是笑著擺了擺手:
“老張,這是清淨子真人,是天道研究院的仙師,就是在他的指點下,我才做出這馬車的。”
“原來是仙師啊。”車夫這才籲出一口氣,目光中透出崇拜和敬意。
等汪修齊和一幹官員來到馬車麵前,清淨子也灰頭土臉地鑽了出來,對著馬車邊的工匠,興奮地大笑:
“妙哉,妙哉!這齒輪齒條式的轉向機括居然被你弄成了。”
見汪修齊一臉狐疑,清淨子忙是拉著那工匠走了過來,笑著介紹道:
“殿下,這是高級工匠普宜,是他造出了能轉向的四輪馬車。”
在中國的古代,雖然偶爾有人發明四輪馬車,但都泯滅在了曆史的長河裏,並未普及。
原因是中國的達官貴族不愛坐馬車,都喜歡乘坐轎子,一來顯示地位尊貴,二來道路不好,馬車非常顛簸。
而這馬車沒有後世汽車的懸掛減震係統,這一顛簸,自然就不舒服,而轎子是有人肉減震調節的,所以比馬車更受歡迎。
無論是哪個朝代,曆來都是上行下效,達官貴人不愛坐馬車,這馬車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自然就大大地受到了製約。
汪修齊記得,後世有不少國外的史學家認為中國古代科技相當落後,例子就是做不出四輪馬車。
對此,汪修齊不屑一顧,要知道秦始皇兵馬俑裏麵就有四輪馬車,《清明上河圖》上也有,中國人對奢華的追求,豈是那些體毛都沒有進化幹淨的蠻子可比的。
不過話說迴來,現在有了水泥路和橡膠輪胎,這四輪馬車還真能派上大用場。
汪修齊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小麥色皮膚,表情局促的中年漢子,露出和煦的笑容,目光中帶著讚賞。
見到汪修齊看來,工匠激動地渾身顫抖,他連忙跪地,磕頭行禮道:
“晚輩普宜,拜見大宗師。”
“不必多禮,”扶起普宜,汪修齊指了指那馬車,溫和笑道:
“這馬車是你造的?”
普宜臉一紅,憨厚地點了點頭,突然想起了什麽,又搖了搖頭:
“車是小人做的,可要沒有清淨子真人的指點,晚輩是決然做不出來的,還有……”
經過解釋,汪修齊才搞明白,普宜祖上幾代都是大明製造局的工匠,專門負責馬車的製造,來到鬆浦津後,他重操舊業,開了個馬車製造工坊。
由於鬆浦津的貨運非常繁忙,因此普宜的生意很好,為此也攢了不少銀子。
可普宜沒去擴大生產,卻是把銀子都花在了造四輪馬車上,但耗盡家財,卻依舊沒能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
後來他去五島參加工匠的資格考試,發現那裏馬車輪胎的優益之處,就去拜訪發明人無為子,正好也就認識了清淨子。
經過一番討教,清淨子告訴他,這風車之所以可以旋轉,就是因為有定子和轉子,而定子和轉子之間通過中軸連接,依靠軸承旋轉。
既然這風車能轉,為何這四輪馬車就不能轉?
“秋啊,如今你位高權重,與本世子又情同手足,可你也要明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道理,你我若是走歪了,後麵的幾十萬人也就走歪了,懂嗎?”
“知道了。”葉秋含淚哽咽。
沉默片刻,汪修齊拍了拍葉秋的手背:
“另外,你的事情我也清楚,我並不反對你與佛郎機女子有魚水之歡,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要知道,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的深層次道理。”
葉秋一愣,張嘴想要問什麽,可迴想起剛才汪修齊那呲牙的表情又慫了,今天出師不利,還是先閃人再說。
“行了,去忙吧。”汪修齊笑容溫和地揮了揮手。
葉秋如蒙大赦,匆匆行了個禮,轉身就要離開,就在此時,身後又響起汪修齊的聲音:
“一月的分紅隻有十幾萬兩,少了些,湊個三十萬給東壁(李時珍)送去,作為攻克‘楊梅瘡’的醫療專項資金吧。”
葉秋一個踉蹌差點摔倒,迴首望來,滿臉的幽怨和肉疼,頓了頓,他收斂了情緒,擠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殿下英明,這……這是應該的。”
黨駿打了個哆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新迴了自己的小書桌,把頭埋得低低的,深怕被看到。
哎,自己這是要成為孤家寡人的節奏啊……汪修齊苦笑著搖了搖頭。
看見葉秋滿臉淚痕的離去,許伯狐疑地走進書房,躬身行禮:
“殿下,王爺遣人催促,您該迴鬆浦津了。”
汪修齊伸了個懶腰,點頭說道:
“好,你去通知隨行官員,我去和青青打個招唿。”
許伯溫和笑道:
“世子妃那邊,老奴已經去說過了,她現在很忙,表示不去鬆浦津了,就留在福江島研究新的紡織器械。
另外,官員和侍衛都通知了,船也已經備好。”
不會吧,自己從一夜七次郎,變成了現在的三天一次郎,現在去鬆浦津又要禁欲半個月……汪修齊心裏悲苦,表情和剛才出門的葉秋是一樣一樣的,半晌,他才強顏歡笑道:
“她開心就好。”
到達鬆浦津,已經是第二日的黃昏。
剛上碼頭,大大小小幾十個官員就滿臉喜色的圍了過來,那表情就像是留守兒童看到了打工歸來的父母。
汪修齊滿臉狐疑,看向徐渭問道:
“文長,為何這麽多官員都跑來這裏,不用當值嗎?”
