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增加休假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道真相的朱標,當然不會像朱元璋一樣,派人去調查,求證事實,但是他也不想過多地幹預曆史進程——暫時不冊封王禑,先讓他權知國事,拖上個幾年再說。從曆史來看,王禑一改之前王顓的親明態度,積極與北元納哈出聯係,更有甚者竟然圖謀東北。
相比於高麗王禑,李氏朝鮮的忠誠度更高一些,讓李成桂上台依舊是當前的最佳選擇。對於占領朝鮮,朱標興趣不大。唐代在朝鮮設置府道,施行直接統治,元朝軍事占領,設置行省,結局都不好,最終還是半島自治。
半島所在,物產匱乏,缺糧少礦,直接占領,維持必要的軍隊,後勤負擔太重,若對當地盤剝過甚,又容易滋生敵意,對於這種價值不高的地方,扶植代理人性價比更高。隻要保證半島穩定,一方麵能夠協防東北,另一方麵作為東征日本的橋頭堡,誰當國王都無所謂。
對於高麗使者,朱標恩威並施,承認王禑的既得地位,許他署理國事,暗裏提點他,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以禮治國,忠心奉主,才是求存的正道,否則天威降臨,便是五雷轟頂,死無葬身之地。
對於高麗內政,朱標不打算幹預,就看李成桂能不能成事兒了。同時,讓大都督府行文定遼都衛,讓他們密切注意納哈出和高麗的動向,一旦有情況,立即上報。
再一轉眼就年底了,出人意料的是北邊擴廓居然毫無作為,並沒有趁國喪之際舉兵南下。無論他懷了什麽心思,這樣的結果朱標也樂見其成。
永樂元年(公元1375年)正旦日,按照慣例,朱標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在謹身殿大宴群臣,親王、在京公侯,高麗、安南、占城等國的使者均在其列。皇太後、皇後在坤寧宮接受命婦朝賀並賜宴。
賜宴之上,朱標先端起酒杯:“值此佳節,朕與諸位愛卿共飲一杯。”隨後先幹為敬,席間眾人也滿飲一杯。
“諸位愛卿吃好,喝好。”朱標邊說起身離座,緩步走到眾人之中。眾臣見皇帝來了,哪敢安坐,紛紛起身。
“別拘束,放鬆。”朱標連連示意,“朕這裏有一首打油詩,說出來給你們聽聽。”
“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
詩一念完,殿內一片寂靜,先前的觥籌交錯之聲,蕩然無存,緊接著是一片跪地請罪之聲。能夠參加賜宴的,哪個個不是高官顯貴,後腦勺長眼睛,心眼兒裏長心眼兒。皇帝這詩的意思,肚子裏都明白,就看下麵的話怎麽說了。
“諸位這是做什麽?都起來吧。”朱標伸出雙手微微抬起,“朕就是隨便說說。這首打油詩,一看作者就是當官的,而且還是京官。他手中有權,心中有苦,奈何君王要早朝,自己起不來。想要睡到日上三竿,想要睡到自然醒。”
“這個過分嗎?”朱標像是在問,又像是在自言自語,“朕認為並不過分。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這一點的人,恐怕這世上也不多吧。一個農民、一名工匠、一個士卒、一名商人,他們為了能夠有口飯吃、有件衣穿,定然不會睡懶覺的。作為一個官,一個我大明的官員,竟然想著天天過這樣的悠閑日子,朕隻能說他不配做官。”
周圍站立的文武百官,也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一個個垂手而立,聽皇帝說話。
“先帝創業艱難,國家初立,百廢待興,事情多如牛毛。別說是四時起著衣,父皇有時甚至沒有著衣的機會,因為昨天的衣裳就沒下過身。之所以如此親力親為,無非是想多為百姓、為國家做些事情,為子孫後代打造一個大好河山。”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確實不錯。但是這樣兩種生活是不能兼顧的,心中有家國之重,恨不得每天再多一些時間。朕,以先帝為榜樣,繼續兢兢業業,照看天下社稷。朕,希望你們.......”朱標伸出手指,指了一圈,繼續說。
“你們也能夠心懷百姓,為朝廷、為百姓辦事兒。記住這句話,當官不是作威作福,當官是為人民服務。”
“臣等謹遵陛下聖訓。”一片山唿之聲。
