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進兵蜀地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正堂,朱標落座後,先端起茶杯直接幹了,而後與沈奇繼續討論火器研製的問題。關於新式火槍的研製和改進一直在進行中,根據試射的情況局部調整,大方向沒有偏離,朱標就放心了。
接下來提到了速射炮(曆史上的佛郎機炮)。沈奇報告稱已經試製出了樣品,發射用的火藥也采用新配方顆粒火藥,但尚未試射。由於火炮射程較遠,軍器局內場地有限,需要到郊外進行,屆時還請朱標當場查驗。
朱標聞言點了點頭,提醒了幾個關鍵點:第一,口徑不要太大,3寸左右,便於操作和搬運;第二,要配套可拆卸炮車,提高機動性;第三,試射後要編製炮表,對應的炮手要熟記。
在軍器局喝了茶,吃了些點心,也歇足了腳,又消磨了半個多時辰,朱標起身告辭離開。
迴去收拾東西的郝六,眼巴巴地等著被收監,可是一連三天過去了,什麽事兒都沒發生。郝六實在忍不了這種隨時待宰的煎熬,找到上司百戶大人求個痛快話兒。
“你說啥?收監?你小子又出去給我惹禍了是吧。”那名百戶聽了郝六的話,氣不打一處來。看來郝六這小子平時沒少惹事。
“不是,大人。標下是說,那日我得罪了太子殿下,怎麽沒有……”郝六小聲地提醒道。
“你也太高看自己了吧,太子殿下可沒那個閑工夫搭理你。快滾吧,該幹嘛幹嘛去。”
“真的?哈哈,我活過來了,我活過來了!”郝六高興得手舞足蹈,屁顛兒屁顛兒地跑掉了。
“哇~~”,張三手扶欄杆嘔吐不止。
“隊長,這都已經行船兩個多月了,還沒習慣呢?你好不容易吃點兒東西又全吐出來了。”一名兵卒一邊拍打張三的後背一邊說。
“誰說不是呢。每次上了這船,我都感覺天旋地轉的,暈得很。”張三抹了抹嘴,有氣無力地說。
張三就是上次燧發槍試射第一名的選手。此次出兵伐夏,朱標夾帶的二十五支燧發火槍就安排在湯和軍中,走長江水路進攻夏都重慶。
張三被任命為這支燧發火槍小隊的隊長,其實是朱標的主意,但沒想到他暈船非常嚴重,在船上根本沒辦法訓練。隻得在行船靠岸休息的時候,便帶領手下練習射擊和三疊陣法。由於所帶彈藥不多,一般隻練習姿勢,很少實彈演習。
這個小隊的所有成員之前都是火銃手,對火器都不陌生,但是隻有張三接觸過燧發槍。從京師剛一出發,每人配發了一把燧發槍,作為今後作戰的武器。對剛拿到手的新式火槍,大家充滿了好奇。
張三著重介紹了利用準星、照門進行瞄準的三點一線射擊方法以及彈藥裝填的順序,就命令隊員各自體會,約定下次停船靠岸時舉行射擊比武。
船隊行至武昌再次靠岸,射擊比武也在請示了征西將軍湯和之後按計劃舉行,並由湯和親自主持,他也正想看看新式火器的威力。
張三直接照搬了朱標之前在軍器局所要求的規則,每人五發彈藥,靶距150步,按照射速和命中率綜合計分。為了樹立威信,張三也是參賽選手之一。
張三參賽優勢明顯,毫無懸念獲得了第一,其他成員由於初次實彈射擊,難免緊張,裝填速度比較慢,命中率不高。隨後,張三命令成員演練三疊陣法,實彈射擊五發彈藥。
一旁觀戰的湯和、周德興、廖永忠以及楊璟等人發現,新式火槍比舊式火銃射速快很多,雙手持槍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三疊陣法的使用,巧妙地彌補了火藥裝填的間隙,提高了火力密度,而且舊式火銃也可采用此陣法。
“太子殿下真是奇人也。”湯和不禁感慨,“我大明的軍士要是都能使用這種火器,那可真是天下無敵。”
“將軍所言極是。”其他幾人也感慨附和。
經過這次實彈射擊比武,新式燧發槍威力大展,得到了一致好評,張三的隊長位置暫時穩如泰山。
