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良言難勸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對了。老大你來有什麽事兒?”朱元璋說完了自己的事,見太子沒有異議,才問起朱標的來意。
“兒臣剛剛看了大都督府關於北征的奏報,心中有些想法,特來向父皇稟奏。”
“哦?”朱元璋聞言來了精神,上次太子這麽說,就出了大事,這次又來。
“說說看。”
“據大都督府奏報,我軍三路與敵交鋒,皆是得勝。兒臣以為,此事喜憂參半。”
“憂從何來?”
“就北元勢力來看,大同、北平一線長城以外地區以及遼東,是重點區域,都曾駐有重兵。自前次北伐,順帝歸天,元主北逃,除遼東的納哈出所部外,其地已然盡失。”
“然這些地方,我朝亦無長期駐守之打算,所以就形成了軍事空白區。兒臣想,元主定然不會放棄,卷土重來是一定的。去年我軍西征伐夏,還特派重臣整備北方邊事,以防王保保趁機侵入。”
“可未有戰事,說明敵軍還在準備。待到今年,兒臣以為擴廓不會如此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即便是西邊甘肅一帶,北元兵力不足,難以顧及,但大同和北平以外的地方,則斷無這種可能。”
“那你的意思是?”聽朱標講了這麽多,還沒有說到重點,朱元璋有點兒耐不住了。
“兒臣認為,徐叔叔和表哥兩方麵,有可能是擴廓故意示敵以弱,以小勝驕我軍心,誘敵深入。”
“你是說他詐敗?你徐叔叔和保兒都是沙場曆練過的,其中真偽還是能分辨的出的,料想不會中計。”
“父皇明鑒。就算是敵軍不濟,連戰連敗,可草原之上想全殲敵騎並非易事,擴廓所部主力尚在。將士們連勝以後難免生出輕視之心,所謂驕兵必敗。”
“在此次北征是我朝掌握主動,不可不慎,若是遭遇敗績,可就被動了。一旦兵敗退守大同、北平,豈不是將長城之外讓給元兵胡作非為。”朱標見便宜老爹不甚在意,準備加點兒料。
“這幾日,兒臣屢遭噩夢,夢中盡是殺戮的景象,戰場上硝煙滾滾,屍橫遍野,多為我軍服飾。這絕不是什麽好兆頭。”
“果真如此?”朱元璋心裏咯噔一下,真是擔心什麽來什麽。你小子烏鴉嘴,可別在瞎說了,再折損一個徐天德,非得要了老朱的命不可!
“行,你可別說了。那你說咋辦嘛?就此撤軍,你讓朝廷的臉麵往哪裏擱!”朱元璋黑著臉說道,搞得朱標怪尷尬的,覺得他自己是個掃把星。
“兒臣以為,此時停止北征是不可能的,臨時換將亦為大忌。請父皇下密旨,叮囑徐叔叔和表哥,行軍務求謹慎,不可冒進。”
朱元璋沉思片刻,沒給答複,轉而問道:“那宋國公那邊呢?不管啦。”
“這啥意思?給個準話兒啊!”朱標心裏嘀咕,“這是玩兒得哪門子深沉啊?不信我,等著兵敗就完了。算了,你不信,我也沒辦法。”
就者朱元璋的問題,朱標答道:“父皇,西北方麵並無此憂。一方麵,中路和東路軍的進攻,必然將北元主力吸引到和林、土剌河一帶,甘肅地區兵力必不會多。以宋國公的能力,遊刃有餘。”
“另一方麵,兒臣以為西路軍和其他兩路的任務重心不同。中、東兩路的目標是直驅漠北,永清沙漠。即便大敗敵軍,隔著茫茫戈壁,朝廷沒辦法設官管理,隻能來來迴迴反複掃蕩。”
“而西路軍所到之處則不然,自然條件雖比不上內地,但是河西走廊水係發達,適合農耕,漢唐時期已經設立城鎮,成為通往西域的要道,同時也是隔離西、北兩麵遊牧勢力的重要屏障。河西走廊地形狹長,南北縱深小,一旦被截斷,滯留在西邊的軍隊就失去了支援,終將被消滅。”
“曆來,河西走廊受到來自南麵吐蕃諸部和來自北麵虜騎的威脅。如今吐蕃諸酋被父皇天威所攝,紛紛請降冊封,威脅自消,隻需注意北元殘部即可。所以,此番西路軍出征,不是去掃蕩,而是去占領甘肅全境,並逐步掌控整個河西走廊,以此作為我朝進一步西擴的跳板和根據地。”
“你小子有所長進啊,眼光不錯。”朱元璋不由得讚歎。
