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貧僧道衍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宮裏生活不需要花錢,習慣了。如今身無分文,連口飯都吃不上。”又閑逛了一陣子,朱標有些餓了,平日裏這個時候應該是在喝茶吃點心,現在肚子咕咕叫。
“順子,你知道常府怎麽走嗎?”
“公子,據說在朝天宮那邊,但具體怎麽走小的不知。”
“好吧,那就邊走邊打聽。記得迴宮之後給我找一份京師地圖,咱們得認認路。”
“小的明白。”說著二人在街口左拐,沿街向西走。
大約行至第三個十字路口,隻見路口右手角落聚集了一群人,多是讀書人打扮,三三兩兩地竊竊私語,不時傳來叫好聲。朱標忍不住上前湊個熱鬧。
原來是個賣字畫的小攤位,並無特別。不過在近旁的架子掛了幾盞燈籠,每盞燈籠上都繪有簡單的圖畫,圍觀的人就是在看這些燈。
“不就是燈謎嘛,這不年不節的,拿出來幹嘛?作噱頭嗎?”朱標心中疑惑,挨個燈籠都瞄了一眼。都隻是尋常的隱語,但有一盞除外,上麵畫了一個中年婦人,容貌一般,粗衣粗褲,懷中抱著一個西瓜,其一雙大足尤為突出。
一開始,朱標不明其意,隻覺得很熟悉,像是在哪裏見過。琢磨了一會兒,猛然想起前世看的一段野史——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常常微服出宮,在一次元宵燈會上看到了一盞燈籠,其上所畫正是一名大足婦人懷抱西瓜。他認為此隱語是譏諷馬皇後腳大,勃然大怒,第二日就有數百人因此丟了性命。
朱標正欲出言提醒一下,卻聽見一個低沉的男子聲音,“阿彌陀佛,貧僧冒昧。敢問施主,這些燈籠從何處得來?”
朱標順著聲音望去,發現一名中年和尚正在和攤主說話,其身著一件略顯破舊的灰色交領寬袖直裰,外無袈裟,下身腰裙,係一根黃色絲絛,腳穿土灰色僧鞋。
“這些燈謎隱語是我前陣子到蘇州進貨時看到的,當時覺得挺有意思,便買迴來當引子用。”攤主見是說話的是名和尚,長得慈眉善目而且彬彬有禮,便實話實說了。
“蘇州?曾經張士誠的老巢。說不定是蘇州城內那些張士誠的遺老舊臣,心懷舊主,對我朱家不滿,故意為之。”朱標心想,“可惡!這些散布燈謎隱語的人心腸還真是歹毒,平民百姓哪裏會想到那一層,隻覺得好玩兒罷了。就這樣擺在街麵上,說不準哪一天就會惹來殺身之禍,而真正的首惡之徒卻可逍遙法外。”
那名和尚沉默了一會兒,湊近一些小聲對攤主說:“施主,請聽貧僧一言。”,他指了指婦人懷抱西瓜的燈籠,“這個燈籠趕緊收起來,今後絕不可示人,最好燒掉,否則恐招來災禍。”
“災禍?不會吧。就是一個燈謎而已。我聽說蘇州那邊正月十五的燈會上都有掛,也沒見招來什麽災啊。”攤主聞言不以為意。
“施主,眼下所在可不是蘇州,而是京師啊!”和尚見攤主毫不在意,而他也不好大庭廣眾之下把實情說出來,隻得繼續出言提醒,特別加重了京師二字的語氣。
“京師咋了?天子腳下,王氣所在,那更不會有事啦。”攤主反駁道。
和尚見他還是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隻得湊近貼耳私語幾句。瞬間,那名攤主額頭上就見了汗,愣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馬上就要去收掉那些燈籠。
和尚卻一把拉住了他,說了句:“明天吧。”言罷便轉頭離開。
這一切朱標都看在眼裏,他雖然沒有聽見二人的對話,但是從攤主的反應來看,那名和尚定然也看出了燈謎的門道,並且提醒了攤主——當著眾人的麵不要著急收起來,明天不要再擺出來就行了。他覺得此人有些眼光,不是個普通的和尚,於是緊趕兩步追了上去。
“大師請留步。”朱標追到和尚身旁,說道。
和尚聞言停下腳步,抬頭打量了朱標幾眼,便問:“施主,找貧僧何事?”
“剛才,在下聽到大師對那個燈籠的來曆頗有興趣,敢問有何不妥之處?”
