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春臣想不到這麽深,但不意味他不夠聰明。看著宗淑和風鳴的嚴肅樣子,也不免忐忑。
“怎麽?營丘大郎莫非有什麽幹係?”
宗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熊兄,你房中應該別無旁人,咱們過去說話,”
他們四個在院子裏走動,目標過大,熊暠房內如今隻他一人,本來還有個彰小乙,也被雷厲派出去公幹。
除了他們四個,六郎也跟了過來,就在門口暢懷納涼,用著冰飲子和點心,這小子看仝十一郎已經沒有大礙,最先恢複過來的便是食欲。
房門也是敞著,用素紗門簾隔絕視線,如此也不會引人側目。
“以承公的小心謹慎昨日尚有殺身之禍,賊人布下如此天羅地網還能失手,難道還能就此罷手了?霄兄,你是應天府地麵奢遮人物,如今賊人首尾總是繞不開福昌縣、蓼穀縣與清平埠,難不成這些事右邊那位什麽都不知道嗎!”
宗淑邊說話邊梳理。
“那廝豈能不知道,俺來看,就是這廝下的黑手!”
熊暠性情直率,他也沒那麽多牽掛,因此說起話來也不必顧及太多。
霄春臣的臉一陣青一陣白,他其實是有些為難的,以他這等小門戶的武人家庭,牽扯這等大事如何全身而退才是艱難。
宗淑自然知道他的心思。
“如今大家已經是在一條船上了,我們昨日救下承公,就與幕後之人是個不死不休的局麵,承公若是有個閃失我等皆不可免,承公所辦之事若是沒有首尾,我等也難有好下場!咱們隻有幫襯承公成事這一條路。”
這番話是說給霄春臣聽的,其實營丘大判、元知縣、由縣尉等人,包括其父霄都監幾人為何如此積極奔走,也是早就想到了這一層。而霄春臣的父親正拿捏著應天府最有力的軍馬武力,圖窮匕見時,霄家父子或是最大的轉機。
“也幸虧我等救下的是承公,若是旁的官員,我等可不一定靠得住。”
風鳴抿嘴不說話,他性情醇厚卻又凡事看得通明,因此許多事是看得清楚,但卻不願意往腹黑方麵去揣摩,甚至可以說是極為厭惡這些厚黑手段的。哪怕他明知如此做才是最為穩妥簡潔的,卻也容不得自己沒了底線,也就是宗淑,作為自己的小師弟,即便自己不認可其許多行事做法,卻也給予了最大的寬容。
如今他看著宗淑拿捏霄春臣,喚作別人,隻怕早已拂袖而去,但風鳴也隻是默不作聲,絕不會在外人麵前讓自己人下不來台。
“可我看承公這不緊不慢的性子,實在是與傳聞中的大為不同啊,這般不溫不火的,莫不是被昨日的刺殺嚇住了?”
霄春臣摘下襆頭,那捆紮傷口的絲帶勒得腦袋發緊,尤其是出了汗,更是又癢又痛。
“承公若是風風火火的那才是名不符實了,承公看得遠比我們深遠。所謂思不出位,咱們不必謀全局,隻需做好當下。”
宗淑有些話不好說的過於直白,點到即止可矣。
“當下還有什麽事做?”
閑轉了半天,霄春臣確實不知有什麽事急著去做。
“準備好趁手的兵刃,還請熊兄為咱們備好戰甲,咱們這個晚上說不得要荷甲而眠了!”
