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這一樁樁一件件奢靡無度的花銷,徐渭臉色煞白,要擱在平時,他早就跳腳罵娘了,可在這種情況下,他隻有打掉牙齒往肚子裏吞。


    看著徐渭的表情變化,汪修齊心中稍定,他乘勝追擊,指向李時珍說道:


    “皇室奢靡,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


    李先生走遍大江南北,懸壺濟世,他最清楚民間疾苦,你問問他,現在的大明百姓,過得是什麽樣的生活。”


    “百姓的確困苦不堪,”李時珍點頭,不過緊接著話鋒一轉,開口詢問:


    “可修齊你把我們帶到扶桑來,又能改變什麽呢?”


    “李先生,你的事情一會兒再說,”汪修齊朝李時珍擺了擺手,再次看向徐渭:


    “徐先生,在我看來,論才學,自大明開國以來,能超過你的人,不過一手之數,可你年過半百,也不過是一介秀才。


    無論是你也好,李先生也罷,還是鄭若曾、周述學,哪一個不是驚才豔豔之輩,可到頭來,連個進士都考不上。


    你們想要報效朝廷,想要救民於水火,可笑的是,連入朝為官的資格都沒有。


    先生,你不覺得大明王朝病了嗎?”


    汪修齊對徐渭的誇讚是發自肺腑的,從計謀上來看,他要不是有曆史經驗作預判,根本不是徐渭的對手。


    即使如此,在佛郎機偷襲一事上,也差點著了道。


    徐渭從一開始的怒氣衝衝變得陰晴不定,到後來滿臉沮喪,他長歎一聲,“哎,那你說怎麽辦,難道跑到這裏來躲著,來個掩耳盜鈴?”


    “當然不是,為何醫者不自醫?為何古人感歎‘不識廬山真麵,隻緣身在此山中’?”汪修齊搖頭,切中要害地說道:


    “我之所以把你們帶出來,就是要你們跳出原來的那個框框,看看外麵的世界。”


    “看了又如何,一樣什麽也改變不了。”徐渭有些頹廢。


    汪修齊淡淡一笑,在椅子上坐下,端起杯子呷了口茶,“徐先生,你看這宋國如何?”


    “彈丸之地,何來如何?”徐渭斜了汪修齊一眼,滿臉不屑。


    “不錯,”汪修齊點頭,笑著說道:


    “就是這彈丸之地,卻是吸引了幾十個國家前來貿易,單是貿易額,每年就超過了兩百萬兩。


    兩百萬兩什麽概念?足夠讓大明二十萬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而這隻是一個彈丸之地的產出。”


    徐渭瞳孔一縮,內心極為震撼,他強壓住驚愕的表情,狡辯道:


    “那又如何,這裏再富足,和大明百姓又有什麽關係?”


    “怎麽沒關係,”站在一旁的少女不樂意了,她指著門外說道:


    “宋國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從內陸逃荒避難來的,他們也曾是大明的百姓,如今卻過上了衣食富足的日子,怎麽就沒關係了?”


    徐渭嗤笑:


    “按照這位姑娘的意思是,要想過好日子,就讓大明的百姓遷徙過來?”


    “你……”小姑娘被徐渭的話嗆得麵紅耳赤,她跺了跺腳迴道:


    “如果可以讓百姓吃飽穿暖,有何不可?”


    汪修齊使了個眼色,示意小侍女退下,少女努了努嘴,不再做聲。


    “徐先生,倒不是要把大明所有的百姓遷徙過來,而是希望先生和我一起,在海外諸島建立試驗田?”汪修齊想了想,給出了建議。


    “試驗田?”徐渭看向汪修齊,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汪修齊輕咳兩聲,詳細解釋道:


    “所謂試驗田,就是新事物推廣之前,先找些地方嚐試,根據其效果不斷優化規則,直到效果穩定,再推而廣之。


    當前的鬆浦津隻是貿易的試驗田,它證明開放港口,發展商業可以大幅度提高國家收入,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但在大明,我們人卑言輕,說話沒人理會。


    要想改變大明,讓開放海禁,就需要更多這樣的試驗田向世人證明價值。


    當然,不僅僅要試驗貿易創新,還有教育創新、選才製度創新,政令製度創新、農業創新、漁業創新、軍事創新、醫學創新、甚至是精神文化上的創新。”


    汪修齊的話宛若一道閃電劈在徐渭的腦海裏,他僵硬當場,宛若雕刻,模糊之間,似乎有扇新的大門在朝他緩緩打開。


    見徐渭呆滯,汪修齊也不催促,而是轉向李時珍,“李先生,學生知道你的追求就是治病救人,著書明理,不知先生是否還記得我曾經說過的話?”


    李時珍迴想片刻,微微點頭,“老夫記得,你當時說了兩點。


    第一,著書,要集合天下之力。


    第二,藥草培植之學要和醫學齊頭並進。”


    汪修齊心裏暗歎,一代神醫名不虛傳,數月前隨意說的話,居然記得清清楚楚。


    “不錯,”汪修齊頷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說道:


    “你看,這鬆浦津匯聚了幾十個國家的商人,無論先生需要什麽藥材,隻要有銀子,他們都可以為你送過來,這比你背著藥箱子,走南闖北,四處覓藥,豈不是快上幾十上百倍。


    至於藥草培植之學也不難,首先在這裏什麽藥草的種子都能買到,父親給了我一塊封地,那裏有良田三萬畝,多不敢說,拿出一萬畝種植草藥還是沒問題的。”


    不得不說,汪修齊的一番話打動了李時珍,他沉吟片刻,還是有些為難:


    “可淳安的百姓還在等著我去救災呢。”


    汪修齊搖了搖頭,認真地說道:


    “先生,你不僅是大夫,還是宗師,看病的事情自然要做,可更重要的是編寫《本草綱目》。


    有了這本書,不僅可以流芳百世,還能培養出成千上萬的良醫名醫,他們替你行走天下,豈不是更好?”


    李時珍天人交戰,想要反駁,張了張嘴才發現對方說得好有道理。


    就在此時,汪修齊又拋出了一個誘惑:


    “李先生,還有一點,在鬆浦津往來的不隻是商隊,還有隨行的醫者和牧師。


    也就是說,在這裏你可以和幾十個國家的大夫探討病理,進行醫術交流,這對完善我中華醫術體係有莫大的好處。”


    “此言當真?”話音剛落,李時珍就再也忍不住了,豁然起身。


    醫生是一個終生學習的職業,不僅要學習大量的醫學文獻和資料,更要與時俱進,和同行探討各種最新的病理發現和治療方案。


    高水準的學術研討對於開拓視野,提高醫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後世,所有科學領域裏,醫生向來都是最活躍,也是交流最多的群體。


    汪修齊笑著點了點頭,“今天邀請各位來,本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出去逛逛,我們眼見為實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海盜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七二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七二十並收藏明朝海盜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