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論戰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廷相,“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等人並稱。
前段時間,李夢陽等人進京,就是為了王廷相下獄一事而來。
當時朱載圫盛怒之下,並沒有詳查,便直接將王廷相給下獄了。
後來經過錦衣衛的調查,才發現確實是有些冤枉王廷相了,王廷相從小失親,與族人往來極少。
而王氏本就是潞州的大族,後來王廷相做官以後,便盜用其名,在鄉間作威作福,而王廷相本人卻一直被蒙在鼓裏。
再說王守仁也親自為其求情了,朱載圫也就慢慢消氣了。
經曆此事後,朱載圫也是幡然醒悟,用人不可如此理想化,世人皆有短處,德才兼備的人不好找,所以作為君主能做的便隻有唯才是舉而已。
而相比李夢陽、何景明這些書呆子,王廷相的政治手段還不錯,這樣的人才不用,確實可惜了。
“用人用所長,防其所短,孟衝,把這句話刻在朕的床頭。”朱載圫吩咐道。
“諾,主子……”
京城的風波並沒有波及到西北,西北局勢還是一貫的緊張,固原鎮到臨兆府一帶的百姓已經開始陸續往南麵遷移了。
而張永也在臨兆府設立了幕府,一方麵掩護百姓撤離,另一方麵便是構築朝廷的第二道防線。
因為固原的守軍在去年剛剛換裝完成,所以張永路過固原時,二話不說,直接從固原鎮調走了一萬五千人。
當王瓊率領大軍到達固原鎮時,固原總兵楊洪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找王瓊訴苦。
看著在自己麵前痛哭流涕的楊洪,王瓊怒哼一聲道:“站起來,你好歹也是正三品武將,哭哭啼啼的,成何體統?”
楊洪抹掉眼淚哽咽的迴道:“大帥,沒有這麽欺負人的,我固原總共也就兩萬多將士,他張永一下子帶走了三分之二,獨留我一萬人去抵抗韃靼人的五萬人,這不是讓弟兄們去送死麽?您要是再不來,估計末將也隻能抹脖子了。”
“少廢話,這是朝廷定下的策略,怨不得張永,有怨氣你也給本帥忍著,難不成你還想違抗皇命不成?”
“末將不敢。”
“兄弟們士氣如何?”王瓊繼續問道。
“不好,兄弟們都鬧了好幾迴了,認為是朝廷派他們去送死。”楊洪低聲迴道。
“行了,這次本帥帶來了一些轟天雷,給你留下一些,另外轉告兄弟們,隻要你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賞賜加倍。”王瓊長歎一聲道。
“多謝大帥。”楊洪喜出望外道。
王瓊拍了拍楊洪的肩膀歎道:“做好準備吧,這場仗你身上的擔子最重,隻要你能夠在固原牽涉住韃靼人十天,你就可以撤到臨兆府了,剩下的日子,你小子就躺著賺軍功吧。”
“大帥,說實話,此次咱們是不是有些冒險啦?我們現在兵力占優,壓根沒必要啊,隻要守好固原,將韃靼人拒之城下不就行了,至於甘州的李隆,那就是一個跳梁小醜,一旦打退韃靼人,收拾他易如反掌。”楊洪低聲說道。
王瓊微微一歎道:“確實是有些冒險,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但兵部的意思是想借此機會把韃靼人打怕、打疼,一仗打出十年太平來,十年後,那可就是攻守易型了,到那時該是我們去找韃靼人的麻煩了。”
“兵者,詭道也,邊境局勢一日不變,哪有兵部那些大老爺們想的那麽簡單啊?”楊洪不滿的嘟囔道。
王瓊狠狠的瞪了楊洪一眼道:“就你聰明,你知道製定此次作戰計劃的人是誰麽?”