“施主,請恕貧僧不便相告。”和尚說完話,又繼續挪動腳步向前。
見和尚抬腳要走,似是不願交談,朱標眼珠一轉,開口道:“無妨。那在下替攤主感謝大師的救命之恩。”說著,便深施一禮。
和尚立馬停住了腳步,轉過身來,“施主,此言何意?”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師功德無量。”朱標雙手十指交叉,雙臂下垂放在小腹之上,似是抱著什麽東西,和尚見此動作又是一愣。
“敢問大師法號?”
和尚嘴角微微上揚,躬身施禮,“貧僧道衍。”說完轉身繼續前行。
這迴輪到朱標愣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廣孝?老四那臭小子的第一智囊。真人和畫像差別有點兒大啊,我都沒認出來。真是人不可貌相,此人胖胖的,看上去和藹可親,沒想到心思卻深沉得很,手段也夠狠辣。”
“不過,道衍大師,不知道是我太幸運還是你太倒黴。居然在京師街頭被我撞上了,那就不能讓你溜走了,必須想辦法把你留下,以後好給我出謀劃策。嘿嘿!老四,大哥我先對你說聲抱歉,不好意思挖了你的牆角。”朱標心裏暗自琢磨,深感此次出宮收獲不小。
早在魂穿醒過來的那幾天,朱標在構想宏圖大業的時候就想到了輔佐老四朱棣靖難功成的三個重要人物——姚廣孝、張玉(其子張輔)和朱能。若是把他們三人掌握在手中,就是斷了老四的左膀右臂。雖說這一次朱標在世,朱棣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備無患。更何況這三人也確實有才,不重用的話太可惜了。
等朱標迴過神來,道衍和尚已經走遠了,不一會兒身影便消失在前麵的街口。朱標收了收思緒,看了一眼身邊的秦順,說:“順子,咱們迴去吧,不去常府了。”
“是,公子。不過.....”
“不過什麽?有話就說唄。”朱標停下了腳步,迴頭問道。
“殿下,您要不要去一趟軍器局?萬一日後陛下追問起出宮的緣由,也好有個應對。”秦順小聲地說。
“嗯,有道理。那就走吧,你帶路。”聽了秦順的話,朱標點了點頭。到軍器局走一圈,打個照麵,這樣的話此次出宮就不是單純的閑逛,也算辦了些公事,便宜老爹那裏也好交待。
“順子,你知道常府怎麽走嗎?”
“公子,據說在朝天宮那邊,但具體怎麽走小的不知。”
“好吧,那就邊走邊打聽。記得迴宮之後給我找一份京師地圖,咱們得認認路。”
“小的明白。”說著二人在街口左拐,沿街向西走。
大約行至第三個十字路口,隻見路口右手角落聚集了一群人,多是讀書人打扮,三三兩兩地竊竊私語,不時傳來叫好聲。朱標忍不住上前湊個熱鬧。
原來是個賣字畫的小攤位,並無特別。不過在近旁的架子掛了幾盞燈籠,每盞燈籠上都繪有簡單的圖畫,圍觀的人就是在看這些燈。
“不就是燈謎嘛,這不年不節的,拿出來幹嘛?作噱頭嗎?”朱標心中疑惑,挨個燈籠都瞄了一眼。都隻是尋常的隱語,但有一盞除外,上麵畫了一個中年婦人,容貌一般,粗衣粗褲,懷中抱著一個西瓜,其一雙大足尤為突出。
一開始,朱標不明其意,隻覺得很熟悉,像是在哪裏見過。琢磨了一會兒,猛然想起前世看的一段野史——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常常微服出宮,在一次元宵燈會上看到了一盞燈籠,其上所畫正是一名大足婦人懷抱西瓜。他認為此隱語是譏諷馬皇後腳大,勃然大怒,第二日就有數百人因此丟了性命。
朱標正欲出言提醒一下,卻聽見一個低沉的男子聲音,“阿彌陀佛,貧僧冒昧。敢問施主,這些燈籠從何處得來?”
