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冊封諸王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在工部軍器局待了差不多一個半時辰,迴到春和宮已然傍晚時分。今日軍器局一行,讓朱標心裏的一塊兒石頭落了地——明初火器製造技藝之高,絕對不是吹的。雖然製作的初版火繩槍,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存在種種問題,但是畢竟實現了單人操作、自動點火,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今日朱標又指明了改進的方向,相信用不了多久,射程、威力、射速俱佳的火繩槍就會被製造出來,而且燧發槍的問世也指日可待。
接下來的日子,朱標過得一如既往。洪武三年三月初八,蘇州知州蘇琦上表言三事。其一,西北、北平、遼右等地與北元相接,一旦有戰事,運糧調兵頗費時日,建議就地屯田。其二,選擇文武兼備的國之重臣,分鎮邊關要地,操練兵士,保境安民。其三,自元末兵亂以來,中原之地人口流失,土地荒蕪,可調流民、邊民耕之,以充糧倉。朱標覺得此人所言不錯,切中時弊,暗暗記下,以備將來之用。朱元璋也善其言,詔命中書省參酌行之。
三月二十五,朱元璋在早朝上,命禮部考定諸王冊寶製以及冊封禮儀,擇日行冊封之禮。朱標不知上次與便宜老爹關於冊封諸王的建議是否被采納,但從此旨意看來,冊封諸子為王的國策已然是不會改了,也不能改了,朱標隻希望朱元璋能夠多少考慮一下自己的建議,為將來省卻一些麻煩。下朝後,朱標對年紀稍大的四位弟弟透露了此事。到目前為止,朱元璋有子十人,老八、老九去年才出生,老十朱檀更是剛剛降世不久。這一次,除太子外,應該都會被封王,隻是暫不就藩。朱樉幾人雖然知道皇帝老子早有此意,但是事到臨頭還是激動不已。
“這是真的嗎?大哥。”老四一把抓住朱標的衣袖問道。老二、老三也都翹首以待,隻有老五自顧自地吃點心。
“廢話,這是父皇在朝會上親口吩咐的,怎會有假。”
“哈哈,我要封王嘍,我要當王爺啦。”朱棣拉著一旁的老五,蹦蹦跳跳地唿喊。老二、老三年齡長些,有所收斂,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老四,別瘋了。還好是在我宮中,要是在外麵如此莽撞,被父皇得知,非揍你一頓不可。”朱標略帶怒氣地說道。
“大哥,人家高興嘛!二哥,三哥,你們說呢?你們不高興嗎?”朱棣一見大哥發了脾氣,頓時蔫兒了,但是心中不服,想拉上朱樉、朱棡當墊背的。
“老四,你自己瘋也就算了,可別扯上我。”朱棡笑罵道,趕緊撇清。
“好了,都過來給我坐下。”朱標指著一旁的繡墩大聲命令道。
幾人見大哥真的怒了,一個個乖乖坐地在繡墩之上,低頭不敢言語。
“老四啊,你這個跳脫的性子要收一收了。不久就被冊封為親王了,身份貴重,若還是這般行徑,那可不行。”朱標想借此機會,再對幾位弟弟敲打一番,“下麵我說的話,你們都聽清了、記住了。封王之後,父皇就會為你們營造在京府邸,再過兩三年,老二、老三,等你們倆大婚的時候,就該出宮歸府了,老四、老五估計稍晚些。出了宮,行事要更加謹慎,若有什麽差錯,可就是在天下人麵前丟了皇家的臉麵,父皇絕不會輕饒。”幾人小雞啄米般地連連點頭。
“還有,你們再稍長些就該離京就藩,到各自的封地去了。在那裏,天高皇帝遠的,你們身為藩王一言九鼎,說一不二。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父皇不在身邊,就可依仗身份肆意妄為。你們是皇家子弟,一言一行都關乎天下社稷,不可不慎。父皇的脾氣你們是知道的,咱們家是窮苦出身,要是你們欺壓百姓、為禍鄉裏,父皇定會責罰,屢教不改的話,搞不好會被治罪,奪爵除國都有可能。到時候,怕是我也保不了你們。”朱標先把厲害關係講清楚,讓他們有所忌憚。
“大哥所言,臣弟銘記在心。”朱棡率先正色答道,其餘三人也隨聲附和。
“記住就好。冊封前的這段時日,你們一定要低調,不要惹出什麽是非。萬一被禦史言官上表彈劾,惹怒了父皇,不但你們沒好果子吃,那些個上書的言官估計也得倒黴。特別是老四,一定給我老實呆著。”朱標還是不放心,又囉嗦了幾句。
