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朱標在春和宮一邊看奏折,一邊逗孩子,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是十天的功夫,這幾天的早午朝朱標也沒去。


    “順子,咱們歇了有十天了吧。”朱標批完最後一本,靠在椅子上,兩眼望天。


    “是的,殿下。”


    “也該迴歸正常了,明天咱們早起上朝去。這些日子你們也跟著睡懶覺,明早可得上點兒心,別忘了。”


    “這還不是殿下您體恤奴婢們辛苦。請殿下放心,明早誤不了事。”


    “行了,迴去歇著吧。”


    第二天一早,略有困倦的朱標重新站在禦階之上,看著下麵的朝臣,匯報各項事務。


    應天府蘭以權表示,朝天宮刺殺事件目前仍在調查之中,他認為行兇者大概率已經逃離京師,希望下達海捕文書,朱元璋點頭同意。


    中書省胡惟庸啟奏,山東江蘇一帶,由於連日普降大雨,運河泛濫,幾乎成災,運糧的船隊擱淺,短期內無法北上。


    “陛下,北線缺糧一直是困擾我軍的一大難題,多年來全靠運河補給,如今河路斷絕,若是被擴廓偵知,其必然會借機南下。”吳禎出班奏道。


    “以你估計,北平的軍糧還能堅持多久?”


    “迴陛下,若隻是堅守不出,最多兩個月。”


    “兩個月?”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


    “父皇,兒臣以為,當此關鍵時候,應該立即走海運緊急運糧,以解燃眉之急。其次,為長遠籌劃,北地一帶應該推行開中法。”朱標躬身說道。


    “海運雖然風險極大,但總比沒有強,兩個月的時候,運河也差不多能通行了吧。至於開中法,眾卿以為可行否?”


    “臣認為可行。開中法施行後,我軍北線補給充足,定能取得大捷。”吳禎率先迴答。


    “臣一定加緊督促運河疏浚,保證兩月內暢通無阻。另外,開中法在開封、西安府推行頗有成效,臣認為可以在北平施行。”胡惟庸也讚成。


    戶部尚書徐本表示反對:“陛下,如此大範圍施行開中法,朝廷的稅收勢必大幅減少,進而影響朝廷的各項政務的實施,請陛下三思。”


    朱標說:“徐尚書所慮不無道理。然兵者,國之大事,當為重中之重。兒臣建議,將朝廷近期大筆開支羅列出來,擇其緩者暫停一二。待等兩三年之後,北線穩定,再開工不遲。”


    朱元璋剛想說話,一名內侍從側門匆匆而來,呈上一份奏折樣子的東西,他翻看了一下,頓時臉色大變。朱標離得近,看得很清楚。


    “那就依太子所言,徐本此事由你負責,整理好了給太子過目。沒別的事兒,今兒早朝就到這裏吧,太子跟咱來。”朱元璋草草結束了早朝。


    王祈年高唱退朝,朱元璋起身離去,朱標緊隨其後,離開了奉天殿。


    父子二人直徑來到了華蓋殿,一進門,朱元璋就把奏折甩給朱標,破口大罵:“徐天德這個天殺的,淨給老子找事兒。前幾日被擴廓偷襲了一個野外的隱秘糧倉,其中糧草盡數被焚。剛才吳禎還說能堅持兩個月,扯淡!最多一個月。”


    朱標快速瀏覽了一遍,這個糧倉存放的正是先期由運河輸送的軍糧,徐達推測擴廓之所以能夠偷襲糧倉,必然有掌握了確切的信息,北平軍中肯定有奸細。


    “父皇,徐叔叔對待此事的態度有點兒奇怪啊!”朱標合上奏折,緩緩地說。


    “哪裏奇怪?都火燒眉毛了,還賣什麽關子,有屁就放。”朱元璋看太子的樣子一點兒也不著急,氣不打一處來。


    朱標麵色一正,說道:“如父皇所言,運河阻塞,糧草被焚,北平缺糧已成燃眉之急,軍情危如累卵,可是徐叔叔的奏報通篇都在分析糧倉被襲之事,定然是北平軍中有擴廓的耳目。徐叔叔之所以設立這個野外秘密糧倉,為的就是防患未然,結果功虧一簣。他竟然隻字未提趕緊為北平運糧的事情,難道不奇怪嗎?魏國公,沙場宿將,怎會分不清輕重緩急!”


    “嗯?把密折給咱!”一把抓過奏折,朱元璋仔細閱讀起來,他先前隻是大致瀏覽,糧草被毀的事情讓他氣憤不已,後麵的內容也就沒心思看了,在他看來,沒有比這事兒更糟的了。


    “還真是。這個徐天德一點兒都不著急,難道說北平不缺糧?”


    “父皇明鑒。中書省和大都督府的眼睛都盯著慣常的軍糧,卻忘了北平、山東一帶的軍屯已經在一年前開始種植紅薯、土豆,想必有些收獲。以這兩種作物的產量,囤積起來一個月的口糧當無問題,隻不過這兩種作物不如稻米那麽好吃罷了。”朱標笑著迴答。


    朱元璋聽罷點了點頭,心情稍有放鬆:“咱把這茬兒給忘了,難怪徐天德穩得住。果然是手裏有糧,心裏不慌。”


    “而且,土豆、紅薯都是存儲在地窖裏,隱蔽性強,放火燒糧的手段,沒有用武之地!”


    “那這麽說,不著急給北平運糧了?”朱元璋轉了話題,“哎?不對啊!紅薯土豆在軍屯的推廣都是由你負責,你事先就知道北平不缺糧,方才在朝上為何還建議施行開中法?”


    “土豆紅薯雖然畝產量高,但北平所在邊塞之地,種植麵積不大,所得有限,且不宜長期使用,因此解一時之急尚可,不是長久之計。土豆紅薯這種粗糧應與慣常的稻米細糧搭配,從而減少北邊對於漕運的依賴。所以,短期來看,海路運糧是當務之急,施行開中法是中期打算,疏浚運河,保證漕運暢通才是長久之計。”


    “著啊!很有長進嘛。”朱元璋原本陰沉的臉喜笑顏開,“那天德所說的北平奸細一事,你怎麽看?”


    “兒臣以為,想解決此事非一日之功。當年北伐,順帝北逃,我軍不費吹灰之力占領大都,肯定留任了許多官員、收編了不少士卒。如今北平一帶的官吏、守軍,可以說方方麵麵都有元廷舊人,擴廓若在其中安排細作,那我軍在北平一帶的虛實,他肯定知道不少。”


    “就算要揪出奸細,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排查這麽多人,否則動靜太大,打草驚蛇。兒臣建議,加快錦衣衛的籌備,派得力之人先行前往北平,配合魏國公暗裏調查。兒臣不自量力,請旨時機恰當之際前往北平,請父皇允準。”朱標說完,鞠了一躬。


    “誠然,不先排查一番,確實不好下手。錦衣衛的事情,你去找大都督府,務必月內把隊伍建起來。至於你去北平的事情,容咱想想。”


    “兒臣遵旨。父皇對錦衣衛指揮使,可有指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