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他麽的就是一個誤會,一群破破爛爛的移民來到了妙音寺後麵的山林裏歇息。
一向以慈悲為懷的玄苦大師同情心暴漲,便開倉放糧救濟災民,而這些移民們,本著不吃白不吃、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小民心態,便開始排隊領粥了。
雖然朱載圫和玄苦都被這些移民給耍了,但二人卻是發自內心的高興,畢竟這世上少一些悲劇總是好的。
朱載圫長歎一聲道:“朕今日方知,一個國策的實施其實是環環相扣的,缺一不可,工部下了大力氣,治理了水泊梁山,這樣便有了移民地,有了移民地,朝廷才能買到邊境的土地,施行商屯,這樣開中法才能複興。”
“在老衲看來,聖上施政有所得,這才是這場誤會最大的功勞。”玄苦大師雙手合十道。
朱載圫笑著扶起玄苦大師道:“大師以慈悲為懷,朕甚是敬仰,朕想將妙音寺改為懷恩寺,大師覺著如何?”
“老衲多謝聖上。”玄苦大師喜出望外道。
這一下子,妙音寺就成為了皇家寺廟,而且從名字便能聽出,這還是皇上緬懷生母所立之廟,其重要性不可言喻,這對於佛門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就在這時,穀大用和順天府尹胡世寧方才姍姍來遲。
二人一時之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上前行禮後,便站到了一旁。
朱載圫和顏悅色的說道:“此次朝廷邊民移民之事,兩位卿家做的不錯,朕甚是欣慰,還望兩位卿家再接再厲,為朕分憂。”
“臣(奴才)叩謝皇上。”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此乃用人之道,穀大用。”
“奴才在。”
“你是朕的家奴,朕就不跟你客氣了,錦衣衛的差事辦的不錯,你最近的辛勞朕也看在眼中,朕蔭封你一子為錦衣衛千戶,你年紀也不小了,好好在老家挑個義子,到老也得有個養老送終的人啊。”
“奴才叩謝主子。”穀大用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
接著朱載圫把目光轉向了站在一旁激動不已的胡世寧,笑著說道:“胡卿,原山東巡撫因牽扯江彬謀反一案,已被撤職,你就去山東任職吧,記住了,山東近幾年最重要的事便是移民一事,此事關係到朝廷新政實施德的成敗,你定要好好監管,不能出紕漏。”
“臣遵旨。”胡世寧喜氣洋洋的應道。
經過此事,自己也算是簡在聖心了,而且順天府尹隻是正三品,而山東巡撫則是正二品,還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
自己要是再辦好移民的事,下一屆內閣,自己未必不能爭取一下。
把這兩個升官發財的家夥打發走,朱載圫笑著說道:“大師,此乃朕的福地啊,在這裏,朕重新對大明的文武百官們有了信心。”
“聖上,矛與盾,總是相悖的,善與惡亦是如此,天下不得大治,總有盜趾出現,而我佛家乃是方便之門,哪怕被紅塵遮住了雙眼,佛陀的慈悲也能讓人迷途知返,所以老衲隻希望聖上有不決之事時,不要衝動,妄下結論,老衲這裏環境清幽,可為聖上掃除心中的迷霧。”
“謹受教,朕去也。”說完朱載圫便龍行虎步的離開了。
出了妙音寺,孟衝擔憂的問道:“主子,現在天色已晚,還要去皇莊麽?”
妙音寺離著皇莊還有一段路程,帶著皇上走夜路,萬一出現點什麽情況,孟衝等人就是罪該萬死啊。
朱載圫擺了擺手道:“不去了,迴宮。”
聽了這話,眾人頓時鬆了一口氣,一群人護衛著朱載圫便直奔京城而去。
今天這一遭,讓朱載圫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現在的朝堂其實是最好的時候,因為朝堂裏沒有一個真正的惡人,有的都是一群想要幹事情的人。
就像梁儲、毛澄等人,他們明明知道一旦開海會損害他們的家族利益,但還是對這項國策表示了讚成,因為他們也明白,開海對於大明朝來說,確實是百利而無一害。
想到這裏,朱載圫突然感覺有些對不住梁儲那個老夫子了,但思慮再三,朱載圫還是打消了封賞的念頭,梁儲是個好人不錯,但他那兩個兒子卻是一言難盡。
還有楊一清,已經開始和朱載圫死磕了,但新政的實施,他卻絲毫沒有設置障礙。
迴到宮中,朱載圫便第一時間將翟鑾叫了過來,拿著工部的那份奏疏不滿的問道:“這份奏疏是你送來的?”
