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朱標順勢要親上去,卻被常秀一把推開,“殿下,別鬧了。此事確實是好事兒,可我擔心萬一父皇知道了,會不高興,殿下免不了要挨訓。”


    被推到一邊的朱標隻好放棄,毫不在意地說:“放心,隻要得到母後的支援,就不會有事。再說了,這也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我會小心的,盡量不被發現。宮外的事兒,我不摻和,都交給常茂處理。改天你叫他進宮敘話,順便提一提。”


    “嗯,秀兒明天就叫弟弟進宮。”常秀痛快地答應了,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麽事兒,趕忙說:“對了,前陣子母親進宮看望,說舅舅有難處,讓我想想辦法。”


    “舅舅有什麽難處?”朱標聞言,好奇地問。此次藍玉隨徐達出征,前麵連勝兩場,後麵遭遇擴廓埋伏,損兵折將,算是功過相抵了,沒有撈到封賞。


    “舅舅說,這次他奉命出征,結果大敗而歸,雖說功過相抵,但是擔心從此不受重用。”說到這兒,常秀歎了口氣,“哎。你知道的,舅舅脾氣火爆,除了帶兵打仗,沒有其他長處。所以,想著再有戰事,請殿下一定要在陛下麵前舉薦。”


    “我還以為什麽大事兒呢。沒問題,秀兒放心吧。”朱標一口答應。倒不是他強出頭,而是藍玉確實有能力,不用可惜了。而且,曆史上藍玉多次出征,戰功卓著,受封梁國公,可見朱元璋並沒有因為兵敗而棄用。所以,朱標隻是順水推舟。


    “不過……”


    常秀剛聽朱標答應得那麽痛快,心中甚喜,現在又把心提了起來,一臉緊張地望著朱標。


    朱標打算趁機敲打一下藍玉,別找錯了隊:“不過,你要勸一勸舅舅,他的爆脾氣要收一收,不可太張揚,耐住性子,總有出頭之日。另外,不要去摻和朝廷裏的勾心鬥角,他腦子不夠。”


    “嗯嗯。”常秀用力地點了點頭,“秀兒一定把殿下的話帶到。”


    “秀兒,最乖了。你抱上雄英,咱們去母後那兒逛逛。”


    “殿下去請安嗎?臣妾今天去過了。”


    “去請安,順便送東西。”


    “送什麽東西啊?”


    “一會兒你就知道了。我去門外等你。”朱標轉身往門外走去。剛才聊天的時候,他無意間朝門外瞟了一眼,正好看見孫明。


    朱標對守在門口的秦順說:“順子,這是孫明送來的肥皂?。”


    “是的,殿下。”秦順掀開手裏托盤上的綢布,拿給朱標看。


    不一會兒,常秀抱著朱雄英出來了,朱標一家三口一起去往坤寧宮。對於宮內禮儀,朱標覺得大麵兒上過得去就行了,一向不拘小節,想到什麽就去做。


    走到坤寧宮門口,已有尚儀局掌讚女官前去通稟。馬皇後得知大孫子來了,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一邊吩咐,一邊往門外迎接。


    “參見母後!”朱標和常秀一同施禮。


    “坐吧。今天怎麽有空來娘這裏啊!”


    “兒子過來請安,順便把雄英抱過來,讓您看看,解悶兒的。”朱標給常秀使了個眼色。常秀起身將孩子交給一旁的女官。


    馬皇後對朱雄英喜歡得不得了,抱著孩子一直微笑。


    朱標指了指茶桌上的托盤,說:“娘,兒子還有稀罕物給您瞧瞧。”


    “什麽稀罕物,拿過來娘瞧瞧。”


    “這不是洗衣服的胰子嗎?傻孩子,就你沒見過吧,還當稀罕玩意兒。”馬皇後看見托盤上的東西,不由得笑出來。


    “娘,這不是胰子,是新肥皂,兒子剛做出來的,比胰子好用,帶過來給您試試。”


    “你做的?”馬皇後好奇地拿起一塊兒,仔細端詳,“這看上去、摸上去,都和胰子很像啊。”


    “這肥皂的做法與胰子倒也有相似之處,區別在於……”


    就在朱標解釋的功夫,司讚女官入殿稟報,皇帝召朱標去乾清宮禦書房。


    朱標起身施禮告退,臨走前給常秀使了個眼色,讓她留下來再和馬皇後聊一聊,重點就是做肥皂。常秀有些為難,卻還是勉強答應了,向馬皇後講起新肥皂的製作方法、功效以及推廣到民間的想法。


    乾清宮禦書房,朱元璋背手站立,聽見稟報也沒有迴身,對朱標說:“臨濠的事情,就按你的意思辦吧,交刑部議處,明正典刑。那些工匠也是被逼無奈,就不追究了,還有那個朱來財也放了吧。”


    “兒臣遵旨。”


    “此次赴臨濠查察,聽說你推薦的兩個年輕人,幹得還不錯。你有何打算?”


    “父皇明鑒。鄭士元、道同二人,學問精深,又有報國之誌,是可用之才。兒臣打算外放他們,到地方去曆練。兒臣打算鄭士元外任湖廣行省按察使司經曆,道同外任廣東行省番禺知縣。”


    朱元璋問道:“哦?為何一人為經曆,一人為知縣。”


    “鄭士元,科舉進士出身,書讀得多,文章做得好,骨子裏是讀書人的清廉自守和嫉惡如仇,對民生接觸不多,去當經曆,糾察刑名,比較合適。而道同是薦官,書讀過,理也明,對百姓生活多有體悟,委為知縣,想必是一方之福。”


    “你用心了。科舉取仕雖多,奈何不堪大用,哎!”朱元璋歎了口氣,“取得盡是些隻會虛文,而不懂事務的繡花枕頭,如何能夠代天巡牧,教化萬民?這與咱廣納賢才的初衷,豈非背道而馳?所以,咱打算詔令有司暫停科舉,代之以察舉,以資任用。”


    “看來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朱標心想,他推薦、提拔鄭士元,一方麵是後世聽過他的大名,另一方麵就是想借此讓便宜老爹看到,科舉能夠選到可用之才,以便打消暫停科舉的念頭。


    朱標開口說:“父皇,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製,施行科舉取仕,可謂壯舉。這一改革,打破了魏晉以來世家對官職的壟斷,使得朝廷擺脫了豪強門閥的控製,得以在更廣大的人群中拔擢可用之才,這也給了無數寒門子弟施展報複的機會。”


    “為了讓科舉取仕具有公平性,采取了考試的辦法,學子們不論出身如何,隻需依據考題要求給出自己的論斷,考官根據文章評判高低名次。”


    “曆來考題多出自經典,並結合實務,出發點是好的,但考官評判難免摻雜個人好惡,引經據典、辭藻華麗的文章,大多合人口味,所以才會出現如此局麵。”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說:“你說的咱知道,科舉所得不可能都是賢才,可如今卻是無用的書呆子居多。眼下朝廷政務紛繁複雜,地方上敵我糾纏、事件不斷,非德才兼備者,不可勝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