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天的榮華富貴。
嗬嗬,郭昕這話還真不是誇張。
李唐輕輕點了下頭,淡然笑道:
“再大的榮華富貴,如果你們沒有這個本事,也接不下。行了,咱們之間也不用商業互吹了,大家今晚都吃好喝好,我隻有一個要求,酒悠著點喝,別喝大了,誤了明天的大事。”
“放心吧,大首領,咱這點自律性肯定有。”
“就是就是,大首領盡管放心,真要是誤了事,我高慶提頭來見!”
“終於輪到我們可以痛宰吐蕃蠻子了!”
“這次一定要殺得他們聞風喪膽!”
“這口氣,某家已經足足癟了快二十年了!”
聽著周銘傳、劉侗、高慶等人你一言我一語表決心,郭昕輕咳了一聲,等大家都安靜下來,於是板著臉沉聲說道:
“大首領人好,好說話,但這不意味著你們可以都沒了規矩!我看你們是一個個把軍規軍法拋腦後了。大首領說讓你們敞開了喝,你們還真敢喝啊!喝酒誤事,過往的教訓你們難道都忘了?”
見眾將官紛紛把手裏的酒碗放下,將頭低下,沒一個敢跟郭昕淩利的目光對視,李唐趕緊笑嗬嗬打圓場:
“老郭,今天情況特殊,可以算是一個例外。你就別掃大家的興了,我相信他們肯定都有自律性。
明日之戰,與其說是一場戰爭,實則就是一次實戰演練。全軍各支部隊的訓練情況我都看過,全體官兵都在嚴格按照訓練大綱進行訓練。
雖然說部隊還沒有接受實戰的檢驗,但是,我對我們的將士很有信心。大家隻需要按平時的日常訓練要求,確保每個技術動作不失誤走樣,上了戰場殺吐蕃蠻子,跟殺雞屠狗沒兩樣。
所以說,老郭,你別搞得那麽緊張,真沒那個必要。按照既定作戰計劃,按部就班,確保每個環節的責任人不掉鏈子就行了。
我可不希望你整日操勞,弄得跟諸葛亮一樣最後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團結、緊張、嚴肅、活潑,該放鬆的時候就好好放鬆活潑一下。”
當領導的有一個像郭昕這樣博學多才文武雙全的部下,真是一件幸事。
得到郭昕的誓死效忠,李唐覺得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的最大收獲。
如果不是有郭昕,李唐想靠著鐵列都、拓跋庫莫、德布南讚、查盧西波相等番人胡人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打開局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果然是好人有好報。
我李唐就是天字號第一大善人。
“大首領,其實老朽最關心的並不是明天發動的特別軍事行動。”
郭昕正容說道:“職部考慮更多的是,把吐蕃人趕出西域後,偌大的地盤,數十個城鎮,我們能否像治理龜茲一樣把各地都治理得欣欣向榮。
另外,我們接下來要采取何種外交政策?是一口氣把吐蕃王朝徹底打垮,還是循序漸進慢慢蠶食?對迴紇人控製的河西走廊,我們是打,還是談?”
得知郭昕居然想得如此長遠,李唐不由倍感欣慰。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
李唐眼顯滿意神情地點頭微笑道:“軍事最終都是為政治服務。我們發動戰爭的目的,不是毀滅,而是為了更好的建設。
曆史上所有隻會破壞而不懂建設的軍隊,必然會走向滅亡。這就是文明和野蠻的區別。我們的軍隊,必須是一支有信仰的人民軍隊。
我們搞軍事擴張,征伐吐蕃人一雪前恥,隻是前期戰術目的,並非最終戰略目標。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前無古後無來者的神聖事業。
我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十分明確這份事業的正義性!特別是我們的軍隊,軍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他早晚都會淪落成一台隻會殺戮的冰冷機器。
自古以來,為將者治軍,都強調軍人以服從命令天職。士兵服眾命令當然是必須的,但前提是為將者要讓士兵發自內心地明白這些命令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郭昕若有所思地望著李唐問道:“大首領,您的意思是說,士兵要有思想?”
