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修齊擺了擺手:“這倒沒有,我們的海產捕撈量太大,夏日裏,要讓所有的海產都保持新鮮,這個還有難度。
不過對於石斑魚、鰻魚、鮑魚、皮皮蝦、麵包蟹等易活之物,還是能做到保鮮保活的。”
滿殿官員目瞪口呆,如果說淡水魚撈出後置於水中,還可能存活,但這海魚,怎麽可能?
葉宗滿對汪修齊的話卻是堅信不疑,他滄桑的眼中閃現光芒:
“部分就足矣,隻要保證倭國王公貴族的新鮮魚食,那宋國海產的影響力就不會減弱。
至於普通百姓,先賣他們罐頭和魚幹好了,壓抑一下訴求,並無壞處。”
厲害啊,連饑餓營銷都知道,不愧是宋國的大掌櫃……汪修齊心裏讚歎,嘴裏卻是說道:
“火鍋店開遍倭國還早,暫且隻在宋國試點,具體緣由,以後你們就知道了。”
俞大猷挺了挺腰杆,微微頷首,一副劍神在世的模樣。
沉吟片刻,汪修齊換了話題,看向毛海峰說道:
“敖烈將軍,明日你帶水師去和戚將軍換防,來鬆浦津之前,本世子讓他封鎖航道,檢查所有前往大明的船隻,怕的是父王被擄去大明邀功。
如今父王已經找到,除佛郎機國之外的船隻就無需檢查了,隻要他們把貨物運來鬆浦津,由宋國商會代為銷售即可。”
毛海峰舔了舔嘴唇,興奮道:
“好嘞。如果反抗能殺不?”
定海一戰後,毛海峰就恨透了南蠻子,當時若不是汪直阻止,他早就和汪修齊一起殺到濠鏡去了。
“不抵抗就扣下,反抗就格殺,抓捕的佛郎機人,全部投入大牢。”汪修齊擲地有聲地說道,想了想,又補充道:
“這倭國的市場,以後就是宋國的自留地,所有貿易必須經過宋國商會。”
禦史台中丞王青溪皺了皺眉,猶豫良久,還是起身諫言:
“殿下,這南蠻子和我等向來敵對,這戰也就戰了。
其他小國商隊和一些私商隊伍與倭國的交易,以前也是經過我等,加上殿下減免三成的商稅,他們肯定不會有意見。
可倭國本身也有不少商隊前往南洋諸島貿易,雖然規模不大,但數量卻不少,如果全部封鎖,會不會引起諸國不滿,共同敵對我大宋?”
汪修齊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本世子這麽做有幾個理由。
其一,不包括五島,我宋國水師有二十個營,兵馬過萬,戰船三百,武裝商船七百艘,就算刨除去南洋的六個營,還有十四個營,此為戰力。
其二,倭國六十藩國中,去南洋貿易的商隊,多出自九州的薩摩、肥前、豐後幾國,而他們的大名本就對宋國虎視眈眈,父王被刺,我懷疑就是他們所為。
其三,隻要對京畿、關東、中部幾個地區的港口城市給與足夠的貨物輸入,再給些優惠政策,問題就不大。”
禦史劉洪眼睛一亮,似乎發現了漏洞,他起身行禮:
“殿下之言,有兩處不妥。”
王青溪看向這個二貨下屬,心裏七上八下的。劉洪卻是給老上級投以寬慰的眼神,繼續說道:
“我宋國水師強大自不必說,可陸上實力並非無敵,若九州諸國聯合從陸路進攻,如何抵擋?
再者,宋國商貨品類較為單一,雖說大明商道打通,可誰也沒有見著,萬一棉布、絲綢、瓷器等熱賣品因封鎖而短缺,九州之外的藩國恐怕也會加入敵對陣營。”
此話一出,不少大臣紛紛點頭,就連王青溪也覺得說得有道理,他緊繃的身子鬆弛了一些。
瀧捷起身,搖頭說道:
“劉大人所說的第一個問題並不存在,若陸路大兵來犯,就能攻下宋國,恐怕宋國早就不存在了。
要知道我宋船炮火之強,能摧毀沿海任何一座城池,這讓諸國不得不心有忌憚。
就算要對我宋國不利,也不會派兵前來,最多隻會如本次一般,派忍者或者野武士進行偷襲。”
“即使如此,也承受不起。先前損失了三艘捕撈船,本次王爺差點遇險,要是再來幾次,宋國豈不是要大亂?”劉洪與情報頭子對視,絲毫不懼。
“對啊,上次捕撈船被襲,情況還未查明。”
“劉大人有理,雖然世子英明,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此次王爺脫險,下次就未必了啊。”
“不錯,單是界市、清州、小田原三港對生絲的需求,我等就滿足不了啊!”