霄春臣這一臉的詫異絕非作態。
公良參軍安排縣學、道觀駐守人員分了班次,提前開餐休整。其餘人自然興高采烈,隻有核心中的幾人知道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天似乎極為漫長,讓人難熬。
雖然夏日炎炎,碧空萬裏,而太丘縣似乎成了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心,雖然也是商賈縱橫的要道,但是出現許多生麵孔還是讓人警惕起來,因為這些人雖然風塵仆仆,卻也不急於住店休整,都在縣衙附近的茶肆、腳店歇腳,點了些茶水飯食,就這麽枯坐著,舉手投足都透著幾分吃公家飯的勁頭。
這些人其實若非留心觀察,其實也看不出那麽多破綻,可是在彰小乙眼裏卻是一覽無餘,而這些消息也都反饋給了縣學那裏。
酉正時分,一行人來至縣學門前。引導的是縣衙差役,其後元知縣陪著的乃是丹水南路提點刑獄司檢法官,明檢法,之後便是一應提刑司官吏,三駕廂車皆由提刑司幹吏操持著,在後麵跟著一都正兵及一隊巡丁,不同於承公身邊伺候的,這兩路人馬皆是滿員,除了都頭和巡檢披了熟牛皮綴成的輕甲,其餘人等隻是穿著戰襖,大半皆持長槍,負軟弓,武吏們挎著手刀約束士卒隊列。
此檢法官姓明,乃是前任應天府知府幕職出身。按道理隻有經大理寺試斷案、刑名約七件以上十件以下,及格者方得除授檢法官。但是,明法官員缺額較多,更何況此人也是經曆兩任推官、大理寺評事,磨勘後能授一路檢法官,也是有些手段的。
隻是,從昨日之事發生以來,此人才露了臉,而今日卻積極起來卻是有些耐人尋味。
果然,元知縣還在縣衙招待這位檢法官時,那些生麵孔已經陸續離開縣衙附近,開始出現在在文武街頭。縣學附近畢竟開闊,於是幾人便遠遠的分散開來,但是焦點片刻不離儒學門。
沒有隻言片語行至承公駕前,也無使人先行謁見,此人前來絕非善意。雖說提點刑獄司檢法官是當管的官員,不過一個七品官如何敢這般托大?承公此次權知開封府不過是將來入兩府的準備,隻說這應天府地界前有東丹使團之變,後有承公遇刺大案,闔府上下乃至丹水南路在任官員大多皆淡定超然的匪夷所思。
承公已經在此駐留一日,竟隻等來了這麽個人物。
莫說宗淑,其餘人等也皆是一臉的凝重。
眼見著元知縣引著幾人已經穿過門戶,往中庭而來,諸幕客等沒有官職在身的皆在庭內迎候,領班的自然是公良參軍。
庭院裏隻有公良參軍、元知縣、明檢法三人是服綠的朝廷命官,彼此見禮後,也免了其餘人等的介紹,由三人領著,服青的隨後,身著襴衫的文士於左,紅襖素甲的武吏在右,蜂擁向明倫堂正堂而去。
正堂內兆薄、舟雲、典義、觀天分列左右,雖然休養了一日,兩人仍有些虛弱,有著武人堅實的底子,也幸虧隻是失血多了些的外傷,此時站在這裏英氣仍是有的。而正堂正中,正襟危坐的承公一副正肅剛正的麵貌在高宇明堂映襯下更是如天神般氣韻撲麵而來。
隻見承公,眉宇動靜不怒自威,須髯起伏凜然可畏,頭頂漆沙展翅襆頭分展一尺二分擔當天下正義,身披紫綾從省服曲領大袖內藏滿腹乾坤,腰間白玉翔雁流雲帶環係四海民生,足踏烏皮緞麵六縫靴六合朝野綱紀。饒是宗三郎已經在身邊侍候多時,也不免為這堂堂正正的官風而目眩。
更遑論其餘,尤其是青袍水衫和紅襖素甲的文武皆不免惶惶然而戰栗。
那檢法官也好不到哪去,本來還湊著笑臉,此時已然僵硬在了臉上,似有千言萬語此刻隻有小心謹慎的行參奉禮。
承公待此人領班唱名參見後,才開口徐徐說話。
“檢法官此行何以如此緩慢,某在此久候了。”
那檢法官不甚長大的身材聞言更加佝僂了,麵色難堪道。
“下官不敢當天府尹盛意,所以遲來乃是有些繁雜事務遷延,若是唐突至此,恐怕不能照顧周全。”
此人雖然為承公氣勢逼迫,但是言語上頗有心思。
宗淑乃是宗氏嫡子,這些朝廷官麵文章不能說耳濡目染也是頗得父輩親傳。這檢法官稱唿承公為天府尹,而不提官職及官階,就是暗指承公乃是啟封城的知府,於政務上管不到丹水南路這番天地。其餘的話夾槍帶棍的意思是他若沒有準備周全是萬萬不會站在這裏,言下之意,莫看他此時難堪模樣,實則已經是控製了大局。
公良參軍與元知縣自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麵色已經是很難看了。
“檢法定百忙之中,還能餘暇至此,可是有言以告某?”
