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府。
正陽門。
前門大街,福興當鋪後院。
剛進院子,一位商賈打扮的中年人就迎了上來,他看了馮保一眼,抱拳笑道:
“這位便是馮公公吧?”
馮保一愣,他不記得見過這個人,疑惑地看向鐵宏勝。
“走,屋裏聊。”鐵宏勝沒有搭話,帶著二人進了裏屋。
等上了茶水,屏退左右之後,鐵宏勝才把目光投向馮保,介紹道:
“這位是謝老爺,謝氏商行的大東家,也是宋世子未來的老丈人。”
我勒個去,人和人就是不一樣啊,同為穿越者,人家現在是跨國貿易集團的太子爺,還找了個大商賈的老丈人,可想想自己……馮保頓時有些心酸,他擠出笑容行了一禮:
“幸會幸會,咱家就是馮保,在裕王府當差。”
看著馮保那一臉的窮酸倒黴樣,謝遜心裏就有了計較:
“馮公公,看你氣色不佳,是否碰到了什麽難事?”
“哎,別提了。”馮保歎了口氣,沒有接茬,而是側頭看向鐵宏勝,試探道:
“洪掌櫃,上次托您帶給我那兄弟的信,不知……”
“信自然是帶到了,世子也看了,可……”鐵宏勝搖了搖頭,愁容滿麵地說道:
“難啊!如今朝廷加強了海禁,宋國沒了貨源,在扶桑的貿易不好做。
加上佛朗機人占據了濠鏡,從大明倒貨入扶桑,更是給了宋國商會巨大的壓力。”
頓時,馮保心裏哇涼哇涼的,這潛台詞就是沒銀子唄,原來還想從這裏撈點好處救救急,這下又泡湯了,突然他想到了什麽,疑惑道:
“不應該啊,咱家記得廣東海道副使上的折子裏並未提到佛朗機人侵占一事,隻是說,蕃舶托言舟觸風濤,故借濠鏡地曝曬水漬貢物啊。”
謝遜愣了一下,這才想起來,眼前的這位曾經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所有官員的上奏的折子都是要送到司禮監禦筆朱批的,他瞳孔猛地一亮,沉聲問道:
“馮公公,此言當真?”
“那是自然,此事就是咱家審閱,奏報掌印太監的,怎會弄錯?”馮保端起茶盞,呷了口茶,頓時又有了曾經秉筆太監的氣勢。見兩人目光灼灼,他又補充道:
“陛下煉丹,急需那南蠻之物龍涎香,那海道副使汪柏借著這個理由,奏報朝廷,讓佛朗機人暫住濠鏡,以便交易此物。
由此,陛下就準允了此事,那折子也是咱家批紅的。”
“這麽說來,佛朗機人占據濠鏡作為貿易中轉,朝廷並不知情?”鐵宏勝眉毛一皺,追問道。
“貿易自然是知情的,可侵占一事應該不會,廣東布政使司和海道衙門沒那麽大的膽子隱瞞,最多隻是以租借之名,行貿易之事。”馮保迴憶片刻,很肯定地說道。
謝遜搓了搓手掌,突然站起來問:
“朝堂之中有不少禦史言官都是謝某叔父的門生故吏,如果讓他們上本彈劾,是否能夠把那佛郎機人逐出濠鏡?”
沉吟半晌,馮保搖了搖頭:
“逐出應該不可能,前些年就驅逐過,可後來為何又準許他們貿易了呢?
這關鍵就是陛下煉丹所需之物,有沉香、降香、海漆香等多種香料,特別是那龍涎香,隻有佛郎機人有,把他們驅逐了,這些煉丹的藥材,去哪裏獲取?”
鐵宏勝撫著短須,眯著眼睛說道:
“此等香料我宋國也有,每年宋國商會都有大量的商船去南洋,獲取這些香料不難。”
馮保斜了他一眼:
“行不通的,幾個月前皇上還在為定海戰敗一事大發雷霆,對那汪……老船主恨之入骨,怎麽會開通與你等的貿易。”
謝遜與鐵宏勝相視一眼,頓時笑了起來,鐵宏勝接著話題說道:
“不是與我等貿易,而是與朝鮮國貿易。”
說著,他就把之前與謝遜的謀劃說了一遍,最後還強調道:
“如果馮公公能夠以采購香料為名成立皇店,不僅可以讓嘉靖帝對裕王府另眼相看,就算公公你,也可以從中獲得不菲的收益。”
馮保大吃一驚:
“你是說,這朝鮮國的貿易已被宋世子掌控,這……這怎麽可能?咱家雖然不在司禮監,可這消息還算靈通,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
“沒什麽不可能的,當前朝鮮國的平安道、鹹鏡道都在青石穀的管轄之下,而這青石穀的幕後就是我宋國的世子。”說這話的時候,鐵宏勝心裏得意,卻是不動神色地解釋:
“青石穀和李氏王庭間的糾葛那是人家的內部紛爭,自然不會報給大明朝廷,當年李成桂取代高麗建朝鮮國,明太祖不也是沒幹預麽?”