“這還用猜麽?那自然是兵部尚書王大人了。”
“知道就好,王大人與本帥乃是至交好友,他有多大本事,本帥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既然覺著此戰可打,那就能打,你這個愣頭青就不要質疑了,韃靼人距此還有三日路程,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加固城防才是你該做的。”王瓊怒斥道。
“諾,末將遵旨。”楊洪連忙拱手應道。
王瓊疲憊的迴到軍營,一位文士迎了上來道:“大帥,您該歇息了,明日一早還要趕路呢。”
王瓊擺了擺手道:“渭先,這次大老遠的把你從廣東叫來,真是辛苦你了。”
“大帥此言差矣,學生自小便向往金戈鐵馬,今日有幸可以附大帥之驥尾,親臨戰場,學生想想都激動不已。”
此人名叫霍韜,是正德九年會試的第一名,後因迴家結婚,這麽多年來,便一直未出仕。
直到知道王瓊總製西北三邊,才自告奮勇的給王瓊寫了一封求職信,王瓊知道此子素有才名,便答應了,現在霍韜是王瓊軍中的參軍,專門負責後勤糧草這一塊。
王瓊輕笑一聲道:“渭先啊,你要是真不想入朝,那老夫覺著有一個官職倒是挺適合你。”
“大帥請說。”
“現在皇上準備改革軍製,軍中重設軍司馬一職,這個職務要求很嚴格,必須是走正途上來的文官,還得通武事,老夫覺著你就很適合啊。”王瓊笑容滿麵的說道。
“真的麽?”霍韜大喜過望道。
“哈哈,看來這個職務還挺合你心意啊,等打完這一仗,老夫就親自向皇上舉薦你。”
“多謝大帥。”霍韜拱手拜道。
王瓊笑著點了點頭,便來到了地圖旁,喃喃自語道:“但願一切順利吧。”
“大帥放心,據學生的推演,此次咱們大明戰勝的機率有八成。”霍韜自信滿滿的說道。
“哦,有何高見?說來聽聽。”王瓊好奇的問道。
霍韜意氣風發的指著積石關說道:“學生已經提前派人探查過積石關的地形了,確實適合伏擊,所以說地利在我方;其二便是現今天寒地凍,而從固原到積石關這一路上,隻有三片大的林子,到時我軍可以先行砍伐這些樹林,那韃靼人這一路上就無木材可用,此乃天時之利;至於人和麽?那就更不必說了,將士們士氣正盛,您又是百戰名將,楊洪、楊鎮等輩也堪稱悍將,而且後麵還有朝廷的鼎力相助,學生聽說京軍四萬人已經趕往了關中,咱們大明上下如此團結,毫無掣肘,焉有不勝之理?”
聽了霍韜的這番話,王瓊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但你還少說了一點。”
“請大帥解惑。”霍韜恭敬的說道。
“那就是決心,當然本帥所說的這種決心不是你我的決心,而是皇上的決心,你剛才所言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建立在皇上的決心之上的,要是皇上猶豫不決,你剛才所言皆會化為烏有,明白麽?”
“多謝大帥解惑,學生明白了。”
前段時間,李夢陽等人進京,就是為了王廷相下獄一事而來。
當時朱載圫盛怒之下,並沒有詳查,便直接將王廷相給下獄了。
後來經過錦衣衛的調查,才發現確實是有些冤枉王廷相了,王廷相從小失親,與族人往來極少。
而王氏本就是潞州的大族,後來王廷相做官以後,便盜用其名,在鄉間作威作福,而王廷相本人卻一直被蒙在鼓裏。
再說王守仁也親自為其求情了,朱載圫也就慢慢消氣了。
經曆此事後,朱載圫也是幡然醒悟,用人不可如此理想化,世人皆有短處,德才兼備的人不好找,所以作為君主能做的便隻有唯才是舉而已。
而相比李夢陽、何景明這些書呆子,王廷相的政治手段還不錯,這樣的人才不用,確實可惜了。
“用人用所長,防其所短,孟衝,把這句話刻在朕的床頭。”朱載圫吩咐道。
“諾,主子……”
京城的風波並沒有波及到西北,西北局勢還是一貫的緊張,固原鎮到臨兆府一帶的百姓已經開始陸續往南麵遷移了。
而張永也在臨兆府設立了幕府,一方麵掩護百姓撤離,另一方麵便是構築朝廷的第二道防線。
因為固原的守軍在去年剛剛換裝完成,所以張永路過固原時,二話不說,直接從固原鎮調走了一萬五千人。
當王瓊率領大軍到達固原鎮時,固原總兵楊洪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找王瓊訴苦。
看著在自己麵前痛哭流涕的楊洪,王瓊怒哼一聲道:“站起來,你好歹也是正三品武將,哭哭啼啼的,成何體統?”
楊洪抹掉眼淚哽咽的迴道:“大帥,沒有這麽欺負人的,我固原總共也就兩萬多將士,他張永一下子帶走了三分之二,獨留我一萬人去抵抗韃靼人的五萬人,這不是讓弟兄們去送死麽?您要是再不來,估計末將也隻能抹脖子了。”
“少廢話,這是朝廷定下的策略,怨不得張永,有怨氣你也給本帥忍著,難不成你還想違抗皇命不成?”