“對!”
李唐非常肯定地點頭答道:“我們組建軍隊,不是要把士兵訓練成殺戮機器,而是要把他們培養成有信仰有思想,願意為全人類解放事業奉獻一切的職業軍人。”
高慶一臉懵圈,弱弱地問道:“大首領,有必要讓士兵懂這麽多嗎?”
“當然有必要!”
李唐毫不猶豫地斷然答道:“因為我們的軍隊,將會是一支史上從未有過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軍人,是一個神聖光榮的崇高職業,是全天上所有人民群眾人人愛慕崇拜的最頂級職業之一。軍人,是老百姓的保護神,軍人與平民的關係,是魚與水的關係。”
郭昕禁不住喃喃自語道:“如果真有這樣的軍隊,那一定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最強軍隊。隻是真要是這樣,文官與武將之間的矛盾,又如何解決?”
李唐接著郭昕的話,侃侃而談:“文臣和武官之間的矛盾,說白了其實就是雙方利益的衝突。這種利益,一是權,二是錢。
曆朝曆代帝王為了確保其家天下的皇家江山不被顛覆,他們往往會在打下江山後開始從武將手裏收兵權。並且刻章製定一種讓文官掌權的製度,進而形成重文輕武的風氣。”
說到這,李唐目光炯然地在郭昕等人臉上一一掠過,意味深長地緩緩說道:
“遠的不說,就說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後,對追隨他打天下的那幫武勳將領不擇手機變成花樣極盡打壓,那叫一個毫不手軟,根本不講任何情份。
李世民這樣做,短時間內,確實穩定了李家的江山。但是,江山社稷,真不是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大一統帝製,有個最大的弊端,是精英統治階層的後代,一個個都知會在祖輩的功勳薄上躺平,不再有開拓進取的思想。
當一個王朝一個國家因為重文輕武而導致武德漸衰漸弱,腐朽墮落成風,等待這個王朝的結局,必然是走向滅亡。”
無數曆史的教訓,讓李唐深深明白,絕對不能走曆史的舊路。
嗬嗬,郭昕這話還真不是誇張。
李唐輕輕點了下頭,淡然笑道:
“再大的榮華富貴,如果你們沒有這個本事,也接不下。行了,咱們之間也不用商業互吹了,大家今晚都吃好喝好,我隻有一個要求,酒悠著點喝,別喝大了,誤了明天的大事。”
“放心吧,大首領,咱這點自律性肯定有。”
“就是就是,大首領盡管放心,真要是誤了事,我高慶提頭來見!”
“終於輪到我們可以痛宰吐蕃蠻子了!”
“這次一定要殺得他們聞風喪膽!”
“這口氣,某家已經足足癟了快二十年了!”
聽著周銘傳、劉侗、高慶等人你一言我一語表決心,郭昕輕咳了一聲,等大家都安靜下來,於是板著臉沉聲說道:
“大首領人好,好說話,但這不意味著你們可以都沒了規矩!我看你們是一個個把軍規軍法拋腦後了。大首領說讓你們敞開了喝,你們還真敢喝啊!喝酒誤事,過往的教訓你們難道都忘了?”