徐渭一臉苦笑:
“這個,一言難盡,殿下,還是上馬車後,邊走邊談吧。”
汪修齊舉目望去,看見碼頭不遠處停著一排馬車和不少轎子。
而在這些馬車不遠處,還停著一輛兩匹馬拉乘的奇特車子。
說它奇特,是因為這馬車比一般的要長不少,而且還是四個輪子的。
此刻,一個穿著工匠製服的人站在馬車旁,正朝著碼頭這邊忐忑地張望。
汪修齊眼睛一亮,正要出聲詢問,身旁麵如冠玉的清淨子卻是驚叫出聲:
“呀,造出來了。”
說著,他毫無形象地跑了過去,邊跑,邊朝著那工匠揮手。
見到汪修齊的表情,徐渭隨即會意,笑著解釋道:
“那四輪馬車,是一個叫普宜的工匠做的,這些日子,他天天在碼頭等殿下迴來,就是想讓您乘坐一下他新做的馬車。”
汪修齊點了點頭,隨即加快了腳步:“走,去看看。”
清淨子跑到馬車前,二話沒說,就鑽到了車底下。
車夫大驚,剛要阻止,一旁的工匠卻是笑著擺了擺手:
“老張,這是清淨子真人,是天道研究院的仙師,就是在他的指點下,我才做出這馬車的。”
“原來是仙師啊。”車夫這才籲出一口氣,目光中透出崇拜和敬意。
等汪修齊和一幹官員來到馬車麵前,清淨子也灰頭土臉地鑽了出來,對著馬車邊的工匠,興奮地大笑:
“妙哉,妙哉!這齒輪齒條式的轉向機括居然被你弄成了。”
見汪修齊一臉狐疑,清淨子忙是拉著那工匠走了過來,笑著介紹道:
“殿下,這是高級工匠普宜,是他造出了能轉向的四輪馬車。”
在中國的古代,雖然偶爾有人發明四輪馬車,但都泯滅在了曆史的長河裏,並未普及。
原因是中國的達官貴族不愛坐馬車,都喜歡乘坐轎子,一來顯示地位尊貴,二來道路不好,馬車非常顛簸。
而這馬車沒有後世汽車的懸掛減震係統,這一顛簸,自然就不舒服,而轎子是有人肉減震調節的,所以比馬車更受歡迎。
無論是哪個朝代,曆來都是上行下效,達官貴人不愛坐馬車,這馬車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自然就大大地受到了製約。
汪修齊記得,後世有不少國外的史學家認為中國古代科技相當落後,例子就是做不出四輪馬車。
對此,汪修齊不屑一顧,要知道秦始皇兵馬俑裏麵就有四輪馬車,《清明上河圖》上也有,中國人對奢華的追求,豈是那些體毛都沒有進化幹淨的蠻子可比的。
不過話說迴來,現在有了水泥路和橡膠輪胎,這四輪馬車還真能派上大用場。
汪修齊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小麥色皮膚,表情局促的中年漢子,露出和煦的笑容,目光中帶著讚賞。
見到汪修齊看來,工匠激動地渾身顫抖,他連忙跪地,磕頭行禮道:
“晚輩普宜,拜見大宗師。”
“不必多禮,”扶起普宜,汪修齊指了指那馬車,溫和笑道:
“這馬車是你造的?”
普宜臉一紅,憨厚地點了點頭,突然想起了什麽,又搖了搖頭:
“車是小人做的,可要沒有清淨子真人的指點,晚輩是決然做不出來的,還有……”
經過解釋,汪修齊才搞明白,普宜祖上幾代都是大明製造局的工匠,專門負責馬車的製造,來到鬆浦津後,他重操舊業,開了個馬車製造工坊。
由於鬆浦津的貨運非常繁忙,因此普宜的生意很好,為此也攢了不少銀子。
可普宜沒去擴大生產,卻是把銀子都花在了造四輪馬車上,但耗盡家財,卻依舊沒能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
後來他去五島參加工匠的資格考試,發現那裏馬車輪胎的優益之處,就去拜訪發明人無為子,正好也就認識了清淨子。
經過一番討教,清淨子告訴他,這風車之所以可以旋轉,就是因為有定子和轉子,而定子和轉子之間通過中軸連接,依靠軸承旋轉。
既然這風車能轉,為何這四輪馬車就不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