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風情美景與風鳴、蘆頌無關,一個是心無旁騖,另一個則是心有所屬,此時的心思都在鑽研這六壬隱語上去了。偏偏這等冷漠態度反而更吸引一路上的女子們側目,也幸好有鬼瞳和十一郎兩個惡煞麵孔,便是那大膽的商女也不敢上來搭訕。柳二郎與仝三郎二人倒是挺投機,沒多久便是勾肩搭背,仿若是親兄弟一般。


    隻有宗六郎真個把自己當做伴當般,做了隊尾的車把式,照顧著馱馬行李。至於六郎早拉著三娘撒歡的在路旁撲蝶戲鳥,一個童趣盎然,一個少女本色,兩人玩的不亦樂乎。


    也幸得從莊園取了三駕車馬和三頭乘騾,眾人才能怡然自得。


    聽得蘆頌召喚,鬼瞳接手了三郎的活兒,於是三郎換乘了騾子,來到蘆頌與風鳴廂車旁。


    “三郎,我與清鵬兄這草草理出來了六壬九課隱語規則,你來參詳參詳,此物若是在咱們手中搞出名堂,乃是術數之學傳承以來得以再辟蹊徑、發揚光大之宏途啊!”


    三郎雖然沒有看得那麽長遠,卻也極為重視此事,反倒是始作俑者柳二郎則悠閑地與仝三郎信馬遊韁,好不自在。


    三郎接過蘆頌遞過來的稿紙,寥寥一兩頁麻紙寫就下的東西,說不得便改變了天下情信格局。雖然內容簡短且潦草,卻絕對是用心之得。


    風鳴更是敏銳地從軍事需要出發,仔細揣摩,定下了三點隱語原則。聽師兄闡明其中要點,三郎也由衷讚同,若論格局之大,立義恢弘,做事嚴謹,自己實在無法與師兄企及。


    按著風鳴定下的原則,即內則化繁為簡,外則疊見雜出,要的便是自己人好操作,外麵人搞不懂;其次便是六壬為本,不以人意為轉移,唯以天時為綱要,所有規則完全按照節氣時令之天道衍變,杜絕人為幹擾,導致信息流失;最後一點尤為關鍵,畢竟六壬之術雖然通曉者寥寥,但是畢竟也是道門顯學,因此關於隱語底稿便是核心,有此底稿便有參破其中規律之法,否則便是緣山求魚,求而不得。


    三郎雖然年幼,卻與風鳴一樣乃是清虛門下弟子,更得宗放手把手的教誨,隻略略觀之便知其中利害,也明白風師兄的高瞻遠矚。


    很多事便如縱虎出柙,隻需點破,無數能人異士便能將此發揚光大。比如這六壬隱語,隻需將操作之法傳出去,恐怕不多時便會出現基於太乙、遁甲、紫微、六爻之術的各類隱語出現。


    太乙、遁甲、紫微、六爻之術乃是中夏各邦國宮廷視若珍秘,絕不外傳的道法術數。莫看他們幾個拿著六壬做這等事,看似遊戲之作,其實乃是仰仗清虛宗集真觀的庇佑,仰賴宗放這等名士顯宦的教育,若非如此,便是士紳多半隻知其名不得其實,而民間更是聞所未聞。


    此等術數,莫說各國中樞視若珍寶,便是道門以仰賴於此才廣大門戶,開宗立派。


    何謂術數,便是中夏始祖,明四時,辯陰陽,因天象而作 ,因地勢而息,以數理法算而通自然之道。


    中夏始祖有天皇、地皇、人皇者。


    天皇者盤古氏也,化生元始天王,分清濁之氣而辯陰陽,化生萬物;


    地皇者女媧氏也,化生後土皇地隻,始創文明,定天地法則,衍生萬民;