“有道理,”馮保心思頓時活絡了起來,如果建立皇店,一方麵可以討好皇帝和裕王,另一方麵又能撈好處,何樂而不為?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蔫了,沮喪著說道:
“可裕王府沒本錢啊,陛下每年煉丹,各種香料要十餘萬斤,就算那珍稀的龍涎香也要上百斤,這得要多少銀兩啊。
不怕兩位笑話,現在的裕王府就算一百兩銀子也拿不出來。”
“這個無妨,”謝遜接話:
“我等隻需要馮公公想辦法把皇店的名號弄下來,至於銀子的事情,自然由謝某來想辦法。
多不敢說,每年給裕王府提供幾萬斤香料和幾萬兩銀子還是能夠做到的。”
萬斤香料,萬兩銀子……馮保頓時怔住,想想自己兜裏隻有五兩銀子,心裏一陣苦笑,半晌,他咬了咬牙:
“好,成交,咱家這就迴府,隻要能說服李貴妃,裕王那邊好辦。”
聽到這話 ,鐵宏勝去了內屋,拿出一個小錦盒遞給了馮保:
“馮公公,這裏麵是二兩龍涎香和五百兩銀票,便於你操作此事。”
馮保心裏一陣感動,拍了拍鐵宏勝的手背,忍不住開口:
“啥也不說了,洪掌櫃厚道,我馮保……”
從鐵宏勝奇怪的目光中,馮保知道自己說吐嚕嘴了,連忙改口:
“咱家的意思是,洪掌櫃仗義,咱家也不含糊,且等著好消息吧。”
三日後,李貴妃從西苑永壽宮出來,拿到了準許裕王府成立皇店的口諭。
隨之,在通州府漕運碼頭附近的張家灣村,近十幾畝的民房被謝遜買了下來,掛上了“寶順”號皇店的大旗。
三萬多匹絲綢,四萬多匹棉布,還有收購來的瓷器兩千件,從杭州府的漕運碼頭裝完船,開始浩浩蕩蕩沿著京杭大運河,朝著順天府進發……
正陽門。
前門大街,福興當鋪後院。
剛進院子,一位商賈打扮的中年人就迎了上來,他看了馮保一眼,抱拳笑道:
“這位便是馮公公吧?”
馮保一愣,他不記得見過這個人,疑惑地看向鐵宏勝。
“走,屋裏聊。”鐵宏勝沒有搭話,帶著二人進了裏屋。
等上了茶水,屏退左右之後,鐵宏勝才把目光投向馮保,介紹道:
“這位是謝老爺,謝氏商行的大東家,也是宋世子未來的老丈人。”
我勒個去,人和人就是不一樣啊,同為穿越者,人家現在是跨國貿易集團的太子爺,還找了個大商賈的老丈人,可想想自己……馮保頓時有些心酸,他擠出笑容行了一禮:
“幸會幸會,咱家就是馮保,在裕王府當差。”
看著馮保那一臉的窮酸倒黴樣,謝遜心裏就有了計較:
“馮公公,看你氣色不佳,是否碰到了什麽難事?”
“哎,別提了。”馮保歎了口氣,沒有接茬,而是側頭看向鐵宏勝,試探道:
“洪掌櫃,上次托您帶給我那兄弟的信,不知……”
“信自然是帶到了,世子也看了,可……”鐵宏勝搖了搖頭,愁容滿麵地說道:
“難啊!如今朝廷加強了海禁,宋國沒了貨源,在扶桑的貿易不好做。
加上佛朗機人占據了濠鏡,從大明倒貨入扶桑,更是給了宋國商會巨大的壓力。”
頓時,馮保心裏哇涼哇涼的,這潛台詞就是沒銀子唄,原來還想從這裏撈點好處救救急,這下又泡湯了,突然他想到了什麽,疑惑道:
“不應該啊,咱家記得廣東海道副使上的折子裏並未提到佛朗機人侵占一事,隻是說,蕃舶托言舟觸風濤,故借濠鏡地曝曬水漬貢物啊。”
謝遜愣了一下,這才想起來,眼前的這位曾經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所有官員的上奏的折子都是要送到司禮監禦筆朱批的,他瞳孔猛地一亮,沉聲問道:
“馮公公,此言當真?”
