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沈惟敬坐在棕色的小矮馬上,手持節杖,傲嬌抬頭,用餘光不屑地打量著兩邊拔刀相向的甲士。
一個巡營大將皺了皺眉,厲聲嗬斥:
“進入大營,還不下馬?”
下馬?開玩笑,下去了,我還怎麽上來……沈惟敬拉住韁繩,盯著那個朝鮮將領片刻,突然大吼一聲:
“大膽!本官乃大宋正史、世子義兄,此行,有令旨宣讀,你算什麽東西,竟敢攔駕?”
朝鮮將領愣了一下,此人雖然其貌不揚,可單槍匹馬敢入朝軍大營,應該是有所依仗。
張了張嘴,剛想問話,卻是被沈惟敬拂袖打斷:
“少廢話,讓你們主官出來見本史,若敢耽擱,後果自負。”
巡營大將一時猶豫,此刻,身後傳來威嚴的聲音:
“軍營重地,何人喧嘩?”
沈惟敬眯了眯眼,看著三人從一處大帳中走了過來,兩人身穿緋紅官袍,一人身穿黑色飛魚服。
為首的老者,步態沉穩的走到跟前,打量一番後,皺眉問道:
“你就是宋國使者?”
沈惟敬還未迴答,那老者身邊的飛魚服卻是冷笑一聲:
“這宋國還真是人才濟濟啊,竟派一個土行孫過來。”
此話一出,隨行的官員和兩旁的士卒都哄然大笑起來。
沈惟敬麵色如常,朝著為首的老者微微頷首:
“不錯,本官就是大宋國正史沈惟敬,也是當今宋國唯一世子的義兄。”
說著,他又看向那飛魚服,淡淡道:
“不知這位大人,身居何職,姓甚名誰?”
嚴冰手按刀柄,跨前一步,傲然開口:
“本官乃鎮撫營千戶,姓嚴名冰。”
“哦,原來是一個小小的千戶。”沈惟敬嗤笑,盯著嚴冰,一字一句地問道:
“不知嚴大人,可敢單槍匹馬,去我宋軍大營走一遭?”
“這……”嚴冰臉上的傲然之色倏然僵住,張了張嘴,豪言壯語卻是沒能說出口,他冷哼一聲,色厲內荏地說道:
“爾等已是甕中之鱉,垂死之軍,不出三日,宋營必將灰飛煙滅,本官前去,意義何在?”
沈惟敬嘴角一勾,沒再看嚴冰,而是把目光轉向了那位緋袍老者:
“你就是此軍主官?”
“不錯,本官乃平安道觀察使俞絳狀,宋國世子若是要降,找本官算是找對了。”俞觀察使捋須,滿臉的浩然正氣。
“哈哈哈……”沈惟敬大笑三聲,掃視下方,扯著低音炮般的嗓音說道:
“去歲,遼東大災,流民遍地,百姓困苦,天朝欲賑災而心有未逮,便密旨我大宋接納流民,安撫救濟。
可爾等奸佞小人,無視天朝威嚴,搶我糧草,辱我百姓,還假冒盜匪,殺害大宋將士數百,百姓數千,此等惡行,罪不可赦。
然宋世子仁義,念在朝鮮為大明藩國,侵犯大宋也是首次,所以,不願刀兵再起,傷及無辜,特令所有戰船撤往海口,以示誠意。
三日內,隻要朝鮮國撤兵賠禮,並奉上撫恤金一百萬兩,我大宋可以既往不咎,饒恕爾等罪過。”
此話一出,在場的官員表情各異,有驚訝的,有不屑的,也有異常興奮的。
那嚴冰瞳孔一亮,急切追問:
“你是說,宋國戰船已撤出大同江,而宋國世子在南浦港等朝方去投降賠款?”
“不錯,”沈惟敬點了點頭,帶著傲嬌的語氣說道:
“世子雄才偉略,膽識過人,可惜過於仁慈,這才遣本史過來,將此等好消息告知各位。”
鄭府尹眼珠轉了轉,試探著問道:
“僅憑四五千人馬駐守南浦港,宋國世子就敢讓我等前去投降,就不怕灰飛煙滅嗎?”
“灰飛煙滅?”沈惟敬挑了挑眉毛,用手指著一幹官員,出聲狂笑:
“就憑你等這些土雞瓦狗?