    人皇者伏羲氏也,太一正神也,乃人間天子之肇始,居大河而作河圖,徙洛水而成洛書,以河圖洛書而推演先天八卦,此乃道門玄法之肇基也。


    人皇傳燧人氏,再傳神農氏,三代而至軒轅氏黃帝也。


    黃帝,五帝之首,中夏人文始祖也,厚德天下,而感應天道,玄女、廣成子、老子皆顯聖下凡,以真經、神符、仙冊傳授,於是道統流傳於世。


    三皇五帝之治,民風淳樸,天道昭昭。


    五帝衍生至堯帝建政,則世風日下,天道赫赫。


    當時便有帝嚳後人大庭山九日部落作亂,乃有元始天尊弟子廣成子化生大羿,不僅蕩滅叛亂,還傳弓法劍陣於後世,世人拜為衝虛真仙,便是道教人間第一代教主,其道法乃靈劍天罡之正宗;


    堯帝禪讓舜帝。


    當時,中海之濱,會稽山至鹹陰島,三山皆崩裂,噴湧地火三月不絕,其後四兇作亂,洪水肆虐,萬物嗷嗷,萬民囂囂,於是大禹臨危受命,父子兄弟十三年治水而消弭中夏災亂,因而受禪。


    禹帝治水時,乃有衝虛十二巫祖襄助,輔佐大禹以至成功。


    宇朝開創,大啟乃以炎陽為神隻膜拜之,尊十二巫祖為大羅十二金仙,其中魁楚者太虛真人赤鬆子,前承元炎黃,後法堯舜禹,乃道教第二代教主,也是宇朝首位太卜,依先天八卦,集元黃典籍,作‘連山易’,視日以占卜,用符水寶籙驅使鬼神之力,此乃符籙煉氣之開創。又尊巫山十姆為聖母,乃道教坤道之源,瑤姬尊為靈華夫人,妙用真人,雲華聖母。


    後來大桀失德,玄女化生玄鳥,感生大湯,乃有成湯革命。


    成湯改革道統,收上古八卦推演爻辭,由道教第九任教主容成子與坤道素女,即九幽素陰聖母,合陰陽之法,崇死生之道,乃作‘歸藏易’,以甲骨占卜問吉兇。


    再後來大辛失德,囚大昌於羑裏。大昌乃作後天八卦,老子臨凡化生太公望,為大昌再傳真經,大昌耗盡心力而集‘連山’、‘歸藏’之精華,去其糟粕,成‘易經’,《易經》便是道門三玄之冠,也是中夏文明繼往開來之經典。


    大昌崩,大發革命,即前宇朝之始。周公旦、召公忽輔政,以禮法治天下,革除中宇朝弊政,不侍鬼,不殉人,不以性命報先祖。太公望弟子寧封子,繼任道教第十八任教主,用五行精華煉化為金丹,此為丹鼎金丹之開端。


    然後有大綦奉為先祖的太史虎伯陽,乃是太清道德天尊法相,作《道德經》;繼有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南華子作《南華經》;


    此三者便是道門三玄。


    至於後宇朝西遷,三朝鼎立,衝虛宗便失去道教真一地位,如今與大肇清虛宗、大綦太虛宗、大晟玉虛宗並列,稱為道門四方,但無論如何,道門三玄就是各方經典,不過是各有輕重偏頗而已。


    三朝秘傳卜算之法也得以繼承與發揚,這便是太乙、遁甲、紫微、六爻之術。


    至於堪輿、陰陽、祿命、占星、三相、雜占等不過是民間根據四術的濫觴而已,斑駁不純,非天資卓絕者不能通透,不能與道門四術研習同日而語。


    術數者,各方門派皆有涉獵,卻也有所側重。


    六壬者,便是大肇朝廷不秘傳的術數,中樞隻有司天監可染指,清虛宗諸多宗派,許精研掌握六壬之術的隻有西昆侖。


    所謂六壬者,乃是六十甲子,取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為六壬,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若是放在測算命理上,便是十二辰分野為天盤,十二地支為地盤,立四課,排三傳,觀陰陽,辯生克,以決吉兇成敗。


    六壬起課排盤首在明太歲,知月將,曉日幹支。六壬中定四課除了用日幹外,其餘均為地支,而日幹本身也都寄於地支之中。這便是所謂十幹寄宮,乃是十個天幹寄在地支的宮位,即甲寄寅宮,乙寄辰宮,丙戊寄巳宮,丁己寄未宮,庚寄申宮,辛寄戍宮,壬居亥宮,癸居醜宮,而四正神子午卯酉則不用。