“下官。。。”
“汝非某屬官,不必拘禮,坐下說話。”
那檢法官好不容易攢足底氣的一番話,隻能先憋著,可等到坐下才發現堂上格局涇渭分明。這大堂頗有些不倫不類,正堂案乃是書案,作為分左右列兩旁皆是學生的木凳,一行人坐下倒似學生們進學一般。檢法官以客而就座於左首,自他而下皆是他所帶來的一應人等,而此地知縣陪著公良參軍,與屬官、文員、武吏皆坐於右首。自己這邊夠資格坐在堂上的不過寥寥七八個人,對麵則二三十人將座位擠得滿滿當當,這分明是已經旗幟鮮明的對上陣了。
“承公,”不待檢法官開口,元知縣先起了話頭。
“末縣囂擾陋仄,幸蒙承公尋靜至此,實乃地方之幸。然下官今日庶務繁雜,竟遲來問候,委實失禮。不知台嶽頤居可得安靖?一應之物可堪使用?錯漏不周之處,皆是下官思慮不及也。然,但有效用之處,煩請台嶽海納!”
“太丘宰,某等造擾地方已是不安。隻是若非機緣,實不知太丘縣乃是物阜民熙所在,更難得有此文睿去處,老夫親近於此喜不自勝,該是某承元知縣款款厚意也。”
這檢法官聽著二人言語往來,臉上是一陣白一陣紅,本以為拿捏準了承守真的性子,隻要承守真開口就以昨日遇刺之事責問地方,他便可順勢而為,逆流而上,將利害擺上台麵,逼得本地官員表明態度,以孤立承守真,若是鬧得一拍兩散那才是最好。
這明檢法受了方方麵麵的交待,拖延到此時就是要來鬧一場的。隻是,承守真傳聞中的貔虎奔雷般的人物,此刻卻淡然的讓人不知所措,若是尋常朝廷高官逢此劫難,也必然會惱羞成怒的鬧將起來,明檢法這些人不怕他鬧,反而承守真若是這般淡定,他這打好的腹稿不知道該如何發作了。
無論如何,他來這裏就是要把難堪放到台麵上的,若等到政府劄子下來,再鬧那是自尋死路!但此時鬧,讓承守真在丹陽地麵丟盡顏麵,就算後麵頂著朝廷的旨意,恐怕也難在此地興風作浪了。
“元知縣,”明檢法握緊了拳,事已至此,不得不發了。
“當著承公麵,何必避重就輕!”
此人心太急了!宗淑與蘆頌相視一瞬,眾人皆知此人帶著兵馬到此絕非善意,隻是還沒有坐穩,此人已經急不可待了!
元知縣聞聽此言,收了話頭,隻是淡淡的束手而立。
明檢法站起身來,先向承公致禮。這禮儀上倒沒什麽可挑剔的,隻是言語上就不是那麽客氣了。
“聽聞承公在天台山出遊之際,竟遭山賊匪類劫殺,若非有本地宦學子弟相助,則有不測之險!貴縣乃是責任所在,當下應以追捕殘匪為要務!丹陽毗鄰京畿竟能出如此大事,若說是震動朝野也不為過。府路官長皆如坐針氈,本官更是心焦如焚。汝在承公當麵,僥幸邀寵豈是正途?好歹也是兩榜出身,怎能如此不知輕重?”
這些話說的著實過分了。雖然提刑司乃是路屬衙門,但是與府縣並無隸屬關礙。而元知縣與這檢法官也同為正七品的朝官,且這元知縣還是一縣的正印官,檢法官不過是路司的僚佐官。此人也是衙門幕職出身,怎會如此咄咄逼人,不留顏麵?
元知縣已是氣極,隻是顏麵上沒有表露。
公良吉符先站了出來,他眼光犀利,若是此刻與他對視,隻會覺得這道目光如青鋒般直直刺入髓海一般。
“明檢法,同僚之間,言之鑿鑿,責之切切,君等同地為官彼此殷切之意無可厚非,但是當著承公何必如此。畢竟,我等乃是外人,未免驚詫於丹南官麵的赤忱!”