告訴你等也無妨,如今南浦港守軍三千,其中還有一千輔兵,如果爾等不怕天朝怪罪,不怕宋朝報複,盡管來戰。
不過,本史還是要奉勸幾位斟酌清楚,與天朝為敵、與大宋為敵的下場。”
說罷,沈惟敬一拉韁繩,調轉馬頭要走。
營中甲士紛紛亮出長刀、長槍,擋住了去路。
“讓他走,我朝鮮乃禮儀之邦,還不至於做為難使節的事情。”俞觀察使揮了揮手,沉聲說道。
甲士們聞言,收迴刀槍,退到兩旁,讓開了道路。
沈惟敬嘴角微勾,側身朝一幹朝鮮官員咧嘴笑道:
“記住,就三日,爾等可要珍惜。”
說著,騎著小矮馬,噠噠噠地離開了朝軍大營,
等沈惟敬走了,觀察使等人才重新迴到營帳。
剛進營帳,鄭府尹就連聲罵道:
“何其狂妄,何其囂張,竟讓我等撤軍賠罪,還要給一百萬兩撫恤金,簡直是瘋了。”
無能狂怒片刻,他才疑惑地看向沉默不語的觀察使:
“俞大人,以你看來,大明給宋國密旨,接納安撫流民的事情,是真是假?”
俞觀察使雙目微垂,沉吟半晌,才搖頭說道:
“不好說。
嘉靖帝心思深沉、布局深遠,二十餘年不上朝,卻依然可以把控朝政,穩如泰山,就憑這份帝王心術,就不是我等可以揣測。
如今大明災害不斷,北有韃虜,南有倭寇,對流民賑災之事力有未逮也算合理。”
鄭府尹身子一顫,臉上頓時煞白:
“如此以來,豈不是……”
嚴冰眉毛一挑,不屑地說道:
“兩位大人,這是那宋國世子的空城計,難道看不出來?
如今宋國戰船撤離大同江,南浦港兵力空虛,如此良機,怎能錯過?”
鄭府尹遲疑道:
“萬一宋國真是得了大明的密旨接收流民,此時我等進攻,會招來天朝怪罪的。”
“愚蠢,”嚴冰完全不給鄭府尹麵子,斥責說道:
“就算所言是真,那也是密旨,密旨懂嗎?
我等隻是剿倭救民,密旨之類的東西,怎會知曉?
隻要動作夠快,下手夠狠,事後清理幹淨,就算大明心有不甘,也隻能啞巴吃黃連,怎會怪罪我等。”
鄭府尹雖然臉上難看,但還是點了點頭,朝觀察使看去:
“俞大人,你看……”
一個巡營大將皺了皺眉,厲聲嗬斥:
“進入大營,還不下馬?”
下馬?開玩笑,下去了,我還怎麽上來……沈惟敬拉住韁繩,盯著那個朝鮮將領片刻,突然大吼一聲:
“大膽!本官乃大宋正史、世子義兄,此行,有令旨宣讀,你算什麽東西,竟敢攔駕?”
朝鮮將領愣了一下,此人雖然其貌不揚,可單槍匹馬敢入朝軍大營,應該是有所依仗。
張了張嘴,剛想問話,卻是被沈惟敬拂袖打斷:
“少廢話,讓你們主官出來見本史,若敢耽擱,後果自負。”
巡營大將一時猶豫,此刻,身後傳來威嚴的聲音:
“軍營重地,何人喧嘩?”
沈惟敬眯了眯眼,看著三人從一處大帳中走了過來,兩人身穿緋紅官袍,一人身穿黑色飛魚服。
為首的老者,步態沉穩的走到跟前,打量一番後,皺眉問道:
“你就是宋國使者?”
沈惟敬還未迴答,那老者身邊的飛魚服卻是冷笑一聲:
“這宋國還真是人才濟濟啊,竟派一個土行孫過來。”
此話一出,隨行的官員和兩旁的士卒都哄然大笑起來。
沈惟敬麵色如常,朝著為首的老者微微頷首:
“不錯,本官就是大宋國正史沈惟敬,也是當今宋國唯一世子的義兄。”
說著,他又看向那飛魚服,淡淡道:
“不知這位大人,身居何職,姓甚名誰?”
嚴冰手按刀柄,跨前一步,傲然開口:
“本官乃鎮撫營千戶,姓嚴名冰。”
“哦,原來是一個小小的千戶。”沈惟敬嗤笑,盯著嚴冰,一字一句地問道:
“不知嚴大人,可敢單槍匹馬,去我宋軍大營走一遭?”
“這……”嚴冰臉上的傲然之色倏然僵住,張了張嘴,豪言壯語卻是沒能說出口,他冷哼一聲,色厲內荏地說道:
“爾等已是甕中之鱉,垂死之軍,不出三日,宋營必將灰飛煙滅,本官前去,意義何在?”
