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眾人看這個朝會的架勢,就知道準有大事發生,所以都不著急奏事,等著皇帝發話。果不其然,王祈年上前一步稱有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惟刑獄之重,乃國家安危所係,治亂之源。故古之明君賢相,皆以慎刑為先。三司論刑,古來有之,今重設大理寺,並列中樞,掌刑獄之事,洗冤罰惡,澄清寰宇。


    誠意伯劉基,學識淵博,品行端正,曆任有聲,廉明清正,深得民心。其於刑名之學,尤有獨到之見,屢斷奇案,甚得朕心。


    特命爾為正二品大理寺卿,加授資德大夫,望爾以至公無私之心,明察秋毫,審慎用刑,使冤獄不生、刑罰得當,以安百姓。


    爾其欽哉!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劉基出班跪地:“臣劉基,謝陛下聖恩。”


    而後王祈年繼續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中書要害,輔弼萬機,攸關國事。胡惟庸自任左丞,忠讜顯著,勤慎事上,治績斐然。


    今命胡惟庸為中書省右丞相,特進榮祿大夫,即日視事。望爾益篤忠誠,燮理陰陽,平章文武,嚴整綱紀,興利除弊,順天應人。仰體朕心,毋忝厥職,廉潔自律,永保令名。


    爾其欽哉,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胡惟庸出班叩首謝恩。他熬了這麽多年,終於坐上了丞相的寶座,如今中書省沒有左丞相,他這個右丞相是當之無愧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還沒完,王祈年繼續宣製,眾人翹首以盼,不知道下一個升官的是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禦史蘭台,整肅綱紀,監察群僚,其責重如泰山。陳寧自任禦史中丞以來,忠讜廉正,敢於直諫,不徇私情,實乃朝臣表率。


    特升陳寧為右禦史大夫,初授榮祿大夫,即日視事。望爾勤勉盡職,嚴糾風紀,以正朝序。務使令行禁止,國法尊嚴。


    爾其欽哉,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這三道聖旨讀完,眾臣僚都為之一振,心思機敏者立即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浙東領袖劉基重新出山,並且手握重權,與禦史台、中書省平起平坐。與此同時為平衡朝局,由胡惟庸出任右丞相,是淮西文臣的代言人,這兩派的鬥爭又要在朝堂上繼續了。


    禦座上的朱元璋輕咳了一聲,下麵的嘈雜之聲戛然而止,王祈年咽了口唾沫,繼續宣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自禦極以來,夙夜兢兢,思國之安,慮民之泰。觀今天下,戰事未息,舊元虜騎,屢屢寇邊,實非太平。


    囊者,探馬奸細,大庭廣眾,預謀刺殺,遁之無形,實乃情報不暢,覺察不明之故。


    今革儀鸞司,設錦衣親軍指揮使司,掌侍從宿衛,稽查內外,刺探情報。察之不法,據實以奏,交付三司,按律論罪。


    特命羽林左衛指揮使毛驤為錦衣衛指揮使,望爾恪守法度,不得擅權妄為,擾民害理,違者必究其罪。


    爾其欽哉,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宣製完畢,殿內鴉雀無聲,百官一個個眼巴巴地盯著王祈年,看得後者有些尷尬。王祈年退後一步,站迴原位。群臣這才意識到,旨意宣布完畢,卻沒有人帶頭私語。設立錦衣衛,比起之前的三道任命微不足道,不過是檢校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之後,中書右丞相胡惟庸奏報了有關向北邊緊急運糧及推行開中法的相關事宜,朱元璋都表示讚成,示意盡快開展起來,北地缺糧已刻不容緩。


    散朝之後,胡府、陳府來訪之人絡繹不絕,門檻都要被踩爛了,而劉府依舊門可羅雀。


    距離京師千裏之遙的太原,指揮使司衙門後堂,宋國公、永嘉侯、吉安侯正在聊天。自年初從京師出發,魏國公領大軍先停駐清河,而後分遣宋國公和曹國公各領一軍,前往北平、太原駐防,負責邊事。


    “徐天德這迴可慘了,北平附近的一個秘密糧倉被擴廓給燒了,聽說陛下震怒,罵了娘。哈哈”永嘉侯大笑著說。


    吉安侯接過話茬:“就是,就是。還沒立功,先被記過,徐天德此次北征注定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


    馮宗異臉色有些不悅,對他們二人說:“行了,損失的終究是我大明將士。擴廓此次能夠偷襲到魏國公的隱秘糧倉,不會是你給的消息吧,永嘉侯?”


    “嘿嘿,”永嘉侯得意一笑,不過對上宋國公鷹一般的目光,頭不由得一縮,“也不全是。我隻是說讓他們多在城外山野之地搜尋,說不準有什麽收獲。誰知道,擴廓走了狗屎運,怎麽就這麽巧。”


    “對於擴廓,我們還得防備著點兒。說到底,咱們和他是敵非友,互相利用可以,狼狽為奸的話,別怪本將不客氣。”


    “那是自然。”永嘉侯、吉安侯二人趕緊附和。


    說話間,一名親兵匆匆跑了進來,徑直來到馮宗異的身邊,掏出一封信,然後就下去了。動作幹淨利索,期間沒說一句話,對二位侯爵視而不見。


    隻見馮宗異眉頭一皺,似乎信中內容不是什麽好消息,看完信的他並沒有給兩位侯爺傳閱,而是隨手將信放在桌子上。


    “胡惟庸來信說,陛下重置大理司,並改為大理寺,寺卿正二品。”


    “這個位置,咱們得掙到手啊!”吉安侯突然插言。


    “別想了。韓國公的意思是舉薦劉基。”


    “劉基?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嗎?韓國公老糊塗了吧。”永嘉侯一頭霧水,不明白為何平白把正二品的位置讓給劉基這個對頭。


    “舉薦劉基,不是為了給咱們添堵,而是給劉基挖坑。你們想想,劉基不在朝為官,你拿什麽罪名整治他?現在他重新為官了,還怕抓不到把柄嗎?”


    “妙計。就憑劉基的死硬脾氣,別說咱們,過不了多久陛下就容不下他了。這次一定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吉安侯腦子快,馬上就想明白了其中關鍵。永嘉侯也後知後覺地點了點頭。


    “此事就交給韓國公和胡惟庸處理。還有一件事,陛下裁撤了檢校和儀鸞司,設立了錦衣親軍指揮使司,掌侍從宿衛,專司內外情報。”馮宗異繼續說。


    “錦衣親軍?”“這跟咱們有啥關係?”兩位侯爺同時發問。


    “前一陣子,朝天宮刺殺事件,你們應該知道啊!現已認定是北元探馬奸細幹的。陛下設立這個錦衣衛,說不定就是因此事而起。”馮宗異喝了口茶,抿了抿嘴繼續說,“對外情報,說白了就是針對北元,針對擴廓。陛下意識到京師有北元的探子,你說與我們有無關係?”


    “陛下……陛下要查我們?”永嘉侯有些顫抖地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