“當然了。”朱標話鋒一轉,臉上浮現出微笑,看得眾人心中一跳,“這首詩所表達的另外一層意思呢,朕也可以理解。我大明開國以來,國事繁重,諸位愛卿公務繁忙,偶爾像偷個懶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朕決定,調整一下官員的休沐製度。”
聽到這兒,眾臣都伸長了耳朵。皇帝前麵鋪墊了那麽多,話題轉到休沐製度上,那定然是要增加公休的天數,真是天大的好事兒。
“胡惟庸。”朱標點名。
“臣在。”胡惟庸上前出列。
“你簡單記一下朕的話,然後中書省牽頭擬個細則,爭取盡快推行。”
沒等胡惟庸迴答,朱標接著說:“第一,除十二月和正月外,每月在月末公休4天。第二,冬至日到正月十七日公休,這個休假期比較長,要做好值班安排,朝廷的急務不能耽擱。第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各公休3日,分別為節前1天、當日以及節後1天。”
此話一出,殿內可是炸開了鍋,交頭接耳。原本以為皇帝隻是象征性地增加幾天休假,沒想到一下子增加了幾十天。按照這個安排,光是過年期間就有將近一個月的假期。
胡惟庸跪地高唿:“陛下聖明。”
其他人也有樣學樣,紛紛跪倒。
朱標走迴到禦座之前,站立著說:“平身。朕,給你們放假,是體恤你們的辛苦,與民同樂。希望爾等也能體恤百姓的不易。”
“來,咱們再飲一杯。”朱標端起桌上的酒杯,再次一飲而盡。借著賜宴的機會,宣布調整公休,隻是朱標新朝改革的一個開端,一個信號,接下來的一係列舉措,將會涉及到大明帝國的方方麵麵。作為一個後來人,朱標當然知道現代社會的種種好製度,但有相當多的製度的實行,都要建立在巨大的國家財富之上。簡單來說,再好的製度,沒有錢也推行不下去。而對明代社會的改革,朱標的基本藍本就是清代,這個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
說到底朱標作為皇帝,是統治階級的代表,不可能脫離封建社會的實際,而推行超前的改革。他隻能在不觸及階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盡力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國家實力,拓展天朝疆域。
相比於高麗王禑,李氏朝鮮的忠誠度更高一些,讓李成桂上台依舊是當前的最佳選擇。對於占領朝鮮,朱標興趣不大。唐代在朝鮮設置府道,施行直接統治,元朝軍事占領,設置行省,結局都不好,最終還是半島自治。
半島所在,物產匱乏,缺糧少礦,直接占領,維持必要的軍隊,後勤負擔太重,若對當地盤剝過甚,又容易滋生敵意,對於這種價值不高的地方,扶植代理人性價比更高。隻要保證半島穩定,一方麵能夠協防東北,另一方麵作為東征日本的橋頭堡,誰當國王都無所謂。
對於高麗使者,朱標恩威並施,承認王禑的既得地位,許他署理國事,暗裏提點他,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以禮治國,忠心奉主,才是求存的正道,否則天威降臨,便是五雷轟頂,死無葬身之地。
對於高麗內政,朱標不打算幹預,就看李成桂能不能成事兒了。同時,讓大都督府行文定遼都衛,讓他們密切注意納哈出和高麗的動向,一旦有情況,立即上報。
再一轉眼就年底了,出人意料的是北邊擴廓居然毫無作為,並沒有趁國喪之際舉兵南下。無論他懷了什麽心思,這樣的結果朱標也樂見其成。
永樂元年(公元1375年)正旦日,按照慣例,朱標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在謹身殿大宴群臣,親王、在京公侯,高麗、安南、占城等國的使者均在其列。皇太後、皇後在坤寧宮接受命婦朝賀並賜宴。
賜宴之上,朱標先端起酒杯:“值此佳節,朕與諸位愛卿共飲一杯。”隨後先幹為敬,席間眾人也滿飲一杯。
“諸位愛卿吃好,喝好。”朱標邊說起身離座,緩步走到眾人之中。眾臣見皇帝來了,哪敢安坐,紛紛起身。
“別拘束,放鬆。”朱標連連示意,“朕這裏有一首打油詩,說出來給你們聽聽。”
“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