“隊長,大將軍命令所有人下船紮營。”一名火槍隊隊員跑過來,對張三說道。
“知道了。這是到哪裏了?”張三勉強點了點了,心想終於可以下船休息一下了。
“隊長,現在到了大溪口。再往前就是瞿塘峽。”那名隊員答道。
瞿塘峽,西起畢節白帝城,東至大溪口,長約8公裏,兩側山崖陡峭,險峰絕壁。白鹽山聳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又稱夔門。
瞿塘峽一段的江麵有百米寬,最窄處僅有幾十米,且在峽口江中有一孤石,為淫預石(即灩澦灘)。冬日水淺時露出水麵百餘尺,夏日水漲則沒入江中數十丈,形狀像匹馬,往來船隻都不敢靠近。
有諺語:“灩澦大如襥,瞿塘不可觸;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此處號稱天下至險之地,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沿長江西進蜀地的重要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漢昭烈帝劉備也是在這附近托孤的。
早在夏主明玉珍時,為了抵擋陳友諒,給平定蜀中爭取一個穩定的後方,便由莫仁壽率兵守瞿塘峽,其以鐵索橫斷峽口,攔截往來船隻,控扼關隘,直至明玉珍完全掌控了蜀地,並轉頭將矛頭指向陳友諒。
明玉珍病逝時,叮囑其子明升要謹守國門,不可覬覦中原,做一個守成之君就行了。蜀夏君臣自知實力不濟,采取據險而守的策略。
他們認為明軍若是進攻,無非從東麵的荊湘沿水路而來,或是從北麵關隴由漢中進入。那麽作為水路咽喉要道的瞿塘峽就是重點經營的要地,仍由莫仁壽鎮守。
在得知由湯和率領的征西大軍從南京逆江而上的消息後,夏主明升又派遣丞相戴壽、平章鄒興等增兵固守。
戴壽命人在北麵的羊角山和南麵的南城寨之間,鑿穿岩壁,連起鐵索,架橋三座。橋上設置炮石、木杆、鐵銃等,在兩岸也設置了多門火炮,進一步加強了防禦力量,就算是隻蒼蠅也飛不過瞿塘峽。
接下來提到了速射炮(曆史上的佛郎機炮)。沈奇報告稱已經試製出了樣品,發射用的火藥也采用新配方顆粒火藥,但尚未試射。由於火炮射程較遠,軍器局內場地有限,需要到郊外進行,屆時還請朱標當場查驗。
朱標聞言點了點頭,提醒了幾個關鍵點:第一,口徑不要太大,3寸左右,便於操作和搬運;第二,要配套可拆卸炮車,提高機動性;第三,試射後要編製炮表,對應的炮手要熟記。
在軍器局喝了茶,吃了些點心,也歇足了腳,又消磨了半個多時辰,朱標起身告辭離開。
迴去收拾東西的郝六,眼巴巴地等著被收監,可是一連三天過去了,什麽事兒都沒發生。郝六實在忍不了這種隨時待宰的煎熬,找到上司百戶大人求個痛快話兒。
“你說啥?收監?你小子又出去給我惹禍了是吧。”那名百戶聽了郝六的話,氣不打一處來。看來郝六這小子平時沒少惹事。
“不是,大人。標下是說,那日我得罪了太子殿下,怎麽沒有……”郝六小聲地提醒道。
“你也太高看自己了吧,太子殿下可沒那個閑工夫搭理你。快滾吧,該幹嘛幹嘛去。”
“真的?哈哈,我活過來了,我活過來了!”郝六高興得手舞足蹈,屁顛兒屁顛兒地跑掉了。
“哇~~”,張三手扶欄杆嘔吐不止。
“隊長,這都已經行船兩個多月了,還沒習慣呢?你好不容易吃點兒東西又全吐出來了。”一名兵卒一邊拍打張三的後背一邊說。
“誰說不是呢。每次上了這船,我都感覺天旋地轉的,暈得很。”張三抹了抹嘴,有氣無力地說。
張三就是上次燧發槍試射第一名的選手。此次出兵伐夏,朱標夾帶的二十五支燧發火槍就安排在湯和軍中,走長江水路進攻夏都重慶。
張三被任命為這支燧發火槍小隊的隊長,其實是朱標的主意,但沒想到他暈船非常嚴重,在船上根本沒辦法訓練。隻得在行船靠岸休息的時候,便帶領手下練習射擊和三疊陣法。由於所帶彈藥不多,一般隻練習姿勢,很少實彈演習。