“那是自然,此事就是咱家審閱,奏報掌印太監的,怎會弄錯?”馮保端起茶盞,呷了口茶,頓時又有了曾經秉筆太監的氣勢。見兩人目光灼灼,他又補充道:
“陛下煉丹,急需那南蠻之物龍涎香,那海道副使汪柏借著這個理由,奏報朝廷,讓佛朗機人暫住濠鏡,以便交易此物。
由此,陛下就準允了此事,那折子也是咱家批紅的。”
“這麽說來,佛朗機人占據濠鏡作為貿易中轉,朝廷並不知情?”鐵宏勝眉毛一皺,追問道。
“貿易自然是知情的,可侵占一事應該不會,廣東布政使司和海道衙門沒那麽大的膽子隱瞞,最多隻是以租借之名,行貿易之事。”馮保迴憶片刻,很肯定地說道。
謝遜搓了搓手掌,突然站起來問:
“朝堂之中有不少禦史言官都是謝某叔父的門生故吏,如果讓他們上本彈劾,是否能夠把那佛郎機人逐出濠鏡?”
沉吟半晌,馮保搖了搖頭:
“逐出應該不可能,前些年就驅逐過,可後來為何又準許他們貿易了呢?
這關鍵就是陛下煉丹所需之物,有沉香、降香、海漆香等多種香料,特別是那龍涎香,隻有佛郎機人有,把他們驅逐了,這些煉丹的藥材,去哪裏獲取?”
鐵宏勝撫著短須,眯著眼睛說道:
“此等香料我宋國也有,每年宋國商會都有大量的商船去南洋,獲取這些香料不難。”
馮保斜了他一眼:
“行不通的,幾個月前皇上還在為定海戰敗一事大發雷霆,對那汪……老船主恨之入骨,怎麽會開通與你等的貿易。”
謝遜與鐵宏勝相視一眼,頓時笑了起來,鐵宏勝接著話題說道:
“不是與我等貿易,而是與朝鮮國貿易。”
說著,他就把之前與謝遜的謀劃說了一遍,最後還強調道:
“如果馮公公能夠以采購香料為名成立皇店,不僅可以讓嘉靖帝對裕王府另眼相看,就算公公你,也可以從中獲得不菲的收益。”
馮保大吃一驚:
“你是說,這朝鮮國的貿易已被宋世子掌控,這……這怎麽可能?咱家雖然不在司禮監,可這消息還算靈通,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
“沒什麽不可能的,當前朝鮮國的平安道、鹹鏡道都在青石穀的管轄之下,而這青石穀的幕後就是我宋國的世子。”說這話的時候,鐵宏勝心裏得意,卻是不動神色地解釋:
“青石穀和李氏王庭間的糾葛那是人家的內部紛爭,自然不會報給大明朝廷,當年李成桂取代高麗建朝鮮國,明太祖不也是沒幹預麽?”
“有道理,”馮保心思頓時活絡了起來,如果建立皇店,一方麵可以討好皇帝和裕王,另一方麵又能撈好處,何樂而不為?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蔫了,沮喪著說道:
“可裕王府沒本錢啊,陛下每年煉丹,各種香料要十餘萬斤,就算那珍稀的龍涎香也要上百斤,這得要多少銀兩啊。
不怕兩位笑話,現在的裕王府就算一百兩銀子也拿不出來。”
“這個無妨,”謝遜接話:
“我等隻需要馮公公想辦法把皇店的名號弄下來,至於銀子的事情,自然由謝某來想辦法。
多不敢說,每年給裕王府提供幾萬斤香料和幾萬兩銀子還是能夠做到的。”
萬斤香料,萬兩銀子……馮保頓時怔住,想想自己兜裏隻有五兩銀子,心裏一陣苦笑,半晌,他咬了咬牙:
“好,成交,咱家這就迴府,隻要能說服李貴妃,裕王那邊好辦。”
聽到這話 ,鐵宏勝去了內屋,拿出一個小錦盒遞給了馮保:
“馮公公,這裏麵是二兩龍涎香和五百兩銀票,便於你操作此事。”
馮保心裏一陣感動,拍了拍鐵宏勝的手背,忍不住開口:
“啥也不說了,洪掌櫃厚道,我馮保……”
從鐵宏勝奇怪的目光中,馮保知道自己說吐嚕嘴了,連忙改口:
“咱家的意思是,洪掌櫃仗義,咱家也不含糊,且等著好消息吧。”
三日後,李貴妃從西苑永壽宮出來,拿到了準許裕王府成立皇店的口諭。
隨之,在通州府漕運碼頭附近的張家灣村,近十幾畝的民房被謝遜買了下來,掛上了“寶順”號皇店的大旗。
三萬多匹絲綢,四萬多匹棉布,還有收購來的瓷器兩千件,從杭州府的漕運碼頭裝完船,開始浩浩蕩蕩沿著京杭大運河,朝著順天府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