這番話,讓那明檢法瞠目結舌,怎麽這故意苛責的意思,在此人嘴裏竟成了我刻意發難包庇同僚的惺惺作態了?
明檢法暗暗叫苦,他若是再拿著脾氣說話,反而做實了包庇同僚沆瀣官場的意圖,果然是閻羅承公之下左右判官之一啊,此人乃是為虎作倀、顛倒黑白的高手啊!
“豈敢豈敢,餘隻是本職所在,更是此事關係承公如此的國朝重臣、朝廷砥石,若是因我等的延宕留下首尾,恐怕不利承公啊!所謂隻有千裏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這等匪類若是見財起意還則罷了,若是有什麽私人恩怨,若不及時鏟除,這就是留了禍根啊!”
果然老司法皆不是善茬,這廝又是暗藏禍心。
“明檢法,此事也需有個章法,”
元知縣喝言道,臉麵上已經極為難看,當著承公的麵,他也不必顧忌其餘,便是撕破顏麵。
“先問明檢法,汝這是來公幹還是論私誼!”
“元知縣,你這是何意!”
“若是公幹而來,隻怕此事還論不到明檢法擔心,憲台如今路憲、武憲出缺,吾不知汝是奉了誰的令來此,但是萬事也要尊崇朝廷綱紀、律法。本縣尚未勘察現場,查拿人犯,地方刑案偵辦中,何必憲台過問?此案即非現行,又非當管呈報,檢法官是如何得知案情?即便這案子有了結果也是呈報府裏,上報大理寺、刑部複審,並通報憲台,而隻有憲台的路憲才有複審、製勘職權,卻不知檢法官你是因何至此?”
“你!”
明檢法自然是怒火中燒,雖然二人品級相當,但他畢竟是路監司官員,總是要把身份拿高三分,卻不料被這中縣知縣一席話將他滿腹算計都給正大光明的堵住了,如何不被氣極。隻是礙於承公衙前,不敢過於放肆,饒是如此,也是拍案而立。
“怎麽?營丘大郎莫非有什麽幹係?”
宗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熊兄,你房中應該別無旁人,咱們過去說話,”
他們四個在院子裏走動,目標過大,熊暠房內如今隻他一人,本來還有個彰小乙,也被雷厲派出去公幹。
除了他們四個,六郎也跟了過來,就在門口暢懷納涼,用著冰飲子和點心,這小子看仝十一郎已經沒有大礙,最先恢複過來的便是食欲。
房門也是敞著,用素紗門簾隔絕視線,如此也不會引人側目。
“以承公的小心謹慎昨日尚有殺身之禍,賊人布下如此天羅地網還能失手,難道還能就此罷手了?霄兄,你是應天府地麵奢遮人物,如今賊人首尾總是繞不開福昌縣、蓼穀縣與清平埠,難不成這些事右邊那位什麽都不知道嗎!”
宗淑邊說話邊梳理。
“那廝豈能不知道,俺來看,就是這廝下的黑手!”
熊暠性情直率,他也沒那麽多牽掛,因此說起話來也不必顧及太多。
霄春臣的臉一陣青一陣白,他其實是有些為難的,以他這等小門戶的武人家庭,牽扯這等大事如何全身而退才是艱難。
宗淑自然知道他的心思。
“如今大家已經是在一條船上了,我們昨日救下承公,就與幕後之人是個不死不休的局麵,承公若是有個閃失我等皆不可免,承公所辦之事若是沒有首尾,我等也難有好下場!咱們隻有幫襯承公成事這一條路。”
這番話是說給霄春臣聽的,其實營丘大判、元知縣、由縣尉等人,包括其父霄都監幾人為何如此積極奔走,也是早就想到了這一層。而霄春臣的父親正拿捏著應天府最有力的軍馬武力,圖窮匕見時,霄家父子或是最大的轉機。
“也幸虧我等救下的是承公,若是旁的官員,我等可不一定靠得住。”
風鳴抿嘴不說話,他性情醇厚卻又凡事看得通明,因此許多事是看得清楚,但卻不願意往腹黑方麵去揣摩,甚至可以說是極為厭惡這些厚黑手段的。哪怕他明知如此做才是最為穩妥簡潔的,卻也容不得自己沒了底線,也就是宗淑,作為自己的小師弟,即便自己不認可其許多行事做法,卻也給予了最大的寬容。
如今他看著宗淑拿捏霄春臣,喚作別人,隻怕早已拂袖而去,但風鳴也隻是默不作聲,絕不會在外人麵前讓自己人下不來台。
“可我看承公這不緊不慢的性子,實在是與傳聞中的大為不同啊,這般不溫不火的,莫不是被昨日的刺殺嚇住了?”
