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於此,孤打算製造一種新式火炮。這種火炮分為子母兩個炮管,采用後部裝填的方式。母炮管隻用於發射,不裝填彈丸和火藥,其後部有一個缺口,而子炮管用於裝填火藥和彈丸,每個母炮管配備5個子炮管。開炮前,將子炮管嵌入母炮管缺口處,並用楔子楔緊,然後點燃子炮管上的火門,擊發彈丸。之後,拔掉楔子,更換子炮管繼續開炮。由於子炮管事先都已裝填完畢,隻需輪換安裝,點燃射擊即可,比起現在前裝單發火炮,射速提高至少5倍,故此孤稱之為速射炮。秦順,把桌子上的圖樣拿給沈大人看看。”


    朱標轉頭對秦順吩咐了一聲,接著說,“當然了,這種速射炮可根據需要設計不同大小的子、母炮管。但孤有一個要求,母炮管炮口大小不宜超過3寸。另外,野戰用火炮,必須機動靈活。為此,孤還設計了配套的炮車,便於調整火炮的射擊方位和機動轉移。此外,對於燧發火銃的銃管、速射炮的炮管,孤現在都不要求一體式製造。當下隻要能用就行,以後再慢慢想辦法。”


    沈奇捧著圖樣,如獲至寶,聽到太子殿下吩咐,不敢怠慢,當即表示必定遵行不悖,緊接著又稱頌太子殿下聰明絕頂、陛下英明睿智、大明朝國運長久,馬屁功夫溜得很。


    朱標擺擺手,說:“先別急著歌功頌德。孤還要叮囑幾句。第一,這兩種圖樣,沈大人要好生收藏。傳閱之人僅限於軍器局內,斷不可外傳、外借。事關者大,其中利害,我想你們應該清楚。第二,實踐是檢驗一切的標準。也就是說,道理正確與否,必須實際做一下才知道。孤給出的幾條建議和這兩份圖樣,沈大人要仔細驗證。第三,無論驗證的結果如何,務必給孤一個真實的答複,不要弄虛作假。”


    “臣等謹遵太子殿下教令。”沈、李二人跪地行禮。


    “好了,今日就先談到這裏。等有了結果,再來迴稟。”朱標見目的達到,便讓二人退下。一下子得到了這麽多信息,他們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特別是工部主事沈奇。


    沈、李二人口稱告退,再施一禮,退出殿外。朱標一屁股坐在圓桌旁的繡墩上,倒了杯水,一通猛灌。剛才說得口幹舌燥,但是在外臣麵前得注意禮儀,沒敢放開了喝。連著喝了三杯,朱標才覺得稍有緩解,抹了抹嘴。今日一番言論,算是給火器改革開了個頭,後麵就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了。


    此時的大明王朝如日中天,雖有外患但不致命;內憂也不算深,正是開國守成的上升期,一切欣欣向榮。朝廷上雖有淮西、浙東兩大集團鬥得火熱,但朱元璋洞若觀火,相互利用,盡在掌握;而對於權貴國戚不法、武將跋扈、貪汙腐化,朱元璋的砍頭大刀鋒利無比,不服的、刺兒頭的全部幹掉。


    總而言之,朱元璋的各種操作和手段,或多或少地都是為了讓朱標的太子位置穩如泰山,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守成之君。所以,凡事不急、力求穩妥,是眼下朱標的行為準則;好好活著是他的第一要務,也許過了那道生死的坎兒,還能長命百歲。


    禁足的三日轉眼便過去了。這期間,朱標畫好了紅夷大炮的圖樣,寫好了鑄造之法的說明。他相信,將來的明軍憑借長槍短炮的火力優勢,解決四方之患應該不是難事,進而去海外弄了兩塊兒殖民地也不是不行。


    此外,禁足的第二日,朱標被叫去了坤寧宮,朱元璋告訴了他常遇春病逝的消息。當他看見便宜老爹眼中那種掩不住的悲傷的時候,才明白此事對他的打擊有多大,亦出言安慰——人死不能複生,請陛下節哀雲雲。馬皇後順便提了與常家結親的事兒,朱標表示自己沒意見,聽憑安排,隻要求找機會與姑娘見一麵。對此,朱元璋和馬皇後不置可否。


    禁足之期一過,朱標就如平常一樣去大本堂上課。他發現堂裏的學生比之前安分了不少,想必朱元璋的一番警示起了作用。不過,對於自己做的幾樣玩具,大家依然是興致濃厚,並且還多出了很多仿製品。茶餘休息之時,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當然,對於華容道,大多數人還是沒有摸到門路,走不出來。倒是老三朱棡有些領悟,很是執著地反複嚐試。老四朱棣的五子棋技藝稍有長進,但是不得良法,每次向朱標挑戰都是敗北。朱標也對其指點一二,這樣才能越下棋藝越精,對弈才更有意思。


    之後的日子一天天過得平淡無奇,和眾位兄弟一起在大本堂讀書的情景,讓朱標懷念起前世的童年時光。那時候下河捉魚、玩兒彈珠、拍畫片、踢毽子,各種各樣的耍法,雖是明初所沒法比的,但是同齡人相處的那種感覺卻是一樣的。


    洪武二年八月初一,應天府龍江港。從碼頭開始,道路兩側先是站著威風凜凜的侍衛親軍,其後是身著朝服的文武百官,所有人都注視著碼頭上的動靜,最遠處則是一座三層高台,高台之上、黃羅傘蓋之下,站著身著冕服的皇帝,朱標亦穿太子冕服站立在矮一層的台階上。


    今日鄂國公常遇春柩車到京,朱元璋率滿朝文武親往迎接。此事隆而重之,一方麵是因為兄弟情義,另一方麵也是借此給天下臣民傳達一個信號——為大明王朝出生入死者,絕不虧待。不多時,鄂國公的柩車便在眾人的注視之下停在高台之前,朱元璋親自撰文以祭之,曰:


    “自胡元季世,天下大亂,生民塗炭,未知所止。朕奮起臨濠,駐師和陽,乙未之春,爾來依我,同渡大江,先拔采石,即取太平、建康,江東之地,次第皆定。自是以來,馬汗未幹,甲胄未解,南破三衢,西圍金鬥,遂與偽漢鏖戰鄱陽、九江之上,射死偽主陳友諒,攻圍武昌,降其子理,湖湘悉平。南取贛城,撫南雄、南安,北定襄陽,旋師淮東,自泰至徐,盡有其地,東平浙右,破姑蘇,縛吳王張士誠以歸。長淮東西,大江南北,功甚著焉。丁未之冬,俾爾副大將軍北征中原,首下齊魯,繼取河洛,旋定幽趙晉冀,長驅入關,撫定秦隴,戰勝攻取,莫當其鋒。


    近因北平有警,乃與偏將軍又複北向,轉戰永平、大寧,至於開平,悉皆底定。中國封疆,自昔正統之君,少有得其全者。今朕全有中國,爾功懋焉,雖古名將未有遇之者,天下克一,朕方將定功行賞,共享太平,少副報功之意,何其未遂,遽爾雲亡,曷謂柳河之川,失我長城之將?喪今南還,見語無由,哀痛切心,與誰言哉?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不過臨風興慨,想其音容耳。靈車之至,朕親臨奠,思爾之情,言豈能盡?”


    祭奠完畢,朱元璋痛哭而還,百官亦嚎哭不已。翌日下詔命人在鍾山草堂擇吉地修建墳塋、祭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