“知道了,大哥。怎麽總是說我啊!”朱棣不耐煩地撅嘴哼道。
“那還不是因為你平時太調皮了。大哥,你放心,我會看著四弟的。”朱樉說道。“大哥,四弟雖然平時有些不著調,但此等大事,他會用心的。”朱棡也出言安慰道。“就是,大哥,你放心好了,這次我肯定做好。”朱棣附和著,朱標每次都批評他,他有些不服氣。
朱標點了點頭,說:“好!那就麻煩二弟、三弟多注意些。我這裏還有不少奏疏要看,咱們改天再聊吧。”
“臣弟告退。”禮畢,兄弟四人一起離開了春和宮。
禮部的動作很快,四月初一就上呈了諸王冊寶以及冊封禮儀。所謂冊寶其實是冊書和寶璽的統稱,親王冊寶皆用金製。冊書分兩片,每片長一尺二寸,闊五寸,鐫刻冊封誥書,其邊以紅絛串聯,如書籍一般,可翻頁。寶璽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上有篆文曰“某王之寶”,配有雕刻蟠龍圖案的寶匣和寶座。至於冊封禮儀,可謂繁瑣至極,處處都體現出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製度。
朱元璋也不含糊,四月初三就按照禮儀規程,以封建諸王告太廟,向祖宗們稟報一下。祭告完畢,皇帝在奉天門大宴群臣,並且發表了講話。其大意是說,天下之大,封王建藩,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皇帝分封諸王,不是為了私心,而是遵從古禮,為長治久安之計。宴席上的大臣們,當然是齊聲稱頌陛下聖明,溜須拍馬。
冊封儀式於四月初七在奉天殿舉行。由於是重要的大型儀典,皇帝、太子以及受封親王皆穿冕服,隻是形製不同而已,皇帝十二章,太子和親王九章。文武百官則穿朝服、戴梁冠。這時候,要區別官階、爵位高低,看梁冠就行了。梁冠由冠額、冠耳、冠頂組成,冠額正中飾有紋樣,各品級略有不同。冠耳頂部兩端高聳,下部包住冠額後部,冠耳上有花葉等紋飾。冠頂為拱形,上有冠梁以區別等級,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禦史冠飾獬豸。
但有爵位(公、侯、伯)在身的勳臣,梁冠與百官不同,梁冠的前後飾以蟬的圖案,公為玉蟬、侯為金蟬、伯為玳瑁蟬。梁冠外加籠巾,方頂,底部微撇,正麵有橫梁,梁上裝立筆,固定在籠巾頂部,公立筆五折、侯四折、伯二折。籠巾上飾香草,公用五、侯四、伯二,籠巾左側皆插雉尾一根。
注:參考《q版大明衣冠圖誌》
接下來的日子,朱標過得一如既往。洪武三年三月初八,蘇州知州蘇琦上表言三事。其一,西北、北平、遼右等地與北元相接,一旦有戰事,運糧調兵頗費時日,建議就地屯田。其二,選擇文武兼備的國之重臣,分鎮邊關要地,操練兵士,保境安民。其三,自元末兵亂以來,中原之地人口流失,土地荒蕪,可調流民、邊民耕之,以充糧倉。朱標覺得此人所言不錯,切中時弊,暗暗記下,以備將來之用。朱元璋也善其言,詔命中書省參酌行之。
三月二十五,朱元璋在早朝上,命禮部考定諸王冊寶製以及冊封禮儀,擇日行冊封之禮。朱標不知上次與便宜老爹關於冊封諸王的建議是否被采納,但從此旨意看來,冊封諸子為王的國策已然是不會改了,也不能改了,朱標隻希望朱元璋能夠多少考慮一下自己的建議,為將來省卻一些麻煩。下朝後,朱標對年紀稍大的四位弟弟透露了此事。到目前為止,朱元璋有子十人,老八、老九去年才出生,老十朱檀更是剛剛降世不久。這一次,除太子外,應該都會被封王,隻是暫不就藩。朱樉幾人雖然知道皇帝老子早有此意,但是事到臨頭還是激動不已。
“這是真的嗎?大哥。”老四一把抓住朱標的衣袖問道。老二、老三也都翹首以待,隻有老五自顧自地吃點心。
“廢話,這是父皇在朝會上親口吩咐的,怎會有假。”
“哈哈,我要封王嘍,我要當王爺啦。”朱棣拉著一旁的老五,蹦蹦跳跳地唿喊。老二、老三年齡長些,有所收斂,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老四,別瘋了。還好是在我宮中,要是在外麵如此莽撞,被父皇得知,非揍你一頓不可。”朱標略帶怒氣地說道。
“大哥,人家高興嘛!二哥,三哥,你們說呢?你們不高興嗎?”朱棣一見大哥發了脾氣,頓時蔫兒了,但是心中不服,想拉上朱樉、朱棡當墊背的。