詩一念完,殿內一片寂靜,先前的觥籌交錯之聲,蕩然無存,緊接著是一片跪地請罪之聲。能夠參加賜宴的,哪個個不是高官顯貴,後腦勺長眼睛,心眼兒裏長心眼兒。皇帝這詩的意思,肚子裏都明白,就看下麵的話怎麽說了。
“諸位這是做什麽?都起來吧。”朱標伸出雙手微微抬起,“朕就是隨便說說。這首打油詩,一看作者就是當官的,而且還是京官。他手中有權,心中有苦,奈何君王要早朝,自己起不來。想要睡到日上三竿,想要睡到自然醒。”
“這個過分嗎?”朱標像是在問,又像是在自言自語,“朕認為並不過分。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這一點的人,恐怕這世上也不多吧。一個農民、一名工匠、一個士卒、一名商人,他們為了能夠有口飯吃、有件衣穿,定然不會睡懶覺的。作為一個官,一個我大明的官員,竟然想著天天過這樣的悠閑日子,朕隻能說他不配做官。”
周圍站立的文武百官,也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一個個垂手而立,聽皇帝說話。
“先帝創業艱難,國家初立,百廢待興,事情多如牛毛。別說是四時起著衣,父皇有時甚至沒有著衣的機會,因為昨天的衣裳就沒下過身。之所以如此親力親為,無非是想多為百姓、為國家做些事情,為子孫後代打造一個大好河山。”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確實不錯。但是這樣兩種生活是不能兼顧的,心中有家國之重,恨不得每天再多一些時間。朕,以先帝為榜樣,繼續兢兢業業,照看天下社稷。朕,希望你們.......”朱標伸出手指,指了一圈,繼續說。
“你們也能夠心懷百姓,為朝廷、為百姓辦事兒。記住這句話,當官不是作威作福,當官是為人民服務。”
“臣等謹遵陛下聖訓。”一片山唿之聲。
“當然了。”朱標話鋒一轉,臉上浮現出微笑,看得眾人心中一跳,“這首詩所表達的另外一層意思呢,朕也可以理解。我大明開國以來,國事繁重,諸位愛卿公務繁忙,偶爾像偷個懶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朕決定,調整一下官員的休沐製度。”
聽到這兒,眾臣都伸長了耳朵。皇帝前麵鋪墊了那麽多,話題轉到休沐製度上,那定然是要增加公休的天數,真是天大的好事兒。
“胡惟庸。”朱標點名。
“臣在。”胡惟庸上前出列。
“你簡單記一下朕的話,然後中書省牽頭擬個細則,爭取盡快推行。”
沒等胡惟庸迴答,朱標接著說:“第一,除十二月和正月外,每月在月末公休4天。第二,冬至日到正月十七日公休,這個休假期比較長,要做好值班安排,朝廷的急務不能耽擱。第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各公休3日,分別為節前1天、當日以及節後1天。”
此話一出,殿內可是炸開了鍋,交頭接耳。原本以為皇帝隻是象征性地增加幾天休假,沒想到一下子增加了幾十天。按照這個安排,光是過年期間就有將近一個月的假期。
胡惟庸跪地高唿:“陛下聖明。”
其他人也有樣學樣,紛紛跪倒。
朱標走迴到禦座之前,站立著說:“平身。朕,給你們放假,是體恤你們的辛苦,與民同樂。希望爾等也能體恤百姓的不易。”
“來,咱們再飲一杯。”朱標端起桌上的酒杯,再次一飲而盡。借著賜宴的機會,宣布調整公休,隻是朱標新朝改革的一個開端,一個信號,接下來的一係列舉措,將會涉及到大明帝國的方方麵麵。作為一個後來人,朱標當然知道現代社會的種種好製度,但有相當多的製度的實行,都要建立在巨大的國家財富之上。簡單來說,再好的製度,沒有錢也推行不下去。而對明代社會的改革,朱標的基本藍本就是清代,這個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
說到底朱標作為皇帝,是統治階級的代表,不可能脫離封建社會的實際,而推行超前的改革。他隻能在不觸及階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盡力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國家實力,拓展天朝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