霄春臣摘下襆頭,那捆紮傷口的絲帶勒得腦袋發緊,尤其是出了汗,更是又癢又痛。
“承公若是風風火火的那才是名不符實了,承公看得遠比我們深遠。所謂思不出位,咱們不必謀全局,隻需做好當下。”
宗淑有些話不好說的過於直白,點到即止可矣。
“當下還有什麽事做?”
閑轉了半天,霄春臣確實不知有什麽事急著去做。
“準備好趁手的兵刃,還請熊兄為咱們備好戰甲,咱們這個晚上說不得要荷甲而眠了!”
霄春臣這一臉的詫異絕非作態。
公良參軍安排縣學、道觀駐守人員分了班次,提前開餐休整。其餘人自然興高采烈,隻有核心中的幾人知道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天似乎極為漫長,讓人難熬。
雖然夏日炎炎,碧空萬裏,而太丘縣似乎成了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心,雖然也是商賈縱橫的要道,但是出現許多生麵孔還是讓人警惕起來,因為這些人雖然風塵仆仆,卻也不急於住店休整,都在縣衙附近的茶肆、腳店歇腳,點了些茶水飯食,就這麽枯坐著,舉手投足都透著幾分吃公家飯的勁頭。
這些人其實若非留心觀察,其實也看不出那麽多破綻,可是在彰小乙眼裏卻是一覽無餘,而這些消息也都反饋給了縣學那裏。
酉正時分,一行人來至縣學門前。引導的是縣衙差役,其後元知縣陪著的乃是丹水南路提點刑獄司檢法官,明檢法,之後便是一應提刑司官吏,三駕廂車皆由提刑司幹吏操持著,在後麵跟著一都正兵及一隊巡丁,不同於承公身邊伺候的,這兩路人馬皆是滿員,除了都頭和巡檢披了熟牛皮綴成的輕甲,其餘人等隻是穿著戰襖,大半皆持長槍,負軟弓,武吏們挎著手刀約束士卒隊列。
此檢法官姓明,乃是前任應天府知府幕職出身。按道理隻有經大理寺試斷案、刑名約七件以上十件以下,及格者方得除授檢法官。但是,明法官員缺額較多,更何況此人也是經曆兩任推官、大理寺評事,磨勘後能授一路檢法官,也是有些手段的。
隻是,從昨日之事發生以來,此人才露了臉,而今日卻積極起來卻是有些耐人尋味。
果然,元知縣還在縣衙招待這位檢法官時,那些生麵孔已經陸續離開縣衙附近,開始出現在在文武街頭。縣學附近畢竟開闊,於是幾人便遠遠的分散開來,但是焦點片刻不離儒學門。
沒有隻言片語行至承公駕前,也無使人先行謁見,此人前來絕非善意。雖說提點刑獄司檢法官是當管的官員,不過一個七品官如何敢這般托大?承公此次權知開封府不過是將來入兩府的準備,隻說這應天府地界前有東丹使團之變,後有承公遇刺大案,闔府上下乃至丹水南路在任官員大多皆淡定超然的匪夷所思。
承公已經在此駐留一日,竟隻等來了這麽個人物。
莫說宗淑,其餘人等也皆是一臉的凝重。
眼見著元知縣引著幾人已經穿過門戶,往中庭而來,諸幕客等沒有官職在身的皆在庭內迎候,領班的自然是公良參軍。
庭院裏隻有公良參軍、元知縣、明檢法三人是服綠的朝廷命官,彼此見禮後,也免了其餘人等的介紹,由三人領著,服青的隨後,身著襴衫的文士於左,紅襖素甲的武吏在右,蜂擁向明倫堂正堂而去。
正堂內兆薄、舟雲、典義、觀天分列左右,雖然休養了一日,兩人仍有些虛弱,有著武人堅實的底子,也幸虧隻是失血多了些的外傷,此時站在這裏英氣仍是有的。而正堂正中,正襟危坐的承公一副正肅剛正的麵貌在高宇明堂映襯下更是如天神般氣韻撲麵而來。