“老四,你自己瘋也就算了,可別扯上我。”朱棡笑罵道,趕緊撇清。
“好了,都過來給我坐下。”朱標指著一旁的繡墩大聲命令道。
幾人見大哥真的怒了,一個個乖乖坐地在繡墩之上,低頭不敢言語。
“老四啊,你這個跳脫的性子要收一收了。不久就被冊封為親王了,身份貴重,若還是這般行徑,那可不行。”朱標想借此機會,再對幾位弟弟敲打一番,“下麵我說的話,你們都聽清了、記住了。封王之後,父皇就會為你們營造在京府邸,再過兩三年,老二、老三,等你們倆大婚的時候,就該出宮歸府了,老四、老五估計稍晚些。出了宮,行事要更加謹慎,若有什麽差錯,可就是在天下人麵前丟了皇家的臉麵,父皇絕不會輕饒。”幾人小雞啄米般地連連點頭。
“還有,你們再稍長些就該離京就藩,到各自的封地去了。在那裏,天高皇帝遠的,你們身為藩王一言九鼎,說一不二。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父皇不在身邊,就可依仗身份肆意妄為。你們是皇家子弟,一言一行都關乎天下社稷,不可不慎。父皇的脾氣你們是知道的,咱們家是窮苦出身,要是你們欺壓百姓、為禍鄉裏,父皇定會責罰,屢教不改的話,搞不好會被治罪,奪爵除國都有可能。到時候,怕是我也保不了你們。”朱標先把厲害關係講清楚,讓他們有所忌憚。
“大哥所言,臣弟銘記在心。”朱棡率先正色答道,其餘三人也隨聲附和。
“記住就好。冊封前的這段時日,你們一定要低調,不要惹出什麽是非。萬一被禦史言官上表彈劾,惹怒了父皇,不但你們沒好果子吃,那些個上書的言官估計也得倒黴。特別是老四,一定給我老實呆著。”朱標還是不放心,又囉嗦了幾句。
“知道了,大哥。怎麽總是說我啊!”朱棣不耐煩地撅嘴哼道。
“那還不是因為你平時太調皮了。大哥,你放心,我會看著四弟的。”朱樉說道。“大哥,四弟雖然平時有些不著調,但此等大事,他會用心的。”朱棡也出言安慰道。“就是,大哥,你放心好了,這次我肯定做好。”朱棣附和著,朱標每次都批評他,他有些不服氣。
朱標點了點頭,說:“好!那就麻煩二弟、三弟多注意些。我這裏還有不少奏疏要看,咱們改天再聊吧。”
“臣弟告退。”禮畢,兄弟四人一起離開了春和宮。
禮部的動作很快,四月初一就上呈了諸王冊寶以及冊封禮儀。所謂冊寶其實是冊書和寶璽的統稱,親王冊寶皆用金製。冊書分兩片,每片長一尺二寸,闊五寸,鐫刻冊封誥書,其邊以紅絛串聯,如書籍一般,可翻頁。寶璽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上有篆文曰“某王之寶”,配有雕刻蟠龍圖案的寶匣和寶座。至於冊封禮儀,可謂繁瑣至極,處處都體現出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製度。
朱元璋也不含糊,四月初三就按照禮儀規程,以封建諸王告太廟,向祖宗們稟報一下。祭告完畢,皇帝在奉天門大宴群臣,並且發表了講話。其大意是說,天下之大,封王建藩,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皇帝分封諸王,不是為了私心,而是遵從古禮,為長治久安之計。宴席上的大臣們,當然是齊聲稱頌陛下聖明,溜須拍馬。
冊封儀式於四月初七在奉天殿舉行。由於是重要的大型儀典,皇帝、太子以及受封親王皆穿冕服,隻是形製不同而已,皇帝十二章,太子和親王九章。文武百官則穿朝服、戴梁冠。這時候,要區別官階、爵位高低,看梁冠就行了。梁冠由冠額、冠耳、冠頂組成,冠額正中飾有紋樣,各品級略有不同。冠耳頂部兩端高聳,下部包住冠額後部,冠耳上有花葉等紋飾。冠頂為拱形,上有冠梁以區別等級,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禦史冠飾獬豸。
但有爵位(公、侯、伯)在身的勳臣,梁冠與百官不同,梁冠的前後飾以蟬的圖案,公為玉蟬、侯為金蟬、伯為玳瑁蟬。梁冠外加籠巾,方頂,底部微撇,正麵有橫梁,梁上裝立筆,固定在籠巾頂部,公立筆五折、侯四折、伯二折。籠巾上飾香草,公用五、侯四、伯二,籠巾左側皆插雉尾一根。
注:參考《q版大明衣冠圖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