“啟稟皇上,這份奏書是臣上月送來的。”翟鑾老老實實的迴道。
“哼,這麽重要的事,為什麽不在上麵做加急標識,半個多月過去了,朕都沒見到這份奏疏。”朱載圫冷哼一聲道。
翟鑾感覺自己有點冤,明明自己當時已經當麵稟報給了朱載圫,但當時朱載圫隻聽了一半,就煩躁的把自己攆走了,現在反而把責任都推給了自己。
從翟鑾那糾結的表情上不難看出,此事應該不怪人家,是自己的錯。
但天子知錯、改錯,卻不能認錯,於是朱載圫煩躁的擺了擺手道:“下次注意。”然後便又將翟鑾給趕了出去。
“諾,臣遵旨。”翟鑾苦笑一聲應道。
從一開始,內閣便與朱載圫定下了一個規則,那就是朱載圫五天之內未迴複的奏章,便相當於默認了。
這是內閣在鞭策朱載圫勤政,而年輕氣盛的朱載圫也一口答應了。
再次拿起這封奏章,朱載圫內心也是五味雜陳,歎了口氣道:“這小小的一封奏章卻有千斤之重啊,因為這便是朕犯錯的代價。”
朱載圫歎了口氣,用禦筆寫下一個大大的“準”字,又補充道:“朕聽聞九邊還有未裁撤之衛所,趁此良機,一並裁撤了吧。”
寫完後,朱載圫便將其交給了一個小太監吩咐道:“連夜送往內閣。”
“諾,主子。”
忙碌了一天,朱載圫也有些疲憊了,喊了幾聲“司琴”,卻無人應答。
才突然想起來,自己的這兩位枕邊人被張太後拉去學規矩了。
朱載圫自嘲一笑,然後便上床歇息去了,隻是到了床上,那位袁姑娘的身影卻一直在眼前浮現,讓朱載圫不禁有些心虛。
一向以慈悲為懷的玄苦大師同情心暴漲,便開倉放糧救濟災民,而這些移民們,本著不吃白不吃、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小民心態,便開始排隊領粥了。
雖然朱載圫和玄苦都被這些移民給耍了,但二人卻是發自內心的高興,畢竟這世上少一些悲劇總是好的。
朱載圫長歎一聲道:“朕今日方知,一個國策的實施其實是環環相扣的,缺一不可,工部下了大力氣,治理了水泊梁山,這樣便有了移民地,有了移民地,朝廷才能買到邊境的土地,施行商屯,這樣開中法才能複興。”
“在老衲看來,聖上施政有所得,這才是這場誤會最大的功勞。”玄苦大師雙手合十道。
朱載圫笑著扶起玄苦大師道:“大師以慈悲為懷,朕甚是敬仰,朕想將妙音寺改為懷恩寺,大師覺著如何?”
