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修齊在把所有的事情分配下去後,自己就清閑了不少,整日在神丹室、火器作坊和溫泉穀之間轉悠。
神丹室和火器作坊都搬到了鬼嶽山下的窯洞裏。
新房子蓋好後,原來的災民都搬走了,此處幽靜偏僻,正好用來搞研發。
溫泉穀也重新改造了一遍,現在取名四季穀,基於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李時珍在這裏開辟了多塊試驗田,培植不同習性的藥草和作物。
他雖然在福江島和鬆浦津來迴奔走,但好在招收了不少學徒,這讓四季穀的作物和藥材的培育也沒有落下。
此時,四季穀的一間值房內,汪修齊、葉秋和李時珍三人圍著火爐,屋內牆角處堆著半麻袋剛收迴來的土豆和一大筐辣椒。
火爐上架著砂鍋,裏麵的土豆、牛肉、辣椒段在濃稠的汁液中翻騰,香氣四溢。
旁邊的菜架上,還擺著各種新鮮的魚片、海螺、扇貝、海帶等海產。
葉秋身子前傾,拿著筷子,湧動著喉嚨說道:
“賢弟,你這麽躲著也不行啊,王府那邊都催三次了,再不去見那些大名的公主,王爺該生氣了。”
汪直巡遊迴來後,有幾個精明的領主直接就把女兒、妹妹送來了宋國,美其名曰學習大唐禮儀,其實就是來相親的,這其中就有百合與阿市。
催促汪修齊迴王府的消息來了一遍又一遍,他都以督促罐頭量化生產為由,全部搪塞掉了。
可隨著大型作坊在久賀島落成,一馬車一馬車的罐頭從作坊拉往港口,他也越來越煩惱。
這該死的催婚……想著青青已經好久沒有笑容了,成天待在學院裏照顧孩子,汪修齊糾結不已。
“還沒熟呢!”汪修齊拍掉葉秋的筷子,自己夾了塊牛肉吹了吹,丟入口中,狠狠嚼了起來。
“沒熟你還吃?”葉秋懶得理會,下筷入飛。
‘嗯,’汪修齊慢慢閉起了眼睛,這刺激味蕾的感覺讓他暫時忘記了煩惱。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讓他有點想哭。
嚼著嚼著,他突然靈光一動,辣椒底料有了,各種海魚、海產應有盡有,以後再多培植點蔬菜,是不是就可以開火鍋店了?
慢慢得,腦海裏浮現出笑容滿麵,為顧客唱生日歌的服務員,想起了那縱橫飛舞的麵片……我靠,難道海底撈就是這麽來的?
坐在對麵的李時珍,此時,表情呆滯,他盯著牆角的那些土豆,有些失神。
一丈地啊,刨了一丈地,就收獲了半擔的糧食,而且還是在沒有完全長好的情況下。
等完全長成了,這三分試驗田,豈不是能產出三、四擔的糧食?
要知道,這時代,小麥的平均畝產也就兩擔左右,水稻好一些,但是也不會超過三擔。
要是真如主公所說,土豆可以當主糧,這畝產十幾擔的作物能救活多少饑腸轆轆的百姓啊。
醫者父母心,這治病是救人,這種糧,不也是能活人無數嗎?
主公說得對,這草藥和糧食都可以救人,今後要多在育種上下點功夫了。
“哦……啊……”葉秋酸爽的嚎叫聲打斷了李時珍的思緒。
隻見他滿麵赤紅,嘴裏哈著白氣,還不斷地用手邊扇邊叫喚:
“賢弟害我,辣,太辛辣了。”
“辣就別吃。”汪修齊翻了個白眼,給李時珍夾了塊土豆,
“先生嚐嚐,入口有些辛辣,但很快就渾身舒服 了。”
李時珍點了點頭,夾起土豆送入口中慢慢咀嚼。
漸漸得,他忍不住夾了第二塊,第三塊,直到吃得滿頭大汗,才吐出一口白氣,笑道:
“暢快,難得的暢快,此土豆果然能夠飽腹,神物,高產的神物啊。”
我去,你都不會辣的嗎?難道湖北人天生就對辣有免疫力……汪修齊顧不上腹誹,也加快了下筷的速度。
葉秋有點懵,看著兩人你一筷我一筷,吃得不亦樂乎,他開始懷疑是自己的味覺出了問題,憋了半天,忍不住又夾了塊。
這一次,比之前那一口,要容易接受一些,雖然還是辛辣,但卻也有了酣暢的感覺。
他感到一股暖流從胃往外擴散,很快就連腳底都開始暖和起來。
“慢點,給我留些。”葉秋急眼了,直接拿起一個湯勺,三下五除二 ,把自己碗裏盛滿,才大塊吲哚了起來。
片刻後,砂鍋見底了,所有菜品一掃而光,就連湯都沒剩下 。
葉秋嘶哈嘶哈地看向汪修齊,意猶未盡地說:
“賢弟,要不,再來一鍋?”
