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死後,霍韜順利的接管了甘州城。


    同時,他也寫了一封彈劾許銘、陳九疇的奏章,準備呈交皇上。


    了解清楚前因後果後,霍韜方才發現,隻要許、陳二人處置得當,這場戰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這二人雖說忠心,但太死板了,甘州城的守軍其實的要求也不高,就是想漲點軍餉,這也不算是多麽無理的要求。


    先帝在位期間,重新製定過軍餉、軍功製度,現在全國大部分駐軍實施的都是先帝所製定的這一版。


    但許、陳二人卻固執的認為當初先帝的這版軍功製沒有通過內閣,算不得數,他們在甘州實施的竟然還是景泰年間於謙製定的那一套。


    這樣算下來,甘州城守軍們每個月的軍餉要比其它地方少領一半,雖說這二人沒有貪贓枉法,但這種情況比貪贓枉法更可怕……


    此時,城外的張永也正在和土魯番汗國的大元帥火者他隻丁進行談判。


    土魯番人覺著既然是大明的皇帝邀請他們出兵的,現在自己卻白跑了一趟,大明必須給予補償。


    張永臉色鐵青的說道:“當初吾皇是邀請貴國東西夾擊韃靼人,你們卻作壁上觀,現在看到我們打贏了,反而出兵我大明,這便是貴國的誠意麽?”


    他隻丁搖了搖頭笑道:“張公公此言差矣,我們出兵甘州,其實是圍魏救趙之策,可以這麽說,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友軍的義務,但大明現在卻翻臉不認賬,這恐怕不妥吧?”


    “無恥,他隻丁,你是在找死?”張永勃然大怒道。


    “哼,當我們土魯番人怕你們不成?”他隻丁反唇相譏道。


    張永冷笑一聲道:“要不咱們戰場上見真章。”


    “打就打,誰怕誰?”其實此時的他隻丁已經有些心虛了,畢竟李隆死後,自己這邊已經占據下風了。


    二人之間的第一場談判便這樣不歡而散。


    第二天一早,張永便在土魯番軍營周邊舉行了演習,演習的的主要內容便是火炮打擊。


    於是土魯番人這一天都被包圍在了炮火中。


    這次張永帶來了足夠多的炮彈和佛郎機炮,再演練個三五天都不成問題。


    這種強大的火器壓製,對於土魯番人來說,簡直是前所未見。


    他隻丁現在是真的犯愁了,撤兵吧,麵子上過不去,真打吧,又打不過,這可怎麽辦啊?


    就在這時,張永又送來了大明皇帝的善意,從今往後大明和土魯番便是兄弟之國了,為了以示誠意,大明皇帝還專門送給土魯番偉大的滿速爾汗十大箱財寶,並且還答應在甘州開辦互市進行兩國貿易。


    有了這個台階下,他隻丁帶著喜悅的心情簽署了這份互不侵犯的條約,帶著那十大箱財寶便迴國了。


    臨走之前,他隻丁大元帥為了顯示土魯番人的豪爽大方,還特意留下了一百匹寶馬。


    看著土魯番大軍遠去的背影,張永惡狠狠的罵道:“他麽的,誰稀罕你這百來匹破馬啊?”


    “監軍不必介懷,想當初以唐太宗之英明神武,還有渭水之盟這等恥辱,相比而言,我們現在隻是送出了十大箱財寶,名聲要好很多,再說現在我們大明的首要任務是拿下河套,切忌不可兩麵開戰,這些禮物就當暫時寄存在他們那裏吧,早晚有一天我們還會拿迴來的。”霍韜意味深長的勸解道。


    張永拍了拍霍韜的肩膀笑道:“渭先啊,以你的才能,迴去當個小小的軍司馬,實在是太屈才了,咱家準備向皇上舉薦你,讓你去新軍中當一位軍團長。”


    “大人真是過獎了,下官愧不敢當。”霍韜謙遜的迴道。


    張永大笑兩聲,便催馬去了甘州城,城門處,一群罪官正裸露著上身跪在那裏請罪。


    為首之人正是劉豫,劉豫之前也跟過張永和楊廷和,算是張永的老部下了。


    所以張永見到劉豫二話不說,提起馬鞭便沒頭沒臉的抽了下去,直到劉豫的後背沒有一點好肉,方才停手。


    張永冷哼一聲道:“這麽冷的天,讓你們這些養尊處優的大老爺們跪在這裏挨凍,確實不太合適,趕緊滾吧,這次也就是皇上仁慈,知道你們也有苦衷,所以才沒有把你們就地問斬,現在你們要做的便是將兵權交給霍參謀,然後滾到大獄中等消息。”


    “多謝監軍大人。”眾將拱手拜道。


    張永又看了一眼趴在擔架上的劉豫,冷冷的說道:“色令智昏啊,要是再有下次,老子就親自扒了你的皮。”


    “多謝大帥不殺之恩。”


    甘州事情已了,大明的西北三邊總算是平靜下來了。


    而此時的陸炳也已經趕迴了京城,他帶來的那兩顆頭骨已經被放置在了新建成的武德殿內。


    這座宮殿正對著太廟,是朱載圫派人加班趕出來的。


    和正大光明的太廟相比,這座宮殿的修建風格便顯得陰森多了,因為這座宮殿的主要功能是放死人骨頭的,對於那些敢和大明作對的人來說,這裏便是他們的宿命之地。


    迴到京師的第二天,陸炳便被朱載圫召進了宮裏。


    陸炳的手上還有一份極其重要的名單,必須要親自呈交給皇上。


    當朱載圫看見這份名單後,勃然大怒,和韃靼人私通的家族竟然有十八個,而且還都是當地的豪門望族,最可惡的是這些人的後台無一例外都是京城的勳貴。


    大明的九邊之所以會成為篩子,和這些吃裏扒外的家夥們脫不了幹係。


    大明上百年的太平造就了一批驕傲的明人,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沒落的勳貴。


    如果以前沒有過富貴的生活,安貧樂道也就是了,但是以前他們有過那種富裕的生活,那種記憶就會被深深地鐫刻在人的骨頭上,隻要有機會就想重新奪迴來,為此,他們不惜與魔鬼做交易。


    愛國這種事情屬於百姓,屬於那些情操高尚的人,卻絕對不會屬於所有的勳貴,在愛國的前提下,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是自己的財產安全,以及自己能否繼續把奢靡的生活過下去?


    相比而言,大明的商人和富人比大明的軍隊更加容易攻陷,所以,有的時候韃靼人進攻大明的速度,遠比朝廷出兵的速度要快。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下照丹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下照丹青並收藏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