    地盤固定不變,天盤確是因時而變,即按照十二月將走序而動。


    月將者,太陽星君也,乃護法太陽躔次之神將,幽明之司,福德之神。太陽周天按照《洪範》所載乃天分十二辰,辰有三十度。日躔每一節氣行十五度,如此一來十二月將,便對應二十四節氣。所謂節氣者,月初者為節令,月中後名中氣,合稱節氣。


    對應下來,便是如此:


    雨水至春分,月將為亥,登明將。


    春分至穀雨,月將為戌,河魁將。


    穀雨至小滿,月將為酉,從魁將。


    小滿至夏至,月將為申,傳送將。


    夏至至大暑,月將為未,小吉將。


    大暑至處暑,月將為午,勝光將。


    處暑至秋分,月將為巳,太乙將。


    秋分至霜降,月將為辰,天罡將。


    霜降至小雪,月將為卯,太衝將。


    小雪至冬至,月將為寅,功曹將。


    冬至至大寒,月將為醜,太吉將。


    大寒至雨水,月將為子,神後將。


    十二月將有生有克,而十二神則無吉無兇。


    十二神者,乃十二支神也,即對應一日十二地支之天將也。


    即一天乙貴人、二太乙螣蛇、三飛火朱雀、四和合六合、五將軍勾陳、六木神青龍、七司直天空、八風伯白虎、九喜神太常、十陰水玄武、十一禦史太陰、十二女主天後,其排序確定,不可錯亂。


    占時為卯、辰、巳、午、未、申者屬晝時,占時為酉、戍、亥、子、醜、寅者屬夜時。根據時之晝夜與所臨之方位又有陰陽與順、逆的不同排列。


    於是排四科,推三傳,布人盤,其中變化何止七百二十課。課有陰陽轉換,天時十二神,十二月將順逆之數,其數大衍變化合二千九百八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之數。


    而這隻是六壬推衍之法,若是按著風鳴與蘆頌將之應用於密書上,更是調整許多算法,尤其是為了精確密書內容也拿出了可行之法。


    蘆頌和風鳴那裏隻是提出了初步想法,乃是已經完整構思出一套紛繁卻能至簡,深奧卻能應用,推廣還能保密的上乘秘法。


    誠如蘆頌所言,真正的將此物應用起來,還是任重而道遠,畢竟將隱語與課詞結合,整理成加密底稿便非一人一日之功。


    所謂密文底稿,便是按著七百二十課式再分晝夜,便是一千四百四十課式,每一課式便對應一個具體的字。


    使用時乃是先取用對應月將,即事務類型


    然後盤珠搖取時辰,所謂盤珠便是取圓形木盒,內開十二孔分別記刻十二時辰,置玉珠於其內,搖動而止,開盒視珠落之孔便取而用之。


    之後按圖索驥,尋找到對應課式,即對應文字,於是將明文與隨機抽取密文對應,這便是第一重加密,文字之間並無確定對照關係,完全是隨機對應。


    而密文對應文字也並非簡單抄錄,而是記錄其對應課式,也就是說雖然課式與密文底稿對應,但是可以隨時用新版本替代舊版本,如此隻需變換課式與文字對應關係即可,無須變更操作方式。


    抄錄課式之後,乃隨機采用發三傳之法,進行二次加密。


    即隨機抽取賊克、比用、涉害、遙克、昴星、別責、八專、伏吟、返吟之法,進行四課重排,這重排之法隻是借用三傳之名,具體則比如抽取賊克,則四課上下換位,如此則有了新的對應文字。


    如此根據事務機密程度便可多次隨機重排,隻需記錄下所用之法的順序便可。


    最後所用之法順序按著幹支計時,取二十四節氣與十二神將進行對應,此便是解密方略。


    比如甲子日,三傳之順序對應表為:


