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李隆之死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甘州原名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漢武帝時期,霍去病收複河西走廊,方才有了張掖郡。
這裏是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而且此地土地肥沃,適宜耕種,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
唐代詩人王之渙有詩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
所以對於甘州城,土魯番人早已是垂涎三尺。
張永率軍抵達甘州時,土魯番的大軍已經將甘州團團圍住,李隆正在城裏負隅頑抗。
張永是個很霸道的人,他來到甘州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使者前往土魯番軍中,讓他們滾蛋。
此次土魯番大軍的統帥正是他們的大元帥火者他隻丁,此人曾經在正德十年進犯過赤斤、苦峪等地,燒殺掠奪,無惡不作。
這樣一個喜歡屠城的人,要是被他先行攻破甘州城,可想而知,甘州城的下場會有多慘?
中軍大帳中,張永緩緩問道:“渭先,你對土魯番汗國了解多少?”
“監軍,土魯番汗國的前身乃是東察合台汗國,算起來他們也算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東察合台汗國傳三世至斡思汗,此人雄才偉略,但是治家不嚴,等他逝世後,長子羽努思和次子也先不花爭奪汗位,東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
長子羽努思所建汗國便是現在土魯番汗國,而也先不花則延續了東察合台汗國的名稱,就在正德六年,當今土魯番汗國的大汗滿速爾汗的三弟賽義德,攻占了東察合台汗國,建立了葉爾羌汗國。
而我們大明與土魯番汗國的主要矛盾便是來源於哈密,從弘治十七年到正德九年,哈密之爭延續了十年之久,最終以我大明的失敗而告終。”霍韜徐徐說道。
聽完這番話,張永恨恨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道:“這麽說來,這個該死的土魯番與我們既有新仇,還有舊恨了?”
“監軍大人息怒,現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兩麵開戰,最好還是以和談的方式解決此事。”霍韜連忙勸道。
“你去問問,李隆他還在想什麽?難不成非要自絕於天下麽?”張永煩躁的說道。
“諾,下官現在就去安排。”霍韜拱手拜道。
李隆此人在大明高級將領中的存在感很低,他的官憑履曆也很普通,就是從一個世襲百戶,靠著戰功一直升到了總兵的位置。
其實李隆也真的沒有想過背叛朝廷,他隻是與許銘不和,殺掉許銘後,他本想把此事瞞下,畢竟法不責眾麽,而且還是甘州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可誰知,許銘家的一位老仆逃出去了,並且把消息傳給了陝西按察使陳九疇。
而陳九疇又是個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無奈之下,李隆不反也得反了。
後來李隆還主動聯係了韃靼人,韃靼人也答應幫他,但誰知五萬韃靼大軍竟然全軍覆沒了。
至此李隆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沒了,現在他已經做好在甘州城戰死的準備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朝廷的大軍還未到,土魯番人卻先來了,無奈之下,李隆隻能據城固守。
他不是沒想過幹脆投降土魯番算了,可是他的手下們都不同意,土魯番和明軍打了十幾年的仗,甘州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土魯番人手中?
這種血海深仇,是輕易化解不開的。
這個時候的李隆早就沒了起事時候表現出來的悍勇了,通紅的眼珠子,淩亂的頭發,以及滿嘴的酒氣證明他的精神已經崩潰了。
參將帶來了朝廷的使者,李隆冷笑一聲道:“土魯番的使者剛剛被老子砍了,難道你也不怕死麽?”
“李隆,到現在你還不知罪麽?”使者義正言辭的問道。
“哈哈,老子有什麽罪?老子帶著兄弟們戍邊這麽長時間,兄弟們可曾吃過一頓飽飯?那該死的許銘動不動就克扣我甘州軍的軍糧,老子求爺爺告奶奶,可他就是油鹽不進,無奈之下,老子才動手殺人的,這難道也是罪麽?”李隆猖狂的大笑道。
“甘州屬於大明,大明自有王法在,若你所言屬實,你大可上報朝廷,但你卻沒有,反而因私廢公,謀殺大臣,導致了一場兵災,你可知就是因為你的無道,導致我大明一萬多將士戰死沙場,數千百姓進了韃靼人的肚子,臨兆、鞏昌數十萬百姓舍家棄業,如此你還敢說自己無罪麽?”