見眾將官紛紛把手裏的酒碗放下,將頭低下,沒一個敢跟郭昕淩利的目光對視,李唐趕緊笑嗬嗬打圓場:
“老郭,今天情況特殊,可以算是一個例外。你就別掃大家的興了,我相信他們肯定都有自律性。
明日之戰,與其說是一場戰爭,實則就是一次實戰演練。全軍各支部隊的訓練情況我都看過,全體官兵都在嚴格按照訓練大綱進行訓練。
雖然說部隊還沒有接受實戰的檢驗,但是,我對我們的將士很有信心。大家隻需要按平時的日常訓練要求,確保每個技術動作不失誤走樣,上了戰場殺吐蕃蠻子,跟殺雞屠狗沒兩樣。
所以說,老郭,你別搞得那麽緊張,真沒那個必要。按照既定作戰計劃,按部就班,確保每個環節的責任人不掉鏈子就行了。
我可不希望你整日操勞,弄得跟諸葛亮一樣最後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團結、緊張、嚴肅、活潑,該放鬆的時候就好好放鬆活潑一下。”
當領導的有一個像郭昕這樣博學多才文武雙全的部下,真是一件幸事。
得到郭昕的誓死效忠,李唐覺得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的最大收獲。
如果不是有郭昕,李唐想靠著鐵列都、拓跋庫莫、德布南讚、查盧西波相等番人胡人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打開局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果然是好人有好報。
我李唐就是天字號第一大善人。
“大首領,其實老朽最關心的並不是明天發動的特別軍事行動。”
郭昕正容說道:“職部考慮更多的是,把吐蕃人趕出西域後,偌大的地盤,數十個城鎮,我們能否像治理龜茲一樣把各地都治理得欣欣向榮。
另外,我們接下來要采取何種外交政策?是一口氣把吐蕃王朝徹底打垮,還是循序漸進慢慢蠶食?對迴紇人控製的河西走廊,我們是打,還是談?”
得知郭昕居然想得如此長遠,李唐不由倍感欣慰。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
李唐眼顯滿意神情地點頭微笑道:“軍事最終都是為政治服務。我們發動戰爭的目的,不是毀滅,而是為了更好的建設。
曆史上所有隻會破壞而不懂建設的軍隊,必然會走向滅亡。這就是文明和野蠻的區別。我們的軍隊,必須是一支有信仰的人民軍隊。
我們搞軍事擴張,征伐吐蕃人一雪前恥,隻是前期戰術目的,並非最終戰略目標。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前無古後無來者的神聖事業。
我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十分明確這份事業的正義性!特別是我們的軍隊,軍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他早晚都會淪落成一台隻會殺戮的冰冷機器。
自古以來,為將者治軍,都強調軍人以服從命令天職。士兵服眾命令當然是必須的,但前提是為將者要讓士兵發自內心地明白這些命令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郭昕若有所思地望著李唐問道:“大首領,您的意思是說,士兵要有思想?”
“對!”
李唐非常肯定地點頭答道:“我們組建軍隊,不是要把士兵訓練成殺戮機器,而是要把他們培養成有信仰有思想,願意為全人類解放事業奉獻一切的職業軍人。”
高慶一臉懵圈,弱弱地問道:“大首領,有必要讓士兵懂這麽多嗎?”
“當然有必要!”
李唐毫不猶豫地斷然答道:“因為我們的軍隊,將會是一支史上從未有過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軍人,是一個神聖光榮的崇高職業,是全天上所有人民群眾人人愛慕崇拜的最頂級職業之一。軍人,是老百姓的保護神,軍人與平民的關係,是魚與水的關係。”
郭昕禁不住喃喃自語道:“如果真有這樣的軍隊,那一定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最強軍隊。隻是真要是這樣,文官與武將之間的矛盾,又如何解決?”
李唐接著郭昕的話,侃侃而談:“文臣和武官之間的矛盾,說白了其實就是雙方利益的衝突。這種利益,一是權,二是錢。
曆朝曆代帝王為了確保其家天下的皇家江山不被顛覆,他們往往會在打下江山後開始從武將手裏收兵權。並且刻章製定一種讓文官掌權的製度,進而形成重文輕武的風氣。”
說到這,李唐目光炯然地在郭昕等人臉上一一掠過,意味深長地緩緩說道:
“遠的不說,就說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後,對追隨他打天下的那幫武勳將領不擇手機變成花樣極盡打壓,那叫一個毫不手軟,根本不講任何情份。
李世民這樣做,短時間內,確實穩定了李家的江山。但是,江山社稷,真不是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大一統帝製,有個最大的弊端,是精英統治階層的後代,一個個都知會在祖輩的功勳薄上躺平,不再有開拓進取的思想。
當一個王朝一個國家因為重文輕武而導致武德漸衰漸弱,腐朽墮落成風,等待這個王朝的結局,必然是走向滅亡。”
無數曆史的教訓,讓李唐深深明白,絕對不能走曆史的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