朱標順著聲音望去,發現一名中年和尚正在和攤主說話,其身著一件略顯破舊的灰色交領寬袖直裰,外無袈裟,下身腰裙,係一根黃色絲絛,腳穿土灰色僧鞋。
“這些燈謎隱語是我前陣子到蘇州進貨時看到的,當時覺得挺有意思,便買迴來當引子用。”攤主見是說話的是名和尚,長得慈眉善目而且彬彬有禮,便實話實說了。
“蘇州?曾經張士誠的老巢。說不定是蘇州城內那些張士誠的遺老舊臣,心懷舊主,對我朱家不滿,故意為之。”朱標心想,“可惡!這些散布燈謎隱語的人心腸還真是歹毒,平民百姓哪裏會想到那一層,隻覺得好玩兒罷了。就這樣擺在街麵上,說不準哪一天就會惹來殺身之禍,而真正的首惡之徒卻可逍遙法外。”
那名和尚沉默了一會兒,湊近一些小聲對攤主說:“施主,請聽貧僧一言。”,他指了指婦人懷抱西瓜的燈籠,“這個燈籠趕緊收起來,今後絕不可示人,最好燒掉,否則恐招來災禍。”
“災禍?不會吧。就是一個燈謎而已。我聽說蘇州那邊正月十五的燈會上都有掛,也沒見招來什麽災啊。”攤主聞言不以為意。
“施主,眼下所在可不是蘇州,而是京師啊!”和尚見攤主毫不在意,而他也不好大庭廣眾之下把實情說出來,隻得繼續出言提醒,特別加重了京師二字的語氣。
“京師咋了?天子腳下,王氣所在,那更不會有事啦。”攤主反駁道。
和尚見他還是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隻得湊近貼耳私語幾句。瞬間,那名攤主額頭上就見了汗,愣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馬上就要去收掉那些燈籠。
和尚卻一把拉住了他,說了句:“明天吧。”言罷便轉頭離開。
這一切朱標都看在眼裏,他雖然沒有聽見二人的對話,但是從攤主的反應來看,那名和尚定然也看出了燈謎的門道,並且提醒了攤主——當著眾人的麵不要著急收起來,明天不要再擺出來就行了。他覺得此人有些眼光,不是個普通的和尚,於是緊趕兩步追了上去。
“大師請留步。”朱標追到和尚身旁,說道。
和尚聞言停下腳步,抬頭打量了朱標幾眼,便問:“施主,找貧僧何事?”
“剛才,在下聽到大師對那個燈籠的來曆頗有興趣,敢問有何不妥之處?”
“施主,請恕貧僧不便相告。”和尚說完話,又繼續挪動腳步向前。
見和尚抬腳要走,似是不願交談,朱標眼珠一轉,開口道:“無妨。那在下替攤主感謝大師的救命之恩。”說著,便深施一禮。
和尚立馬停住了腳步,轉過身來,“施主,此言何意?”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師功德無量。”朱標雙手十指交叉,雙臂下垂放在小腹之上,似是抱著什麽東西,和尚見此動作又是一愣。
“敢問大師法號?”
和尚嘴角微微上揚,躬身施禮,“貧僧道衍。”說完轉身繼續前行。
這迴輪到朱標愣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廣孝?老四那臭小子的第一智囊。真人和畫像差別有點兒大啊,我都沒認出來。真是人不可貌相,此人胖胖的,看上去和藹可親,沒想到心思卻深沉得很,手段也夠狠辣。”
“不過,道衍大師,不知道是我太幸運還是你太倒黴。居然在京師街頭被我撞上了,那就不能讓你溜走了,必須想辦法把你留下,以後好給我出謀劃策。嘿嘿!老四,大哥我先對你說聲抱歉,不好意思挖了你的牆角。”朱標心裏暗自琢磨,深感此次出宮收獲不小。
早在魂穿醒過來的那幾天,朱標在構想宏圖大業的時候就想到了輔佐老四朱棣靖難功成的三個重要人物——姚廣孝、張玉(其子張輔)和朱能。若是把他們三人掌握在手中,就是斷了老四的左膀右臂。雖說這一次朱標在世,朱棣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備無患。更何況這三人也確實有才,不重用的話太可惜了。
等朱標迴過神來,道衍和尚已經走遠了,不一會兒身影便消失在前麵的街口。朱標收了收思緒,看了一眼身邊的秦順,說:“順子,咱們迴去吧,不去常府了。”
“是,公子。不過.....”
“不過什麽?有話就說唄。”朱標停下了腳步,迴頭問道。
“殿下,您要不要去一趟軍器局?萬一日後陛下追問起出宮的緣由,也好有個應對。”秦順小聲地說。
“嗯,有道理。那就走吧,你帶路。”聽了秦順的話,朱標點了點頭。到軍器局走一圈,打個照麵,這樣的話此次出宮就不是單純的閑逛,也算辦了些公事,便宜老爹那裏也好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