“父皇謬讚。西北之地如此,遼東之地亦然。開平、應昌等地再度占領,便不可棄。納哈出所部十幾萬人,實為大患,不可不伐。”
“你說的這些個事情,咱心裏有數,你就不用管了。老大,你媳婦是不是快生了?”朱元璋似是不想就北征的事情多做糾纏,刻意岔開了話題。
“迴父皇,還有兩個月左右。”朱標想了想答道。
“啊!你多上點兒心,這事兒比較重要。”
“兒臣明白,兒臣告退。”該說的都說了,老朱不聽,朱標也沒辦法,轉身便走。
“老大,”朱元璋又開了口,“你以後少做點兒夢吧。”
朱標聞言差點兒跌倒,也不接話,快步走出殿門。
“這個伎倆需得放一放了,而是以後需要多做好夢。憑心而論,誰願意總聽到壞消息,更何況是天子呢!”朱標迴到東宮書房,反思了一下剛才的言行,決心走正道兒。
朱元璋對太子所言雖未當場認可,但原本自信滿滿的心中也添了一絲憂慮。此番北征,雖是徐達等人力促,但他這個皇帝也想借此再現漢唐的榮光,甚至能夠超越,一舉消滅遠遁漠北的北元汗廷,最起碼為朝廷贏得幾年太平日子。
大都督府的奏報表明目前三路進展頗為順利,元兵毫無還手之力,望風而逃。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太子跳出來唱反調,搞陰謀論。
“哎,再等等吧!”朱元璋歎了口氣,搖了搖頭,盡量不去想剛才的事,繼續批閱奏折。
沒想到的是,他這一等就是二十多日,在此期間,三路大軍仍然按照出發前的製定的策略,按部就班地行動。
“順子,找找有沒有大都督府的戰報折子。”朱標一麵吃著早飯,一麵吩咐秦順。這麽些日子過去了,也不知道老朱有沒有下密旨,前線的戰況如何了。
秦順到書案右角一摞近幾日的奏折抄本裏,挨個翻找,還真發現了一份大都督府的奏折,連忙給朱標遞了過來。
“殿下,大都督府的奏報。”
朱標接過來,略略翻了一遍。
“藍玉還是在差不多的時候到土剌河啦!看來,便宜老爹什麽都沒做,而是保持觀望。事到如今,我得再去勸勸,能夠挽救一下總歸是好事。”
“兒臣剛剛看了大都督府關於北征的奏報,心中有些想法,特來向父皇稟奏。”
“哦?”朱元璋聞言來了精神,上次太子這麽說,就出了大事,這次又來。
“說說看。”
“據大都督府奏報,我軍三路與敵交鋒,皆是得勝。兒臣以為,此事喜憂參半。”
“憂從何來?”
“就北元勢力來看,大同、北平一線長城以外地區以及遼東,是重點區域,都曾駐有重兵。自前次北伐,順帝歸天,元主北逃,除遼東的納哈出所部外,其地已然盡失。”
“然這些地方,我朝亦無長期駐守之打算,所以就形成了軍事空白區。兒臣想,元主定然不會放棄,卷土重來是一定的。去年我軍西征伐夏,還特派重臣整備北方邊事,以防王保保趁機侵入。”
“可未有戰事,說明敵軍還在準備。待到今年,兒臣以為擴廓不會如此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即便是西邊甘肅一帶,北元兵力不足,難以顧及,但大同和北平以外的地方,則斷無這種可能。”
“那你的意思是?”聽朱標講了這麽多,還沒有說到重點,朱元璋有點兒耐不住了。
“兒臣認為,徐叔叔和表哥兩方麵,有可能是擴廓故意示敵以弱,以小勝驕我軍心,誘敵深入。”
“你是說他詐敗?你徐叔叔和保兒都是沙場曆練過的,其中真偽還是能分辨的出的,料想不會中計。”
“父皇明鑒。就算是敵軍不濟,連戰連敗,可草原之上想全殲敵騎並非易事,擴廓所部主力尚在。將士們連勝以後難免生出輕視之心,所謂驕兵必敗。”
“在此次北征是我朝掌握主動,不可不慎,若是遭遇敗績,可就被動了。一旦兵敗退守大同、北平,豈不是將長城之外讓給元兵胡作非為。”朱標見便宜老爹不甚在意,準備加點兒料。
“這幾日,兒臣屢遭噩夢,夢中盡是殺戮的景象,戰場上硝煙滾滾,屍橫遍野,多為我軍服飾。這絕不是什麽好兆頭。”
“果真如此?”朱元璋心裏咯噔一下,真是擔心什麽來什麽。你小子烏鴉嘴,可別在瞎說了,再折損一個徐天德,非得要了老朱的命不可!