“末將不敢。”
“兄弟們士氣如何?”王瓊繼續問道。
“不好,兄弟們都鬧了好幾迴了,認為是朝廷派他們去送死。”楊洪低聲迴道。
“行了,這次本帥帶來了一些轟天雷,給你留下一些,另外轉告兄弟們,隻要你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賞賜加倍。”王瓊長歎一聲道。
“多謝大帥。”楊洪喜出望外道。
王瓊拍了拍楊洪的肩膀歎道:“做好準備吧,這場仗你身上的擔子最重,隻要你能夠在固原牽涉住韃靼人十天,你就可以撤到臨兆府了,剩下的日子,你小子就躺著賺軍功吧。”
“大帥,說實話,此次咱們是不是有些冒險啦?我們現在兵力占優,壓根沒必要啊,隻要守好固原,將韃靼人拒之城下不就行了,至於甘州的李隆,那就是一個跳梁小醜,一旦打退韃靼人,收拾他易如反掌。”楊洪低聲說道。
王瓊微微一歎道:“確實是有些冒險,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但兵部的意思是想借此機會把韃靼人打怕、打疼,一仗打出十年太平來,十年後,那可就是攻守易型了,到那時該是我們去找韃靼人的麻煩了。”
“兵者,詭道也,邊境局勢一日不變,哪有兵部那些大老爺們想的那麽簡單啊?”楊洪不滿的嘟囔道。
王瓊狠狠的瞪了楊洪一眼道:“就你聰明,你知道製定此次作戰計劃的人是誰麽?”
“這還用猜麽?那自然是兵部尚書王大人了。”
“知道就好,王大人與本帥乃是至交好友,他有多大本事,本帥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既然覺著此戰可打,那就能打,你這個愣頭青就不要質疑了,韃靼人距此還有三日路程,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加固城防才是你該做的。”王瓊怒斥道。
“諾,末將遵旨。”楊洪連忙拱手應道。
王瓊疲憊的迴到軍營,一位文士迎了上來道:“大帥,您該歇息了,明日一早還要趕路呢。”
王瓊擺了擺手道:“渭先,這次大老遠的把你從廣東叫來,真是辛苦你了。”
“大帥此言差矣,學生自小便向往金戈鐵馬,今日有幸可以附大帥之驥尾,親臨戰場,學生想想都激動不已。”
此人名叫霍韜,是正德九年會試的第一名,後因迴家結婚,這麽多年來,便一直未出仕。
直到知道王瓊總製西北三邊,才自告奮勇的給王瓊寫了一封求職信,王瓊知道此子素有才名,便答應了,現在霍韜是王瓊軍中的參軍,專門負責後勤糧草這一塊。
王瓊輕笑一聲道:“渭先啊,你要是真不想入朝,那老夫覺著有一個官職倒是挺適合你。”
“大帥請說。”
“現在皇上準備改革軍製,軍中重設軍司馬一職,這個職務要求很嚴格,必須是走正途上來的文官,還得通武事,老夫覺著你就很適合啊。”王瓊笑容滿麵的說道。
“真的麽?”霍韜大喜過望道。
“哈哈,看來這個職務還挺合你心意啊,等打完這一仗,老夫就親自向皇上舉薦你。”
“多謝大帥。”霍韜拱手拜道。
王瓊笑著點了點頭,便來到了地圖旁,喃喃自語道:“但願一切順利吧。”
“大帥放心,據學生的推演,此次咱們大明戰勝的機率有八成。”霍韜自信滿滿的說道。
“哦,有何高見?說來聽聽。”王瓊好奇的問道。
霍韜意氣風發的指著積石關說道:“學生已經提前派人探查過積石關的地形了,確實適合伏擊,所以說地利在我方;其二便是現今天寒地凍,而從固原到積石關這一路上,隻有三片大的林子,到時我軍可以先行砍伐這些樹林,那韃靼人這一路上就無木材可用,此乃天時之利;至於人和麽?那就更不必說了,將士們士氣正盛,您又是百戰名將,楊洪、楊鎮等輩也堪稱悍將,而且後麵還有朝廷的鼎力相助,學生聽說京軍四萬人已經趕往了關中,咱們大明上下如此團結,毫無掣肘,焉有不勝之理?”
聽了霍韜的這番話,王瓊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但你還少說了一點。”
“請大帥解惑。”霍韜恭敬的說道。
“那就是決心,當然本帥所說的這種決心不是你我的決心,而是皇上的決心,你剛才所言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建立在皇上的決心之上的,要是皇上猶豫不決,你剛才所言皆會化為烏有,明白麽?”
“多謝大帥解惑,學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