隻見承公,眉宇動靜不怒自威,須髯起伏凜然可畏,頭頂漆沙展翅襆頭分展一尺二分擔當天下正義,身披紫綾從省服曲領大袖內藏滿腹乾坤,腰間白玉翔雁流雲帶環係四海民生,足踏烏皮緞麵六縫靴六合朝野綱紀。饒是宗三郎已經在身邊侍候多時,也不免為這堂堂正正的官風而目眩。
更遑論其餘,尤其是青袍水衫和紅襖素甲的文武皆不免惶惶然而戰栗。
那檢法官也好不到哪去,本來還湊著笑臉,此時已然僵硬在了臉上,似有千言萬語此刻隻有小心謹慎的行參奉禮。
承公待此人領班唱名參見後,才開口徐徐說話。
“檢法官此行何以如此緩慢,某在此久候了。”
那檢法官不甚長大的身材聞言更加佝僂了,麵色難堪道。
“下官不敢當天府尹盛意,所以遲來乃是有些繁雜事務遷延,若是唐突至此,恐怕不能照顧周全。”
此人雖然為承公氣勢逼迫,但是言語上頗有心思。
宗淑乃是宗氏嫡子,這些朝廷官麵文章不能說耳濡目染也是頗得父輩親傳。這檢法官稱唿承公為天府尹,而不提官職及官階,就是暗指承公乃是啟封城的知府,於政務上管不到丹水南路這番天地。其餘的話夾槍帶棍的意思是他若沒有準備周全是萬萬不會站在這裏,言下之意,莫看他此時難堪模樣,實則已經是控製了大局。
公良參軍與元知縣自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麵色已經是很難看了。
“檢法定百忙之中,還能餘暇至此,可是有言以告某?”
“下官。。。”
“汝非某屬官,不必拘禮,坐下說話。”
那檢法官好不容易攢足底氣的一番話,隻能先憋著,可等到坐下才發現堂上格局涇渭分明。這大堂頗有些不倫不類,正堂案乃是書案,作為分左右列兩旁皆是學生的木凳,一行人坐下倒似學生們進學一般。檢法官以客而就座於左首,自他而下皆是他所帶來的一應人等,而此地知縣陪著公良參軍,與屬官、文員、武吏皆坐於右首。自己這邊夠資格坐在堂上的不過寥寥七八個人,對麵則二三十人將座位擠得滿滿當當,這分明是已經旗幟鮮明的對上陣了。
“承公,”不待檢法官開口,元知縣先起了話頭。
“末縣囂擾陋仄,幸蒙承公尋靜至此,實乃地方之幸。然下官今日庶務繁雜,竟遲來問候,委實失禮。不知台嶽頤居可得安靖?一應之物可堪使用?錯漏不周之處,皆是下官思慮不及也。然,但有效用之處,煩請台嶽海納!”
“太丘宰,某等造擾地方已是不安。隻是若非機緣,實不知太丘縣乃是物阜民熙所在,更難得有此文睿去處,老夫親近於此喜不自勝,該是某承元知縣款款厚意也。”
這檢法官聽著二人言語往來,臉上是一陣白一陣紅,本以為拿捏準了承守真的性子,隻要承守真開口就以昨日遇刺之事責問地方,他便可順勢而為,逆流而上,將利害擺上台麵,逼得本地官員表明態度,以孤立承守真,若是鬧得一拍兩散那才是最好。
這明檢法受了方方麵麵的交待,拖延到此時就是要來鬧一場的。隻是,承守真傳聞中的貔虎奔雷般的人物,此刻卻淡然的讓人不知所措,若是尋常朝廷高官逢此劫難,也必然會惱羞成怒的鬧將起來,明檢法這些人不怕他鬧,反而承守真若是這般淡定,他這打好的腹稿不知道該如何發作了。
無論如何,他來這裏就是要把難堪放到台麵上的,若等到政府劄子下來,再鬧那是自尋死路!但此時鬧,讓承守真在丹陽地麵丟盡顏麵,就算後麵頂著朝廷的旨意,恐怕也難在此地興風作浪了。
“元知縣,”明檢法握緊了拳,事已至此,不得不發了。
“當著承公麵,何必避重就輕!”