“少廢話,說說你的條件吧。”李隆心虛的迴道。
“皇上大度,此次隻誅首惡,你在西安的家眷至今也沒有下獄,你覺著如何?”
“這麽說來,老子就非死不可了?”
“你活著,大明的王法將不複存在。”使者冷冰冰的迴道。
李隆輕蔑的說道:“既然如此,那老子就先讓你下地獄吧。”
說罷便拿起桌案上的寶劍,緩緩的走了下來。
使者絲毫不懼的說道:“李隆,不要自誤,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
“哼,你找死。”
使者長歎一聲道:“劉參將,你還在等什麽,現在就是你戴罪立功的好機會。”
說罷便閉上了雙眼,在寶劍臨身前的那一刻,“鏗鏘”一聲,身後的劉參將挺身而出,擋下了這一劍。
李隆怒吼一聲道:“劉豫,難道連你也要出賣我麽?”
“將軍,對不住了,末將還不想死,跟著你實在是沒有出路。
連韃靼大軍都敗在了朝廷手中,更何況外麵那些土魯番人了,他們的戰力遠遠不如韃靼人,現在張公公已經率領大軍來到了甘州城下,我們已經無路可退,若您執意一意孤行,那就休怪末將不客氣了。”劉豫兇神惡煞的迴道。
李隆的武力不弱,但這段時間他醉心於酒色,已經沒有了當年之勇,和劉豫鬥了幾個迴合,便堅持不住了。
使者上前一步道:“李隆,你也該死心了吧,這麽長時間過去了,可有一人進來救你,連你的那些親兵都背棄你了,你還不知悔改麽?”
李隆杵著寶劍淒涼的問道:“你到底是何人?”
“在下名叫霍韜,乃是張公公軍中的參謀。”
“哈哈,大明朝還真是人才濟濟啊,一個小小的參謀就把老子吃的死死的,老子輸的不冤。”李隆不禁大笑道
“哎,你自盡吧,念在你戍邊多年並無大錯的份上,我會向朝廷隱瞞一些事情的,這樣好歹還能保全你的妻兒。”
“此言當真?”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好,老子信你。”說罷李隆便揮劍自盡而亡。
這裏是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而且此地土地肥沃,適宜耕種,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
唐代詩人王之渙有詩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
所以對於甘州城,土魯番人早已是垂涎三尺。
張永率軍抵達甘州時,土魯番的大軍已經將甘州團團圍住,李隆正在城裏負隅頑抗。
張永是個很霸道的人,他來到甘州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使者前往土魯番軍中,讓他們滾蛋。
此次土魯番大軍的統帥正是他們的大元帥火者他隻丁,此人曾經在正德十年進犯過赤斤、苦峪等地,燒殺掠奪,無惡不作。
這樣一個喜歡屠城的人,要是被他先行攻破甘州城,可想而知,甘州城的下場會有多慘?
中軍大帳中,張永緩緩問道:“渭先,你對土魯番汗國了解多少?”
“監軍,土魯番汗國的前身乃是東察合台汗國,算起來他們也算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東察合台汗國傳三世至斡思汗,此人雄才偉略,但是治家不嚴,等他逝世後,長子羽努思和次子也先不花爭奪汗位,東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
長子羽努思所建汗國便是現在土魯番汗國,而也先不花則延續了東察合台汗國的名稱,就在正德六年,當今土魯番汗國的大汗滿速爾汗的三弟賽義德,攻占了東察合台汗國,建立了葉爾羌汗國。
而我們大明與土魯番汗國的主要矛盾便是來源於哈密,從弘治十七年到正德九年,哈密之爭延續了十年之久,最終以我大明的失敗而告終。”霍韜徐徐說道。
聽完這番話,張永恨恨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道:“這麽說來,這個該死的土魯番與我們既有新仇,還有舊恨了?”