    雨水,驚蟄,貴人,春分。賊克


    清明,螣蛇,穀雨,立夏。比用


    朱雀,小滿,芒種,六合。涉害


    夏至,小暑,勾陳,大暑。遙克


    立秋,青龍,處暑,白露。昴星


    天空,秋分,寒露,白虎。別責


    霜降,立冬,太常,小雪。八專


    大雪,玄武,冬至,小寒。伏吟


    太陰,大寒,立春,天後。返吟


    六十甲子便有六十種排序,而此幹支則寫在密信抬頭。比如辛醜日騎三千步五千往昆侖北,用了兩次賊克,一次昴星加密,再用了一次賊克,寫在密信上便有可能是,


    甲子:


    雨水足,待驚蟄,立秋時見貴人。


    子子一醜未十二申酉三子醜五辰巳五醜未十一醜醜一子午三亥亥四寅子六午子六子午七申亥九申子十二。


    如此密文若是不掌握三傳對應表,隱語底稿,則根本無法還原解密。


    宗三郎與風鳴、蘆頌有問有答,柳瑒與仝三郎、虢三娘也參與了進來。幾人無論年紀多少,都是有見識的,知道若是真能做成此事,那是不亞於發明飛鴿傳書、烽火報信、急腳遞一般的軍國利器。


    也為了隱秘需要,宗三郎提議,蘆頌、柳瑒審議,風鳴決議,乃是將核心的三傳指代秘法分配諸人分別完成,無論如何方式,絕不可與任何人交流,即便是仝十一郎、宗六郎也不許問計於他人。


    也為此每人便給了一個彼此間的綽號,或者說代號。


    蘆頌為長,用賊克之法,代號便是妙手書生,妙手者賊也,;


    仝三郎次之,用比用之法,稱為遮頭朝奉,比用趣指押當者,遮頭便是隱匿身份也;


    風鳴則為涉害之法,號作雲裏月膽,月膽便是玉瓶,涉害則必損,若是雲裏翻下來必是粉碎,乃是詼諧之。


    鬼瞳操持遙克之法,便作迎風靈官,迎風乃是風帆也,靈官者鬼怪妖孽之克星也。


    柳瑒則是昴星之法,取作六尺沉香,沉香者於水中半沉浮者稱之雞骨,即與昴星合,又是戲稱其身材單薄也。


    宗三郎用別責之法,綽號無骨鼉,實在是比喻其老實無用,遇事怯懦,唿應別責之名。


    仝十一郎拿了八專之法,按了個紫金虎頭的名號,其實老虎頭乃是開火腿的鍘刀,火腿可開八方,合其八專之名。


    宗六郎便是伏吟之法,取了個響亮的玉斑大蟲的名號,其實便是潛伏在海底的海參罷了。


    最後這返吟之法,非虢三娘不可為之,乃因此法和太陰、天後之神,於是眾人稱她為銷恨仙子,銷恨者桃花也,麵若桃花,心若寒鋒,便如長劍出鞘有錚錚之音。


    如此隻需稱唿綽號,便由此人用其法庖製密書。


    如此送信人不知其法,用法者不知送與何人,備檔之人不知函中密文。如此盡可能避免牽一發而動全身,同時也是他們先試用之,然後總結修改完善,小心翼翼,謹慎周密才能成為良法。


    至於密文所需隱語底稿,也按著分散風險的原則,由蘆頌、風鳴、仝三郎、柳瑒、宗三郎、虢三娘分成六部分,各自成文。


    日常所需文字一千四百四十個,每人負責二百四十個,看似不多,其實也是極為耗費心力,幾人按著偏旁部首作了分工,以免文字重複做了無用功。


    至於具體事項,你一言我一語,便在這通衢大道上議論起來,隻是這雲山霧罩的話語,便是有心人也是不明所以,好似仝十一郎與宗六郎聽著聽著便瞌睡了,鑽進行囊廂車唿唿大睡去了。


    到了最後,除了蘆頌依舊興致高昂,便是善談如柳瑒也是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著,都盼著早點抵達應天府歸德城。


    所謂朝發夕至,一路上舟馬安遂,水路順暢,申酉相交時候,幾人已經遙望到歸德城的城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塵途雕弓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遺一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遺一丁並收藏塵途雕弓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