此人心太急了!宗淑與蘆頌相視一瞬,眾人皆知此人帶著兵馬到此絕非善意,隻是還沒有坐穩,此人已經急不可待了!
元知縣聞聽此言,收了話頭,隻是淡淡的束手而立。
明檢法站起身來,先向承公致禮。這禮儀上倒沒什麽可挑剔的,隻是言語上就不是那麽客氣了。
“聽聞承公在天台山出遊之際,竟遭山賊匪類劫殺,若非有本地宦學子弟相助,則有不測之險!貴縣乃是責任所在,當下應以追捕殘匪為要務!丹陽毗鄰京畿竟能出如此大事,若說是震動朝野也不為過。府路官長皆如坐針氈,本官更是心焦如焚。汝在承公當麵,僥幸邀寵豈是正途?好歹也是兩榜出身,怎能如此不知輕重?”
這些話說的著實過分了。雖然提刑司乃是路屬衙門,但是與府縣並無隸屬關礙。而元知縣與這檢法官也同為正七品的朝官,且這元知縣還是一縣的正印官,檢法官不過是路司的僚佐官。此人也是衙門幕職出身,怎會如此咄咄逼人,不留顏麵?
元知縣已是氣極,隻是顏麵上沒有表露。
公良吉符先站了出來,他眼光犀利,若是此刻與他對視,隻會覺得這道目光如青鋒般直直刺入髓海一般。
“明檢法,同僚之間,言之鑿鑿,責之切切,君等同地為官彼此殷切之意無可厚非,但是當著承公何必如此。畢竟,我等乃是外人,未免驚詫於丹南官麵的赤忱!”
這番話,讓那明檢法瞠目結舌,怎麽這故意苛責的意思,在此人嘴裏竟成了我刻意發難包庇同僚的惺惺作態了?
明檢法暗暗叫苦,他若是再拿著脾氣說話,反而做實了包庇同僚沆瀣官場的意圖,果然是閻羅承公之下左右判官之一啊,此人乃是為虎作倀、顛倒黑白的高手啊!
“豈敢豈敢,餘隻是本職所在,更是此事關係承公如此的國朝重臣、朝廷砥石,若是因我等的延宕留下首尾,恐怕不利承公啊!所謂隻有千裏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這等匪類若是見財起意還則罷了,若是有什麽私人恩怨,若不及時鏟除,這就是留了禍根啊!”
果然老司法皆不是善茬,這廝又是暗藏禍心。
“明檢法,此事也需有個章法,”
元知縣喝言道,臉麵上已經極為難看,當著承公的麵,他也不必顧忌其餘,便是撕破顏麵。
“先問明檢法,汝這是來公幹還是論私誼!”
“元知縣,你這是何意!”
“若是公幹而來,隻怕此事還論不到明檢法擔心,憲台如今路憲、武憲出缺,吾不知汝是奉了誰的令來此,但是萬事也要尊崇朝廷綱紀、律法。本縣尚未勘察現場,查拿人犯,地方刑案偵辦中,何必憲台過問?此案即非現行,又非當管呈報,檢法官是如何得知案情?即便這案子有了結果也是呈報府裏,上報大理寺、刑部複審,並通報憲台,而隻有憲台的路憲才有複審、製勘職權,卻不知檢法官你是因何至此?”
“你!”
明檢法自然是怒火中燒,雖然二人品級相當,但他畢竟是路監司官員,總是要把身份拿高三分,卻不料被這中縣知縣一席話將他滿腹算計都給正大光明的堵住了,如何不被氣極。隻是礙於承公衙前,不敢過於放肆,饒是如此,也是拍案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