沈惟敬嘴角一勾,沒再看嚴冰,而是把目光轉向了那位緋袍老者:
“你就是此軍主官?”
“不錯,本官乃平安道觀察使俞絳狀,宋國世子若是要降,找本官算是找對了。”俞觀察使捋須,滿臉的浩然正氣。
“哈哈哈……”沈惟敬大笑三聲,掃視下方,扯著低音炮般的嗓音說道:
“去歲,遼東大災,流民遍地,百姓困苦,天朝欲賑災而心有未逮,便密旨我大宋接納流民,安撫救濟。
可爾等奸佞小人,無視天朝威嚴,搶我糧草,辱我百姓,還假冒盜匪,殺害大宋將士數百,百姓數千,此等惡行,罪不可赦。
然宋世子仁義,念在朝鮮為大明藩國,侵犯大宋也是首次,所以,不願刀兵再起,傷及無辜,特令所有戰船撤往海口,以示誠意。
三日內,隻要朝鮮國撤兵賠禮,並奉上撫恤金一百萬兩,我大宋可以既往不咎,饒恕爾等罪過。”
此話一出,在場的官員表情各異,有驚訝的,有不屑的,也有異常興奮的。
那嚴冰瞳孔一亮,急切追問:
“你是說,宋國戰船已撤出大同江,而宋國世子在南浦港等朝方去投降賠款?”
“不錯,”沈惟敬點了點頭,帶著傲嬌的語氣說道:
“世子雄才偉略,膽識過人,可惜過於仁慈,這才遣本史過來,將此等好消息告知各位。”
鄭府尹眼珠轉了轉,試探著問道:
“僅憑四五千人馬駐守南浦港,宋國世子就敢讓我等前去投降,就不怕灰飛煙滅嗎?”
“灰飛煙滅?”沈惟敬挑了挑眉毛,用手指著一幹官員,出聲狂笑:
“就憑你等這些土雞瓦狗?
告訴你等也無妨,如今南浦港守軍三千,其中還有一千輔兵,如果爾等不怕天朝怪罪,不怕宋朝報複,盡管來戰。
不過,本史還是要奉勸幾位斟酌清楚,與天朝為敵、與大宋為敵的下場。”
說罷,沈惟敬一拉韁繩,調轉馬頭要走。
營中甲士紛紛亮出長刀、長槍,擋住了去路。
“讓他走,我朝鮮乃禮儀之邦,還不至於做為難使節的事情。”俞觀察使揮了揮手,沉聲說道。
甲士們聞言,收迴刀槍,退到兩旁,讓開了道路。
沈惟敬嘴角微勾,側身朝一幹朝鮮官員咧嘴笑道:
“記住,就三日,爾等可要珍惜。”
說著,騎著小矮馬,噠噠噠地離開了朝軍大營,
等沈惟敬走了,觀察使等人才重新迴到營帳。
剛進營帳,鄭府尹就連聲罵道:
“何其狂妄,何其囂張,竟讓我等撤軍賠罪,還要給一百萬兩撫恤金,簡直是瘋了。”
無能狂怒片刻,他才疑惑地看向沉默不語的觀察使:
“俞大人,以你看來,大明給宋國密旨,接納安撫流民的事情,是真是假?”
俞觀察使雙目微垂,沉吟半晌,才搖頭說道:
“不好說。
嘉靖帝心思深沉、布局深遠,二十餘年不上朝,卻依然可以把控朝政,穩如泰山,就憑這份帝王心術,就不是我等可以揣測。
如今大明災害不斷,北有韃虜,南有倭寇,對流民賑災之事力有未逮也算合理。”
鄭府尹身子一顫,臉上頓時煞白:
“如此以來,豈不是……”
嚴冰眉毛一挑,不屑地說道:
“兩位大人,這是那宋國世子的空城計,難道看不出來?
如今宋國戰船撤離大同江,南浦港兵力空虛,如此良機,怎能錯過?”
鄭府尹遲疑道:
“萬一宋國真是得了大明的密旨接收流民,此時我等進攻,會招來天朝怪罪的。”
“愚蠢,”嚴冰完全不給鄭府尹麵子,斥責說道:
“就算所言是真,那也是密旨,密旨懂嗎?
我等隻是剿倭救民,密旨之類的東西,怎會知曉?
隻要動作夠快,下手夠狠,事後清理幹淨,就算大明心有不甘,也隻能啞巴吃黃連,怎會怪罪我等。”
鄭府尹雖然臉上難看,但還是點了點頭,朝觀察使看去:
“俞大人,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