“……”
一時間,殿內議論紛紛,讚成的,反對的各執一詞,猶如鬧市一般。
就在此時,有侍衛匆匆而來,站在殿外稟報:
“殿下,葉掌櫃攜船隊滿載而歸,隨行而來的還有謝氏商行的謝老爺。”
劉洪臉色一僵,頓時感到火辣辣的,流年不利啊,這打臉怎麽來得這麽快。
“人在哪裏?”汪修齊站了起來,滿臉喜色。
對他來說,當下封鎖倭國沿海的確有風險,但隻要大明的貨路暢通,一切就沒問題了。
鬆浦津若是貨物齊全,誰又會千裏迢迢,冒著巨大的風險跑到南洋去?
至於忍者和野武士,汪修齊是滿懷期待的,他唯一擔心的是,這些暗地裏的老鼠不敢來。
侍衛躬身:“已進王府,片刻便到。”
俄頃,眾人隻覺得眼前一暗,有堵牆邁過門檻挪了進來,擋住了門外的光線。
來人正是葉秋,在朝鮮待了四月,不僅沒瘦,反而變得更胖了。
跟他進來的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他五官端正,舉止儒雅,單從氣質來說,倒是和汪直很像。
葉秋朝著汪修齊擠了擠眼,躬身抱拳:
“臣葉秋,拜見殿下。”
汪修齊點了點頭,轉而看向中年人。
而那中年人也在打量自己,審視幾秒後,他臉上帶著滿意,躬身行禮:
“在下謝氏商行謝遜,拜見宋國世子殿下。”
汪修齊快步上前,扶起中年人,含笑說道:
“嶽丈大人無需多禮,青青天天念叨,若知你來,不知該有多高興。”
謝遜瞳孔猛地一亮,急切問道:
“青兒可好?此時在何處?”
“好得很,此時她還在福江島,明日便接來與你團聚。”汪修齊讓侍女搬來椅子,讓兩人坐下後,才轉身看向眾官員:
“既然諸位都擔心貨源的問題,正好葉掌櫃和謝東家來了,不如讓他們說說情況。”
不過對於石斑魚、鰻魚、鮑魚、皮皮蝦、麵包蟹等易活之物,還是能做到保鮮保活的。”
滿殿官員目瞪口呆,如果說淡水魚撈出後置於水中,還可能存活,但這海魚,怎麽可能?
葉宗滿對汪修齊的話卻是堅信不疑,他滄桑的眼中閃現光芒:
“部分就足矣,隻要保證倭國王公貴族的新鮮魚食,那宋國海產的影響力就不會減弱。
至於普通百姓,先賣他們罐頭和魚幹好了,壓抑一下訴求,並無壞處。”
厲害啊,連饑餓營銷都知道,不愧是宋國的大掌櫃……汪修齊心裏讚歎,嘴裏卻是說道:
“火鍋店開遍倭國還早,暫且隻在宋國試點,具體緣由,以後你們就知道了。”
俞大猷挺了挺腰杆,微微頷首,一副劍神在世的模樣。
沉吟片刻,汪修齊換了話題,看向毛海峰說道:
“敖烈將軍,明日你帶水師去和戚將軍換防,來鬆浦津之前,本世子讓他封鎖航道,檢查所有前往大明的船隻,怕的是父王被擄去大明邀功。
如今父王已經找到,除佛郎機國之外的船隻就無需檢查了,隻要他們把貨物運來鬆浦津,由宋國商會代為銷售即可。”
毛海峰舔了舔嘴唇,興奮道:
“好嘞。如果反抗能殺不?”
定海一戰後,毛海峰就恨透了南蠻子,當時若不是汪直阻止,他早就和汪修齊一起殺到濠鏡去了。
“不抵抗就扣下,反抗就格殺,抓捕的佛郎機人,全部投入大牢。”汪修齊擲地有聲地說道,想了想,又補充道:
“這倭國的市場,以後就是宋國的自留地,所有貿易必須經過宋國商會。”
禦史台中丞王青溪皺了皺眉,猶豫良久,還是起身諫言:
“殿下,這南蠻子和我等向來敵對,這戰也就戰了。
其他小國商隊和一些私商隊伍與倭國的交易,以前也是經過我等,加上殿下減免三成的商稅,他們肯定不會有意見。
可倭國本身也有不少商隊前往南洋諸島貿易,雖然規模不大,但數量卻不少,如果全部封鎖,會不會引起諸國不滿,共同敵對我大宋?”