“監軍大人息怒,現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兩麵開戰,最好還是以和談的方式解決此事。”霍韜連忙勸道。
“你去問問,李隆他還在想什麽?難不成非要自絕於天下麽?”張永煩躁的說道。
“諾,下官現在就去安排。”霍韜拱手拜道。
李隆此人在大明高級將領中的存在感很低,他的官憑履曆也很普通,就是從一個世襲百戶,靠著戰功一直升到了總兵的位置。
其實李隆也真的沒有想過背叛朝廷,他隻是與許銘不和,殺掉許銘後,他本想把此事瞞下,畢竟法不責眾麽,而且還是甘州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可誰知,許銘家的一位老仆逃出去了,並且把消息傳給了陝西按察使陳九疇。
而陳九疇又是個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無奈之下,李隆不反也得反了。
後來李隆還主動聯係了韃靼人,韃靼人也答應幫他,但誰知五萬韃靼大軍竟然全軍覆沒了。
至此李隆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沒了,現在他已經做好在甘州城戰死的準備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朝廷的大軍還未到,土魯番人卻先來了,無奈之下,李隆隻能據城固守。
他不是沒想過幹脆投降土魯番算了,可是他的手下們都不同意,土魯番和明軍打了十幾年的仗,甘州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土魯番人手中?
這種血海深仇,是輕易化解不開的。
這個時候的李隆早就沒了起事時候表現出來的悍勇了,通紅的眼珠子,淩亂的頭發,以及滿嘴的酒氣證明他的精神已經崩潰了。
參將帶來了朝廷的使者,李隆冷笑一聲道:“土魯番的使者剛剛被老子砍了,難道你也不怕死麽?”
“李隆,到現在你還不知罪麽?”使者義正言辭的問道。
“哈哈,老子有什麽罪?老子帶著兄弟們戍邊這麽長時間,兄弟們可曾吃過一頓飽飯?那該死的許銘動不動就克扣我甘州軍的軍糧,老子求爺爺告奶奶,可他就是油鹽不進,無奈之下,老子才動手殺人的,這難道也是罪麽?”李隆猖狂的大笑道。
“甘州屬於大明,大明自有王法在,若你所言屬實,你大可上報朝廷,但你卻沒有,反而因私廢公,謀殺大臣,導致了一場兵災,你可知就是因為你的無道,導致我大明一萬多將士戰死沙場,數千百姓進了韃靼人的肚子,臨兆、鞏昌數十萬百姓舍家棄業,如此你還敢說自己無罪麽?”
“少廢話,說說你的條件吧。”李隆心虛的迴道。
“皇上大度,此次隻誅首惡,你在西安的家眷至今也沒有下獄,你覺著如何?”
“這麽說來,老子就非死不可了?”
“你活著,大明的王法將不複存在。”使者冷冰冰的迴道。
李隆輕蔑的說道:“既然如此,那老子就先讓你下地獄吧。”
說罷便拿起桌案上的寶劍,緩緩的走了下來。
使者絲毫不懼的說道:“李隆,不要自誤,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
“哼,你找死。”
使者長歎一聲道:“劉參將,你還在等什麽,現在就是你戴罪立功的好機會。”
說罷便閉上了雙眼,在寶劍臨身前的那一刻,“鏗鏘”一聲,身後的劉參將挺身而出,擋下了這一劍。
李隆怒吼一聲道:“劉豫,難道連你也要出賣我麽?”
“將軍,對不住了,末將還不想死,跟著你實在是沒有出路。
連韃靼大軍都敗在了朝廷手中,更何況外麵那些土魯番人了,他們的戰力遠遠不如韃靼人,現在張公公已經率領大軍來到了甘州城下,我們已經無路可退,若您執意一意孤行,那就休怪末將不客氣了。”劉豫兇神惡煞的迴道。
李隆的武力不弱,但這段時間他醉心於酒色,已經沒有了當年之勇,和劉豫鬥了幾個迴合,便堅持不住了。
使者上前一步道:“李隆,你也該死心了吧,這麽長時間過去了,可有一人進來救你,連你的那些親兵都背棄你了,你還不知悔改麽?”
李隆杵著寶劍淒涼的問道:“你到底是何人?”
“在下名叫霍韜,乃是張公公軍中的參謀。”
“哈哈,大明朝還真是人才濟濟啊,一個小小的參謀就把老子吃的死死的,老子輸的不冤。”李隆不禁大笑道
“哎,你自盡吧,念在你戍邊多年並無大錯的份上,我會向朝廷隱瞞一些事情的,這樣好歹還能保全你的妻兒。”
“此言當真?”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好,老子信你。”說罷李隆便揮劍自盡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