“不行,”汪修齊搖了搖頭,指著牆角的土豆說道:
“這些是要拿來做種的,今年我打算種上一萬畝,等到收獲了,你要吃多少,隨你。”
李時珍喝了口茶,充滿期待:“要是推廣後,畝產還有這麽高就好了。”
“恐怕難,”汪修齊放下碗,沉吟片刻說道:
“四季穀土地肥沃,溫度適宜,加上精心照料才有這個收成。如果在外麵推廣,畝產有個八九百斤就不錯了。”
“八九百斤也很厲害了,是普通糧食產量的好幾倍呢。”葉秋咽下最後一口牛肉,含糊不清得附和道。
看著李時珍的眼神略有失望,汪修齊擺手寬慰:
“先生不必憂慮,良種都是慢慢培育出來的。
隻要肯下功夫,這土豆的畝產定有上十五擔的那一天。”
“哦,”李時珍詫異地看向汪修齊,滿懷期待地問:
“如何培育?”
“道理其實不難,核心就是提純複壯、防雜保純。
把每代中最好的種子挑選出來培育,經過幾代十幾代的繁衍,必然能得出更加優良的種子。”汪修齊生物學得一般,隻能粗略地提了個建議。
李時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看來 ,這作物培育,也是此理。”
汪修齊看向窗外的那鶯鶯燕燕、生機勃勃的山穀,笑著說道:
“先生,這四季穀的夏穀,氣候炎熱,在這裏培育土豆再好不過了。
一年培育三代,甚至是四代都有可能,我相信這個願望用不了幾年就能實現。”
幾人正聊著,就聽到門外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片刻,傳來護衛的聲音:
“殿下,有急報。”
神丹室和火器作坊都搬到了鬼嶽山下的窯洞裏。
新房子蓋好後,原來的災民都搬走了,此處幽靜偏僻,正好用來搞研發。
溫泉穀也重新改造了一遍,現在取名四季穀,基於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李時珍在這裏開辟了多塊試驗田,培植不同習性的藥草和作物。
他雖然在福江島和鬆浦津來迴奔走,但好在招收了不少學徒,這讓四季穀的作物和藥材的培育也沒有落下。
此時,四季穀的一間值房內,汪修齊、葉秋和李時珍三人圍著火爐,屋內牆角處堆著半麻袋剛收迴來的土豆和一大筐辣椒。
火爐上架著砂鍋,裏麵的土豆、牛肉、辣椒段在濃稠的汁液中翻騰,香氣四溢。
旁邊的菜架上,還擺著各種新鮮的魚片、海螺、扇貝、海帶等海產。
葉秋身子前傾,拿著筷子,湧動著喉嚨說道:
“賢弟,你這麽躲著也不行啊,王府那邊都催三次了,再不去見那些大名的公主,王爺該生氣了。”
汪直巡遊迴來後,有幾個精明的領主直接就把女兒、妹妹送來了宋國,美其名曰學習大唐禮儀,其實就是來相親的,這其中就有百合與阿市。
催促汪修齊迴王府的消息來了一遍又一遍,他都以督促罐頭量化生產為由,全部搪塞掉了。
可隨著大型作坊在久賀島落成,一馬車一馬車的罐頭從作坊拉往港口,他也越來越煩惱。
這該死的催婚……想著青青已經好久沒有笑容了,成天待在學院裏照顧孩子,汪修齊糾結不已。
“還沒熟呢!”汪修齊拍掉葉秋的筷子,自己夾了塊牛肉吹了吹,丟入口中,狠狠嚼了起來。
“沒熟你還吃?”葉秋懶得理會,下筷入飛。
‘嗯,’汪修齊慢慢閉起了眼睛,這刺激味蕾的感覺讓他暫時忘記了煩惱。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讓他有點想哭。
嚼著嚼著,他突然靈光一動,辣椒底料有了,各種海魚、海產應有盡有,以後再多培植點蔬菜,是不是就可以開火鍋店了?