“行,你可別說了。那你說咋辦嘛?就此撤軍,你讓朝廷的臉麵往哪裏擱!”朱元璋黑著臉說道,搞得朱標怪尷尬的,覺得他自己是個掃把星。
“兒臣以為,此時停止北征是不可能的,臨時換將亦為大忌。請父皇下密旨,叮囑徐叔叔和表哥,行軍務求謹慎,不可冒進。”
朱元璋沉思片刻,沒給答複,轉而問道:“那宋國公那邊呢?不管啦。”
“這啥意思?給個準話兒啊!”朱標心裏嘀咕,“這是玩兒得哪門子深沉啊?不信我,等著兵敗就完了。算了,你不信,我也沒辦法。”
就者朱元璋的問題,朱標答道:“父皇,西北方麵並無此憂。一方麵,中路和東路軍的進攻,必然將北元主力吸引到和林、土剌河一帶,甘肅地區兵力必不會多。以宋國公的能力,遊刃有餘。”
“另一方麵,兒臣以為西路軍和其他兩路的任務重心不同。中、東兩路的目標是直驅漠北,永清沙漠。即便大敗敵軍,隔著茫茫戈壁,朝廷沒辦法設官管理,隻能來來迴迴反複掃蕩。”
“而西路軍所到之處則不然,自然條件雖比不上內地,但是河西走廊水係發達,適合農耕,漢唐時期已經設立城鎮,成為通往西域的要道,同時也是隔離西、北兩麵遊牧勢力的重要屏障。河西走廊地形狹長,南北縱深小,一旦被截斷,滯留在西邊的軍隊就失去了支援,終將被消滅。”
“曆來,河西走廊受到來自南麵吐蕃諸部和來自北麵虜騎的威脅。如今吐蕃諸酋被父皇天威所攝,紛紛請降冊封,威脅自消,隻需注意北元殘部即可。所以,此番西路軍出征,不是去掃蕩,而是去占領甘肅全境,並逐步掌控整個河西走廊,以此作為我朝進一步西擴的跳板和根據地。”
“你小子有所長進啊,眼光不錯。”朱元璋不由得讚歎。
“父皇謬讚。西北之地如此,遼東之地亦然。開平、應昌等地再度占領,便不可棄。納哈出所部十幾萬人,實為大患,不可不伐。”
“你說的這些個事情,咱心裏有數,你就不用管了。老大,你媳婦是不是快生了?”朱元璋似是不想就北征的事情多做糾纏,刻意岔開了話題。
“迴父皇,還有兩個月左右。”朱標想了想答道。
“啊!你多上點兒心,這事兒比較重要。”
“兒臣明白,兒臣告退。”該說的都說了,老朱不聽,朱標也沒辦法,轉身便走。
“老大,”朱元璋又開了口,“你以後少做點兒夢吧。”
朱標聞言差點兒跌倒,也不接話,快步走出殿門。
“這個伎倆需得放一放了,而是以後需要多做好夢。憑心而論,誰願意總聽到壞消息,更何況是天子呢!”朱標迴到東宮書房,反思了一下剛才的言行,決心走正道兒。
朱元璋對太子所言雖未當場認可,但原本自信滿滿的心中也添了一絲憂慮。此番北征,雖是徐達等人力促,但他這個皇帝也想借此再現漢唐的榮光,甚至能夠超越,一舉消滅遠遁漠北的北元汗廷,最起碼為朝廷贏得幾年太平日子。
大都督府的奏報表明目前三路進展頗為順利,元兵毫無還手之力,望風而逃。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太子跳出來唱反調,搞陰謀論。
“哎,再等等吧!”朱元璋歎了口氣,搖了搖頭,盡量不去想剛才的事,繼續批閱奏折。
沒想到的是,他這一等就是二十多日,在此期間,三路大軍仍然按照出發前的製定的策略,按部就班地行動。
“順子,找找有沒有大都督府的戰報折子。”朱標一麵吃著早飯,一麵吩咐秦順。這麽些日子過去了,也不知道老朱有沒有下密旨,前線的戰況如何了。
秦順到書案右角一摞近幾日的奏折抄本裏,挨個翻找,還真發現了一份大都督府的奏折,連忙給朱標遞了過來。
“殿下,大都督府的奏報。”
朱標接過來,略略翻了一遍。
“藍玉還是在差不多的時候到土剌河啦!看來,便宜老爹什麽都沒做,而是保持觀望。事到如今,我得再去勸勸,能夠挽救一下總歸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