“老衲多謝聖上。”玄苦大師喜出望外道。
這一下子,妙音寺就成為了皇家寺廟,而且從名字便能聽出,這還是皇上緬懷生母所立之廟,其重要性不可言喻,這對於佛門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就在這時,穀大用和順天府尹胡世寧方才姍姍來遲。
二人一時之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上前行禮後,便站到了一旁。
朱載圫和顏悅色的說道:“此次朝廷邊民移民之事,兩位卿家做的不錯,朕甚是欣慰,還望兩位卿家再接再厲,為朕分憂。”
“臣(奴才)叩謝皇上。”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此乃用人之道,穀大用。”
“奴才在。”
“你是朕的家奴,朕就不跟你客氣了,錦衣衛的差事辦的不錯,你最近的辛勞朕也看在眼中,朕蔭封你一子為錦衣衛千戶,你年紀也不小了,好好在老家挑個義子,到老也得有個養老送終的人啊。”
“奴才叩謝主子。”穀大用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
接著朱載圫把目光轉向了站在一旁激動不已的胡世寧,笑著說道:“胡卿,原山東巡撫因牽扯江彬謀反一案,已被撤職,你就去山東任職吧,記住了,山東近幾年最重要的事便是移民一事,此事關係到朝廷新政實施德的成敗,你定要好好監管,不能出紕漏。”
“臣遵旨。”胡世寧喜氣洋洋的應道。
經過此事,自己也算是簡在聖心了,而且順天府尹隻是正三品,而山東巡撫則是正二品,還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
自己要是再辦好移民的事,下一屆內閣,自己未必不能爭取一下。
把這兩個升官發財的家夥打發走,朱載圫笑著說道:“大師,此乃朕的福地啊,在這裏,朕重新對大明的文武百官們有了信心。”
“聖上,矛與盾,總是相悖的,善與惡亦是如此,天下不得大治,總有盜趾出現,而我佛家乃是方便之門,哪怕被紅塵遮住了雙眼,佛陀的慈悲也能讓人迷途知返,所以老衲隻希望聖上有不決之事時,不要衝動,妄下結論,老衲這裏環境清幽,可為聖上掃除心中的迷霧。”
“謹受教,朕去也。”說完朱載圫便龍行虎步的離開了。
出了妙音寺,孟衝擔憂的問道:“主子,現在天色已晚,還要去皇莊麽?”
妙音寺離著皇莊還有一段路程,帶著皇上走夜路,萬一出現點什麽情況,孟衝等人就是罪該萬死啊。
朱載圫擺了擺手道:“不去了,迴宮。”
聽了這話,眾人頓時鬆了一口氣,一群人護衛著朱載圫便直奔京城而去。
今天這一遭,讓朱載圫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現在的朝堂其實是最好的時候,因為朝堂裏沒有一個真正的惡人,有的都是一群想要幹事情的人。
就像梁儲、毛澄等人,他們明明知道一旦開海會損害他們的家族利益,但還是對這項國策表示了讚成,因為他們也明白,開海對於大明朝來說,確實是百利而無一害。
想到這裏,朱載圫突然感覺有些對不住梁儲那個老夫子了,但思慮再三,朱載圫還是打消了封賞的念頭,梁儲是個好人不錯,但他那兩個兒子卻是一言難盡。
還有楊一清,已經開始和朱載圫死磕了,但新政的實施,他卻絲毫沒有設置障礙。
迴到宮中,朱載圫便第一時間將翟鑾叫了過來,拿著工部的那份奏疏不滿的問道:“這份奏疏是你送來的?”
“啟稟皇上,這份奏書是臣上月送來的。”翟鑾老老實實的迴道。
“哼,這麽重要的事,為什麽不在上麵做加急標識,半個多月過去了,朕都沒見到這份奏疏。”朱載圫冷哼一聲道。
翟鑾感覺自己有點冤,明明自己當時已經當麵稟報給了朱載圫,但當時朱載圫隻聽了一半,就煩躁的把自己攆走了,現在反而把責任都推給了自己。
從翟鑾那糾結的表情上不難看出,此事應該不怪人家,是自己的錯。
但天子知錯、改錯,卻不能認錯,於是朱載圫煩躁的擺了擺手道:“下次注意。”然後便又將翟鑾給趕了出去。
“諾,臣遵旨。”翟鑾苦笑一聲應道。
從一開始,內閣便與朱載圫定下了一個規則,那就是朱載圫五天之內未迴複的奏章,便相當於默認了。
這是內閣在鞭策朱載圫勤政,而年輕氣盛的朱載圫也一口答應了。
再次拿起這封奏章,朱載圫內心也是五味雜陳,歎了口氣道:“這小小的一封奏章卻有千斤之重啊,因為這便是朕犯錯的代價。”
朱載圫歎了口氣,用禦筆寫下一個大大的“準”字,又補充道:“朕聽聞九邊還有未裁撤之衛所,趁此良機,一並裁撤了吧。”
寫完後,朱載圫便將其交給了一個小太監吩咐道:“連夜送往內閣。”
“諾,主子。”
忙碌了一天,朱載圫也有些疲憊了,喊了幾聲“司琴”,卻無人應答。
才突然想起來,自己的這兩位枕邊人被張太後拉去學規矩了。
朱載圫自嘲一笑,然後便上床歇息去了,隻是到了床上,那位袁姑娘的身影卻一直在眼前浮現,讓朱載圫不禁有些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