汪修齊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本世子這麽做有幾個理由。
其一,不包括五島,我宋國水師有二十個營,兵馬過萬,戰船三百,武裝商船七百艘,就算刨除去南洋的六個營,還有十四個營,此為戰力。
其二,倭國六十藩國中,去南洋貿易的商隊,多出自九州的薩摩、肥前、豐後幾國,而他們的大名本就對宋國虎視眈眈,父王被刺,我懷疑就是他們所為。
其三,隻要對京畿、關東、中部幾個地區的港口城市給與足夠的貨物輸入,再給些優惠政策,問題就不大。”
禦史劉洪眼睛一亮,似乎發現了漏洞,他起身行禮:
“殿下之言,有兩處不妥。”
王青溪看向這個二貨下屬,心裏七上八下的。劉洪卻是給老上級投以寬慰的眼神,繼續說道:
“我宋國水師強大自不必說,可陸上實力並非無敵,若九州諸國聯合從陸路進攻,如何抵擋?
再者,宋國商貨品類較為單一,雖說大明商道打通,可誰也沒有見著,萬一棉布、絲綢、瓷器等熱賣品因封鎖而短缺,九州之外的藩國恐怕也會加入敵對陣營。”
此話一出,不少大臣紛紛點頭,就連王青溪也覺得說得有道理,他緊繃的身子鬆弛了一些。
瀧捷起身,搖頭說道:
“劉大人所說的第一個問題並不存在,若陸路大兵來犯,就能攻下宋國,恐怕宋國早就不存在了。
要知道我宋船炮火之強,能摧毀沿海任何一座城池,這讓諸國不得不心有忌憚。
就算要對我宋國不利,也不會派兵前來,最多隻會如本次一般,派忍者或者野武士進行偷襲。”
“即使如此,也承受不起。先前損失了三艘捕撈船,本次王爺差點遇險,要是再來幾次,宋國豈不是要大亂?”劉洪與情報頭子對視,絲毫不懼。
“對啊,上次捕撈船被襲,情況還未查明。”
“劉大人有理,雖然世子英明,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此次王爺脫險,下次就未必了啊。”
“不錯,單是界市、清州、小田原三港對生絲的需求,我等就滿足不了啊!”
“……”
一時間,殿內議論紛紛,讚成的,反對的各執一詞,猶如鬧市一般。
就在此時,有侍衛匆匆而來,站在殿外稟報:
“殿下,葉掌櫃攜船隊滿載而歸,隨行而來的還有謝氏商行的謝老爺。”
劉洪臉色一僵,頓時感到火辣辣的,流年不利啊,這打臉怎麽來得這麽快。
“人在哪裏?”汪修齊站了起來,滿臉喜色。
對他來說,當下封鎖倭國沿海的確有風險,但隻要大明的貨路暢通,一切就沒問題了。
鬆浦津若是貨物齊全,誰又會千裏迢迢,冒著巨大的風險跑到南洋去?
至於忍者和野武士,汪修齊是滿懷期待的,他唯一擔心的是,這些暗地裏的老鼠不敢來。
侍衛躬身:“已進王府,片刻便到。”
俄頃,眾人隻覺得眼前一暗,有堵牆邁過門檻挪了進來,擋住了門外的光線。
來人正是葉秋,在朝鮮待了四月,不僅沒瘦,反而變得更胖了。
跟他進來的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他五官端正,舉止儒雅,單從氣質來說,倒是和汪直很像。
葉秋朝著汪修齊擠了擠眼,躬身抱拳:
“臣葉秋,拜見殿下。”
汪修齊點了點頭,轉而看向中年人。
而那中年人也在打量自己,審視幾秒後,他臉上帶著滿意,躬身行禮:
“在下謝氏商行謝遜,拜見宋國世子殿下。”
汪修齊快步上前,扶起中年人,含笑說道:
“嶽丈大人無需多禮,青青天天念叨,若知你來,不知該有多高興。”
謝遜瞳孔猛地一亮,急切問道:
“青兒可好?此時在何處?”
“好得很,此時她還在福江島,明日便接來與你團聚。”汪修齊讓侍女搬來椅子,讓兩人坐下後,才轉身看向眾官員:
“既然諸位都擔心貨源的問題,正好葉掌櫃和謝東家來了,不如讓他們說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