慢慢得,腦海裏浮現出笑容滿麵,為顧客唱生日歌的服務員,想起了那縱橫飛舞的麵片……我靠,難道海底撈就是這麽來的?
坐在對麵的李時珍,此時,表情呆滯,他盯著牆角的那些土豆,有些失神。
一丈地啊,刨了一丈地,就收獲了半擔的糧食,而且還是在沒有完全長好的情況下。
等完全長成了,這三分試驗田,豈不是能產出三、四擔的糧食?
要知道,這時代,小麥的平均畝產也就兩擔左右,水稻好一些,但是也不會超過三擔。
要是真如主公所說,土豆可以當主糧,這畝產十幾擔的作物能救活多少饑腸轆轆的百姓啊。
醫者父母心,這治病是救人,這種糧,不也是能活人無數嗎?
主公說得對,這草藥和糧食都可以救人,今後要多在育種上下點功夫了。
“哦……啊……”葉秋酸爽的嚎叫聲打斷了李時珍的思緒。
隻見他滿麵赤紅,嘴裏哈著白氣,還不斷地用手邊扇邊叫喚:
“賢弟害我,辣,太辛辣了。”
“辣就別吃。”汪修齊翻了個白眼,給李時珍夾了塊土豆,
“先生嚐嚐,入口有些辛辣,但很快就渾身舒服 了。”
李時珍點了點頭,夾起土豆送入口中慢慢咀嚼。
漸漸得,他忍不住夾了第二塊,第三塊,直到吃得滿頭大汗,才吐出一口白氣,笑道:
“暢快,難得的暢快,此土豆果然能夠飽腹,神物,高產的神物啊。”
我去,你都不會辣的嗎?難道湖北人天生就對辣有免疫力……汪修齊顧不上腹誹,也加快了下筷的速度。
葉秋有點懵,看著兩人你一筷我一筷,吃得不亦樂乎,他開始懷疑是自己的味覺出了問題,憋了半天,忍不住又夾了塊。
這一次,比之前那一口,要容易接受一些,雖然還是辛辣,但卻也有了酣暢的感覺。
他感到一股暖流從胃往外擴散,很快就連腳底都開始暖和起來。
“慢點,給我留些。”葉秋急眼了,直接拿起一個湯勺,三下五除二 ,把自己碗裏盛滿,才大塊吲哚了起來。
片刻後,砂鍋見底了,所有菜品一掃而光,就連湯都沒剩下 。
葉秋嘶哈嘶哈地看向汪修齊,意猶未盡地說:
“賢弟,要不,再來一鍋?”
“不行,”汪修齊搖了搖頭,指著牆角的土豆說道:
“這些是要拿來做種的,今年我打算種上一萬畝,等到收獲了,你要吃多少,隨你。”
李時珍喝了口茶,充滿期待:“要是推廣後,畝產還有這麽高就好了。”
“恐怕難,”汪修齊放下碗,沉吟片刻說道:
“四季穀土地肥沃,溫度適宜,加上精心照料才有這個收成。如果在外麵推廣,畝產有個八九百斤就不錯了。”
“八九百斤也很厲害了,是普通糧食產量的好幾倍呢。”葉秋咽下最後一口牛肉,含糊不清得附和道。
看著李時珍的眼神略有失望,汪修齊擺手寬慰:
“先生不必憂慮,良種都是慢慢培育出來的。
隻要肯下功夫,這土豆的畝產定有上十五擔的那一天。”
“哦,”李時珍詫異地看向汪修齊,滿懷期待地問:
“如何培育?”
“道理其實不難,核心就是提純複壯、防雜保純。
把每代中最好的種子挑選出來培育,經過幾代十幾代的繁衍,必然能得出更加優良的種子。”汪修齊生物學得一般,隻能粗略地提了個建議。
李時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看來 ,這作物培育,也是此理。”
汪修齊看向窗外的那鶯鶯燕燕、生機勃勃的山穀,笑著說道:
“先生,這四季穀的夏穀,氣候炎熱,在這裏培育土豆再好不過了。
一年培育三代,甚至是四代都有可能,我相信這個願望用不了幾年就能實現。”
幾人正聊著,就聽到門外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片刻,傳來護衛的聲音:
“殿下,有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