這個小隊的所有成員之前都是火銃手,對火器都不陌生,但是隻有張三接觸過燧發槍。從京師剛一出發,每人配發了一把燧發槍,作為今後作戰的武器。對剛拿到手的新式火槍,大家充滿了好奇。
張三著重介紹了利用準星、照門進行瞄準的三點一線射擊方法以及彈藥裝填的順序,就命令隊員各自體會,約定下次停船靠岸時舉行射擊比武。
船隊行至武昌再次靠岸,射擊比武也在請示了征西將軍湯和之後按計劃舉行,並由湯和親自主持,他也正想看看新式火器的威力。
張三直接照搬了朱標之前在軍器局所要求的規則,每人五發彈藥,靶距150步,按照射速和命中率綜合計分。為了樹立威信,張三也是參賽選手之一。
張三參賽優勢明顯,毫無懸念獲得了第一,其他成員由於初次實彈射擊,難免緊張,裝填速度比較慢,命中率不高。隨後,張三命令成員演練三疊陣法,實彈射擊五發彈藥。
一旁觀戰的湯和、周德興、廖永忠以及楊璟等人發現,新式火槍比舊式火銃射速快很多,雙手持槍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三疊陣法的使用,巧妙地彌補了火藥裝填的間隙,提高了火力密度,而且舊式火銃也可采用此陣法。
“太子殿下真是奇人也。”湯和不禁感慨,“我大明的軍士要是都能使用這種火器,那可真是天下無敵。”
“將軍所言極是。”其他幾人也感慨附和。
經過這次實彈射擊比武,新式燧發槍威力大展,得到了一致好評,張三的隊長位置暫時穩如泰山。
“隊長,大將軍命令所有人下船紮營。”一名火槍隊隊員跑過來,對張三說道。
“知道了。這是到哪裏了?”張三勉強點了點了,心想終於可以下船休息一下了。
“隊長,現在到了大溪口。再往前就是瞿塘峽。”那名隊員答道。
瞿塘峽,西起畢節白帝城,東至大溪口,長約8公裏,兩側山崖陡峭,險峰絕壁。白鹽山聳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又稱夔門。
瞿塘峽一段的江麵有百米寬,最窄處僅有幾十米,且在峽口江中有一孤石,為淫預石(即灩澦灘)。冬日水淺時露出水麵百餘尺,夏日水漲則沒入江中數十丈,形狀像匹馬,往來船隻都不敢靠近。
有諺語:“灩澦大如襥,瞿塘不可觸;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此處號稱天下至險之地,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沿長江西進蜀地的重要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漢昭烈帝劉備也是在這附近托孤的。
早在夏主明玉珍時,為了抵擋陳友諒,給平定蜀中爭取一個穩定的後方,便由莫仁壽率兵守瞿塘峽,其以鐵索橫斷峽口,攔截往來船隻,控扼關隘,直至明玉珍完全掌控了蜀地,並轉頭將矛頭指向陳友諒。
明玉珍病逝時,叮囑其子明升要謹守國門,不可覬覦中原,做一個守成之君就行了。蜀夏君臣自知實力不濟,采取據險而守的策略。
他們認為明軍若是進攻,無非從東麵的荊湘沿水路而來,或是從北麵關隴由漢中進入。那麽作為水路咽喉要道的瞿塘峽就是重點經營的要地,仍由莫仁壽鎮守。
在得知由湯和率領的征西大軍從南京逆江而上的消息後,夏主明升又派遣丞相戴壽、平章鄒興等增兵固守。
戴壽命人在北麵的羊角山和南麵的南城寨之間,鑿穿岩壁,連起鐵索,架橋三座。橋上設置炮石、木杆、鐵銃等,在兩岸也設置了多門火炮,進一步加強了防禦力量,就算是隻蒼蠅也飛不過瞿塘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